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特色优势探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粉宁 丁华 郭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537-10538,10586,共3页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了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认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占有绝对优势,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各资源区特色突出。以期为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资源 评价 特色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庞桂珍 胡粉宁 +1 位作者 杨望暾 徐宛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5,共4页
本文从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观点出发,分析了陕西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前景,并提出了陕西生态旅游线的构想,旨在促进陕西生态旅游的尽快兴起。
关键词 旅游资源优势 陕西 前景分析 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发展 战略观 旅游线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方法在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中应用的可能性——以藏北羌塘盆地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姜修道 朱光明 孙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96-1200,共5页
简要回顾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国内几个油田发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中普遍存在的方法技术问题,以羌塘盆地为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成果的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实现战略发现的时机已经成熟。... 简要回顾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国内几个油田发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中普遍存在的方法技术问题,以羌塘盆地为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成果的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实现战略发现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要实现战略发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参数井、圈定局部构造和寻找合适的方法技术。鉴于羌塘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提出了高精度大地电磁法、自然电场法、特殊条件下的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地震勘探等关键技术。具体的工作部署是:查明有利区带中最有利的局部构造和构造部位,在最有利的构造部位实施参数井钻探,围绕参数井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与综合研究。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望使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战略选区 地球物理方法 羌塘盆地 参数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永华 张锡枝 +1 位作者 马智民 李团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317-319,共3页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重庆市的耕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市耕地自1980年后呈先略有增加后逐年下降趋势,但减少速度呈先小后大再降低而后增加又降低变化规律。不同经济区耕地数量变化总体趋势逐年减少,以1997年后变化最明显。导...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重庆市的耕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市耕地自1980年后呈先略有增加后逐年下降趋势,但减少速度呈先小后大再降低而后增加又降低变化规律。不同经济区耕地数量变化总体趋势逐年减少,以1997年后变化最明显。导致耕地变化的驱动力不同时段有所不同,除了有一定程度的自然影响外,早期主要是人口不断增加,后期是生态政策、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且在不同区县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区域耕地资源占补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主成分分析 重庆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文化视域下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刘华 查方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86,共3页
微文化传播的便捷性和微平台的交互性有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其载体多样性和话语亲和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然而,西方社会思潮入侵网络易误导大学生道德价值判断,网络空间泛娱乐化倾向易腐蚀大... 微文化传播的便捷性和微平台的交互性有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其载体多样性和话语亲和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然而,西方社会思潮入侵网络易误导大学生道德价值判断,网络空间泛娱乐化倾向易腐蚀大学生积极健康心态,新媒体碎片化信息易蚕食大学生爱国主义整体认知。因此,需要优化微环境,盘活爱国主义教育微空间;建设微队伍,优化爱国主义话语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微文化 思想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指数的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时空变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奥勇 张亦恒 +1 位作者 王晓峰 吴京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 [目的]优化陕西耕地细碎化治理,协调粮食需求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法]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自然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变异系数法、景观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构建耕地细碎化评价模型以探索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简称CLF)的时空变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区内CLF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关中地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相对均衡,耕地专业化程度保持较高水平。