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粒度成因单元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庆华
柳益群
+3 位作者
张海军
李寿武
朱静明
马红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83,共8页
在Goodwin和Anderson于1985提出的PAC假说基础上,针对目前基准面旋回级别划分较为混乱的状况,将基准面旋回赋予了自旋回和异旋回的涵义,探索性地提出了粒度成因单元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柴窝堡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高分辨率层...
在Goodwin和Anderson于1985提出的PAC假说基础上,针对目前基准面旋回级别划分较为混乱的状况,将基准面旋回赋予了自旋回和异旋回的涵义,探索性地提出了粒度成因单元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柴窝堡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建立了该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粒度成因单元以及和体系域相似的5个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盆地
中二叠统芦草沟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粒度成因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模拟实验及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程程
靳悦
+4 位作者
刘永辉
杨杰友
杨建英
王强
叶长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是积液气井中一种特殊的流动现象,准确认识零液流量流动规律对于揭示气井积液机理、判断气井积液程度、指导积液气井气举和泡排等排采工艺设计及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相关深入全面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为此,文章...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是积液气井中一种特殊的流动现象,准确认识零液流量流动规律对于揭示气井积液机理、判断气井积液程度、指导积液气井气举和泡排等排采工艺设计及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相关深入全面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为此,文章基于所搭建可视化实验装置开展了零液流量流动实验,建立了零液流量持液率模型和气井井筒积液高度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零液流量流动时存在泡状流、段塞流和搅动流三种流型;油管尺寸一定时,静液柱高度对持液率无影响,其值仅与气流速相关;新建零液流量流动持液率模型与实验误差为仅为3.5%,与实际气井误差为8.7%,能够准确地运用于实际积液气井压力预测。新模型及积液高度预测方法可为现场气井积液程度判断提供理论依据,为实施排采工艺的积液气井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液流量
持液率模型
积液高度
排采工艺优化
两相流
流动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底气泡的形成过程及其平均初始直径计算
被引量:
4
3
作者
尹浚羽
蒋宏伟
+4 位作者
李磊
朱磊
吴俊
严伟
蒋寒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33,59,共5页
利用类比的方法对井底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垂直井底的气泡形成过程中,气泡膨胀阶段与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形成实验相似;脱离阶段则与水平毛细管气泡脱离过程相同。利用包立炯实验数据对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初始平均直径...
利用类比的方法对井底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垂直井底的气泡形成过程中,气泡膨胀阶段与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形成实验相似;脱离阶段则与水平毛细管气泡脱离过程相同。利用包立炯实验数据对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半经验公式进行了倾角校正,结合井底气层的渗流规律得出了适合井底气泡初始平均直径计算的方法。进行了井底压差和岩石孔吼直径对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影响情况的实例分析,结果较为符合实际,能为井底多相流动的微观描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形成
微孔介质
井底气体渗流规律
气泡初始平均直径
孔吼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三坳陷烃源岩及油源研究再认识
被引量:
20
4
作者
傅宁
李友川
+2 位作者
孙建新
孙玉梅
徐建永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130,共10页
为进一步加强珠三坳陷的勘探研究,应用色质、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重新取样分析了珠三坳陷37个原油样品和40个岩石样品,根据新分析的资料对珠三坳陷烃源岩和油源再次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坳...
为进一步加强珠三坳陷的勘探研究,应用色质、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重新取样分析了珠三坳陷37个原油样品和40个岩石样品,根据新分析的资料对珠三坳陷烃源岩和油源再次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文昌B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而不是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主力烃源岩则是湖沼相的恩平组烃源岩;文昌B凹陷的WC19-1和WC19-2构造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的WC9-1、WC9-2、WC9-3、WC14-3、WC11-2构造原油主要贡献者是恩平组烃源岩;琼海凸起西区(WC13-1、WC13-2、QH18-1、QH23-1构造)原油主要源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琼海凸起东区(WC19-6N、WC7-2、WC7-3、WC8-3构造)原油则主要源于文昌A凹陷恩平组烃源岩;珠三坳陷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
烃源岩
原油特征
油源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于储量渗透率预测的高效梯度提升决策模型
被引量:
2
5
作者
谷宇峰
张道勇
+3 位作者
阮金凤
王琴
张晨朔
张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064-11074,共11页
渗透率预测本质上属于拟合问题,因此可用拟合模型进行解决。机器学习模型是解决拟合问题的利器,其中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表现出色,为此选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然而,LightGBM预测性能受自变量的数量和性质影响较大,...
