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姜必武 黄远 周会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4,127,共2页
从理论研究了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的造缝机理,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了长庆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的造缝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产层经初次水力压裂后,近缝地层孔隙压力变化和支撑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将改变原始地应力场,从而导致重复压裂改向;重复... 从理论研究了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的造缝机理,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了长庆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的造缝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产层经初次水力压裂后,近缝地层孔隙压力变化和支撑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将改变原始地应力场,从而导致重复压裂改向;重复压裂裂缝的启裂会改向,但其延伸扩展方向依然取决于地应力状态。通过重复压裂的理论计算及模拟试验,可为合理改造低渗油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造缝机理 模拟试验 诱导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压裂废水的Fenton氧化-絮凝回注处理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国娟 秦芳玲 +2 位作者 屈撑囤 任伟 姜晓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共4页
针对油田压裂作业废水黏度高、浊度大、含油量高的特点,采用Fenton氧化-絮凝处理方法对压裂废水进行回注处理研究,探讨了废水的pH值、Fenton试剂和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加药时间隔等因素对压裂废水氧化和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油田压裂作业废水黏度高、浊度大、含油量高的特点,采用Fenton氧化-絮凝处理方法对压裂废水进行回注处理研究,探讨了废水的pH值、Fenton试剂和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加药时间隔等因素对压裂废水氧化和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裂废水pH值为3.0、φ(H2O2)和ρ(FeSO4)分别为0.2%和20mg/L、PAC和PAM质量浓度分别30mg/L和5mg/L、絮凝剂加药时间间隔为30s、处理后水pH值调至7.5时,处理后压裂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和含油量分别为2.5mg/L和5.22mg/L,平均腐蚀速率和细菌含量分别为0.0110mm/a和101个/mL,达到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废水 FENTON氧化 絮凝 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的改性回注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战卫 毕凯 +3 位作者 包军 董晓丽 秦芳玲 侯军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1,共4页
针对安塞油田采出水偏酸性、浊度高、含油量高的特征,采用"中和—H2O2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工艺进行回注处理,探讨了采出水的pH值、H2O2和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采出水水质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作为pH调节剂将... 针对安塞油田采出水偏酸性、浊度高、含油量高的特征,采用"中和—H2O2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工艺进行回注处理,探讨了采出水的pH值、H2O2和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采出水水质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作为pH调节剂将采出废水pH值调至7.5,H2O2投加体积分数为0.6%,投加XN-90、PAM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mg/L和2.5 mg/L时,处理后采出水的悬浮物、含油量、总铁含量、静态平均腐蚀速率、SRB及TGB含量由处理前的110~145 mg/L,96.6~124.3mg/L,24.8~35.5mg/L,0.310 3mm/a,105~106个/mL和102~103个/mL分别降至处理后的1.1~6.0mg/L,2.5~6.0mg/L,0.05~0.23mg/L,0.0108mm/a和101~102个/mL,处理后采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安塞油田注水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污水改性处理 污水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国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文新 胡荣 贺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1,68,共5页
应用机械、物理、化学方法开采30余年之后油井面临枯竭,微生物采油(MEOR)在即将枯竭的油井开采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采油包括向油井注入生物产品激活本源微生物或者注入外源微生物使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采油率等技术.本... 应用机械、物理、化学方法开采30余年之后油井面临枯竭,微生物采油(MEOR)在即将枯竭的油井开采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采油包括向油井注入生物产品激活本源微生物或者注入外源微生物使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采油率等技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的优点、机理和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微生物采油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生物表面活化剂 国外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端部脱砂压裂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公建 李秀生 +1 位作者 石道涵 张昊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48,共4页
安塞油田长 6油层的地质特征及油井生产状况显示 ,该油层存在着含水率上升快、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 ,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长 6油层的特点 ,采用了蜡球暂堵端部脱砂的... 安塞油田长 6油层的地质特征及油井生产状况显示 ,该油层存在着含水率上升快、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 ,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长 6油层的特点 ,采用了蜡球暂堵端部脱砂的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在原裂缝内形成新的裂缝和沟通部分天然微裂缝来增加泄油面积 ,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 ,蜡球暂堵端部脱砂重复压裂技术能够解决长 6油层侧向井重复压裂改造的难题 ,使油井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天然裂缝 蜡球暂堵端部脱砂技术 重复压裂 压裂试验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蜡球暂堵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姜必武 慕立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116,147-148,共3页
