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分析体外培养华支睾吸虫后尾蚴的实验研究差异表达基因
1
作者 冼凤喜 李柏蓉 +7 位作者 邓雪玲 吴雨洪 李仕涛 蒋一琦 周思颖 李林芮 吴展帅 唐泽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725,共8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索其早期入侵宿主的机制。方法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麦穗鱼中消化分离得到囊蚴,体外使其脱囊成后尾蚴,提取囊蚴与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mRNA进行转录...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索其早期入侵宿主的机制。方法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麦穗鱼中消化分离得到囊蚴,体外使其脱囊成后尾蚴,提取囊蚴与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m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同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核心基因。结果共检测到1218个DEGs,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转录调节因子活性、门控通道(主要为K+)活性等功能,KEGG分析表明主要富集于胆固醇代谢、溶酶体、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等通路,PPI分析筛选得到ZFAND4-2、BIRC6等核心基因。观察到脱囊前后有丰富的组织蛋白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如Cathepsin L、Cathepsin F等。结论华支睾吸虫囊蚴在脱囊前后发生了显著的转录水平变化,主要富集于激活生长、物质代谢等信号通路,以调控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激发了利于虫体入侵、迁移和粘附的生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囊蚴 后尾蚴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柏惠 王经 +2 位作者 王琦 黎静 谭机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心脏衰老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其中实验组(D-gal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150 mg/kg,每日1次),建立心脏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 目的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心脏衰老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其中实验组(D-gal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150 mg/kg,每日1次),建立心脏衰老小鼠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采用颈背部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周称重1次,按照体重调整给药剂量,并利用超声影像、病理组织学染色、Western blot等技术对模型表型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心腔大小、射血分数、衰老相关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变化,接近心脏自然衰老的各项指标,无小鼠死亡。结论利用D-半乳糖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模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是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心脏衰老 衰老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兰素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治疗潜力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京朔 刘首诗 郭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32-2137,共6页
该综述系统探讨了来源于传统中药石斛的活性成分毛兰素在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为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侵袭性亚型,TNBC因治疗靶点匮... 该综述系统探讨了来源于传统中药石斛的活性成分毛兰素在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为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侵袭性亚型,TNBC因治疗靶点匮乏,治疗选择有限,临床仍主要依赖传统化疗方案。毛兰素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展现了显著的抗癌潜力,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特别是线粒体功能紊乱介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依赖性途径的激活,从而增强癌细胞对死亡信号的敏感性。在分子水平,毛兰素在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等关键致癌通路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细胞凋亡。然而,尽管毛兰素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其开发仍面临溶解度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挑战。因此,探索毛兰素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及作为放射增敏剂的潜力成为提升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研究方向。值得关注的是,毛兰素通过重塑凋亡调控网络(如调节Bax/Bcl-2蛋白比例)克服TNBC耐药性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极具前景的多靶点治疗候选药物。目前大多数证据来自体外和动物实验,未来需通过人类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结合纳米递送系统优化、结构衍生物开发等策略改善药代动力学特性。本综述系统梳理毛兰素诱导凋亡的核心机制及治疗潜力,为开发针对TNBC的创新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三阴性乳腺癌 细胞凋亡 线粒体功能障碍 半胱天冬酶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血脑屏障的纳米载体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静 谢家丽 +2 位作者 李金玲 谭国鹤 刘斯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81-2986,共6页
