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径变矩抽油机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在强 潘宏文 +3 位作者 王秀华 冯长青 李楼楼 程天合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7,共3页
调径变矩抽油机是在前置式游梁抽油机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平衡方案的一种节能型抽油机。根据该抽油机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征,推导出其悬点速度、加速度及曲柄扭矩等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CYJ8-3-26HY型调径变矩抽油机与CYJ8-3-48B型常规... 调径变矩抽油机是在前置式游梁抽油机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平衡方案的一种节能型抽油机。根据该抽油机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征,推导出其悬点速度、加速度及曲柄扭矩等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CYJ8-3-26HY型调径变矩抽油机与CYJ8-3-48B型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在冲程3 m、冲次5.5次.min-1工况下的悬点速度、加速度及曲柄轴扭矩进行了摸拟计算和对比。调径变矩抽油机与常规抽油机相比,具有速度变化平稳、悬点加速度相对较小、在相同的抽汲工况下峰值扭矩小、均方根扭矩小、且消除了负扭矩等特点,其平衡效果远好于常规抽油机,可有效地延长抽油机和驱动电机的寿命,其装配电机功率小于常规抽油机。同时介绍了调径变矩抽油机在现场采油中的应用情况。为检验调径变矩抽油机现场使用效果,对常规抽油机、复合平衡抽油机及调径变矩抽油机的使用参数进行了测试,认为该型抽油机节电效率高,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调径变矩 抽油机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油田长期注水对油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林光荣 陈付星 +1 位作者 邵创国 张富田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3-35,共3页
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现场资料的分析 ,对油层经长期注水冲刷后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马岭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 ,油层水洗后油层物性明显变差 ,渗透率平均下降了1 2 .96 % ,孔隙度下降了 0 .44% .引起水洗油层变化的主... 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现场资料的分析 ,对油层经长期注水冲刷后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马岭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 ,油层水洗后油层物性明显变差 ,渗透率平均下降了1 2 .96 % ,孔隙度下降了 0 .44% .引起水洗油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油层含有敏感性矿物 ,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以及外来流体矿化度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水洗油层 孔隙结构 冲刷试验 非均质性 马岭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油气成因和运移的氦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段毅 郑朝阳 +3 位作者 段晓晨 王传远 张胜斌 吴保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0,共3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目前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油田。为明确勘探方向和目标,通过测试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氦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该油田的油气成因和运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3He/^4He比值分布在2.99...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目前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油田。为明确勘探方向和目标,通过测试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氦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该油田的油气成因和运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3He/^4He比值分布在2.99×10^-8~8.27×10^-8之间,平均为4.89×10^-8;R/Rn比值为0.02~0.06,平均为0.035。这反映了壳源成因特征,说明该油田油气在形成和运移聚集过程中缺乏地幔流体的参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中氦同位素组成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认为这种分布特征起因于油气运移过程中伴生气的扩散作用和水、油溶解作用的氦同位素分馏,因而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可能是一种可以表征油气运移情况的新指标。据此指标揭示出该油田的油气由南向北运移,说明油气主要来自该油田南部满加尔坳陷及其邻近地区的烃源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伴生气 氦同位素 组成 分布 指标 油气藏形成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调驱体系不同阻力特性见效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绍平 曾明 +2 位作者 马振昌 马华 吕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7803-7806,7815,共5页
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国内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调驱技术是现阶段改善和提高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因此认识调驱技术的见效特征是进一步优化调驱方案以及调驱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工作。深入调研了凝胶调驱机理及其应用现状,... 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国内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调驱技术是现阶段改善和提高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因此认识调驱技术的见效特征是进一步优化调驱方案以及调驱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工作。深入调研了凝胶调驱机理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影响不同油藏调驱效果的主控因素。应用核磁共振测量技术和微观可视化技术对调驱体系(包括聚合物凝胶、毫米级微球凝胶和微米级微球凝胶)在不同阻力特性见效特征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得出聚合物凝胶堵剂调驱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微球堵剂,而且合理组合段塞可以有效提高调驱效果,为油田进一步优化调驱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 弱凝胶 见效特征 核磁共振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国 张福田 高永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正确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可以深化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马岭油田中一区砂岩储层定量划... 