安塞低渗透油田受天然微裂缝发育的影响,人工裂缝的侧向油井见效差,油藏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部分区块长期不见效,油井处于低产低效状态。重复压裂改造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构建新的裂缝系统。作为堵老缝压新缝的堵剂,对其性能要求... 安塞低渗透油田受天然微裂缝发育的影响,人工裂缝的侧向油井见效差,油藏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部分区块长期不见效,油井处于低产低效状态。重复压裂改造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构建新的裂缝系统。作为堵老缝压新缝的堵剂,对其性能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软化且在一定压力下易变形,即能与老裂缝中的残留固相、压裂液中的支撑剂一起形成理想封堵;有良好的粘弹性,与原油配伍好,残余在缝中的暂堵剂易返排,保证泄油通道畅通。本文通过热稳定性测试实验、与原油配伍实验、压力模拟实验、溶解速度实验及封堵与返排实验,研制并论证了油溶性蜡球粒子暂堵剂对于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可有效地达到上述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暂堵剂 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长期注入对超低渗透储层及赋存流体性质影响实验研究
7
作者 杨红 杨康 +2 位作者 李鹏宇 刘瑛 李超跃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3-860,共8页
延长油田为超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纳米级孔喉占比高,孔喉结构复杂,地层水矿化度高、Ca^(2+)质量浓度高,CO_(2)-地层水-岩石和CO_(2)-原油作用对该类储层物性及赋存流体性质的影响更复杂。为此,基于化子坪、乔家洼和白豹三个CO_(2)... 延长油田为超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纳米级孔喉占比高,孔喉结构复杂,地层水矿化度高、Ca^(2+)质量浓度高,CO_(2)-地层水-岩石和CO_(2)-原油作用对该类储层物性及赋存流体性质的影响更复杂。为此,基于化子坪、乔家洼和白豹三个CO_(2)驱油示范区,针对性开展了上述两种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O_(2)长期注入对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及流体性质具有较大影响。水岩反应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和接触角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注入压力升高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HCO_(3)^(-)和Ca^(2+)质量浓度随压力升高均呈先增大后稳定的态势;实际注气压力下,三个示范区岩心总体堵塞率分别为7.71%,8.65%和13.88%,且小孔隙堵塞更为严重,其堵塞率分别达到21.36%,26.66%和32.81%。受CO_(2)-原油作用影响的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呈现与水岩反应条件下相似的变化规律;注入压力升高,采出油中C_(3)-C_(14)和C_(15)-C_(29)含量增加,C_(30+)和沥青质含量降低,原油黏度对应迅速降低,且各组分和原油黏度在达到混相压力后稳定;实际注气压力下,岩心堵塞率分别为15.81%,18.85%和20.69%,并以中小孔隙堵塞为主,由于混相条件CO_(2)-原油作用更强,该类孔隙中白豹示范区岩心堵塞率较化子坪和乔家洼分别高20.84%和1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CO_(2)驱 水岩反应 沥青质沉积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降与沉积中心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曹红霞 李文厚 +4 位作者 陈全红 肖丽 王立社 卜军 刘正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从古地貌恢复的角度出发,依据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原理,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古地层厚度,从而确定了沉降中心;选取粒度矩法平均值这一参数,对同井位同层位的粒度值求平均值,将所得值投放平面图,获得粒度均值平面等值线图... 从古地貌恢复的角度出发,依据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原理,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古地层厚度,从而确定了沉降中心;选取粒度矩法平均值这一参数,对同井位同层位的粒度值求平均值,将所得值投放平面图,获得粒度均值平面等值线图,湖盆中细粒碎屑物质的聚集区反映了古水流的汇合区,指示沉积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降中心位于马家滩-白豹-宜君一线,西南部镇原-崇信一线存在局部沉降区,盆地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说明晚三叠世差异沉降作用明显;而沉积中心主要位于正宁-合水-姬塬-吴起-志丹-太白-黄陵-黄龙一线围成的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延展,并以北西-南东为轴向两侧迁移,长10至长7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反映了受构造沉降速率控制,湖盆的沉积中心不断扩大,长7沉积期湖盆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晚三叠世 沉降中心 沉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电磁防垢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罗庆梅 王军星 +7 位作者 鄢长颉 张军斌 王智勇 潘昊 张波 钟英 李丹 张振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1,I0006,共4页
结垢问题普遍存在石油、石化及用水的各个行业之中,随着各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油水井管柱、设备结垢严重,影响着油田的正常生产及开发效益。变频电磁防垢技术研究是通过电磁场对含有不同矿物离子水的作用,使易形成垢的结晶体变为... 结垢问题普遍存在石油、石化及用水的各个行业之中,随着各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油水井管柱、设备结垢严重,影响着油田的正常生产及开发效益。变频电磁防垢技术研究是通过电磁场对含有不同矿物离子水的作用,使易形成垢的结晶体变为不结晶,减少垢的形成;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发出变频电磁防垢装置,经现场应用,变频电磁防垢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油水井的结垢,提高油田注水采油开采过程中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防垢 影响因素 室内试验 阻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洪平 赵彦超 +2 位作者 孟俊 李永锋 苏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水平井压裂技术已经在薄层、低渗透油气藏以及页岩气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产能预测方法是进行油气层评价、合理高效开发的基础。在对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致密砂岩油气藏和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评价方法;认... 水平井压裂技术已经在薄层、低渗透油气藏以及页岩气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产能预测方法是进行油气层评价、合理高效开发的基础。在对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致密砂岩油气藏和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评价方法;认为除了对储层基质以及裂缝内流动机理进行表征外,裂缝的分布规律以及储层应力敏感性对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应重视大量钻井资料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结合,以提高产能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水平井 致密砂岩 页岩气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流变参数计算新方法及流变模式优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琪 王涛 +2 位作者 滕藤 李二洋 白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87 92 11,92+11,共6页