(2)关中地区的CLF程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CLF程度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部分地区CLF程度呈增减并存趋势,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态势。(3)关中地区CLF时空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明显强于自然因素,其中海拔高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和地区总产值GDP为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强于单因子,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结论]关中地区耕地细碎化问题在20年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应进一步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对耕地细碎化现象加强综合治理,以推动关中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耕地细碎化时空变迁 地理探测器 景观指数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新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重要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洪俊 张辉善 +4 位作者 吕鹏瑞 Tahseenullah Khan Yasir Shaheen Khalil 王志华 张海迪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76,共23页
巴基斯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印度、欧亚和阿拉伯三大板块的汇聚带,正同时发生着大陆碰撞和大洋俯冲作用,是研究地球系统深部圈层相互作用与成矿效应的绝佳天然实验室。但是,目前对于巴基斯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还不系统,对于巴... 巴基斯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印度、欧亚和阿拉伯三大板块的汇聚带,正同时发生着大陆碰撞和大洋俯冲作用,是研究地球系统深部圈层相互作用与成矿效应的绝佳天然实验室。但是,目前对于巴基斯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还不系统,对于巴基斯坦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背景和机制仍不清楚。笔者针对巴基斯坦不同类型的优势矿种开展了深入解剖和对比研究,系统梳理最新研究进展,围绕巴基斯坦新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分析铜矿、铬铁矿、铅锌矿以及碳酸岩有关的稀土矿床等重要金属成矿类型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及与区域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总结巴基斯坦区域成矿规律,为资源潜力分析和境内外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 岩浆作用 铬铁矿 斑岩铜矿 碳酸岩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细碎化空间特征及土地整治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亦恒 奥勇 +2 位作者 吴京盛 李雪娇 汪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5-245,共11页
在明确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CLF)会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基础上,构建CLF评价体系,探索以因地制宜为理念差异化解决CLF现象的方法。以陕西省2020年耕地利用现状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空间聚集程度、利用便利... 在明确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CLF)会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基础上,构建CLF评价体系,探索以因地制宜为理念差异化解决CLF现象的方法。以陕西省2020年耕地利用现状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空间聚集程度、利用便利程度三个方面构建陕西省CLF程度三维魔方模型,对其CLF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并提出了改善CLF的策略。结果表明:陕西省CLF指数(CLFI)总体上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空间特征,CLFI最大值为0.796,最小值为0.020,均值为0.217,高值集中在陕南和关中交界的秦巴山区以及陕北东部地区。基于CLF特征和农业种植多样性、地区经济水平等影响因素以及耕地资源3个属性特征,提出了针对陕西省CLF的优化分区规划,其中包括保持提升区、集约归并区、设施优化区、资源改造区、综合提升区、综合整治区6类乡镇级引导分区,及以地区社会经济指标为基础划分的政策倾向区、加强整治区、资源倾向区、资源适配区4类县级引导分区,并结合两类分区结果的特征提出了不同地区土地整治的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土地整治 三维魔方模型 空间分异特征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74
9
作者 徐学义 陈隽璐 +2 位作者 高婷 李平 李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1-389,共19页
西秦岭北部江里沟、阿夷山、德乌鲁、温泉和中川5个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形成时代为264-216Ma。江里沟、阿夷... 西秦岭北部江里沟、阿夷山、德乌鲁、温泉和中川5个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形成时代为264-216Ma。江里沟、阿夷山和中川岩体属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1.05),温泉岩体和德乌鲁岩体属准铝和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0.95-1.05);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的地球化学特征,或两者兼而有之。花岗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岩最有可能是古老的玄武质岩石。西秦岭北部存在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说明三叠纪时期存在陆陆碰撞或陆陆俯冲导致的地壳加厚,加厚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以及部分熔融发生深度的不同,形成本区具有埃达克或喜马拉雅型地球化学特点的花岗岩侵入体。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对寻找金铜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98
10
