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集输系统的腐蚀机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西强 张继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90-795,837,共7页
长庆油田集输系统腐蚀问题日趋严重,对长庆油田环江区块和白豹区块不同油井集输系统的水样、腐蚀产物和腐蚀速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庆油田集输系统水样中含有较高量的Ca^2+、Mg^2+、SO4^2-和HCO3^-;环江区块集输系统水样中的CO... 长庆油田集输系统腐蚀问题日趋严重,对长庆油田环江区块和白豹区块不同油井集输系统的水样、腐蚀产物和腐蚀速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庆油田集输系统水样中含有较高量的Ca^2+、Mg^2+、SO4^2-和HCO3^-;环江区块集输系统水样中的CO2和O2含量较高;环江区块腐蚀机理主要为由Ca^2+、Mg^2+和CO2引起的电化学腐蚀。白豹区块集输系统中含有较高量的H2S,H2S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是导致白豹区块集输系统腐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系统 垢下腐蚀 腐蚀速率 腐蚀产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豹油田油井化学防蜡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会丽 何治武 +2 位作者 刘爱华 刘宝伟 刘新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33-636,共4页
在结蜡油井中使用固体化学防蜡剂,可有效抑制油井管、杆、泵等处结蜡,延长有杆泵的检泵周期,降低抽油机能耗。用动态结蜡率测试仪及流变仪分别测试防蜡率及析蜡点的变化,评价防蜡剂在室内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理论计算检泵周期、溶解速... 在结蜡油井中使用固体化学防蜡剂,可有效抑制油井管、杆、泵等处结蜡,延长有杆泵的检泵周期,降低抽油机能耗。用动态结蜡率测试仪及流变仪分别测试防蜡率及析蜡点的变化,评价防蜡剂在室内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理论计算检泵周期、溶解速度、防蜡率之间的关系,预测了防蜡剂在井底的有效性。用抽油机系统效率测试仪,测试抽油机电机运行的电能参数及安装在抽油机悬绳器上的传感器的油井载荷,对比结蜡井措施前后的数据,评价防蜡效果。测试表明,结蜡井使用化学固体防蜡剂可使油井载负荷平均下降9.73kN,系统效率提高6.92%,综合节电率2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蜡 化学固体防蜡剂 防蜡率 析蜡点 白豹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9区下油组块状叠置厚油层渗流屏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学利 郑小杰 +2 位作者 屈兴勃 张小军 蔡玥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71,共12页
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阿克库勒组下油组储层为典型的块状叠置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夹层分布及连通性极其复杂,封闭断层和泥质屏障、钙质胶结帯等不同级次渗流屏障控制着油藏内部油水运动。为深化储层空间非均质表征,在储层构型分析基础上,笔... 塔河油田9区三叠系阿克库勒组下油组储层为典型的块状叠置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夹层分布及连通性极其复杂,封闭断层和泥质屏障、钙质胶结帯等不同级次渗流屏障控制着油藏内部油水运动。为深化储层空间非均质表征,在储层构型分析基础上,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动静态相结合,对渗流屏障类型及其级次进行划分,分析泥质屏障、钙质胶结帯形成机理及其受控因素,建立块状厚油层渗流屏障分布地质模型。研究表明:塔河油田9区下油组主要渗流屏障为封闭断层屏障和层间、层内发育的泥质及钙质隔夹层;依据渗流阻挡作用分为4个级次,东北向封闭性断层及复合河道顶部6级界面是1级渗流屏障,3~5级构型界面控制了2~4级泥质、钙质渗流屏障的发育,建立完全不遮挡型、部分遮挡型及完全遮挡型等3种渗流屏障模式。通过分级次定量表征渗流屏障的空间分布,深化储层空间非均质性研究,为基于流动单元的精细地质建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渗流屏障 辫状河三角洲 库勒组下油组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传统地层划分方案的反思--以姬塬油田罗38区、罗211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西强 舒成龙 +1 位作者 高雪 刘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0,共10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采用传统似等厚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出现易穿层、难闭合的问题,以姬塬油田罗38区和罗211区为例,采用标志层控制,结合旋回特征,以相邻井逐井对比的方法开展了等时地层划分对比。发现延长组一直以来采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采用传统似等厚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出现易穿层、难闭合的问题,以姬塬油田罗38区和罗211区为例,采用标志层控制,结合旋回特征,以相邻井逐井对比的方法开展了等时地层划分对比。发现延长组一直以来采用的似等厚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是穿时的,长6等地层存在着前积、下超、尖灭等沉积现象,短距离内地层厚度变化极其明显,导致地层并不是都平行于长7底界分布。反思延长组传统分层方案中的K1标志层是盆地范围内可以对比的区域标志层,长7之上的其他标志层K2、K3、K4、K5在盆地范围内是穿时的,不能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志层。建议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对比时,摈弃等厚地层思维,逐井对比识别局部标志层,并充分利用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时地层对比方法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传统等厚地层对比方案 标志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康乐 高岗 +4 位作者 杨光达 张东伟 张莉莉 朱毅秀 李婧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7,共12页