血脑屏障是血-脑、脑脊液-脑、血-脑脊液3种屏障的总称,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动态、复杂的生理环境所必需的,却也是脑内药物递送的关键屏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枢神经系... 血脑屏障是血-脑、脑脊液-脑、血-脑脊液3种屏障的总称,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动态、复杂的生理环境所必需的,却也是脑内药物递送的关键屏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正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并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其治疗难点之一就是药物难以穿透血脑屏障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血脑屏障生理结构特点的逐步认识,开发出许多靶向递送药物进入神经中枢系统的新策略,其中,基于纳米材料的药物递释系统已成为增强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实现神经中枢系统疾病治疗的极具应用前景的工具。本综述围绕穿透血脑屏障的纳米材料递释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对其类型、大小以及表面修饰等性状进行介绍,就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纳米载体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崔亚丽 付杰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3-749,共7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是细胞应激反应的调控因子。近年研究表明,HSF1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用可通过多机制协同增效,包括逆转耐药性、增强免疫应答、调控DNA损伤修复与细胞死亡程序等。该文综述了HSF1抑制剂联合化疗...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是细胞应激反应的调控因子。近年研究表明,HSF1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用可通过多机制协同增效,包括逆转耐药性、增强免疫应答、调控DNA损伤修复与细胞死亡程序等。该文综述了HSF1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策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肿瘤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α-突触核蛋白预制纤维作用于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6
作者 粟璟曦 宋琼 +2 位作者 景子涵 陈良颢 邹春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α-突触核蛋白预形成纤维(α-Syn PFF)作用于视黄酸(RA)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未分化组和RA分化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淋... 目的探讨利用α-突触核蛋白预形成纤维(α-Syn PFF)作用于视黄酸(RA)分化的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未分化组和RA分化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巢蛋白(Nestin)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表达情况。将经RA分化后的SH-SY5Y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α-Syn PFF组,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固缩情况,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NO生成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H、多聚腺苷酸二磷酸(PAR)、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酶(PARP)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129位丝氨酸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S129-α-Syn)及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情况。结果RA处理可诱导SH-SY5Y细胞胞体变小、突起变长。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A处理可提高SH-SY5Y细胞TH、DAT、LAG3表达水平,降低Nestin表达水平(P<0.05);α-Syn PFF处理可使分化的SH-SY5Y细胞TH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R、PARP-1、cleaved PAR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A处理能提高SH-SY5Y细胞MAP2和NeuN表达水平(P<0.001);α-Syn PFF处理可使分化的SH-SY5Y细胞γH2AX和pS129-α-Syn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α-Syn PFF处理可使分化的SH-SY5Y细胞核固缩(P<0.001)。NO检测结果显示,α-Syn PFF处理可提高分化的SH-SY5Y细胞内NO含量(P<0.01)。结论α-Syn PFF作用于RA分化的SH-SY5Y细胞可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预制纤维 视黄酸 SH-SY5Y细胞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53T转基因小鼠注射α-突触核蛋白纤维加速建立帕金森病模型
7
作者 周宇光 苏迎 +3 位作者 刘亚岭 韦昕钰 姜佩文 邹春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2-1319,共8页
目的通过在B6-hSNCA-A53T转基因小鼠脑内注射α-突触核蛋白预形成纤维(α-Syn PFF),促进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快速出现,从而加快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选择C57BL/6J背景的α-Syn A53T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组,同系C57BL/6J小鼠为对照... 目的通过在B6-hSNCA-A53T转基因小鼠脑内注射α-突触核蛋白预形成纤维(α-Syn PFF),促进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快速出现,从而加快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选择C57BL/6J背景的α-Syn A53T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组,同系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将α-Syn PFF注射至小鼠双侧纹状体内。造模后,通过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焦虑行为;转棒、抓力及爬杆实验测定其运动协调性和四肢肌张力;埋藏食物实验评价小鼠的嗅觉功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究小鼠脑内炎症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发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53T小鼠α-Syn PFF脑内注射后1月旷场实验中运动距离增加;转棒、抓力与爬杆实验无统计学意义;埋藏食物实验中寻找食物时间增加。