钻井液流变参数的准确计算和流变模式的优选是钻井液优化设计及钻井水力学计算的前提。针对常用的4种流变模式,分析了流变参数的常规算法及回归分析算法;利用0.618法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了幂律模式和赫巴模式的流变参数,分析比较了钻... 钻井液流变参数的准确计算和流变模式的优选是钻井液优化设计及钻井水力学计算的前提。针对常用的4种流变模式,分析了流变参数的常规算法及回归分析算法;利用0.618法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了幂律模式和赫巴模式的流变参数,分析比较了钻井液流变模式的4种优选方法,得出拟合残差平方和方法为最有效的优选方法;开发了钻井液流变模式优选软件,可输出各流变模式的流变参数及最优流变模式,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流变模式 流变参数 回归分析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选茹 程林松 +3 位作者 刘双全 唐华 关宇 贺永利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7,96,共5页
针对双水平井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两种常用布井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及Surfer 制图软件制作出重力过程中泄油初期、高峰期及泄油后期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场图,更直观、形... 针对双水平井及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两种常用布井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及Surfer 制图软件制作出重力过程中泄油初期、高峰期及泄油后期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剩余油饱和度场的场图,更直观、形象的描述了SAGD的蒸汽腔形成及扩展过程以及不同泄油阶段蒸汽腔形状及泄油机理,并对两种布井方式的重力泄油效果进行了比较,为SAGD技术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渗流机理 重力泄油 布井方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红霞 李文厚 +4 位作者 陈全红 袁珍 贾德生 冯娟萍 李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对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进行详细划分,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样式及演化、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 目的对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进行详细划分,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样式及演化、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对地层进行划分。结果该地层自下而上为S1,S2,S3和S4;S1至S4分别经历了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结论研究区的层序对于生储盖的组合、储层的展布以及储层的储集性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有利储集层为长8和长6油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川地区 延长组 层序地层 层序格架 层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天然气^40Ar/^36Ar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瑞 张晓宝 +7 位作者 夏燕青 李传浩 徐子远 汪立群 马立协 宋成鹏 吴涛 郭建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测试并分析了柴北缘各油气田的14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并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发现,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值分布在951~1712,平均1098,多数样品40Ar/36Ar较通常认为源于侏罗系的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研究认为... 测试并分析了柴北缘各油气田的14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并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发现,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值分布在951~1712,平均1098,多数样品40Ar/36Ar较通常认为源于侏罗系的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研究认为本区不存在幔源高40Ar/36Ar流体的介入,储层年代效应也不可能造成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因此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主要是由于源岩年代积累效应引起的。据估算,气源岩年龄分布范围为164.7~460.8Ma,平均为345.1Ma,可能多数来源于石炭系。这一认识得到了柴北缘广泛分布有石炭系源岩和已发现源于石炭系原油的支持。柴北缘石炭系天然气的发现预示了柴北缘石炭系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层系,从而拓展了柴北缘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6Ar偏高 天然气 石炭系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的水驱剩余油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利平 姬定成 +1 位作者 王光耀 高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利用推导出的毛细管内界面移动公式,定性、定量地解释并联毛细管水驱油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方法将毛管力引入达西定律,考虑润湿性和毛管力的影响,推导界面在毛细管中移动的模式,以建立毛细管尺度下的剩余油模型。结果建立了基于毛... 目的利用推导出的毛细管内界面移动公式,定性、定量地解释并联毛细管水驱油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方法将毛管力引入达西定律,考虑润湿性和毛管力的影响,推导界面在毛细管中移动的模式,以建立毛细管尺度下的剩余油模型。结果建立了基于毛细管的水驱剩余油模型,该模型不受毛细管表面粗糙和流态的影响,拓宽了传统"Pojseuille"方程的适用范围。结论在并联毛细管模型中,剩余油的分布和数量主要由界面通过毛管的平均速度决定,同时受平均流动速度慢的毛细管出口端毛细管半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毛细管 达西定律 流度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特征的低渗气藏压裂井产能递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健 马强 +1 位作者 肖峰 马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2-1596,1601,共6页