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饱和烃色谱-质谱和流体包裹体等的分析,对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E2... 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饱和烃色谱-质谱和流体包裹体等的分析,对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主要发育在E2s32亚段、E2s33亚段和E2s4段,其中E2s32亚段Ⅱ小层泥岩最为发育,主要为深灰色厚层泥岩,整体厚度约170 m。(2)研究区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可达1.60%,生烃潜量平均值为2.82 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Ⅲ型为主,主要为浮游植物与高等植物混合贡献,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0.5%~1.5%,普遍达到大量生烃阶段,部分已达到高成熟演化阶段。(3)研究区深层烃源岩在距今38 Ma时进入生油窗,距今20 Ma时开始生成天然气;流体包裹体显示研究区存在2期油气充注,分别为38~26 Ma和20 Ma~现今,与生烃演化史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流体包裹体 咸水湖 成藏模式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清水洼陷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物源分析及母岩类型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才利 张雷 +5 位作者 陈调胜 张艳 杨亚娟 黄静 贺静 李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0-439,共10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砂岩的类型、轻重矿物特征、重矿物聚类分析及泥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并结合盆地周边源区露头剖面的岩性组合资料,讨论了长7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恢复各源区母岩性质。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沉积期存在五个...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砂岩的类型、轻重矿物特征、重矿物聚类分析及泥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并结合盆地周边源区露头剖面的岩性组合资料,讨论了长7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恢复各源区母岩性质。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沉积期存在五个方向物源,东北、西南为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北、南部作为次要物源方向;其中东北源区母岩以中基性岩浆岩、高级变质岩为主,西南源区母岩以白云岩、浅变质岩为主,西北源区母岩以沉积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南部源区母岩以含灰岩、碎屑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另外经讨论证实西部存在局限的物源供给区,母岩主要为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重矿物 聚类分析 物源方向 母岩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含油气盆地古地貌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7
作者 庞军刚 杨友运 +2 位作者 李文厚 李玲 文莹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24-430,共7页
古地貌是控制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精确的古地貌恢复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选取陆相含油气盆地为分析对象,结合研究实例对古地貌恢... 古地貌是控制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精确的古地貌恢复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选取陆相含油气盆地为分析对象,结合研究实例对古地貌恢复的沉积学、层拉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分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分别论述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强调了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古地貌模型的重要性。今后应加强定量研究,且要注意进行古水深校正,完善埋藏史恢复,以此来进行绝对古地貌恢复,提高研究的精度,也应加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的古地貌恢复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沉积学 层拉平 基准面旋回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何文祥 杨亿前 马超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109-111,115,共4页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储层、长6储层和长8储层渗透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提高,而且在渗透率低值阶段,驱油效率提高更快;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提高,直到含水100%为止,但含水越高,增加幅度越小;在同样的水驱速度下,渗透率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如果水驱速度不同,采收率会产生波动,但存在一个最佳驱油速度,且渗透率越大,最佳驱油速度变大;随着注水压力增加,无水期驱油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期驱油效率随着注水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当达到一个最佳注水压力后,驱油效率又呈下降趋势;层内非均质性越强,驱油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储层 水驱油效率 注入倍数 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碳酸盐胶结物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田亚铭 施泽进 +3 位作者 宋江海 吴晓明 高翔 洪成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质量严重地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通过对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薄片、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在薄层砂岩中和厚层砂岩顶底与泥岩紧密毗邻的...