造模2月后模型组旷场实验中运动距离减少;转棒、抓力与爬杆实验中运动协调能力以及肌张力减弱;埋藏食物实验中寻找食物时间增加。模型组小鼠黑质、皮层、海马区的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增加;小胶质细胞增加,路易小体沉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结论A53T小鼠脑内注射α-Syn PFF后其嗅觉障碍和运动功能缺陷的发生显著提前;模型组小鼠黑质、皮层及海马区出现明显的α-突触核蛋白/路易小体沉积,并伴有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因此,该模型可作为一种快速建立的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A53T转基因小鼠 动物模型 α-突触核蛋白预合成纤维 路易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1、CCNB1和NDC80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预后和进展相关: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玉杰 吴登强 +2 位作者 韦常宏 杨雪佳 周素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9-1518,共10页
目的探讨HBV转化为HCC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探索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5092、GSE84044和GSE121248的mRNA微阵列数据,其中包括119个HBV相关的HCC组织和252个HBV相关的非肿瘤组织。“sva”R包用于去除批间... 目的探讨HBV转化为HCC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探索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5092、GSE84044和GSE121248的mRNA微阵列数据,其中包括119个HBV相关的HCC组织和252个HBV相关的非肿瘤组织。“sva”R包用于去除批间差。进行整合分析,获取HBV相关肝癌和HBV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使用相互作用基因搜索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最重要的模块和关键基因。cBioportal用于分析hub基因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和Oncomine数据库对TCGA数据库中肝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验证,探讨hub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通过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实验验证17对临床肝细胞癌样本与邻近非肿瘤组织中hub基因的表达。结果共获得121个DEGs(P<0.01),鉴定出3个遗传标记,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和核分裂周期蛋白80(NDC80),与细胞周期、嘧啶代谢和DNA复制有关,这3个基因高度相关(P<0.05)。UALCAN数据库证实这些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获得相关预后信息。Kaplan-Meier表明,它们与HCC患者的低存活率相关。CDK1、CCNB1和NDC80与肝癌分级相关(P<0.05),RT-qPCR实验证实CDK1、CCNB1和NDC80的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CDK1、CCNB1和NDC80基因可作为HBV相关肝细胞癌的预后标志物,在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关键基因 CDK1 CCNB1 NDC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鼠海马AD相关蛋白电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倩倩 滕夏虹 +1 位作者 郝彦利 邹春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鼠海马AD相关蛋白电泳结果的影响,为更准确地研究不同干预条件下AD小鼠模型中海马AD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新鲜组织试剂盒提取法、新鲜组织超声波破碎法、速冻组织试剂盒提取法和... 目的:探索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鼠海马AD相关蛋白电泳结果的影响,为更准确地研究不同干预条件下AD小鼠模型中海马AD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新鲜组织试剂盒提取法、新鲜组织超声波破碎法、速冻组织试剂盒提取法和速冻组织研磨法提取C57BL/6小鼠海马组织蛋白,然后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进行蛋白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不同提取方法中蛋白条带的分布和数量,并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脑组织特异性蛋白免疫印迹结果的影响。结果:四种提取方法均能有效提取脑组织蛋白,其中新鲜组织超声法提取的海马组织蛋白总量最高。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显示:新鲜组织超声法提取的海马组织蛋白条带最为清晰,条带数量最多,但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p-Tau(S396)通过新鲜组织试剂盒提取法获得的蛋白条带丰度最高,而Neurofilament-L通过新鲜组织超声波破碎法和速冻组织试剂盒法所获得的蛋白条带丰度最高,其他AD相关蛋白采用速冻组织研磨法均可获得较高丰度的特异性蛋白条带。结论:不同蛋白提取方法对不同脑组织蛋白的提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速冻组织研磨法可高效提取大部分小鼠海马AD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提取 蛋白电泳 脑组织 AD相关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因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淑雅 黄青芸 +3 位作者 束会娟 郭忠信 井学超 谭国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2,共4页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常存在发病机制不清、有效治疗手段较少、发病进程不可逆等特征。而生理昼夜节律作为维持生物体日常生命活动以...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常存在发病机制不清、有效治疗手段较少、发病进程不可逆等特征。而生理昼夜节律作为维持生物体日常生命活动以及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因素,受昼夜节律因子的调节,其失调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致病蛋白的积累、诱导相关致病激素的异常分泌,进而加重疾病的发病进程。本文围绕阿尔茨海默症(AD)、帕金森症(PD)和亨廷顿舞蹈症(HD)等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论述昼夜节律因子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以及干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节律因子 阿尔茨海默症 帕金森症 亨廷顿舞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3基因突变相关的骨骼肌和心肌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卜晓阳 邓玉风 黄勤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6期431-434,共4页
