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油气爆炸参数及抑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璇 周立辉 +4 位作者 李岩 柴锐 任建科 蔡周全 程方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1,共4页
采用哈特曼爆炸试验装置完成长庆油田典型油气组分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建立了油气爆炸模拟试验装置,并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爆炸研制自动抑爆装置,进行了长庆油田油气爆炸抑爆试验。长庆油田油气爆炸下限体积分数为3.0%,爆炸上限体积分数为14.... 采用哈特曼爆炸试验装置完成长庆油田典型油气组分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建立了油气爆炸模拟试验装置,并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爆炸研制自动抑爆装置,进行了长庆油田油气爆炸抑爆试验。长庆油田油气爆炸下限体积分数为3.0%,爆炸上限体积分数为14.0%,最大爆炸压力0.671 MPa,最大爆炸压力上升梯度40.625 MPa/s。长庆油田油气点爆后33 ms发展成爆炸,230 ms爆炸火焰向上扩展,624 ms爆炸火焰达到最大状态,920ms爆炸火焰强度明显减弱,爆炸火焰很快自行熄灭。所研制的自动抑爆装置由紫外传感器、控制器和抑爆器组成。紫外传感器能抗太阳光、一般电源光的干扰;控制器由高能干电池供电,使用方便;自动抑爆装置响应时间小于15 ms,成雾时间小于150ms。油气抑爆试验表明,自动抑爆装置能在1.5m范围内扑灭油气爆炸火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油气爆炸 爆炸参数 自动抑爆装置 抑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小井眼钻井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社明 吴学升 +3 位作者 王定峰 黄占盈 王勇茗 高云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7,33,共3页
2008年长庆油田为降低钻井成本,在白豹油田进行了小井眼钻井应用,经过3口井的钻井实践,用15型钻机顺利完成了2200m井深的小井眼井,机械钻速10m/h左右。小井眼井采用Φ88.9钻杆,钻杆柔性大,方位偏移较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建议适当提... 2008年长庆油田为降低钻井成本,在白豹油田进行了小井眼钻井应用,经过3口井的钻井实践,用15型钻机顺利完成了2200m井深的小井眼井,机械钻速10m/h左右。小井眼井采用Φ88.9钻杆,钻杆柔性大,方位偏移较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建议适当提高造斜点,改变原来的直-增-稳井身剖面为直-增-微降,减少起下钻次数,提高钻井速度。通过小井眼钻井技术在3口井的实践,分析总结了小井眼钻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机械钻速 钻井技术 钻具组合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原油集输系统H_2S次生机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冀忠伦 周立辉 +1 位作者 任建科 张海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H2S是一种剧毒气体,就石油行业而言,H2S气体分布广泛,对员工和居民的生命安全、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本文通过对长庆油田6条典型原油集输系统进行取样,经H2S含量测试、离子环境分析、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研究,探讨了油田原油集输系统H2S的... H2S是一种剧毒气体,就石油行业而言,H2S气体分布广泛,对员工和居民的生命安全、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本文通过对长庆油田6条典型原油集输系统进行取样,经H2S含量测试、离子环境分析、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研究,探讨了油田原油集输系统H2S的分布规律、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次生机理,经DNA等生命科学手段分析出15种微生物种群,其中有5种硫酸盐还原菌,2种硝酸盐还原菌,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各1种,另外有6种未知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集输系统 H2S 次生机理 离子环境 微生物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低渗透油田水平井机械堵水工艺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百 吕亿明 +3 位作者 甘庆明 李大建 朱洪征 崔文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为解决长庆低渗透油田多段压裂、注水开发水平井见水问题,结合水平井生产现状,分析了水平井见水规律及见水特征,研发了可捞式机械桥塞、水平井封隔器、桥式单流阀等配套关键工具,设计形成了水平井趾部、中部、跟部单段见水或多段见水的... 为解决长庆低渗透油田多段压裂、注水开发水平井见水问题,结合水平井生产现状,分析了水平井见水规律及见水特征,研发了可捞式机械桥塞、水平井封隔器、桥式单流阀等配套关键工具,设计形成了水平井趾部、中部、跟部单段见水或多段见水的机械封堵工艺管柱,并成功应用于矿场。共实施8口井,有效率100%,累计增油2 841t,累计降水2 160 m^3,控水增油效果显著。该机械堵水工艺为见水水平井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多段压裂 注水开发 水平井见水 机械堵水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场所维修作业隔离防护系统通风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毛怀新 刘沛华 +1 位作者 张璇 李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07-310,316,共5页
