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柱状特征与随机有限集的激光SLAM方法研究
1
作者 廖光亮 傅春耘 +2 位作者 于水恩 李健 王建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5,共12页
传统的基于数据关联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方法易引起观测与目标之间的误匹配,进而导致位姿估计精度下降.结合柱状特征提取方法和随机有限集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序贯蒙特卡罗实现的车辆3D激光SLA... 传统的基于数据关联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方法易引起观测与目标之间的误匹配,进而导致位姿估计精度下降.结合柱状特征提取方法和随机有限集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序贯蒙特卡罗实现的车辆3D激光SLAM方法.利用M估计抽样一致性算法从分割后的点云中提取稳定的柱状特征,捕获单帧点云中的静态存活特征和新生特征;在Rao-Blackwellized-概率假设密度同时定位与建图(Rao-Blackwellized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RB-PHD-SLAM)框架中引入两种特征,并运用序贯蒙特卡罗方法完成车辆轨迹概率密度和地图后验强度在帧间的传递,实现对环境特征和车辆位姿的同时估计.模拟数据集和KITTI数据集试验结果显示,与经典的FastSLAM算法相比,本文算法使车辆定位精度提升44.99%,并使环境特征位置估计和环境特征数量估计的平均误差分别降低49.24%和56.22%,显著提升了SLAM的运行精度和鲁棒性,有助于保障智能汽车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位置测量 特征提取 随机有限集 序贯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弧离子镀CrAlSiN涂层对Cr12MoV钢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学静 周志明 +4 位作者 袁林 曾潇 陈曦 李成信 曾华成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154,共4页
为了提高Cr12MoV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淬火及氮化处理后的Cr12MoV冷作模具钢表面制备CrAlSiN涂层。结果表明:经淬火、氮化和镀膜处理后Cr12MoV钢的显微硬度得到提高,淬火后镀膜的硬度为3028 HV,氮化后镀膜的硬度为... 为了提高Cr12MoV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淬火及氮化处理后的Cr12MoV冷作模具钢表面制备CrAlSiN涂层。结果表明:经淬火、氮化和镀膜处理后Cr12MoV钢的显微硬度得到提高,淬火后镀膜的硬度为3028 HV,氮化后镀膜的硬度为3471 HV,是基体硬度(283HV)的12倍以上。氮化处理后镀膜层的摩擦系数低于淬火后镀膜层的摩擦系数。综合对比各试样的硬度、耐磨性、摩擦系数可知,多弧离子镀CrAlSiN涂层前氮化处理的效果优于淬火处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CrAlSiN涂层 CR12MOV钢 淬火 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滑模控制的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主动减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星 郑水利 +1 位作者 候宇 杨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存在典型的机电耦合现象以及欠阻尼特性,由机电耦合效应导致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针对电机与传动系的共振问题,建立了电机-传动系双质量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型。为了避免电...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存在典型的机电耦合现象以及欠阻尼特性,由机电耦合效应导致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针对电机与传动系的共振问题,建立了电机-传动系双质量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型。为了避免电动汽车在怠速和巡航工况下电机与传动系处于共振状态,通过对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控制以及磁场定向等控制,当系统将要处于共振频率时,电机角速度会增加(25~35)rad/s左右,使得系统迅速偏离共振频率来达到降低共振响应的目的。对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在不同工况下和不同车型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共振加速度响应较之前未加速入控制时显著降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降低汽车传动系振动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主动减振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M法高效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
作者 梅现均 谭晏殊 +2 位作者 于海洋 雷小丽 付显权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5-68,108,共5页
该文简介了GU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常见应用场景及主要不足,提出了应用GUM法时的高效评定方案:理顺流程,测量模型为先;统一符号,按输入量分层次分析来源,评定分量;合理转换,弱化自由度,简化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采用EXCEL... 该文简介了GU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常见应用场景及主要不足,提出了应用GUM法时的高效评定方案:理顺流程,测量模型为先;统一符号,按输入量分层次分析来源,评定分量;合理转换,弱化自由度,简化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采用EXCEL突破计算繁琐难点。并提供了一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GUM 高效 测量模型 统一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头式光幕探测灵敏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会 倪晋平 +2 位作者 焦明星 胡旭 高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5-331,共7页
