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膜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小红 田玉生 +4 位作者 殷清华 阎晓初 申丽丽 卞修武 郭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14-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脑脊膜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7、12月收治的2例原发于颅内和椎管内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无淋巴结病变的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原发于脑脊膜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7、12月收治的2例原发于颅内和椎管内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无淋巴结病变的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病灶分别位于脑膜和脊膜,呈T1增强强化影,临床诊断为脑脊膜瘤,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淋巴结内的Rosai-Dorfman病改变相似,病变组织由S100(+)、CD68(+)、CD1a(-)的大组织细胞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构成,并呈"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部分大组织细胞内有吞噬淋巴细胞征象。结论 原发于脑脊膜的Rosai-Dorfman病少见,在术前很难通过影像学或其他手段与脑脊膜瘤进行鉴别,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脑脊膜 中枢神经系统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殷清华 申丽丽 +4 位作者 闫广宁 辛榕 段光杰 姚小红 郭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寻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病理诊断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59例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寻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病理诊断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59例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男性5例,女性54例,年龄15~79岁,平均49岁。左肺24例,右肺33例,双肺2例。临床表现咳嗽合并痰中带血13例,胸痛3例,发热1例,其余42例无明显症状。影像学检查病变结节单发56例,多发3例,结节直径最小0.8cm,最大为10cm。临床诊断为肺癌20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5例,炎性假瘤4例,肺结核3例,错构瘤2例,肺转移癌2例,感染1例,其他诊断12例。组织学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细胞成分及组织结构复杂,肿瘤实质由上皮样细胞及卵圆形细胞构成,组织结构可见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间质可发生黏液变性及钙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上皮样细胞及卵圆形细胞均表达TTF-1及EMA,上皮样细胞表达CK,卵圆形细胞表达Vimentin,部分表达CD56、Syn。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常发生于中年女性,可能是起源于呼吸道的原始多潜能干细胞的少见肿瘤,多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临床极易误诊为肺癌,病理常规切片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曼 杨清平 +3 位作者 黄文炼 耿卫朴 陈瑜 王婷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原发于前列腺的IVLBCL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临床随访,并复习了文献报道的6例前列腺IVLBC...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原发于前列腺的IVLBCL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临床随访,并复习了文献报道的6例前列腺IVLBCL。结果:IVLBCL累及前列腺的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患者常出现下尿路阻塞症状,体检发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组织病理活检发现前列腺间质小血管内异形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和CD79α,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率较高。患者在确诊为前列腺血IVLBCL后,接受CHOP化疗或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仅累及前列腺的IVLBL患者经手术切除前列腺并结合药物化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前列腺 前列腺切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调控因子mTO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利民 罗小红 赵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暴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等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的不恰当自噬水平同样参与了心...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暴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等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肌细胞的不恰当自噬水平同样参与了心肌I/R损伤的发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是自噬的重要调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主要通过PI3K/AKT/mTOR、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多种药物均可通过mTOR调控心肌细胞自噬水平,从而改善心肌I/R损伤,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主要对mTOR在心肌I/R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其相关作用机制,探讨mTOR作为心肌I/R损伤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