Caveolin-3(CAV3)是微囊蛋白家庭成员的肌肉特异性蛋白,在心肌中表达丰富,目前发现它的基因突变与九种典型的骨骼肌和心肌病症有关: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1C)、波纹肌肉病(RMD)、远端型肌病(DM)、横纹肌溶解症(RM)、高CK血症(H-CK)、... Caveolin-3(CAV3)是微囊蛋白家庭成员的肌肉特异性蛋白,在心肌中表达丰富,目前发现它的基因突变与九种典型的骨骼肌和心肌病症有关: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1C)、波纹肌肉病(RMD)、远端型肌病(DM)、横纹肌溶解症(RM)、高CK血症(H-CK)、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长QT综合征(LQTS)、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有些突变可能导致两种以上的疾病同时出现,同种突变也可能导致不一样的疾病类型,CAV3相关疾病报道越来越多,其致病机制尚待深入的研究。本文就CAV3突变相关疾病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3 微囊蛋白3 肌病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亮 卢覃培 +4 位作者 王德宝 朱丹 朱凯铭 黄雪静 郭宏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1128,共11页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的种子萌发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的时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种胚形态可将种子萌发过程细分为8个时期,即种胚未萌动时...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的种子萌发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的时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种胚形态可将种子萌发过程细分为8个时期,即种胚未萌动时期(S1期)、心形胚时期(S2期)、种胚膨大时期(S3期)、胚根未突破种皮时期(S4期)、子叶柄伸长和胚根突破种皮时期(S5期)、下胚轴突破种皮时期(S6期)、上胚轴伸长时期(S7期)、胚根伸长时期(S8期)。(2)不同萌发时期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高于β-淀粉酶。(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S5期最高,S1期最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种子萌发进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先下降后升高。(4)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 3)、脱落酸(ABA)和水杨酸(SA)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整体呈下降趋势;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茉莉酸(JA)、油菜素内酯(BRs)随种子萌发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细胞分裂素类(CTKs)含量无显著变化;IAA/ABA和GA 3/ABA随种子萌发进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CTKs/ABA则不断升高。(5)ABA、IAA、GA 3含量与胚率呈负相关,而ACC、JA、BRs、POD、CAT、β-淀粉酶活性与胚率呈正相关。综上认为,七叶一枝花在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各不相同,其中α-淀粉酶活性、POD活性可能与种胚胚根伸长有关,GA 3可能影响种胚形成,而ABA则可能抑制种胚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萌发阶段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秋萍 付杰军 +3 位作者 程智萍 薛薇 李巧凤 郭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 探讨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kaempferol-7-O-neohesperidoside, K7ON)抗前列腺癌细胞(prostate cancer, PCa)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K7ON对PCa细胞PC3、DU145、C4-2和LNCap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K7O... 目的 探讨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kaempferol-7-O-neohesperidoside, K7ON)抗前列腺癌细胞(prostate cancer, PCa)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K7ON对PCa细胞PC3、DU145、C4-2和LNCap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K7ON对DU14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SuperPred等数据库获取K7ON和PCa的靶点;从Venny在线平台获取K7ON与PCa的共同靶点,应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通路”网络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7ON对PC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周期相关蛋白Skp2、p27和p21蛋白的表达;应用Sybyl X2.0将Skp2与K7ON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K7ON可显著抑制PC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筛选出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共34个,其中Skp2、p27等是K7ON治疗PCa的关键靶点,进一步的GO和KEGG功能功能富集表明其机制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K7ON处理可使DU14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与对照组相比,Sk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27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分子对接结果显示K7ON与受体Skp2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K7ON可抑制PC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kp2-p27/p2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7-O-新橘皮糖苷 前列腺癌 网络药理学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Skp2-p27/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血糖对1型糖尿病食蟹猴模型肾脏病理学的影响
14