针对室内大靶面探测光幕的试验与测试需求,研究了扇形光幕和矩形光幕的工程实现。分析了探测光幕的工作机理,依据光学系统的光照度分析理论,推导出弹丸在探测光幕面内不同位置穿过时引起的光通量变化量计算公式,利用Matlab计算出整个幕... 针对室内大靶面探测光幕的试验与测试需求,研究了扇形光幕和矩形光幕的工程实现。分析了探测光幕的工作机理,依据光学系统的光照度分析理论,推导出弹丸在探测光幕面内不同位置穿过时引起的光通量变化量计算公式,利用Matlab计算出整个幕面的灵敏度分布规律。采用气枪弹在幕面内不同位置进行了射击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弹丸在幕面内的信号幅值与仿真计算的灵敏度分布规律吻合。所得结论对大靶面探测光幕的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外弹道参数测试 光度学 光幕阵列 镜头式光幕 探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集装箱载货车侧风下气动阻力的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龚旭 谷正气 +2 位作者 李振磊 贾新建 宋昕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降低集装箱载货车在侧风作用下的燃油消耗量,对其导流罩进行优化。以最小化气动阻力为目标,导流罩的4个尺寸参数宽W、长L、高H和角度α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30个样本点,基于Kriging模型建立了代理模型进行优化。同... 为降低集装箱载货车在侧风作用下的燃油消耗量,对其导流罩进行优化。以最小化气动阻力为目标,导流罩的4个尺寸参数宽W、长L、高H和角度α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30个样本点,基于Kriging模型建立了代理模型进行优化。同时根据优化结果加工试验模型,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表明代理模型可很好地取代实际的仿真过程以进行优化,与初始导流罩相比,安装优化导流罩的集装箱载货车在侧风作用下的阻力系数最大可降低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载货车 气动阻力 导流罩 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 KRIGI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电源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劲松 史维龙 黄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2-264,共3页
压电发电机是一种利用周围环境的能量发电,可向微功耗电路供电的能源装置。基于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简要地分析了压电发电的工作机理;针对提高压电电源的能量转换量及转换效率,论述了国内外在新型压电材料、压电振子结构、共振频率调节... 压电发电机是一种利用周围环境的能量发电,可向微功耗电路供电的能源装置。基于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简要地分析了压电发电的工作机理;针对提高压电电源的能量转换量及转换效率,论述了国内外在新型压电材料、压电振子结构、共振频率调节方法及能量收集电路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压电电源向能量来源的多样化、微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压电电源是绿色可持续能源装置,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以及无线传感网络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发电机 微功耗电路 压电效应 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V型六光幕阵列测试精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瑞 倪晋平 胡旭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光幕阵列测试射击密集度已在靶场得到应用,阵列的结构参数直接影响测试精度。本文针对双V型六光幕阵列,理论分析了结构参数、弹丸入射角度及弹丸入射位置对弹丸速度测试精度和坐标测试精度的影响,并建立测试误差传播公式,通过MATLAB仿... 光幕阵列测试射击密集度已在靶场得到应用,阵列的结构参数直接影响测试精度。本文针对双V型六光幕阵列,理论分析了结构参数、弹丸入射角度及弹丸入射位置对弹丸速度测试精度和坐标测试精度的影响,并建立测试误差传播公式,通过MATLAB仿真得到了各因素影响弹丸速度和坐标测试精度的规律和关系曲线。文中的结果为提高六光幕阵列测试精度和工程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光幕阵列 结构参数 弹丸 测试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铅酸电池的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
9
作者 蔡黎 代妮娜 +1 位作者 邓明 邱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在分析车载铅酸电池硫酸盐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该方法将充电过程分为脉冲、恒流、恒压、活化和浮充等5个阶段,介绍充电脉冲宽度、时间间隔、放电时间、充电电流、恒压和活化充电电压等参数。搭建实验验证平台,对不... 在分析车载铅酸电池硫酸盐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该方法将充电过程分为脉冲、恒流、恒压、活化和浮充等5个阶段,介绍充电脉冲宽度、时间间隔、放电时间、充电电流、恒压和活化充电电压等参数。搭建实验验证平台,对不同型号和使用年限的车载铅酸电池进行充电修复实验,测量充电修复前后的内阻、冷启动电流和使用寿命。该方法可将车载铅酸电池的内阻减小2%~33%,最大冷启动电流提高7~72 A,输出电压提高约0.8 V,使用寿命延长6~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铅酸电池 充电 脉冲 恒压 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金属玻璃变形过程中剪切带的演化
