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油田某增压站天然气增压机组提效节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静 李楠 +6 位作者 宋渊娟 马连伟 周少丹 马国华 王忠兴 张玉华 赵旭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104,共8页
针对某增压站的2台四列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组气井气量降低,长期运行在小气量范围内,压缩机的实际效率偏低等实际问题,对机组开展了提效节能技术研究,为天然气压缩机组的提效节能提供了优化思路与技术路线。提出5种基于机组运行现状的效... 针对某增压站的2台四列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组气井气量降低,长期运行在小气量范围内,压缩机的实际效率偏低等实际问题,对机组开展了提效节能技术研究,为天然气压缩机组的提效节能提供了优化思路与技术路线。提出5种基于机组运行现状的效率优化方案,并建立能效评价模型评估其运行效率、可行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将两级压缩改为单级压缩,二级双作用改为单作用的运行模式效率优化效果最佳;该方案使机组绝热效率最高可提升19.4%,比功率最高降低16.5%,其单级压缩模式可省去中间冷却器所占的该厂10%耗功,生产相同气量时单级双机方案的月耗电量与初始方案相比降低了2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压缩机 往复式 优化 绝热效率 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层煤岩气成藏特征及含气性规律研究
2
作者 张荣军 张喆 +6 位作者 白亚萍 窦雨刚 屈乐 钟新宇 孙健 苗芷芃 陈朝兵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8,共8页
为系统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层煤岩储层特性与煤岩气富集规律,文章从地质、煤质、煤体结构、地化特征、孔隙结构和含气性等方面开展了深部煤岩成藏特征和含气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煤层的埋深呈“南北分带、西深东浅”的分布... 为系统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层煤岩储层特性与煤岩气富集规律,文章从地质、煤质、煤体结构、地化特征、孔隙结构和含气性等方面开展了深部煤岩成藏特征和含气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煤层的埋深呈“南北分带、西深东浅”的分布格局。其自上而下发育有10余套煤岩,以山西组5#和本溪组8#为主力煤层,分别形成于陆相泥炭沼泽环境以及受海水影响的泥炭沼泽环境。研究区煤层自西向东由暗淡型煤逐渐向光亮型煤过渡,本溪组光亮型煤占比高达75.3%;煤岩孔隙以胞腔孔、气泡孔、割理缝为主,深层煤岩储层以原生结构煤体为主且连续完整性较好,裂隙发育特征明显,平均基质渗透率为0.339×10^(-3)μm^(2),为煤储层游离气和吸附气的共同赋存提供了条件;储层以介孔发育为主,其体积增量占比为42.94%,并且与微孔显示出较好的延续性,两者的比表面积贡献率达74.41%;实验表明储层压力对煤岩吸附特性的影响的提升不明显,主要取决于温度;煤储层具有“高饱和度,高游离气”的双高特征,平均含气饱和度为125.04%,深部煤岩气游离气占比为2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成藏特征 储层特征 煤岩含气性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洲气田本溪组-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及其对储量动用的影响
3
作者 代金友 巩肖可 +3 位作者 陈代欣 蒋婷婷 雷小兰 赵世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6-2783,共8页
子洲气田是一个多层叠合致密砂岩气田,储层涵盖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目前,该套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储量动用影响尚缺乏整体规律性认识,严重制约了气田层间挖潜进程。利用铸体薄片、储层物性和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和相关... 子洲气田是一个多层叠合致密砂岩气田,储层涵盖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目前,该套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储量动用影响尚缺乏整体规律性认识,严重制约了气田层间挖潜进程。利用铸体薄片、储层物性和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本溪组-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及其对储量动用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给出了气田后续层间挖潜建议。结果表明:(1)该套储层具有典型的1+1型孔隙结构。其中,下部层组(本溪组、太原组、山2段)原生粒间孔发育,原生孔隙比例、面孔率和孔径较大,孔隙结构好,为原生孔隙主导型孔隙结构;上部层组(山1段、盒8下、盒8上)次生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隙发育,原生孔隙比例、面孔率和孔径较较小,孔隙结构差,为次生孔隙主导型孔隙结构。(2)储层岩石成分,尤其是石英和岩屑含量差异是1+1型孔隙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下部层组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高、岩屑含量低,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而上部层组以岩屑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不利于原生孔隙保存,而有利于次生孔隙形成。(3)1+1型孔隙结构对储量动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下部层组孔隙结构好,储层相对高渗(0.52 mD)、大泄流面积(0.70 km^(2))、高储量动用程度(67.9%);而上部层组孔隙结构差,储层相对低渗(0.33 mD)、小泄流面积(0.34 km^(2))、低储量动用程度(26.9%)。(4)分析认为,目前井网条件下,上部层组储量未得到有效动用。为实现气田均衡开采和提高气田整体储量动用,建议对上部层组以小井距单独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子洲气田 致密砂岩储层 孔隙结构 储量动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生产管柱的气固冲蚀性能