正确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可以深化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马岭油田中一区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该区314口井的测井精细解释成果,研究了延安组Y9,Y10砂岩储层5个油层组连通体的流动单元平面展布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研究了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以及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流动单元Ⅰ,Ⅱ区仍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 中一区 储层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8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欢 王小琳 +1 位作者 南君祥 曹立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99-1903,共5页
以长庆姬塬油田刘卯塬区域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亚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和砂岩孔隙发育结构,同时探讨了地层敏感性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砂岩结构十分致密,油层物性较差,孔隙细微,连通性差。姬塬长8储层敏感性... 以长庆姬塬油田刘卯塬区域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亚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和砂岩孔隙发育结构,同时探讨了地层敏感性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砂岩结构十分致密,油层物性较差,孔隙细微,连通性差。姬塬长8储层敏感性以弱伤害程度为主,少量样品呈现出中等偏弱伤害程度,敏感性对储层伤害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 储层特征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胶压裂液的研制及在陇东油田的应用
7
作者 裴润有 姚晓翔 +2 位作者 王克信 刘督玲 张新锋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6期65-69,共5页
以正电荷密度很高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后形成的阳离子有机聚合物为基液 ,添加适量助剂 ,可用于油田油水井压裂改造 ,克服了植物胶压裂液水不溶残渣含量高、破胶不彻底和添加剂组分多、配伍不良所引起的油层伤害难题 ,... 以正电荷密度很高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后形成的阳离子有机聚合物为基液 ,添加适量助剂 ,可用于油田油水井压裂改造 ,克服了植物胶压裂液水不溶残渣含量高、破胶不彻底和添加剂组分多、配伍不良所引起的油层伤害难题 ,通过系统评价该压裂液的流变性、携砂能力、粘土稳定效率、防乳破乳效率、破胶效率、滤失性能及储层敏感性 ,并在陇东低渗油田进行了 19井次现场试验 ,有效率 94 .4 % ,累产原油 1.4 6万吨。结果表明 ,该压裂液各项性能指标优良 ,适合于在对注入水质要求严格的低渗油田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胶 压裂液 研制 陇东油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冷缠带锌阳极防腐工艺在西峰油田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6
8
作者 裴润有 赵康 +3 位作者 杨全安 程碧海 王克信 惠会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1,12,共4页
套管腐蚀破损是影响陇东油区油田长期正常开发建设的主要技术难题。针对陇东油区西峰油田生产实际及该区域管柱腐蚀情况,阐述了适合于西峰油田套管保护的环氧冷缠带锌阳极工艺,通过该工艺首次在国内整装油田深井规模应用实践,评价了实... 套管腐蚀破损是影响陇东油区油田长期正常开发建设的主要技术难题。针对陇东油区西峰油田生产实际及该区域管柱腐蚀情况,阐述了适合于西峰油田套管保护的环氧冷缠带锌阳极工艺,通过该工艺首次在国内整装油田深井规模应用实践,评价了实际应用所取得的效果与效益,指出环氧冷缠带锌阳极防腐工艺具有研究扩展和应用延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冷缠带 锌阳极 西峰油田 套管腐蚀 防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分析——以西峰油田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健 赖小娟 +3 位作者 张力 余雪英 王军 苗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6-70,共5页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长庆油田在侏罗系油藏研究、试验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西峰油田属特低渗裂缝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诸多矛盾不断涌现,储量损失逐年加大.本文结合西峰油田三叠系...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长庆油田在侏罗系油藏研究、试验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西峰油田属特低渗裂缝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诸多矛盾不断涌现,储量损失逐年加大.本文结合西峰油田三叠系油藏储层特点,借鉴侏罗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经验,对现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堵水调剖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几种驱油技术在西峰油田适应性及组合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提高采收率 渗透率 堵水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单井产能判识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红梅 王继伟 +3 位作者 易红 李春娟 董一甲 刘小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0期7504-7507,共4页
针对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单井潜能分析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实际地质特征与油藏工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压裂缝是影响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储层渗透率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区块高产井往... 针对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单井潜能分析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实际地质特征与油藏工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压裂缝是影响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储层渗透率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区块高产井往往不是油层厚的井,而是存在高渗油层的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区块合理的单井产能判识公式。