10
作者 姜斐 刘子毅 陈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5-48,共4页
研究体积分数为60%的连续钨丝/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准静态压缩变形过程中剪切带的演化过程。发现在弹性变形段不形成剪切带,剪切带是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且剪切带的数量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 研究体积分数为60%的连续钨丝/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准静态压缩变形过程中剪切带的演化过程。发现在弹性变形段不形成剪切带,剪切带是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且剪切带的数量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间距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当间距减小到一定值时产生剪切裂纹并不断扩展,最终导致断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金属玻璃 剪切带 变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变壁厚球缺型药型罩侵彻威力性能的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维占 冯顺山 +4 位作者 李小军 陈智刚 易荣成 赵太勇 付建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0-424,共5页
为了提高聚能杆式射流的侵彻威力性能,设计了3种药型罩罩口边缘局部变壁厚球缺型药型罩,并采用LS-DYNA软件对3种不同结构球缺型药型罩的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结构药型罩的杆式射流对侵彻靶板威力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对模... 为了提高聚能杆式射流的侵彻威力性能,设计了3种药型罩罩口边缘局部变壁厚球缺型药型罩,并采用LS-DYNA软件对3种不同结构球缺型药型罩的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结构药型罩的杆式射流对侵彻靶板威力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等壁厚球缺型药型罩相比,罩口端外壁采用局部凸弧、平弧、凹弧结构时,杆式射流穿孔深度分别增加8.4%、10.9%、19.5%,且平均开孔孔径分别增加2.4%、7.2%、5.5%;其中,采用凹弧结构时侵彻深度最大,采用平弧结构时平均开孔孔径最大。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等壁厚球缺型药型罩,采用局部平弧球缺型药型罩可在提高战斗部穿孔深度的同时兼顾开孔威力要求。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壁厚 杆式射流 球缺型药型罩 数值模拟 侵彻威力 战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数显仪表的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曾科 高潮 +3 位作者 扶新 郭永彩 秦琨 王攀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为提高数显仪表的识别精度和速度,提出一种针对多参数数显仪表的自动识别方法,并以电焊机的电流和电压作为算法验证。对于数显表显示的字符3和7,由于这两个字符的宽度原因,传统的穿线法会导致较高的错误识别率,因此提出一种用倾斜直线... 为提高数显仪表的识别精度和速度,提出一种针对多参数数显仪表的自动识别方法,并以电焊机的电流和电压作为算法验证。对于数显表显示的字符3和7,由于这两个字符的宽度原因,传统的穿线法会导致较高的错误识别率,因此提出一种用倾斜直线代替传统的竖直直线的改进方法。由于数显仪表的字符颜色种类繁多,利用V通道(HSV色彩空间)特征解决各种颜色数显的识别,并且减少计算量、提高定位精度。通过分析字符的特征,利用字符右侧边界的高度信息快速确定小数点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高精度实时识别电焊机上的多参数字符和小数点。静态识别率为99%,平均识别时间7.2 ms/张,相机动态识别率为98.4%,平均识别时间为8.5 ms/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符识别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图像分割 小数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FORM-3D的筒形件冷挤压成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波 周志明 +5 位作者 曾华成 熊祥亮 杨绍泽 唐丽文 黄灿 孟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相对于传统切削加工方法,采用冷挤压工艺成形的筒形件可降低能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筒形件在挤压成形中金属流动的规律、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最大主应力以及加载载荷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筒形件挤... 相对于传统切削加工方法,采用冷挤压工艺成形的筒形件可降低能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筒形件在挤压成形中金属流动的规律、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最大主应力以及加载载荷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筒形件挤压分为正挤压和反挤压2个阶段,整个挤压过程中模具载荷先平稳升高,然后急剧上升,最后阶段缓慢波动下降,所需最大成形力约为4 570 k N。