4
作者 李明星 刘广胜 +3 位作者 王娜 朱方辉 李文升 付安庆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结合榆3×储气库的注采工况,构建了气固冲蚀预测模型,研究了采气量、采气压力、颗粒属性等生产参数对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针对N80油管分析了发生不同程度冲蚀风险的极限生产工况。结果表明:在榆3×储气库预设采气指标范围内,最... 结合榆3×储气库的注采工况,构建了气固冲蚀预测模型,研究了采气量、采气压力、颗粒属性等生产参数对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针对N80油管分析了发生不同程度冲蚀风险的极限生产工况。结果表明:在榆3×储气库预设采气指标范围内,最大冲蚀速率随采气量的增大而增大;采气压力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降低管柱的冲蚀程度;冲蚀程度随出砂量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颗粒直径的增大会导致冲蚀速率的增大,而颗粒球度的减小会导致冲蚀速率的增大。基于预测模型,建立了N80油管的临界生产参数图版,以实现基于现场易获取参数的冲蚀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注采管柱 气固冲蚀 临界生产参数 冲蚀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组合及产能差异
5
作者 鲍李银 庞雄奇 +8 位作者 崔新璇 陈宏飞 高军 邹亮 赵振丞 王琛茜 王雷 李闻东 刘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提出了对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火山岩具有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大类。爆发相以熔结火山碎屑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大于10%,为主要储层;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小于6%,火山沉积相物性差。②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以气孔、杏仁体内孔及溶蚀孔为主,原生粒间孔较少,爆发相与溢流相顶部溶蚀孔洞发育最为显著。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发育程度与到断裂距离紧密相关,中-酸性溢流相以斜交缝、网状缝为主,基性溢流相以高角度直劈缝为主。③研究区有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等4种岩相组合。产能最高的为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组合,其次为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组合、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组合,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组合组合日产量最低。④储层有效厚度与含油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孔隙度和地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差异 岩相组合 火山岩储层 佳木河组 金龙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及其对水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山西组、太原组和石盒子组为例
6
作者 强小龙 文开丰 +6 位作者 王德龙 范海润 贾连超 杨国平 杜静 沈欣岚 姚合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神木气田太原组孔喉尺度较大且相对均质,是渗透率较高的原因;山西组与盒8段孔喉结构相似,孔喉尺度较小、连通性和均质程度较优,渗透率略高。太原组可动流体赋存最多,其次是山西组的,盒8段可动孔隙最少;盒8段束缚水饱和度最高,其次是山西组的,太原组的最低;盒8段平均含水饱和度最高,水锁最严重,相对渗透率最低,山西组共渗能力略强于太原组的,受束缚水影响较多,可动气量偏低。孔喉结构质量决定可动流体赋存,制约气—水相相对渗流能力,体现为优质的孔喉条件赋存更多的可动流体,更有利于流体渗流,水锁伤害相对较低;毛细管压力约束的渗流差异是水锁伤害的主控因素,生产压差和成藏过程对水锁也有一定影响。在开发阶段均衡毛细管压力、控制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是缓解水锁伤害的关键。该结果为致密砂岩气藏渗流特征评价和增产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气田 山西组 太原组 石盒子组 致密砂岩气藏 孔喉结构 气—水相相对渗流 水锁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提高页岩吸附气采收率实验——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贾连超 刘鹏飞 +3 位作者 袁丹 雷甜 冉婧 王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注CO_(2)提高页岩储层中吸附气采收率对页岩气井稳产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定量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变化规律,导致CO_(2)与吸附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页岩核磁共振T2谱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开展... 注CO_(2)提高页岩储层中吸附气采收率对页岩气井稳产及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定量表征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变化规律,导致CO_(2)与吸附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页岩核磁共振T2谱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开展了注CO_(2)解吸实验,从微观孔隙尺度研究了注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机理,通过引入解吸效率与解吸速率2个指标,定量评价了注CO_(2)提高吸附态甲烷采收率。结果表明:页岩气中注入CO_(2)后吸附态甲烷的解吸效率为82.12%,解吸速率为13.69%/h;CO_(2)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页岩中吸附态甲烷的总体解吸效率,还能大幅提升其单位时间内的解吸速率;在CO_(2)注入后0~1.5 h内,CO_(2)能够快速、大量置换吸附态甲烷,造成吸附态甲烷物质的量快速下降,解吸后的大部分吸附态甲烷转变成了自由态,仅很小一部分变成了游离态。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CO2 吸附气 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排水采气技术机理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淑珍 胡康 +3 位作者 宋渊娟 张玉华 李丹 王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1,11-12,共3页