渗透率预测本质上属于拟合问题,因此可用拟合模型进行解决。机器学习模型是解决拟合问题的利器,其中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表现出色,为此选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然而,LightGBM预测性能受自变量的数量和性质影响较大,同时较多超参数的使用使其预测状态难以最优,为此采用MIV(mean impact value)算法和CD(coordinate descent)算法对模型进行改进。为验证提出模型的预测性能,以姬塬油田西部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进行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对提出模型进行性能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发现MIV和CD的使用能提高LightGBM的预测性能,同时提出模型在预测上较常规混合机器学习模型表现更为高效。实验结果证明提出模型可在纯数据驱动下高效地预测渗透率,较经典物理模型更具有适用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预测
机器学习模型
拟合分析
高效梯度提升决策模型
均值权重筛选算法
坐标下降算法
前馈神经网络模型
支持向量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粒度成因单元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庆华
柳益群
张海军
李寿武
朱静明
马红星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长庆油田采油五厂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83,共8页
基金
吐鲁番坳陷北部及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前景综合评价项目
高等学校全国硕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助
文摘
在Goodwin和Anderson于1985提出的PAC假说基础上,针对目前基准面旋回级别划分较为混乱的状况,将基准面旋回赋予了自旋回和异旋回的涵义,探索性地提出了粒度成因单元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柴窝堡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建立了该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粒度成因单元以及和体系域相似的5个层段。
关键词
柴窝堡盆地
中二叠统芦草沟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粒度成因单元
Keywords
Chaiwopu basin, Loucaogou Formation of Middle Permian,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grainsize genetic unit
分类号
P539.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模拟实验及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罗程程
靳悦
刘永辉
杨杰友
杨建英
王强
叶长青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采油五厂
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气田开发管理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项目“川南深层与昭通中浅层海相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20CX020203)。
文摘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是积液气井中一种特殊的流动现象,准确认识零液流量流动规律对于揭示气井积液机理、判断气井积液程度、指导积液气井气举和泡排等排采工艺设计及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相关深入全面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为此,文章基于所搭建可视化实验装置开展了零液流量流动实验,建立了零液流量持液率模型和气井井筒积液高度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零液流量流动时存在泡状流、段塞流和搅动流三种流型;油管尺寸一定时,静液柱高度对持液率无影响,其值仅与气流速相关;新建零液流量流动持液率模型与实验误差为仅为3.5%,与实际气井误差为8.7%,能够准确地运用于实际积液气井压力预测。新模型及积液高度预测方法可为现场气井积液程度判断提供理论依据,为实施排采工艺的积液气井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零液流量
持液率模型
积液高度
排采工艺优化
两相流
流动模拟实验
Keywords
zero net-liquid flow
liquid holdup model
accumulated liquid column
deliquification technologies optimization
two-phase flow
flow simulation experiment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底气泡的形成过程及其平均初始直径计算
被引量:
4
3
作者
尹浚羽
蒋宏伟
李磊
朱磊
吴俊
严伟
蒋寒希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
公司
采油
五
厂
北京林业大学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33,59,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1-006)资助
文摘
利用类比的方法对井底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垂直井底的气泡形成过程中,气泡膨胀阶段与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形成实验相似;脱离阶段则与水平毛细管气泡脱离过程相同。利用包立炯实验数据对Kazakis微孔介质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半经验公式进行了倾角校正,结合井底气层的渗流规律得出了适合井底气泡初始平均直径计算的方法。进行了井底压差和岩石孔吼直径对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影响情况的实例分析,结果较为符合实际,能为井底多相流动的微观描述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气泡形成
微孔介质
井底气体渗流规律
气泡初始平均直径
孔吼直径
Keywords
bubble formation
microscopic media
gas seepage law at the bottom of well
initial average bubble diameter
hole diameter of rocks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三坳陷烃源岩及油源研究再认识
被引量:
20
4
作者
傅宁
李友川
孙建新
孙玉梅
徐建永
机构
中海石油研究总院
长庆油田采油五厂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130,共10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09CB219402)
文摘
为进一步加强珠三坳陷的勘探研究,应用色质、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重新取样分析了珠三坳陷37个原油样品和40个岩石样品,根据新分析的资料对珠三坳陷烃源岩和油源再次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文昌B凹陷主力烃源岩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而不是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主力烃源岩则是湖沼相的恩平组烃源岩;文昌B凹陷的WC19-1和WC19-2构造原油的主要贡献者是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A凹陷的WC9-1、WC9-2、WC9-3、WC14-3、WC11-2构造原油主要贡献者是恩平组烃源岩;琼海凸起西区(WC13-1、WC13-2、QH18-1、QH23-1构造)原油主要源自文昌B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琼海凸起东区(WC19-6N、WC7-2、WC7-3、WC8-3构造)原油则主要源于文昌A凹陷恩平组烃源岩;珠三坳陷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填。
关键词
珠三坳陷
烃源岩
原油特征
油源
油气运移
Keywords
Zhu Ⅲ depression
source rock
feature of crude oil
oil source
hydrocarbon migrat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于储量渗透率预测的高效梯度提升决策模型
被引量:
2
5
作者
谷宇峰
张道勇
阮金凤
王琴
张晨朔
张臣
机构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采油五厂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064-11074,共11页
文摘
渗透率预测本质上属于拟合问题,因此可用拟合模型进行解决。机器学习模型是解决拟合问题的利器,其中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表现出色,为此选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然而,LightGBM预测性能受自变量的数量和性质影响较大,同时较多超参数的使用使其预测状态难以最优,为此采用MIV(mean impact value)算法和CD(coordinate descent)算法对模型进行改进。为验证提出模型的预测性能,以姬塬油田西部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进行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对提出模型进行性能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发现MIV和CD的使用能提高LightGBM的预测性能,同时提出模型在预测上较常规混合机器学习模型表现更为高效。实验结果证明提出模型可在纯数据驱动下高效地预测渗透率,较经典物理模型更具有适用性和推广性。
关键词
渗透率预测
机器学习模型
拟合分析
高效梯度提升决策模型
均值权重筛选算法
坐标下降算法
前馈神经网络模型
支持向量拟合模型
Keywords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model
fitting analysis
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model
mean impact value algorithm
coordinate descent algorithm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model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odel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粒度成因单元划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
郑庆华
柳益群
张海军
李寿武
朱静明
马红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气井零液流量流动模拟实验及模型应用研究
罗程程
靳悦
刘永辉
杨杰友
杨建英
王强
叶长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井底气泡的形成过程及其平均初始直径计算
尹浚羽
蒋宏伟
李磊
朱磊
吴俊
严伟
蒋寒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珠三坳陷烃源岩及油源研究再认识
傅宁
李友川
孙建新
孙玉梅
徐建永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用于储量渗透率预测的高效梯度提升决策模型
谷宇峰
张道勇
阮金凤
王琴
张晨朔
张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