作者 况昕宇 姜佩文 +2 位作者 吴冬君 邹春林 宋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8-2003,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模型,观察长期高血糖对T1DM食蟹猴肾脏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8只4岁雄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4只食蟹猴作为对照组,4只食蟹猴通过注射STZ诱导构建T1DM模型作为模型组... 目的通过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模型,观察长期高血糖对T1DM食蟹猴肾脏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8只4岁雄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4只食蟹猴作为对照组,4只食蟹猴通过注射STZ诱导构建T1DM模型作为模型组。运用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肾小球超微结构,采用形态学计量分析测算肾小球面积、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足细胞足突的相对数量以及平均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脏病理学改变:肾小球面积增大(P<0.01)、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袢受压,内皮细胞窗孔排列紊乱,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糖蛋白积聚,足突数量减少(P<0.001),足突平均面积减少(P<0.05),足细胞裂孔增宽,融合足突数量增加(P<0.001)。结论长期高血糖可致T1DM食蟹猴模型肾脏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食蟹猴 肾脏 足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联合麻黄碱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运晨霞 杜军 +2 位作者 兰太进 邓家刚 郭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芒果苷联合麻黄碱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OVA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小鼠哮喘发作时表现及给药1 h后小鼠自主活动变化;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并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 目的探讨芒果苷联合麻黄碱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OVA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小鼠哮喘发作时表现及给药1 h后小鼠自主活动变化;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并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OVA-sIgE和c AMP的含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FN-γ、IL-4、IL-5的mRNA表达。结果联合给药组和芒果苷组可明显减少由麻黄碱引起的小鼠自主活动力增强表现;各治疗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哮喘发作表现,改善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减轻气道炎症,联合给药组效果优于芒果苷组;各治疗组均能明显减少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降低血清中OVA-sIgE含量,联合给药组作用优于芒果苷组;麻黄碱组和联合给药组可升高血清中cAMP含量;联合给药组可降低肺组织中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5 mRNA表达水平,同时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表达水平。结论联合用药组平喘效果优于芒果苷组,并能减轻单用麻黄碱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失衡及升高cAMP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小鼠 芒果苷 麻黄碱 联合用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滕夏虹 陈帅 +3 位作者 邹春林 杜可晨 曹津津 宋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构建T1DM食蟹猴模型为模型组,正常食蟹猴为对照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构建T1DM食蟹猴模型为模型组,正常食蟹猴为对照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左心室心肌细胞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减少(P<0.01),单位线粒体面积内相对电子密度、线粒体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均降低(P<0.0001,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线粒体表面积体积比、线粒体平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心肌细胞胞质中脂滴增多,左心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小泡数量减少、基底膜增厚(P<0.0001)。结论长期高血糖引起T1DM食蟹猴左心室心肌细胞和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食蟹猴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诊断/预后和耐药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丽惠 邹春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6-1254,共9页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芯片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以发现前列腺癌诊断/预后和耐药相关分子标志物。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前列腺癌m RNA芯片数据GSE6956和前列腺癌细胞多烯紫杉醇耐药m RNA芯片数据GSE33455进行差...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芯片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以发现前列腺癌诊断/预后和耐药相关分子标志物。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前列腺癌m RNA芯片数据GSE6956和前列腺癌细胞多烯紫杉醇耐药m RNA芯片数据GSE33455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通过生物学功能注释、基因通路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和识别与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比对TCGA数据库,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对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用q PCR方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及多烯紫杉醇耐药细胞PC3-DTX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27个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多烯紫杉醇耐药细胞芯片数据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了癌症相关通路(Lysosome、Sphingolipid、Fox O、Acute myeloid leukemia),并主要参与细胞黏附、自噬和胞内蛋白转运等生物学过程。