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与西南部地区二叠系山1段可动流体差异分析
1
作者 王雯清 彭磊 +4 位作者 石华强 侯瑞 高辉 王琛 李腾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储集层物性、岩石矿物组成以及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致密砂岩储集层可动流体的关键。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苏里格气田与西南部地区庆阳气田山1段储集层可动流体特征差异,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铸体薄片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 储集层物性、岩石矿物组成以及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致密砂岩储集层可动流体的关键。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苏里格气田与西南部地区庆阳气田山1段储集层可动流体特征差异,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铸体薄片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在明确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的基础上,对2个地区山1段储集层的可动流体特征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孔喉半径分布及物性可将2个地区孔隙结构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孔隙结构较发育,不同孔径范围均有可动流体赋存,可动流体含量受分选系数影响显著;Ⅱ类孔隙结构孔喉分布不均,可动流体含量受孔喉中值半径影响明显;Ⅲ类孔隙结构的孔径分布范围较小,可动流体多集中在小孔内,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影响。盆地北部地区苏里格气田山1段以Ⅱ类孔隙结构为主,可动流体含量为24.11%,可动流体含量受孔喉中值半径及伊利石含量影响;盆地西南部地区庆阳气田山1段以Ⅲ类孔隙结构为主,可动流体含量主要受孔隙度、渗透率及黏土矿物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庆阳气田 山1段 致密砂岩储集层 可动流体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压裂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排驱效果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何延龙 黄海 +4 位作者 唐梅荣 倪军 李华周 TAYFUN Babadagli 张轩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核磁共振检测、实时压力监测和可视化图像分析等手段,阐释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补能阶段存在明显的逆压差逆向渗吸作用,且随着缝端压差的不断增大,高压补能阶段的排液效率逐渐增加,其中以小孔隙中的渗吸排驱作用为主(0~6 MPa时,小孔隙的排液效率分别为33.31%、29.51%、35.65%和64.89%);稳压焖井阶段小孔隙中由于液体排驱压力降低,逆压差逆向渗吸现象不明显,排液过程仍以毛管力作用下的逆向渗吸为主,同时部分大孔隙中的原油渗入小孔隙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端压差 页岩油储层 动态渗吸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井辅助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数值模拟
3
作者 齐宁 甘俊冲 +3 位作者 章泽辉 刘毅龙 申玉洋 刘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基于扩展有限元及双尺度连续模型理论建立径向井辅助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模型,引入偏离系数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分析各因素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明确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径向井对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具有显著引导作用,... 基于扩展有限元及双尺度连续模型理论建立径向井辅助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模型,引入偏离系数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分析各因素对裂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明确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径向井对前置液酸压裂缝扩展具有显著引导作用,裂缝优先沿径向井方向起裂并扩展一定距离,而后逐渐偏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径向井方位角、水平地应力差和地层弹性模量越小,径向井长度越长,偏离系数越小,径向井引导效果越好,其中水平地应力差为主控因素;当径向井方位角为15°时,前置液酸压裂缝沿着径向井方向扩展14.32 m后偏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径向井的引导效果最好,偏离系数为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井 前置液酸压 裂缝扩展 扩展有限元 双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气藏新类型储层岩石断裂性质及导流能力
4
作者 问晓勇 陈磊 +4 位作者 叶亮 刘倩 冯飞 侯瑞 尹太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46,共11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新类型储层矿物特征、断裂性质及导流能力,对陇东铝土岩、太原组灰岩和奥陶系盐下马四白云岩进行了矿物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宏微观断裂实验和支撑剂嵌入导流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新层系岩石矿物差异明显;断...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新类型储层矿物特征、断裂性质及导流能力,对陇东铝土岩、太原组灰岩和奥陶系盐下马四白云岩进行了矿物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宏微观断裂实验和支撑剂嵌入导流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新层系岩石矿物差异明显;断裂韧性高于常规砂岩储层,且铝土岩断裂韧性受水铝石含量影响;新层系岩石微观尺度下断裂韧性低于宏观值;铝土岩和灰岩裂缝扩展过程中易于形成分支缝,白云岩裂缝扩展形态相对简单平直;新层系岩石导流能力随着支撑剂嵌入深度呈二次非线性减小。高应力条件下支撑剂粒径对铝土岩导流能力的影响较小;酸化会弱化马四白云岩力学性质,促使支撑剂由弹性嵌入转化为弹塑性嵌入,进而增大嵌入深度,降低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性质 导流能力 新层系 鄂尔多斯盆地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增能压裂不同生产阶段裂缝内CO_(2)滞留碳埋存