生产验证表明,试制产品与模拟结果一致性较好,简化了加工工序,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形件 冷挤压 数值模拟 反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概率理论的引信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闭锁机构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黎成 曹云 +3 位作者 雷胜洪 陆海宁 聂伟荣 席占稳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针对引信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样本数量少、结构不确定、参数精确的统计规律难以获得、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不适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概率理论的小样本条件下MEMS安解装置闭锁机构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非概率理... 针对引信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样本数量少、结构不确定、参数精确的统计规律难以获得、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不适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概率理论的小样本条件下MEMS安解装置闭锁机构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非概率理论为基础,结合薄板弯曲理论建立MEMS安解装置闭锁机构的可靠性模型,得出其可靠性指标,然后进行区间变量的敏感性分析。对样本进行离心实验,模拟炮弹发射时离心环境,实验结果表明,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闭锁机构具有很高的闭锁可靠性。实验结果与非概率理论分析结果保持一致,验证了非概率理论在引信MEMS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可靠性评估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微机电系统 安全与解除隔离装置 非概率理论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素复用的SPAD阵列连续扫描三维成像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岩 薛瑞凯 +3 位作者 李力飞 张同意 张勇 赵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0-86,共7页
基于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photon avalanched diode,SPAD)阵列探测器的激光雷达系统具有单光子探测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及探测速率快等优点,在遥感测绘、目标识别和航天器着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限于当前SPAD阵列器件的... 基于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ingle-photon avalanched diode,SPAD)阵列探测器的激光雷达系统具有单光子探测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及探测速率快等优点,在遥感测绘、目标识别和航天器着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限于当前SPAD阵列器件的较小像素规模和普遍存在的热像素等缺点,直接采用SPAD阵列所获取的三维图像质量差且成像范围小。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复用的SPAD阵列连续扫描三维成像方法以扩展成像范围,同时通过像素信息复用增加同一目标点的累积探测次数,以提高距离测量精度和三维成像质量。基于32×32规模SPAD阵列搭建了推扫式三维成像实验系统,通过对3.3 m外目标进行一维连续扫描成像实验,利用所提方法实现了快速大范围的光子计数三维成像(32×520/7 s),同时有效改善了热像素对成像结果的影响,三维图像的平面精度达2.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 激光雷达 飞行时间 三维成像 连续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面MEFP成型及威力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滔 杨宝良 +4 位作者 易荣成 景彤 赵太勇 陈智刚 王维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99,共11页
为提高多爆炸成型弹丸(MEFP)对装甲目标的毁伤效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式端面MEFP聚能装药结构,该结构能成型一枚“杆式”的中心弹丸和12枚“拳状”的周向辅助弹丸,可对装甲目标产生多点毁伤效应。研究基于该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了... 为提高多爆炸成型弹丸(MEFP)对装甲目标的毁伤效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式端面MEFP聚能装药结构,该结构能成型一枚“杆式”的中心弹丸和12枚“拳状”的周向辅助弹丸,可对装甲目标产生多点毁伤效应。研究基于该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了装药长径比,辅罩厚度、高度、径向跨度对其成型特性、侵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装药长径比增大时,辅助弹丸速度逐渐增大,飞散角则先增大后减小;当辅罩厚度和高度增大时,其速度逐渐减小,飞散角则逐渐增大;当辅罩径向跨度增大时,其速度逐渐增大,飞散角逐渐减小。研究设计的MEFP可有效穿透12 mm厚45#钢靶,能够实现对装甲面目标的毁伤半径可控(调节飞散角),研究结论可为末敏弹战斗部威力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FP 数值模拟 毁伤 聚能装药 飞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箍个数对身管组模态频率及振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晨烨 戴劲松 +1 位作者 尹强 王茂森 《兵工自动化》 2020年第5期49-53,共5页