对今后该区块的产能建设部署和开发井的措施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单井潜力 判识公式 压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的远探测声波测井数据井下压缩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小龙 高国寅 +2 位作者 谭海峰 杨诚 李岳桓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远探测声波测井的测井数据量非常大,给电缆实时上传所有数据和快速测井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远探测声波测井实时传输问题,在分析远探测声波测井全波列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非均匀量化和自适应编码的井下测井数据压缩算法... 远探测声波测井的测井数据量非常大,给电缆实时上传所有数据和快速测井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远探测声波测井实时传输问题,在分析远探测声波测井全波列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非均匀量化和自适应编码的井下测井数据压缩算法,设计了实现该算法的硬件系统、井下压缩软件和地面解压缩软件,利用水域试验数据和实际测井数据测试了该算法的基本性能和扩展性能。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压缩率约为50%,全波列波形、直达波和反射波首波峰值处的失真度均在3%以内;该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所需运行存储空间均满足高速采集和实时传输的要求。此外,该算法在不同软硬件环境和数据特性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可以压缩远探测声波测井数据,提高电缆传输速率和远探测声波测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远探测 数据压缩 差分脉码调制 相对失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8油组厚层非均质砂体的沉积学解剖 被引量:36
12
作者 郑希民 宋广寿 +5 位作者 王多云 李凤杰 王志坤 李树同 王峰 刘自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通过对延长统长 8段厚层砂岩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 ,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多期单一成因的分流河道砂岩叠加构成 ;另一类是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坝顶席状砂和滑塌砂等多种沉积微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叠加构成。首... 通过对延长统长 8段厚层砂岩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 ,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多期单一成因的分流河道砂岩叠加构成 ;另一类是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坝顶席状砂和滑塌砂等多种沉积微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叠加构成。首次提出在“高可容纳空间 ,高沉积通量”背景下 ,只有经过特殊水动力条件 (淘洗 )改造后形成的被我们称之为坝顶席状砂的砂岩才有可能成为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盆地 陇东地区 沉积微相 席状砂 厚层砂岩 沉积岩石学 层序地层学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59
13
作者 代金友 李建霆 +1 位作者 王宝刚 潘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4-529,共6页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气田滚动开发进程。利用钻井、测井、录井、生产测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建立了气水成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①该区气水分布呈"...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气田滚动开发进程。利用钻井、测井、录井、生产测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建立了气水成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①该区气水分布呈"渐变互补"特征,相对富水区在西北部;②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烃源岩、储集层物性及构造等,地层水主要分布在烃源岩欠发育区、物性不佳区和连通体内构造低部位;③烃源岩对气水分布起关键作用,烃源岩成熟度低值区地层水发育、高值区天然气富集。该研究可直接指导研究区开发选区、选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气水分布规律 成因模式 地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7
14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6 位作者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4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热岩石圈厚度恢复表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存在构造热事件及深部热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过程,盆地南部岩石圈厚度薄,热流值及地温梯度高。不同层位烃源岩在盆地南部热演化程度高,热异常明显。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以及盆地深部热动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热事件及形成的热异常使烃源岩生烃量明显增加,是盆地油气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大规模生油、生气及成藏,主要受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深部热动力学过程及构造热事件控制。古生界和中生界不同层位的油气田分布主要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储层控制。从烃源岩发育层系及热演化程度来看,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致密油、页岩油热演化程度高,分布面积广,勘探潜力巨大;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全盆地大面积分布,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深层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明确烃源岩生烃潜力;深层中-新元古界值得进一步勘探,关键是明确规模断陷分布及烃源岩的生烃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量 热异常 构造热事件 岩石圈厚度 热动力 成藏期 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中沥青质沉积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贾英 孙雷 +2 位作者 孙良田 王胜华 张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模型的局限性及其存在根源。通过分析原油中沥青质发生絮凝的温度、压力、组分,可以找出发生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搞清沥青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为油藏注气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对防止储层损害,确保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机理 沉积模型 相劈分 胶体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二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群明 王丽娟 +3 位作者 饶良玉 王国亭 叶国 刘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369,共7页