5
作者 惠波 赵博超 +6 位作者 杨尚儒 周长静 马占国 肖元相 苏煜彬 章思鹏 赵金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目的目前,碳埋存技术主要有地质构造埋存、残余气体埋存、溶解埋存及矿物埋存,随着CO_(2)压裂相关技术的应用,有必要针对增能压裂后CO_(2)的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开展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基于影响裂缝内孔隙空间和导流能力的... 目的目前,碳埋存技术主要有地质构造埋存、残余气体埋存、溶解埋存及矿物埋存,随着CO_(2)压裂相关技术的应用,有必要针对增能压裂后CO_(2)的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开展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基于影响裂缝内孔隙空间和导流能力的因素,研究支撑剂(石英砂和陶粒)在不同铺砂浓度(5.0 kg/m^(2)、7.5 kg/m^(2)和10.0 kg/m^(2))下施加闭合压力受不同返排率影响的裂缝滞留碳埋存的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裂缝滞留碳埋存影响的最优值。结果CO_(2)埋存主要是超临界状态下的埋存,CO_(2)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埋存率在80%以上;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埋存率急速降低,在压力降至6 MPa时,埋存率仅剩40%左右。埋存率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闭合压力>返排率>支撑剂类型>铺砂浓度。主控因素是闭合压力,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加,埋存率逐渐降低。结论解决了对CO_(2)增能压裂裂缝内CO_(2)滞留碳埋存认知不清的问题,明确了4种压裂裂缝相关参数对CO_(2)埋存的影响,在进行CO_(2)增能压裂相关设计时,可依据实验结果对埋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能压裂 CO_(2) 支撑剂 闭合压力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岩水平井快封堵防塌钻井液技术
6
作者 贾俊 陈磊 +2 位作者 郝超 周文军 冯永兵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80,共8页
陇东铝土岩属于长庆油田重要的资源接替储层,近期完试的陇**井、宁**井在太原组铝土岩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针对该类储层溶孔和裂缝发育,井壁垮塌、漏失风险高及井眼清洁能力差的技术难题,通过铝土岩物性参数、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和敏感... 陇东铝土岩属于长庆油田重要的资源接替储层,近期完试的陇**井、宁**井在太原组铝土岩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针对该类储层溶孔和裂缝发育,井壁垮塌、漏失风险高及井眼清洁能力差的技术难题,通过铝土岩物性参数、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和敏感性测试分析等,明确了陇东铝土岩主要坍塌因素,研发出适用于铝土岩安全钻进的快封堵防塌钻井液技术。该体系在170℃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10 mL,钻井液二次回收率大于91%,铝土岩样品在钻井液体系中浸泡15 d后和清水浸泡15 d后的抗压强度相比提升81.8%。快封堵防塌钻井液技术在长庆首口铝土岩水平井陇4**井进行了试验应用,助力该井700 m水平段的安全钻进,该井投产获日产无阻流量3.53×10^(6)m^(3)高产气流,创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届勘探开发50多年新纪录,为该类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岩 水平井 快封堵 防塌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盐酸对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金省 黄晓东 +2 位作者 马景洋 李攀 侯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为了研究注盐酸对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径分布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CT扫描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对盐酸处理前后的岩心微观孔喉分布和物性变化进行分析,揭示盐酸处理致密砂岩气藏对微观物性改变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在储层条件下... 为了研究注盐酸对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径分布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CT扫描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对盐酸处理前后的岩心微观孔喉分布和物性变化进行分析,揭示盐酸处理致密砂岩气藏对微观物性改变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在储层条件下可以溶蚀砂岩中的伊利石、伊/蒙间层、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矿物,酸液溶蚀后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一定程度增大,孔隙度的增大幅度小于渗透率的增大幅度,孔隙度的增大幅度为11.73%~36.08%,渗透率的增大幅度为36.81%~63.64%。岩心中的矿物成分对酸化后的储层物性改善程度影响较大,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岩矿物含量越高,盐酸酸化后的物性改善效果越好。砂岩经过盐酸处理后,孔径分布发生明显改变,酸化后微孔和小孔所占的孔隙体积增多,孔喉连通性得以改善,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孔隙半径分布 注盐酸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靖边三叠纪与侏罗纪不整合面测井识别及地质意义
8
作者 王军 詹健 +5 位作者 姬瑞兰 彭俊杰 刘广林 聂万才 张忠义 单长安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609-617,共9页