为研究炮口处炮箍个数对火炮射击精度的影响,对某新型火炮的身管组进行模态分析。利用有限元仿真对某新型火炮身管组进行分析,分别考虑单炮箍及双炮箍对身管组模态频率的影响,得到身管组在2种情况下不同阶数的模态频率及振型图。有限元... 为研究炮口处炮箍个数对火炮射击精度的影响,对某新型火炮的身管组进行模态分析。利用有限元仿真对某新型火炮身管组进行分析,分别考虑单炮箍及双炮箍对身管组模态频率的影响,得到身管组在2种情况下不同阶数的模态频率及振型图。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阶数下,两者的振型图相似,但双炮箍比单炮箍的身管组模态频率低,离自动机的实际射频范围远,双炮箍的模态频率具有更大的裕度。实弹射击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双炮箍的密集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管 炮箍 模态频率 有限元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履带式水陆两栖车减阻增速试验及数值仿真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承亮 徐小军 +1 位作者 唐源江 郝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1-208,共8页
为了研究分段履带式水陆两栖车的水动力性能,实现减阻增速,将尾翼板安装到水陆两栖车的方艉部,并开展了水池试验和仿真研究,两者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仿真研究了车体的纵向重心位置、尾翼板的长度和角度对水陆两栖车阻力性... 为了研究分段履带式水陆两栖车的水动力性能,实现减阻增速,将尾翼板安装到水陆两栖车的方艉部,并开展了水池试验和仿真研究,两者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仿真研究了车体的纵向重心位置、尾翼板的长度和角度对水陆两栖车阻力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阻力成分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车体纵向重心位置在540~560 mm时,车体所受水阻力最小;在速度为3~5 m/s时,长度为156 mm,与水平面夹角为10°的尾翼板减阻效果最明显,相比于原裸车体的阻力,减阻率达到34.3%;加装尾翼板可以增加车体的尾部中空区长度,相当于增加了水线长,增大了长宽比。该研究表明:适当调节重心位置和优化尾翼板参数,可以有效实现水陆两栖车的减阻增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两栖车 尾翼板 减阻增速 拖曳水池试验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转膛体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哲伟 杨臻 吴朝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40,共6页
利用UG与ANSYS联合仿真对转膛武器的转膛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强度分析、拓扑优化找出可优化区域,建立设计变量,以质量、最大应力、最大应变为目标函数,对转膛体进行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并对比优化前后应力、应变与质量的变化。经过优化... 利用UG与ANSYS联合仿真对转膛武器的转膛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强度分析、拓扑优化找出可优化区域,建立设计变量,以质量、最大应力、最大应变为目标函数,对转膛体进行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并对比优化前后应力、应变与质量的变化。经过优化分析转膛体的质量减小16.77%,最大应力减小28.35%,同时最大应变量增加了28.15%。优化设计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减小质量,改善了转膛体应力集中情况,最终验证了优化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膛体 联合仿真 拓扑优化 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单一FCC相AlCoCrFeNi高熵合金的常温摩擦学行为及典型磨损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奕迪 李晓倩 +1 位作者 陈端杰 梁爱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采用SRV-Ⅳ型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近单一面心立方(FCC)相AlCoCrFeNi高熵合金及其抛丸试样在常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行为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 AlCoCrFeNi高熵合金的磨损量随摩擦频率和法向载荷的变化均大体呈现正相关性.随着摩擦频率升... 采用SRV-Ⅳ型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近单一面心立方(FCC)相AlCoCrFeNi高熵合金及其抛丸试样在常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行为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 AlCoCrFeNi高熵合金的磨损量随摩擦频率和法向载荷的变化均大体呈现正相关性.随着摩擦频率升高(6~40 Hz),该高熵合金摩擦界面的原子排列由主要沿(100)晶面逐渐转变为沿(111)晶面,表现出显著的择优取向,其主要磨损机制由氧化磨损和分层磨损逐步过渡到塑性变形和分层磨损;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该合金在各摩擦频率(除30 Hz外)下形成的磨痕中存在复杂氧化物,其结晶构造与Al_(2)O_(3)和Cr_(2)O_(3)相似.随着法向载荷不断增大(10~200 N),该合金摩擦界面的晶粒更加细化,摩擦界面的原子排列更加趋向沿(111)晶面,其主要磨损机制由氧化磨损过渡到疲劳磨损,最终转变为黏着磨损.由于细晶强化作用,经抛丸处理后该AlCoCrFeNi高熵合金表面显微硬度达403 HV,相比抛丸前提高近1倍.抛丸处理形成的表面强化层有利于降低合金的磨损,其厚度约为25μm.随着摩擦时间延长,该高熵合金抛丸试样的主导磨损机制由塑性变形和分层磨损逐渐转变为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氧化磨损;其中,塑性变形和分层磨损机制的组合能导致该合金抛丸试样发生零磨损行为.近单一FCC相AlCoCrFeNi高熵合金及其抛丸试样因其特殊的元素组成和原子排布表现出丰富而典型的磨损行为和机制.本研究阐明了该高熵合金在常温下的几种典型磨损机制,评估抛丸处理对其造成的实际影响,为该体系高熵合金和含有FCC相的复合结构高熵合金在磨损防护领域的合理运用及深入理解其使役行为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心立方 AlCoCrFeNi 高熵合金 摩擦学行为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