油气场所维修作业隔离防护系统是油气场所进行维修作业的一种重要隔离防护手段,对该系统的排除作业点可燃性气体和焊接作业所产生焊烟的能力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内部可燃性气体和焊烟浓度空间分布状况,测试了不同泄露强度下系统排... 油气场所维修作业隔离防护系统是油气场所进行维修作业的一种重要隔离防护手段,对该系统的排除作业点可燃性气体和焊接作业所产生焊烟的能力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内部可燃性气体和焊烟浓度空间分布状况,测试了不同泄露强度下系统排气可燃性气体浓度和不同供风强度下系统排气焊烟浓度。结果表明,可燃性气体泄露强度小于2 L/min时系统内作业是安全的,内部可燃性气体浓度分布主要受气流和泄露点影响,聚集于泄露点附近;现有供风强度下能将电焊焊烟有效排除,但焊接点附近焊烟浓度较为聚集,需进一步加强局部排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场所 维修作业 隔离防护 通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预氧化对Fe/C微电解处理油田压裂废水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立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7-870,共4页
通过对油田压裂废水的系列实验,研究了H2O2预氧化对Fe/C微电解处理油田压裂废水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H2O2预氧化可显著促进Fe/C微电解处理工艺对压裂废水污染物的降解,提高反应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H2O2预氧化能够降低压裂废水的粘度,提... 通过对油田压裂废水的系列实验,研究了H2O2预氧化对Fe/C微电解处理油田压裂废水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H2O2预氧化可显著促进Fe/C微电解处理工艺对压裂废水污染物的降解,提高反应效率,其主要原因在于H2O2预氧化能够降低压裂废水的粘度,提高Fe/C微电解的传质速度,并能利用Fe/C微电解反应中产生的Fe2+以激发氢氧自由基(.OH).研究还对不同浓度压裂废水进行了处理评价,结果指出H2O2/Fe/C反应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压裂废水中的COD,控制其中的污染物质,该结果对于压裂废水的在实际生产中的合理处理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废水 H2O2 预氧化 粘度 氢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高52井区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学升 陈世军 +1 位作者 李波 赵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0,10,共4页
针对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储层黏土含量高、水敏和碱敏性强,现用钻井液体系pH高、滤失量大、对储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从钻井液材料的选择及钻井液配方优化等方面入手,研制出了针对安塞油田长10储层的低固相"双保型"钻井液体系... 针对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储层黏土含量高、水敏和碱敏性强,现用钻井液体系pH高、滤失量大、对储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从钻井液材料的选择及钻井液配方优化等方面入手,研制出了针对安塞油田长10储层的低固相"双保型"钻井液体系.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膨润土的质量分数为3%,FT-342的质量分数为0.3%,ZNJ-1的质量分数为0.3%,GK-0901的质量分数为2.0%,pH为8.5时,所得钻井液体系API滤失量在7 mL以下,马氏漏斗黏度在45~60 s,塑性黏度在10~20 mPa.s,动切力在5~10 Pa,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在78%~94%,平均恢复率为85.86%,可有效降低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油气层损害 储层保护 钻井液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理对侏罗系油藏水力裂缝扩展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丽娜 王广涛 +2 位作者 王成旺 侯瑞 孙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8-91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层段埋深介于300~2200 m,油藏中分布着大量的水平层理,导致压裂过程中裂缝形态和扩展方向变化复杂。通过室内巴西劈裂试验测试考虑层理影响的侏罗系层段岩心的抗拉性能,比较垂直层理面和平行层理面下试样的抗拉强度...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层段埋深介于300~2200 m,油藏中分布着大量的水平层理,导致压裂过程中裂缝形态和扩展方向变化复杂。通过室内巴西劈裂试验测试考虑层理影响的侏罗系层段岩心的抗拉性能,比较垂直层理面和平行层理面下试样的抗拉强度差异。基于测试数据,采用cohesive单元法建立可以表征多层理侏罗系油藏水力压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层理面强度和地应力差对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理面强度和地应力差是影响水力裂缝发生转向的主要因素;高层理强度和高地应力差会降低层理面对水力裂缝的限制,增强水力裂缝纵向穿层能力;低层理强度和低应力差会导致层理面的开启,使裂缝由垂直方向转而向层理面扩展。研究结果可为侏罗系油藏压裂施工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油藏 层理结构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修饰疏水缔合聚合物聚合机理及流变性能研究
9
作者 文新 王磊 +3 位作者 王嘉鑫 姚传高 杨蓉 杨雯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168,共8页