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质量严重地受碳酸盐胶结物影响。通过对宜川-旬邑地区长8储集层薄片、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是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在薄层砂岩中和厚层砂岩顶底与泥岩紧密毗邻的区域含量较高,以中细晶及粗-巨晶颗粒充填孔隙。碳酸盐胶结物δ13CPDB值为-5.56‰~0.22‰,δ18OPDB值为-10.58‰~21.47‰,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58~121℃之间。温度峰值区间为100~110℃之间。成因分析表明该区碳酸盐胶结物来源主要与有机质及黏土矿物演化有关,形成时代较晚。碳酸盐胶结物大量发育对储层物性具有严重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强化微泡沫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相春 孙卫 +4 位作者 古正富 孙海洋 周会勇 明红霞 吴汉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解决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高含水井多、产能损失严重等问题,对强化微泡沫体系的优化及提高采收率方式等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应用Waring Blender方法和泡沫驱动态模拟装置评价微泡沫体系驱油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 为解决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高含水井多、产能损失严重等问题,对强化微泡沫体系的优化及提高采收率方式等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应用Waring Blender方法和泡沫驱动态模拟装置评价微泡沫体系驱油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QHWP-121阴非离子微泡剂在模拟地层水中的泡沫体积为850mL,半衰期为380min,泡沫综合指数为323 000mL·min,泡沫质量0.65,泡沫性能最好。油藏条件下,驱油规律主要表现为非均质性改善、压力上升、动用孔喉半径增多、堵水不堵油,强化微泡沫体系驱油影响因素主要与油藏配伍性、浓度、渗透性和气液比相关。本研究表明,强化微泡沫驱油效果的好坏主要与强化微泡沫体系和油藏的配伍性具有直接关系,推荐该体系在安塞油田王窖区块的现场应用浓度为0.5%,气液比在1∶1~2∶1之间,渗透率适应范围(10~10 000)×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低渗透油藏 高含水期 强化微泡沫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驱油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志超 柏明星 +3 位作者 王玺程 张元锋 李文明 高振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70,共5页
系统论述了纳米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包括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油藏润湿性、分离压驱油、调剖堵水、改善流度比及防止沥青质沉淀阻塞油藏孔道。而针对常规纳米驱油体系因自身不稳定易发生材料的聚沉进而影响提高油藏采收率... 系统论述了纳米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包括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油藏润湿性、分离压驱油、调剖堵水、改善流度比及防止沥青质沉淀阻塞油藏孔道。而针对常规纳米驱油体系因自身不稳定易发生材料的聚沉进而影响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效果,解决方法是对常规纳米颗粒接枝不同的官能团进行改性来实现稳定性;同时,特殊的官能团和驱油纳米材料的有机结合能形成对温度、磁性、pH及含油饱和度敏感的智能纳米驱油体系,实现对油藏剩余油的定向挖潜,改善油藏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驱油 改性 智能纳米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剩余油受力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雄志 杨兆平 +2 位作者 惠学智 李宏鑫 岳世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2,共6页
在小孔剩余油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受力分析和压强分析的方法对其流动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小孔剩余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对于盲孔中静止的油滴,既可以将油滴视为一个“质点”,采用经典力学中受力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流体... 在小孔剩余油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受力分析和压强分析的方法对其流动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小孔剩余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对于盲孔中静止的油滴,既可以将油滴视为一个“质点”,采用经典力学中受力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流体力学中压强分析的方法研究其赋存状态;对于间小孔中的油滴,应通过分析油滴两端的压强差,研究其赋存状态.对于盲孔中的油滴,当开口端注入水的压强发生改变时,油滴或膨胀或被挤压变形,加上惯性作用,一部分油滴突破盲孔,进入大孔道,被注入水带走;若盲孔的盲端被注入水压开,则盲孔变为连通孔隙,油滴被注入水驱替至大孔隙;对于间小孔中的油滴,当油滴两端注入水的压强发生改变时,油滴上、下两端压强平衡被打破,油滴被驱替至大孔道,被注入水带走.提出的盲孔中的油滴受力关系式、压强关系式和间小孔中的油滴压强关系式对周期注水等水动力采油方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剩余油 数学模型 赋存状态 受力分析 压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5-2井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满祥 王海燕 +1 位作者 杨斌 穆杨琼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1期79-81,共3页