为弄清歧口凹陷沙二段物源-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稀土元素等多参数物源分析方法,对歧口凹陷周边源区分布及其各自对凹陷内部沉积的影响范围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各源区母岩岩石类型以中基性喷出岩为主。研究区存在北... 为弄清歧口凹陷沙二段物源-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稀土元素等多参数物源分析方法,对歧口凹陷周边源区分布及其各自对凹陷内部沉积的影响范围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各源区母岩岩石类型以中基性喷出岩为主。研究区存在北部、西部和南部3大物源区,可细分为北部燕山、西北沧县隆起、西部港西和港东凸起以及南部赵北和张东6个分支物源。其中北部燕山和西北沧县隆起分支物源控制了北大港潜山北部以及板桥凹陷一带的大部分三角洲沉积,并与西部港西凸起分支物源在港中一带形成混源滩坝沉积。而港西、港东、赵北和张东4分支物源仅控制其周边的扇三角洲和滩坝相沉积。总之,古物源区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沙二段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物源分析 碎屑组分 重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少昆 赵学勇 +3 位作者 曲浩 井向辉 连杰 云建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16-1522,共7页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的比较表明: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表现为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其中两大沙地真菌数量差...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的比较表明: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表现为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其中两大沙地真菌数量差异显著,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显著;两大沙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在不同土壤层次均表现为>10~20 cm层高于0~10 cm层,其中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差异均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差异显著.土壤性质的差异导致两大沙地流动沙丘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略有不同.细菌和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含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两大沙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层化比率均小于1,科尔沁沙地中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和土壤养分的层化比率均大于浑善达克沙地,可以推断两大沙地的流动沙丘处于退化状态,而且浑善达克沙地退化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 流动沙丘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碳 层化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湖水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树同 王多云 +4 位作者 陶辉飞 王彬 何善斌 栾琴 朱晓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Fisher图解求取了延长期可容空间变化,结合露头、岩芯、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期三级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并对其进行了识别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与湖泛层Ⅲ、Ⅳ、Ⅴ、Ⅵ相对应的长7、长4+5、长3、长2的湖... 利用Fisher图解求取了延长期可容空间变化,结合露头、岩芯、测井等资料在延长组内识别出了6期三级湖泛层(Ⅰ、Ⅱ、Ⅲ、Ⅳ、Ⅴ、Ⅵ),并对其进行了识别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与湖泛层Ⅲ、Ⅳ、Ⅴ、Ⅵ相对应的长7、长4+5、长3、长2的湖水分布特征及整体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各期湖泛层沉积厚度中心分布特征探讨了延长湖盆沉积洼陷的分布和演化问题,认为延长湖除长7存在一个大的沉积洼陷外,其它各期是多个沉积洼陷同时存在的、且其沉积洼陷整体逐渐向东北部迁移的坳陷型湖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湖泛层 延长湖 沉积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改造后水平井压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民锋 陈璐 +2 位作者 张琪琛 王兆琪 杨曜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08,共8页
水平井结合储层近井改造开发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时,地层压力呈复杂分布规律,直接影响油藏储量的动用效果.基于低渗透油藏的基本渗流理论,考虑储层改造后储层物性大小和分布的变化,在得到直井稳态渗流压力分布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适当... 水平井结合储层近井改造开发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时,地层压力呈复杂分布规律,直接影响油藏储量的动用效果.基于低渗透油藏的基本渗流理论,考虑储层改造后储层物性大小和分布的变化,在得到直井稳态渗流压力分布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保角变换函数,通过保角变换建立低渗透储层改造后水平井在三维空间上的压力分布计算模型.结合实际油藏参数,利用逐次稳态法,研究水平井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的压力传播,得到在不同储层改造条件下水平井在三维空间上的压力分布规律,确定相应条件下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极限动用半径,有效指导此类油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水平井 储层改造 压力分布 极限动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渗透率模量的异常高压气藏产能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俊杰 郭平 +3 位作者 王绍平 毕波 汪周华 赵增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56,共5页
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常常表现出应力敏感特征。由于压敏储层在有效应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将随着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基于常渗透率模量的产能方程很难准确评价异常高压气藏的产能特征。为此,针对异常高压气... 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常常表现出应力敏感特征。由于压敏储层在有效应力变化范围较大时,渗透率模量将随着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基于常渗透率模量的产能方程很难准确评价异常高压气藏的产能特征。为此,针对异常高压气藏的渗流规律,建立了考虑变渗透率模量和高速非达西效应的产能计算模型,并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及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敏感作用会使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降低,尤其是在井底流压较低时,其产量降低得更为严重;在井底流压较小时,用传统的常渗透率模量计算的产量可能会错误评价应力敏感作用对气井产量的影响;而高速非达西效应将会使异常高压气藏气井的产量降低,随着井底流压的减小,高速非达西效应使气井产量降低的程度更为严重。结论认为:在开发异常高压气藏的过程中应考虑变渗透率模量和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气藏 变渗透率模量 生产能力 应力敏感 高速非达西流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