以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为分散剂,将油酸(OA)、N,N-二甲基丙二胺(DMAPA)、氯丙烯(AC)合成的疏水单体KS-3与丙烯酰胺(AM)经自由基聚合得到聚合物RES。临界胶束浓度、TEM与粒径测试结果表明,KS-3与CAB在AM单体溶液中混合时呈现良好的... 以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为分散剂,将油酸(OA)、N,N-二甲基丙二胺(DMAPA)、氯丙烯(AC)合成的疏水单体KS-3与丙烯酰胺(AM)经自由基聚合得到聚合物RES。临界胶束浓度、TEM与粒径测试结果表明,KS-3与CAB在AM单体溶液中混合时呈现良好的协同效应,且可形成蠕虫状胶束。研究KS-3的胶束状态与AM的聚合机理发现,RES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小的临界缔合浓度,同时分子聚集更加紧密,在水溶液中形成密度更高的网络结构。利用流变仪对RES进行耐温性、触变性及黏弹性测试,RES展现出优良的耐温性、更大的触变环及更好的黏弹性,且G′>G″,聚合物具有更强的缔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胶束 协同效应 疏水缔合 触变性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小荣 吉仁静 +2 位作者 杨欢 王尔珍 苏高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4,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重点研究CO_(2)捕集技术和材料以降低该环节的成本。在3种CO_(2)捕集技术中,与燃烧前捕集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相比,燃烧后捕集技术因技术成熟、对设备改造要求低而被广泛应用。重点综述了燃烧后CO_(2)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液体吸收剂(有机胺、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固体吸附剂(生物炭、沸石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以及膜材料,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干水因其独特的“固包液”结构可作为一种固液复合CO_(2)捕集材料,有望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提高CO_(2)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液体吸收剂 固体吸附剂 膜分离 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致密气藏水泥环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志锋 蒙华军 +2 位作者 来轩昂 张燕娜 黄占盈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39,共6页
长庆致密油气藏的压裂压力较高,对水泥环力学性能提出较高要求,通过建立的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模型和组合体密封性能评价方法(密封安全系数法),对长庆一种典型井身结构(φ152.4 mm井眼φ114.3 mm套管)进行水泥环完整性分析。结合现... 长庆致密油气藏的压裂压力较高,对水泥环力学性能提出较高要求,通过建立的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模型和组合体密封性能评价方法(密封安全系数法),对长庆一种典型井身结构(φ152.4 mm井眼φ114.3 mm套管)进行水泥环完整性分析。结合现场数据分析认为:①随着水泥环弹性模量的降低,水泥环的受力明显降低,安全系数明显增大;②随着压裂压力的升高,安全系数降低;③随着水泥体积收缩率的增大,水泥环的安全系数显著降低。根据该井计算结果,提出了水平段保障密封的水泥力学性能需求,该项研究成果可为长庆致密气藏或类似区块固井水泥环完整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致密气藏 密封安全系数法 水泥环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强化微泡沫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相春 孙卫 +4 位作者 古正富 孙海洋 周会勇 明红霞 吴汉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解决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高含水井多、产能损失严重等问题,对强化微泡沫体系的优化及提高采收率方式等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应用Waring Blender方法和泡沫驱动态模拟装置评价微泡沫体系驱油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 为解决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高含水井多、产能损失严重等问题,对强化微泡沫体系的优化及提高采收率方式等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应用Waring Blender方法和泡沫驱动态模拟装置评价微泡沫体系驱油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QHWP-121阴非离子微泡剂在模拟地层水中的泡沫体积为850mL,半衰期为380min,泡沫综合指数为323 000mL·min,泡沫质量0.65,泡沫性能最好。油藏条件下,驱油规律主要表现为非均质性改善、压力上升、动用孔喉半径增多、堵水不堵油,强化微泡沫体系驱油影响因素主要与油藏配伍性、浓度、渗透性和气液比相关。本研究表明,强化微泡沫驱油效果的好坏主要与强化微泡沫体系和油藏的配伍性具有直接关系,推荐该体系在安塞油田王窖区块的现场应用浓度为0.5%,气液比在1∶1~2∶1之间,渗透率适应范围(10~10 000)×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低渗透油藏 高含水期 强化微泡沫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脱除H_2S的固定床反应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璐达 周立辉 +5 位作者 郑伟 董锐锋 罗恒 李岩 李云 张早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6,共6页