为了促进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在长庆气田的应用,对涡流工具工作机理及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几何模型及数学物理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工具结构,确定适用气井基本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工具有效实现了流体由紊流流态... 为了促进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在长庆气田的应用,对涡流工具工作机理及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几何模型及数学物理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工具结构,确定适用气井基本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工具有效实现了流体由紊流流态转变为二相层流流态,并可持续很长一段距离;螺旋角度是影响涡流工具气液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角度为50°时效果最好;入口速度越大带液效果越好,速度大于17 m/s时气液分离效果变化不大。总体趋势为气液比越小,分离效果越好;井下涡流工具降低临界携液流量约25%,对套压大于8 MPa、产气量大于0.5×104m3/d、井筒完好的低压弱喷气井适用。该研究成果为涡流工具的现场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 模型 FLUENT 数值模拟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气井采出流体乳化物成分分析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均志 李耀 +3 位作者 魏勇 梅明华 周庆 王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1-535,共5页
为定量分析神木气田气井采出流体乳化物成分、确定影响气田乳化的主要因素,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计算了生产过程中采出水(PQ-8型泡排剂、凝析油、EM50压裂液、UT-6型泡排剂)与采出流体乳化物核磁共振T2谱叠合区面积,定量评价了各采出水与... 为定量分析神木气田气井采出流体乳化物成分、确定影响气田乳化的主要因素,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计算了生产过程中采出水(PQ-8型泡排剂、凝析油、EM50压裂液、UT-6型泡排剂)与采出流体乳化物核磁共振T2谱叠合区面积,定量评价了各采出水与乳化物的相似程度,并通过传统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乳化物成分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气井采出水中PQ-8型泡排剂与不同时间采出流体乳化物核磁共振T2谱叠合区面积最大(2831.65-4235.80),其是造成神木气田处理厂采出水乳化的主要因素;UT-6型泡排剂与不同时间采出流体乳化物核磁共振T2谱叠合区面积最小(87.61-394.20),其对采出水乳化几乎不造成影响。PQ-8型泡排剂与凝析油和不同乳化物样品的核磁共振T2谱叠合区面积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在不同乳化物样品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对后期的破乳剂配方确定及破乳带来一定难度。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对气井采出流体中乳化物成分的分析结果与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得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气井 乳化物 成分分析 T2谱叠合面积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典型区块采出水乳化特征及乳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星 李红英 +3 位作者 刘鹏 白志涛 刘伟 张跃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703,共7页
苏里格上古气藏普遍含有凝析油,部分集气站的凝析油采出液乳化严重,对集气站的正常生产影响较大。以苏里格气田凝析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区块采出液乳化特征分析及乳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5个站点采出水凝析油乳状液的组成... 苏里格上古气藏普遍含有凝析油,部分集气站的凝析油采出液乳化严重,对集气站的正常生产影响较大。以苏里格气田凝析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区块采出液乳化特征分析及乳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5个站点采出水凝析油乳状液的组成差异较大,乳状液的稳定与Zeta电位和矿化度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Zeta电位的绝对值越大,乳状液越稳定,水相矿化度越高,乳状液的稳定性越低。5个采出水乳状液中醇类质量分数为1.48%~4.80%,酯类质量分数为2.08%~6.34%,醇类和酯类极性有机物会在界面上与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形成复合界面膜,有利于形成凝析油乳状液。苏里格气田乳状液总体上是以水相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O/W);对于部分油滴,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W/O),最终形成复杂的水包油包水(W/O/W)型。随着泡排剂、固体悬浮物用量的增加,凝析油模拟乳状液体积分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泡排剂质量分数为0.6%、悬浮物质量分数在0.4%时,凝析油模拟乳状液体积分数最大,而缓蚀剂浓度对凝析油模拟乳状液形成体积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凝析油 乳化 影响因素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的气井采出水储罐安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维国 许晓伟 +2 位作者 李超 王轩 范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7,共7页