根据长北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的要求,采用双分支水平井开采方式,在一个井眼中钻2个分支各为2000m的双分支井。CB5-2井是长北区块的一口开发井,主要钻井目的是开发山西2气层,设计该井最低产量能达到80×10~4m^3/d,试产(井口压力为13MPa... 根据长北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的要求,采用双分支水平井开采方式,在一个井眼中钻2个分支各为2000m的双分支井。CB5-2井是长北区块的一口开发井,主要钻井目的是开发山西2气层,设计该井最低产量能达到80×10~4m^3/d,试产(井口压力为13MPa)产量为110×10~4m^3/d,投产后产量为120×10~4m^3/d。主要介绍用于CCB5-2井斜井段的强抑制性双钾盐聚合物钻井液和用于水平段的无固相低伤害暂堵钻井液。该井在二开大井斜段很好地解决了刘家沟组地层的严重漏失和煤层稳定问题;三开水平段所使用的无固相低伤害暂堵钻井液性能稳定、密度低、失水低、润滑防卡性能良好、暂堵效果显著,能有效地保护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支水平井 抑制性钻井液 无固相钻井液 临时性封堵 井眼稳定 防止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子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宜强 王顺华 +2 位作者 贾敬锋 李宇驰 王海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2期2798-2800,2810,共4页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分析和评价是各项油气保护工作的起始点和基础,为了研究高台子油层物理化学性质,对高Ⅰ和高Ⅲ层位的岩样进行了室内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压敏性评价,从而判断该地区储油层是否存在速敏性、水敏性...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分析和评价是各项油气保护工作的起始点和基础,为了研究高台子油层物理化学性质,对高Ⅰ和高Ⅲ层位的岩样进行了室内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压敏性评价,从而判断该地区储油层是否存在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压敏性,以及每一种敏感性的敏感程度。该研究成果可以使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油层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从而保证油田的稳产和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验 敏感性 敏感性评价 储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浦水库泥沙冲淤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敏 程文 +3 位作者 施练东 黄晶 闵亮 郑建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泥沙淤积不仅影响水库库容,其中大量污染物还会影响水库水质。运用MIKE21软件对汤浦水库泥沙分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在库区分布不均,河流入库位置淤积较少,局部甚至有冲刷;库区中部是泥沙淤积主要地带,模拟最大淤积厚度约30 cm... 泥沙淤积不仅影响水库库容,其中大量污染物还会影响水库水质。运用MIKE21软件对汤浦水库泥沙分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泥沙在库区分布不均,河流入库位置淤积较少,局部甚至有冲刷;库区中部是泥沙淤积主要地带,模拟最大淤积厚度约30 cm;坝前位置淤积最小,厚度约为12 cm。模拟结果与沉积物淤积厚度采样结果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合理模拟汤浦水库沉积物分布状况。模型提供的沉积物分布状况对控制汤浦水库内源污染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沉积物 泥沙分布 污染防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触变性聚合物提高泡沫遇油稳定性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旭 蒲春生 +4 位作者 丁云鹏 刘静 张超 陈泽宇 高振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24-2828,2833,共6页
如何提升泡沫在原油存在条件下的稳定性是泡沫提高采收率领域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泡沫遇油稳定性静态评价、微观刻蚀模型泡沫驱油、微观表征实验等手段系统的研究了新型SDBS/纳米SiO_(2)/触变性聚合物(WTP)泡沫体系的遇油稳定性及其稳泡... 如何提升泡沫在原油存在条件下的稳定性是泡沫提高采收率领域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泡沫遇油稳定性静态评价、微观刻蚀模型泡沫驱油、微观表征实验等手段系统的研究了新型SDBS/纳米SiO_(2)/触变性聚合物(WTP)泡沫体系的遇油稳定性及其稳泡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泡沫,SDBS/纳米SiO_(2)/WTP泡沫在原油存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当原油流向气泡之间的液膜时,触变性聚合物在液膜中形成的空间网络所产生的高粘度将抑制原油向液膜侵入。纳米SiO_(2)颗粒在液膜表面吸附形成的“固体外壳”则可以大大增加油相的流动阻力,同时降低液膜排水后的气泡聚结速率。泡沫遇油稳定性的增强可提高其在裂缝性低渗油藏中的调剖及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触变性聚合物 遇油稳定性 液膜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于山区长4+5油藏合理开发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月荣 宁定华 俞保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0,87,共5页