原油在储存、输运过程中会产生油气挥发和H2S气体逸出,对周围环境影响严重,为此提出了采用氧化铁吸附脱除原油挥发气中H2S的工艺.针对氧化铁吸附脱除原油挥发气中H2S的固定床脱硫反应器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求解,模拟计... 原油在储存、输运过程中会产生油气挥发和H2S气体逸出,对周围环境影响严重,为此提出了采用氧化铁吸附脱除原油挥发气中H2S的工艺.针对氧化铁吸附脱除原油挥发气中H2S的固定床脱硫反应器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求解,模拟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固定床脱硫反应器的穿透曲线,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照,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吸附容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氧化铁脱硫剂在空速为1500h-1至4200h-1的范围内,穿透硫容随着空速的降低而增加;空速再度下降会导致穿透硫容减小;穿透时间和穿透硫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在相同空速下,进料H2S浓度的变化只改变穿透时间,不影响硫容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脱硫 固定床反应器 穿透硫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复合泡沫缓速酸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磊 张学鹏 +3 位作者 薛蓉 刘环宇 孟磊 马少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0,共5页
为了增加酸化压裂过程中酸液的刻蚀距离,增强作业效果,由纳米SiO_2和表面活性剂YEP-1和20%HCl制备了高效纳米泡沫缓速酸体系,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能、粒径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在盐酸溶液中发泡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复合酸液体系的酸岩反应... 为了增加酸化压裂过程中酸液的刻蚀距离,增强作业效果,由纳米SiO_2和表面活性剂YEP-1和20%HCl制备了高效纳米泡沫缓速酸体系,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能、粒径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在盐酸溶液中发泡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复合酸液体系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和溶蚀速率。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20 nm的亲水型SiO_2纳米材料作为稳泡剂效果最佳,并使用两性表面活性剂YFP-1作为起泡剂,当SiO_2和YFP-1的质量分数分别为体系总质量0.5%和1.0%时,酸液起泡体积明显减小,泡沫更加致密,半衰期显著增大,复合酸液体系配比为20%HCl+1.0%YFP-1+0.5%SiO_2时,显著降低了岩芯动态溶蚀速率,为实现深部酸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两性表面活性剂 泡沫缓速酸 岩心动态溶蚀速率 协同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注水对致密砂岩油藏岩石力学性质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波 张广清 +2 位作者 唐梅荣 庄建满 林灿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44-3350,共7页
注水开发是致密砂岩油藏增产的重要手段,长时间注水会改变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油井产量。为探究长时间注水对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微观机制,选取同一储层已注水15a及尚未注水岩芯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通过试验得到了注水前后... 注水开发是致密砂岩油藏增产的重要手段,长时间注水会改变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油井产量。为探究长时间注水对地层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微观机制,选取同一储层已注水15a及尚未注水岩芯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通过试验得到了注水前后地层岩石在弹性力学参数、矿物成分、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长时间注水后,岩石矿物成分及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黏土矿物及方解石含量降低,岩石颗粒间填充物及胶结物大量减少,中小孔隙发育为大孔隙,孔隙度增大,进而导致致密砂岩力学性质弱化,变形能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注水 弱化 矿物成分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交联可动凝胶在油田调剖堵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南君 梅雪 +3 位作者 郭方元 杨海恩 黎晓茸 陈洪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9,8-9,共4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了一种绿色交联可动凝胶,用于油藏调剖堵水。凝胶主剂为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为3000mg/L;交联剂是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络合而成的柠檬酸铝,络合反应中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的最佳摩尔比为1.5:1,加量为140mg/L;缓凝剂为150mg/... 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了一种绿色交联可动凝胶,用于油藏调剖堵水。凝胶主剂为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为3000mg/L;交联剂是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络合而成的柠檬酸铝,络合反应中铝离子与柠檬酸根的最佳摩尔比为1.5:1,加量为140mg/L;缓凝剂为150mg/L的酒石酸钠;稳定剂为800mg/L的硫脲。该绿色交联可动凝胶强度3.12×104mPa·s,成胶时间36h,稳定时间可达160d;适合于中低温油藏调剖堵水,抗盐性较好。