针对天然气气井采出水储罐可能存在易燃易爆安全风险的实际生产问题,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仪、离子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对气井采出水中的固体杂质、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杂质... 针对天然气气井采出水储罐可能存在易燃易爆安全风险的实际生产问题,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仪、离子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对气井采出水中的固体杂质、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杂质含量下气井采出水体系的气-液相平衡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井采出水中的杂质主要包括Fe3O4等固体杂质、K+等无机杂质以及甲酸等有机杂质几大类;与纯甲醇-水体系相比,杂质会对气井采出水的气-液相平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正偏差;在这些杂质中,FeS、MgCO3、K+、Ca2+、F-、甲酸、正癸烷、正庚烷、1,2,4-三甲基苯和乙基环己烷等对甲醇气相摩尔分数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乙基环己烷影响最大,Ca2+次之,FeS最小。研究结果可为气井采出水储罐安全运行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来源,同时对同类型设备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采出水 储罐 杂质 检测分析 气-液相平衡 PLACKETT-BURMA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稳产后期动用效果评价与动用潜力分析:以子洲气田山2气藏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志强 雷小兰 +4 位作者 李浩 李博远 代金友 陈代欣 赵世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917-8924,共8页
以子洲气田山2气藏为例,利用钻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地质储量、动储量、累产气、累产水和动静储量比的计算与分析,采用综合评判指数法和类比法,详细评价了山2致密砂岩气藏动用效果和动用潜力。结果表明:山2气藏平面动用严重不均衡。... 以子洲气田山2气藏为例,利用钻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对地质储量、动储量、累产气、累产水和动静储量比的计算与分析,采用综合评判指数法和类比法,详细评价了山2致密砂岩气藏动用效果和动用潜力。结果表明:山2气藏平面动用严重不均衡。7个井区中,主砂体带中部的榆30井区动用效果最好,属Ⅰ类动用区;主砂体带南部的洲3和北部榆81井区动用效果中等,为Ⅱ类动用区;主砂体周边的榆69、榆48、麒麟沟和榆29井区动用效果差,属Ⅲ类动用区。初步预测山2气藏整体动用潜力为198.1×10^(8) m^(3)。其中,Ⅲ类区的动用潜力为174.7×10^(8) m^(3),占88.2%,是山2气藏后续挖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稳产后期 动用效果 动用潜力 子洲气田山2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油气田集输管网阴极保护布局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维国 李曙华 +3 位作者 余文正 徐东 刘博宇 范峥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3,共6页
在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Sobol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显著影响某油气田集输管网阴极保护效果的关键参数,并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其系统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由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模拟电位与测试... 在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Sobol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显著影响某油气田集输管网阴极保护效果的关键参数,并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其系统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由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模型的模拟电位与测试桩的测定电位误差较小,故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油气田集输管网的电位分布现状;改变防护涂层电阻率等一阶敏感性系数较高的因素会对阴极保护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土壤电阻率、防护涂层电阻率以及管道埋深与其他参数之间可能存在明显交互作用;当利用PSO算法对油气田集输管网的阴极保护效果进行全局寻优时,该模型经过47700次粒子进化迭代后的最佳阴极保护系统有效覆盖率高达99.14%,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集输管网 阴极保护 有限元法 Sobol灵敏度分析 PSO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低品质气藏储层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涛 巩肖可 +5 位作者 黄朝 曹青赟 孟凤鸣 董占民 陈朝兵 王恒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5,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周边气田开发效果差异较大,表现出低品质气藏特征,给气田勘探部署及持续稳产带来一定困扰。