为确保绥靖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持续高效开发,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实现油藏稳油控水的目的,对研究区生产数据及历年压力测试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确定出合理地层压力、流动压力、注采比及注水井最大井口注入压力等参数.分析后对不合理... 为确保绥靖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持续高效开发,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实现油藏稳油控水的目的,对研究区生产数据及历年压力测试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确定出合理地层压力、流动压力、注采比及注水井最大井口注入压力等参数.分析后对不合理开发对策进行调整:降低注采比,适度降低地层压力;开展周期注水试验,减缓油井见水速度;开展区域化学调剖试验,治理见水油井;实施酸化解堵,提高油井产量措施,为实现油藏的稳油控水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地层压力 注采比 流动压力 井口注入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鹏 孙毅平 +3 位作者 丁建朋 李保平 李霄 黑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6,共8页
针对柴油或白油基钻井液环保性能较差以及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以生物柴油为基液,通过研制相应的乳化剂、改性有机土和降滤失剂等主要处理剂,研究出了一种环保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保型生物柴... 针对柴油或白油基钻井液环保性能较差以及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以生物柴油为基液,通过研制相应的乳化剂、改性有机土和降滤失剂等主要处理剂,研究出了一种环保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保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稳定的破乳电压,高温高压滤失量低于5 mL,并且具备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抑制性能;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淡水、NaCl、CaSO 4和岩屑污染的能力;此外,钻井液的生物毒性较低,EC 50值大于25000 mg/L,环保性能优良;环保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体系的综合性能优于常规生物柴油基钻井液。现场应用结果表明,Z-11井三开井段使用环保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体系钻进,不同井深的现场钻井液性能稳定,可以达到较高的机械钻速,摩阻、扭矩以及钻井周期等工程参数均明显低于使用水基钻井液的邻井,现场返出钻屑中的毒性物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要求,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乳化剂 油基钻井液 生物毒性 环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竭气藏CO_(2)埋存潜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良睿 贾英 +5 位作者 严谨 李广辉 汪勇 何佑伟 秦佳正 汤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6期858-863,共6页
温室气体CO_(2)地质封存是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而枯竭气藏是埋存CO_(2)优势显著的靶点。基于CO_(2)在气藏中的不同存在形式,考虑溶解埋存和矿化埋存等机理,在气藏CO_(2)理论埋存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气藏CO_(2)有效埋存量... 温室气体CO_(2)地质封存是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而枯竭气藏是埋存CO_(2)优势显著的靶点。基于CO_(2)在气藏中的不同存在形式,考虑溶解埋存和矿化埋存等机理,在气藏CO_(2)理论埋存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气藏CO_(2)有效埋存量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枯竭气藏CO_(2)埋存潜力。建立低渗气藏机理模型,在开发后期进行CO_(2)埋存,考虑CO_(2)溶解于地层水及CO_(2)与水和岩石发生矿化反应,对比计算结果与数模结果,超临界埋存量、溶解埋存量和矿化埋存量的误差分别为2.81%、7.37%和6.25%,有效埋存量误差仅为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埋存潜力 枯竭气藏 数值模拟 埋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矿物含量计算砂岩脆性指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晓东 王一航 +2 位作者 王永田 尤源 王成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7-373,共7页
脆性指数是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准确计算脆性指数为储层改造参数优化及"甜点"优选提供依据。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研究致密砂岩脆性矿物特征,提出利用"(石英+碳酸盐)含量/矿物总量"计算岩... 脆性指数是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准确计算脆性指数为储层改造参数优化及"甜点"优选提供依据。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研究致密砂岩脆性矿物特征,提出利用"(石英+碳酸盐)含量/矿物总量"计算岩石脆性指数。结果表明合水地区主力层位三叠系延长组长63的脆性指数主要为50%~65%,平均为56.3%,与岩石力学测量值的符合率较高。高石英含量是形成长6段致密砂岩高脆性指数的主要原因,脆性指数>60%的储层大面积分布,利于体积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矿拘法 脆性指数 延长组 致密砂岩 石英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