大量研究表明,气体渗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应力敏感等因素影响。针对低渗气藏特征,根据气井压后气体渗流规律的变化,考虑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结合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建立综合考虑滑脱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共同影... 大量研究表明,气体渗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应力敏感等因素影响。针对低渗气藏特征,根据气井压后气体渗流规律的变化,考虑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结合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建立综合考虑滑脱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共同影响下的低渗气藏有限导流垂直压裂井产能动态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各因素对气井产能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渗透率变形系数越大、滑脱因子越小、裂缝渗透率衰减系数越大、裂缝半长越小、裂缝导流能力越小、井底压力越大、采气速度越大、气井的稳产期的下降幅度越大、产量递减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渗流特征 压裂井 裂缝导流能力 递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敏效应的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健 马强 +1 位作者 肖峰 马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44-2347,共4页
大量研究表明,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针对低渗透油藏特征,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和岩石本体有效应力的应力敏感指数,根据稳定流理论,引入动态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建立了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的油井径向压力预测方程... 大量研究表明,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针对低渗透油藏特征,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和岩石本体有效应力的应力敏感指数,根据稳定流理论,引入动态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建立了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的油井径向压力预测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各参数对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计算渗透率和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减小或增加幅度较大;而基于岩石本体有效应力计算的减小或增加幅度较小。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动态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越小,变形系数越大,有效应力变化对其影响越显著;而有效应力对基于岩石本体有效应力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不大。针对两种有效应力计算的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差异大,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变形介质油藏 压敏效应 有效应力 动态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导流能力下的压裂气井产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健 马强 +1 位作者 肖峰 马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48-2952,共5页
针对低渗气藏水力压裂后形成的垂直裂缝井中裂缝不同位置导流能力不同的特点,根据压后流体渗流规律变化,基于稳定流理论,考虑地层条件下气体PVT参数随压力变化而变化,推导了考虑垂直裂缝的不同位置导流能力不同的低渗气藏变导流垂直裂... 针对低渗气藏水力压裂后形成的垂直裂缝井中裂缝不同位置导流能力不同的特点,根据压后流体渗流规律变化,基于稳定流理论,考虑地层条件下气体PVT参数随压力变化而变化,推导了考虑垂直裂缝的不同位置导流能力不同的低渗气藏变导流垂直裂缝井产能的预测模型;并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系数对油井产能影响程度随井底压力的下降而增强,随裂缝长度的增加而减弱;当裂缝导流能力较小时,裂缝长度越长,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系数越大,气井产量越小;当裂缝导流能力较大时,裂缝长度越长,裂缝导流能力衰减系数越小,气井产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变导流 衰减系数 裂缝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藏酸压井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健 马强 +1 位作者 肖峰 马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8-1422,共5页
针对酸压过程中形成的蚓孔区,根据压后气体渗流规律变化,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共同影响下低渗气藏有限导流垂直酸压裂缝井产能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各因素对产能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井产能随启... 针对酸压过程中形成的蚓孔区,根据压后气体渗流规律变化,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共同影响下低渗气藏有限导流垂直酸压裂缝井产能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各因素对产能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井产能随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形系数的增加下降趋势;其中考虑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的应力敏感对气井产能的影响作用显著,而考虑基于岩石本体有效应力的应力敏感的影响作用小;气井产能随裂缝半长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一定裂缝长度下,裂缝导流能力存在一个最佳值,其随裂缝半长增加而增加;蚓孔区系统的蚓孔长度越长,气井产能下降幅度也越大,而蚓孔区渗透率越大,气井产能下降幅度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酸压井 蚓孔区 有效应力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式挖掘的网络通信安全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强 岳妍瑛 +2 位作者 王欢 肖峰 余辉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17期78-82,共5页
针对子项集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模式挖掘的数学模型。首先设置实时频率矢量;针对每个到达子项集中的项,计算并更新实时频率矢量中记录项的平均频率;以模式考察时间阈值为周期,每周期计算当前实时频率矢量和模式集中现有实时频率矢量的... 针对子项集时间序列,提出了一种模式挖掘的数学模型。首先设置实时频率矢量;针对每个到达子项集中的项,计算并更新实时频率矢量中记录项的平均频率;以模式考察时间阈值为周期,每周期计算当前实时频率矢量和模式集中现有实时频率矢量的皮尔松相关性;如果相关系数大,则说明当前模式已经存在于模式集中;如果相关系数小,则说明当前模式是一个新模式,从而加入模式集。实验中,运用此模型到Web安全上,对新浪门户网站进行考察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防御Web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项集 时间序列 模式挖掘 皮尔松相关性 WEB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