为了揭示低品质气藏成因,基于不同尺度微观实验手段,对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开展了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神...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周边气田开发效果差异较大,表现出低品质气藏特征,给气田勘探部署及持续稳产带来一定困扰。为了揭示低品质气藏成因,基于不同尺度微观实验手段,对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开展了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具有“富石英、贫长石、岩屑含量较高”的特征,发育小孔—细喉型孔喉组合,孔喉连通性较差,储渗能力较弱,为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太原组低品质储层的形成受杂基、喷发岩岩屑含量及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储层在形成过程中,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内蒙古古隆起火山活动的影响明显,砂岩内喷发岩岩屑和杂基含量普遍较高,喷发岩岩屑为次生孔隙的发育提供了主要物质基础,杂基在堵塞孔隙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数量杂基溶孔,对储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成岩过程中的溶蚀作用对于太原组储层的形成至关重要,增孔效应占现今孔隙度的64.3%。晚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末幕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气水重新调整,盆地东部天然气沿断裂部分逸散,最终形成了现今神木气田太原组的低品质气藏。神木气田下一步勘探重点应在摸清成岩作用宏观展布规律及有利岩性圈闭的基础上,寻找高含量喷发岩岩屑和低含量杂基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喉结构 凝灰质杂基 构造反转 太原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试验设计的气田采出水预处理药剂配比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海涛 卢坤 +2 位作者 刘昂 姚政 孙玉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2-696,701,共6页
为探讨水处理药剂配比对气田采出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不同季节采出水水质,再确定各种药剂的加量范围,采用混料设计中极端顶点设计,以pH、透光率和总铁含量为指标优化药剂配比,并验证优化后的配比。最后研究加药总量对采出水预... 为探讨水处理药剂配比对气田采出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不同季节采出水水质,再确定各种药剂的加量范围,采用混料设计中极端顶点设计,以pH、透光率和总铁含量为指标优化药剂配比,并验证优化后的配比。最后研究加药总量对采出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出水具有高含油、高含铁、高含悬浮物和低pH的特征;通过混料试验确定双氧水、NaOH和PAC的最佳配比为0.4055∶0.4087∶0.1858时能够达到很好的协同效果;药剂总加量≥350 mg/L时,预处理后采出水水质能够达到进塔要求。为节约成本,确定双氧水、NaOH、PAC和PAM的加量分别为142,143,65,2.0 mg/L。处理后采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和总铁含量分别由原来的54 mg/L和1.32 mg/L降低到28 mg/L和0.4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采出水 预处理 混料设计 药剂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处理厂水处理系统堵塞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晓伟 何彦君 +2 位作者 杨全蔚 张露 郑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气田含醇污水水质变化过大,导致陕北某天然气处理厂水处理系统严重堵塞,而现有运行处理工艺已无法解决,故此对堵塞原因进行了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滴定法对含醇污水进行了水质分...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气田含醇污水水质变化过大,导致陕北某天然气处理厂水处理系统严重堵塞,而现有运行处理工艺已无法解决,故此对堵塞原因进行了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滴定法对含醇污水进行了水质分析,采用化学容量法、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X-射线衍射(XRD)法对堵塞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含醇污水偏弱酸性,高矿化度高含油,属易结垢、易点蚀污水体系;堵塞物主要成分为CaCO_(3)和少量Fe3O4。针对该结果,提出可通过实验筛选优化化学预处理药剂配方及加量、调整沉降时间以及选择合适的阻垢剂的方法加以解决。结果表明,最优药剂配方为:NaOH 300 mg/L、H2O_(2)0.06%、聚丙烯酰胺(PAM)2~4 mg/L;最佳沉降时间为90 min;合适的阻垢剂为XS-1,当XS-1加量为100 mg/L时,其CaCO_(3)阻垢率大于93%,阻垢效果最佳。该方案实施后,布袋过滤器清洗周期从一天一次延长至三天一次,甲醇回收塔检修周期从一月一次延长至四月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醇污水 结垢 结垢预测 堵塞物分析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采动影响的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益 沈磊 +2 位作者 田喜军 胡均志 刘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5,共5页