构建PPI网络选取18个连接度最高的基因作为Hub基因。Hub基因和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CITED2、LRP12和RPL17-C18orf32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q PCR验证显示CITED2在多烯紫杉醇耐药细胞PC3-DTX中高表达。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在前列腺癌组织和耐药细胞中共同差异表达,且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为前列腺癌诊断/预后和耐药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化疗耐药 诊断/预后分子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联合紫杉醇对前列腺癌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维权 李小兰 +2 位作者 薛薇 常明 郭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litchi seed,TFLS)是否增强前列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Prostate cancer paclitaxel resistance cells,PCa-Txr)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敏感性,以及TFLS与PTX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litchi seed,TFLS)是否增强前列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Prostate cancer paclitaxel resistance cells,PCa-Txr)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敏感性,以及TFLS与PTX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TFLS和PTX对PCa-Txr细胞及亲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低细胞毒性剂量TFLS提前处理或与PTX同时作用PCa-Txr细胞来观察细胞对PTX敏感性;采用Chou T C推荐的联合方案来观察TFLS与PTX联合应用对PCa-Tx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依据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判断TFLS与PTX联合应用对PCa-Txr细胞是否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结果TFLS抑制PCa-Txr细胞及亲本细胞的增殖,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TFLS提前处理或与PTX同时作用PCa-Txr细胞均未能增加耐药细胞对PTX的敏感性。TFLS联合PTX明显抑制PCa-Txr细胞活性,CI值小于1,两药联合应用存在协同作用。结论TFLS抑制PCa-Txr细胞的增殖,TFLS联合PTX协同地抑制PCa-Txr细胞,但TFLS未能增加PCa-Txr细胞对PTX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紫杉醇 前列腺癌 耐药细胞 增敏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茯苓抗痛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梁巧静 梁维萍 +2 位作者 李琼 郭宏伟 朱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937-2940,共4页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痛风疾病的难愈性和反复发作性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目前使用的抗痛风西药降低尿酸和控制炎性反应在短期内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临床上可用于治... 随着痛风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痛风疾病的难愈性和反复发作性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目前使用的抗痛风西药降低尿酸和控制炎性反应在短期内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痛风,其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本文将土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治疗痛风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为将其研究开发成为抗痛风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痛风 高尿酸血症 痛风性关节炎 高尿酸血症肾病 化学成分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表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巧凤 罗雪菲 +4 位作者 何颂华 李振麟 运晨霞 郭宏伟 兰太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27,共9页
本实验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提取后的物料进行微观形态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超... 本实验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提取后的物料进行微观形态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超高分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对工艺优化后的黄酮提取物进行成分表征。结果表明,以pH为4的5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40 g/m L,加入0.08%纤维素酶,51℃酶解60 min之后,再采用450 W微波处理3 min,该条件下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得率可达35.01%±0.75%,比单独采用纤维素酶、微波处理分别提高了66.87%和18.12%。相对于单独采用纤维素酶或微波处理,二者联合作用时,石崖茶细胞壁破碎更为彻底,利于成分溶出。HPLC-Q-TOF-MS初步鉴定工艺优化后的提取物中含13种成分,分别为儿茶素、原花青素、表儿茶素、木犀草苷、野漆树苷、山茶苷B、槲皮苷、山茶苷A、芹菜素、金圣草黄素、野蔷薇苷、棕榈酸、熊果酸。本实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石崖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崖茶 黄酮类成分 纤维素酶联合微波提取 扫描电镜(SEM) 高效液相色谱-超高分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