三叠纪与侏罗纪不整合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段以上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岩心观察、岩心地球化学分析、常规测井、地震方法是识别不整合面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取心与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成本高,取样离散程度高,地震方法纵向分辨率... 三叠纪与侏罗纪不整合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段以上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岩心观察、岩心地球化学分析、常规测井、地震方法是识别不整合面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取心与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成本高,取样离散程度高,地震方法纵向分辨率低,制约了对不整合面的准确识别。为此,将岩心观察、分析测试资料与测井资料充分结合,厘清不整合面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整合面。定边-靖边地区三叠纪与侏罗纪不整合面风化和半风化带厚度约为15 m,在不整合面以下超过15 m的岩层中,岩石的风化作用极其微弱或无风化。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等常规测井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识别风化岩层、半风化岩层和未风化岩层,进而确定不整合面。研究表明:定边-靖边地区早侏罗纪不同古地貌单元不整合主要是由水进造成的,在坡嘴和斜坡部位通常发育完整的不整合三层结构,在高地和河谷风化或侵蚀产物不容易保存,以残积层和半风化岩石为主,一般缺少风化黏土层,同时,坡嘴是控制油气富集的关键部位。研究三叠纪与侏罗纪期间的不整合面,对分析延长组长3至延安组延9段油气分布规律和有利区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测井识别 主成分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孔隙划分的致密油藏自发渗吸原油可动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腾 高辉 +3 位作者 王美强 冯永兵 王琛 程志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3-655,共13页
自发渗吸驱油是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不同的孔隙划分方法会导致原油可动性精细定量表征存在差异性.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四种典型致密岩心的自发渗吸驱油实验,利用基于核磁共振分形理论的... 自发渗吸驱油是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不同的孔隙划分方法会导致原油可动性精细定量表征存在差异性.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四种典型致密岩心的自发渗吸驱油实验,利用基于核磁共振分形理论的流体分布孔隙精细划分方法,区分了致密砂岩岩心孔隙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岩心孔隙结构对原油可动性和自发渗吸驱油速率的控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岩心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介于22.07%~33.26%,核磁共振T_(2)谱双峰型岩心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高于单峰型岩心;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岩心中流体分布孔隙可初步划分出P1和P2两种类型, P1类型孔隙则可进一步划分出P1-1, P1-2和P1-3三种亚类型孔隙;致密砂岩岩心中P1和P2类孔隙中模拟油均有不同程度的动用, P1类孔隙作为致密岩心中主要孔隙,尤其是P1类孔隙中P1-2和P1-3类孔隙的数量决定了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P1-1, P1-2和P1-3类孔隙结构差异性对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起决定性作用,较小尺寸孔径孔隙较大的孔隙结构差异性不仅提升了自发渗吸模拟油动用程度,而且提升了自发渗吸驱油速率;流体可动性指数较高的P1-2和P1-3类孔隙的致密砂岩岩心表现出较高的模拟油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自发渗吸 孔隙划分 原油动用程度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江民 崔子豪 +4 位作者 贾志伟 张毅 聂万才 龙鹏宇 刘泊远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球物理技术,对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地球物理技术,对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_(5)亚段属于整体海侵、晚期海退沉积背景下的向东倾斜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等亚相,可根据成分细分为云坪、灰坪和台内滩、云灰坪、灰云坪等微相。(2)研究区平面上沉积环境呈典型条带状展布,西部地区沉积水体盐度偏高,具有局限台地特征;东部地区沉积水体盐度偏低,具有开阔台地特征。(3)研究区的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内部的低洼区域,高密度富Mg海水汇聚,为白云岩发育的有利区。(4)局限/开阔云坪相、台内滩和含膏云坪微相主要发育各种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白云岩的西、北部地区是潜在的油气勘探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阔台地 局限台地 白云岩储层 马五_(5)亚段 马家沟组 奥陶系 苏里格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形表征——以延安气田马家沟组为例
11
作者 杨澜 马瑶 +3 位作者 王超 相金元 石堃 王妍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12期50-55,共6页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之一,在多种多样的成岩作用下,其微观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有助于合理评价储层。现根据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选取延安气田马五12溶洞、裂缝较为发育的碳酸盐岩样品,运用CT...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之一,在多种多样的成岩作用下,其微观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有助于合理评价储层。现根据分形理论的自相似性,选取延安气田马五12溶洞、裂缝较为发育的碳酸盐岩样品,运用CT扫描获取原始灰度图像,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二值图像,并求取分形孔隙度与分形维数。从精细化、无损化、直观化角度表征碳酸盐岩样品微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可以表征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该样品分形维数介于1~2之间,分形维数越接近2,孔隙结构越复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分形孔隙度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且该样品孔隙结构的连通性一般。因此基于CT图像的分形表征不仅在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直观刻画与定量描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且为后续评价延安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气田 马家沟组 CT扫描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