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哲 张春潮 +3 位作者 王文科 段磊 孙一博 李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85-89,共5页
以揭示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研究目的,在了解关中盆地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讨论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矿化度、硬度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但由于受到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不同的制约,又各有... 以揭示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研究目的,在了解关中盆地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讨论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矿化度、硬度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但由于受到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不同的制约,又各有特点;离子含量的分布与pH值、矿化度、硬度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有着一定的联系;离子的变化趋势的大小明显受到矿化度大小的约束,且地下水动力场对化学场起着控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 水化学类型 关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氟地下水影响因素信息的提取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春潮 王文科 +2 位作者 孙一博 李慧 魏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3期76-80,共5页
以揭示高氟地下水氟富集机理为研究目的,在了解关中盆地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氟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和讨论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其水文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特点;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温、pH等以及地下... 以揭示高氟地下水氟富集机理为研究目的,在了解关中盆地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氟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和讨论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其水文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特点;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温、pH等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有关,HCO3-、Na+促进了含氟矿物向地下水中迁移和转化,而Ca2+抑制氟含量的增加;因子分析表明,水-岩相互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Na-Ca离子交换控制着关中盆地地下水氟富集的主要水化学过程;包气带中可溶性氟向下迁移主要是受溶滤作用影响,而氟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则取决于蒸发浓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水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关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氮氧同位素定量识别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 被引量:6
3
作者 尹玉龙 王周锋 +3 位作者 王文科 陈立 邢萌 刘卫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104-108 113,共6页
为研究西安市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采集秦岭山前、市郊、市区地下水样,分析其常规化学指标和氮氧同位素,利用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和Iso Source同位素模型,确定地下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各个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区的... 为研究西安市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采集秦岭山前、市郊、市区地下水样,分析其常规化学指标和氮氧同位素,利用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和Iso Source同位素模型,确定地下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各个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区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粪肥,约占55%~75%;郊区的硝酸盐主要来源是土壤有机氮和生活污水粪肥,分别占37%~55%,36%~58%;而山前地区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转化,约占7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来源 地下水 IsoSour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地方病病区水文地质特征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编图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潮 孙一博 +1 位作者 魏哲 王文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前编图主要是水文地质图方面,而对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典型地方病区的编图研究甚少。结合前人研究,通过分析典型地方病区水文地质、地质环境的特征,对典型地方病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编图的原则,以及一些重要图件的表示方法做了相关探讨、... 目前编图主要是水文地质图方面,而对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典型地方病区的编图研究甚少。结合前人研究,通过分析典型地方病区水文地质、地质环境的特征,对典型地方病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编图的原则,以及一些重要图件的表示方法做了相关探讨、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 生态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特征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盆地潜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春潮 魏哲 +3 位作者 孙一博 李慧 王文科 段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2,共5页
在分析关中盆地水文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潜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动力和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水动力场对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起着控制性作用;Cl-浓度与TDS的大小可用来表... 在分析关中盆地水文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潜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动力和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水动力场对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起着控制性作用;Cl-浓度与TDS的大小可用来表征研究区的蒸发强度;研究区内地下水离子交换作用主要发生在高矿化度的地下水中。PHREEQC模拟结果显示,沿地下水流向,路径1、2以方解石和石膏的沉淀为主,离子交换方式主要是Na+-Ca2+交换;而路径3则以方解石沉淀、白云石和石膏溶解为主,除发生Na+-Ca2+离子交换外,还存在着Ca2+-Mg2+交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 关中盆地 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