室内实验表明,绿色交联可动凝胶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和剖面改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联 环境保护 柠檬酸铝 可动凝胶 调剖堵水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量水平井机械分段找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百 黄伟 +1 位作者 李凡书 吕亿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6,74,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水平井找水技术仅适用于东部高产水平井找水测试,无法在长庆油田小流量水平井找水测试的难题,结合长庆油田水平井产液低的特征,经过几年的攻关研究,已形成了由封隔器卡封水平井各层段、智能开关器定时控制各层段依次生产... 针对目前国内外水平井找水技术仅适用于东部高产水平井找水测试,无法在长庆油田小流量水平井找水测试的难题,结合长庆油田水平井产液低的特征,经过几年的攻关研究,已形成了由封隔器卡封水平井各层段、智能开关器定时控制各层段依次生产的小流量水平井机械分段生产测试找水工艺技术,同时形成了皮碗封隔器扶正优化技术、测试管柱防垢工艺技术、Y441/Y445封隔器逐渐打捞解封等配套工艺技术,实现了小流量水平井找水测试,并且现场应用13井次,准确地掌握水平井各层段产能状况,找到了出水位置,为小流量水平井找水测试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并为水平井后期堵水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量 水平井 机械 分段 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载荷软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怀军 贺可可 +1 位作者 胡定兴 陆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171,共12页
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载荷的在线准确测量是井泵示功图绘制和工况分析的关键技术。针对常规杆液柱振动和电机参数等间接测量法精度较低工程应用性不强、载荷传感器直接测量法易受材质老化疲劳影响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输入电参数... 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载荷的在线准确测量是井泵示功图绘制和工况分析的关键技术。针对常规杆液柱振动和电机参数等间接测量法精度较低工程应用性不强、载荷传感器直接测量法易受材质老化疲劳影响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输入电参数实现悬点载荷软测量的新方法。该法首先用游梁倾角直接替代惯用的曲柄转角建立抽油机扭矩因数新数学模型,其次建立电动机输入电参数、抽油机四连杆机构参数以及抽油机悬点载荷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将采集的电动机输入电参数代入计算,并用肖维勒准则剔除奇异突变值、用均值滤波法进一步处理修正后,获得悬点载荷在线测量值。工程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平均相对误差3.87%、准确性较高,稳定性好,工程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点载荷 四连杆机构 软测量技术 电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阳勇 董宏伟 陈在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6-99,I0007,共5页
为了满足清洁化生产的要求,提高钻井液的环保性能,解决钻井液体系生物毒性普遍偏高,且难于降解的问题,研制关键处理剂胺基抑制剂G319和封堵剂纳米聚合物G314为主剂,通过优选其他天然绿色添加剂,构建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室内实... 为了满足清洁化生产的要求,提高钻井液的环保性能,解决钻井液体系生物毒性普遍偏高,且难于降解的问题,研制关键处理剂胺基抑制剂G319和封堵剂纳米聚合物G314为主剂,通过优选其他天然绿色添加剂,构建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一次回收率达到95%以上,岩心膨胀量降低率8 h后达到62. 74%,API失水小于4 m L,抗温150℃,BOD_5/COD_(cr)值0. 365,易降解,EC_(50)值32 400 mg/L,无毒。现场应用3口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地层造浆能力强,3口井的平均井径扩大率为5. 66%、3. 62%、4. 16%,K_f值达到0. 078 7,该钻井液体系对实现苏里格区块的清洁生产与效益开发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值 BOD值生物毒性 TOC值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新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百烈 韩巧荣 +4 位作者 张晓春 古永红 肖元相 李红英 程远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52-2656,共5页
借鉴API标准导流实验原理及流程,设计了一套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导流室采用圆柱形腔室,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钻井岩心,提高了导流能力测试实验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采用圆柱形导流室和API标准导流室进行了对比研究... 借鉴API标准导流实验原理及流程,设计了一套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导流室采用圆柱形腔室,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钻井岩心,提高了导流能力测试实验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采用圆柱形导流室和API标准导流室进行了对比研究,两者所得裂缝导流能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用本测试系统研究了闭合压力、铺砂浓度、支撑剂嵌入等因素对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支撑裂缝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铺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存在一个最佳值,随支撑剂嵌入程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导流能力 裂缝 支撑剂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