为了实现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模拟优化,采用动态虚拟井随采动工作面一起推进表征采动过程中工作面对邻近煤层物质交换的影响。利用变渗透率场实现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邻近煤层的渗透率场的变化,通过随采动工作面推进的虚拟井与变渗透率场... 为了实现采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模拟优化,采用动态虚拟井随采动工作面一起推进表征采动过程中工作面对邻近煤层物质交换的影响。利用变渗透率场实现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邻近煤层的渗透率场的变化,通过随采动工作面推进的虚拟井与变渗透率场耦合作用实现采动条件下煤层气模拟。模拟结果与矿场实际监测数据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数值模拟 动态虚拟井 变渗透率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蕴文 苏思羽 +5 位作者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勘探成效不理想。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等,对旬宜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质量、源储配置、断裂输导性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勘探成效不理想。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等,对旬宜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质量、源储配置、断裂输导性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发育太原组—山西组黑色煤岩、黑色炭质泥岩、深灰色、灰色泥岩等潜在烃源岩类型,有机质类型均为Ⅲ型,Ro为1.8%~2.5%,热演化程度较高,黑色煤岩、黑色炭质泥岩品质要高于深灰色、灰色泥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②研究区储层均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上古生界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碎屑岩储层,杂砂岩占比79%,杂基平均体积分数为29%,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面孔率小于3%。盒1段为强胶结—弱溶蚀相,山西组为强压实—杂基强充填相。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岩性为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③古生界源储配置关系包括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及旁生侧储,其中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主要为旁生侧储。研究区3期断裂分别发育于古生代、三叠纪、晚侏罗纪,其中晚侏罗纪的活动断裂具有良好的流体纵向输导作用。④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受控于前石炭纪古地貌,剥蚀厚度大的古洼槽东侧毗邻区是下古生界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上古生界气藏受控于有效输导体系,研究区北部储层物性差且缺乏开启性通源断裂是上古生界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储层特征 源储配置 断裂控藏 古生界 旬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富水凝析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斌 张明 +5 位作者 闫兵帮 石羽亮 方志刚 李东东 刘治彬 刘建仪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2,共8页
吐哈气田吉7区块为深层致密砂岩富水凝析气藏,具有孔渗极低、孔隙含水饱和度高、流体凝析油含量高等特征。文中考虑了储层改造区内压裂诱导裂缝与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其强应力敏感性,建立了区块典型气井双孔双渗多段压裂水平井组分流体... 吐哈气田吉7区块为深层致密砂岩富水凝析气藏,具有孔渗极低、孔隙含水饱和度高、流体凝析油含量高等特征。文中考虑了储层改造区内压裂诱导裂缝与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及其强应力敏感性,建立了区块典型气井双孔双渗多段压裂水平井组分流体数值模拟模型,实现了早期压后返排生产阶段历史拟合与产能预测。模拟分析表明:气井生产早期,超压返排阶段油气产量高,以改造区裂缝供给为主,由于裂缝强应力敏感性,裂缝压力快速下降使渗透率降低,油气产能快速下降;随着生产进行,改造区内的基质逐渐向裂缝窜流供液,气井产能趋于稳定,但改造区外基质内油气由于渗透率低难以被有效采出;凝析气藏在开发短时间内即有凝析油析出,但主要析出在储层改造区内的裂缝中,对渗流造成的反凝析伤害较低;富水凝析气藏可流动水的弹性膨胀能部分转换为了油气产量,相同地层压力下,油气衰竭采出程度比束缚水气藏高,但油气流动更加困难,不利于凝析气藏开发。研究成果与认识对类似致密富水凝析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富水气藏 数值模拟 压裂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天然气探井取心提速钻井技术
20
作者 杨胜军 张晓飞 +1 位作者 王永波 覃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针对长庆气田产层段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和马家沟组各层具有不同的石英含量和砾石含量,石英和砾石含量越高,取心钻头磨损越快,严重影响取心速度;发育很好的砂岩疏松,树心困难,容易断心,造成磨心;割心对心困难,割心时不易割... 针对长庆气田产层段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和马家沟组各层具有不同的石英含量和砾石含量,石英和砾石含量越高,取心钻头磨损越快,严重影响取心速度;发育很好的砂岩疏松,树心困难,容易断心,造成磨心;割心对心困难,割心时不易割断,对心时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堵心演变为磨心;一旦在煤线上割心容易造成掉心,使取心失败;而马家沟组则是以白云岩层为产层,不时夹杂石灰岩、泥岩和石膏层,白云岩易碎,石灰岩可钻性极差,石膏层易发生钙侵,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取心的提速提效。为此,在常用钻井取心技术基础上,结合长庆气田地质特点优选出取心钻头和取心工具,通过取心作业准备要求及操作技术措施优化,形成了该区块钻井取心技术方案系列,取心提速技术现场应用于召27井、苏70井、苏95井等井,取得了显著效果,机械钻速比前期取心有了成倍的增长,有效地降低了堵心、磨心、掉心、小井眼卡钻等各种风险,实现了取心提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气田 小井眼 石盒子组 山西组 太原组 取心 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