作者 张连昌 秦克章 +2 位作者 英基丰 夏斌 舒建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晚古生代大南湖增生岛孤带,容矿岩石斜长花岗斑岩侵入于岛弧火山岩区。通过对容矿围岩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主量元素SiO2、Al2O3和MgO的含量分别为64.37%-72.28%、17.77%~17.71%和0.55%-1.35%,微量元素Y...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晚古生代大南湖增生岛孤带,容矿岩石斜长花岗斑岩侵入于岛弧火山岩区。通过对容矿围岩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主量元素SiO2、Al2O3和MgO的含量分别为64.37%-72.28%、17.77%~17.71%和0.55%-1.35%,微量元素Y、Yb和Sr的含量分别为4.42—11.1(μg/g),0.38—0.87(μg/g)和619—738(μg/g),LREE为富集型和Eu为正异常,这些特征反映斜长花岗斑岩为埃达克质岩。本区埃达克岩与铜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铜矿形成时代与埃达克岩相近,形成于早石炭世,而火山岩形成于泥盆纪。铜矿与埃达克岩紧密共生,矿区范围埃达克岩多被蚀变并铜矿化。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埃达克质岩浆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物质和流体来源。进一步研究表明,岛弧火山岩与具埃达克岩性质的斜长花岗斑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过程。本区中基性-中酸性的岛弧火山岩是由于大洋板块俯冲到深部,因脱水作用使板片之上的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而埃达克岩是俯冲到深处具MORB性质的板片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后直接侵位于近地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土屋-延东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 岛弧 晚古生代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57
11
作者 徐黎明 周立发 +1 位作者 张义楷 党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2,共8页
通过大量断层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在加里东期呈NNE-SSW向和近SN向,主要... 通过大量断层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在加里东期呈NNE-SSW向和近SN向,主要是晚奥陶世以来秦岭洋盆向北俯冲并与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印支期主要呈NW-SE向和NNE-SSW向、SN向,主要受中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中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拼贴产生的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燕山期主要呈NW-SE向,主要受古太平洋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盆地西南缘呈NE-SW向;喜马拉雅期呈NNE-SSW向,主要受新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和今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联合作用影响,即今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应力场 X型共轭剪节理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党犇 赵虹 +2 位作者 付金华 周立发 张义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露头区和探井岩心裂缝或节理的大量观测,以及对部分裂缝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沉积盖层中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按产状将其分为直立或陡倾裂缝、倾斜裂缝、水平裂缝3种类型,但不同层系皆以直立或陡倾裂缝为主,且...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露头区和探井岩心裂缝或节理的大量观测,以及对部分裂缝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沉积盖层中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按产状将其分为直立或陡倾裂缝、倾斜裂缝、水平裂缝3种类型,但不同层系皆以直立或陡倾裂缝为主,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裂缝系统。裂缝常成对出现,组成平面X型共轭剪节理系,其中一组常具压剪性质,而另一组多具张剪性质。先期区域性水平挤压作用和后期区域性不对称水平剪切(或力偶)作用是其形成的力学条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与滨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的强弱交替联合作用。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研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聚集及其低孔低渗-特低渗油气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盖层构造 裂缝特征 陡倾裂缝 倾斜裂缝 水平裂缝 油气聚集 低渗油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裕龙沟岩体ID-TI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照伟 李文渊 +3 位作者 高永宝 张江伟 郭周平 李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462,共8页
日月山—化隆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发育有多个与铜镍矿化有关的岩体,岩石类型主要有角闪辉长岩、辉长岩、苏长岩、辉石岩、辉橄岩、橄榄岩等。通过对裕龙沟岩体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利用ID-TIMS(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对岩体进行锆石U... 日月山—化隆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发育有多个与铜镍矿化有关的岩体,岩石类型主要有角闪辉长岩、辉长岩、苏长岩、辉石岩、辉橄岩、橄榄岩等。通过对裕龙沟岩体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利用ID-TIMS(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对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成岩年龄442.7Ma±1.6Ma,为加里东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区域对比研究表明,裕龙沟岩体为一铁质系列的基性—超基性岩类型的杂岩体,岩体分异好,有用元素Ni、Cu、Co丰度高,为有利成矿的岩体;440Ma左右整个祁连地区正处于由俯冲造山向碰撞造山过渡的转换时期,随着拉脊山小洋盆的闭合,进入陆内造山阶段,在后碰撞伸展环境中形成裕龙沟等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结合其它岩体信息认为,该岩带中的岩体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有其特殊的动力学机制和演化过程。这期伸展裂解事件与成矿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TIMS定年 成矿岩体 铜镍矿 裕龙沟 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铜矿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44
14
作者 应立娟 陈毓川 +3 位作者 王登红 唐菊兴 陈郑辉 王成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16-2226,共11页
中国铜矿资源丰富。本文在对全国814处铜矿床及其他5000余个矿(化)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完善了对中国铜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分为10个类型,认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其中又以斑岩型铜矿资源最主要,集中分布于冈... 中国铜矿资源丰富。本文在对全国814处铜矿床及其他5000余个矿(化)点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完善了对中国铜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分为10个类型,认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其中又以斑岩型铜矿资源最主要,集中分布于冈底斯、昌都-三江、德兴、东天山等地区;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和中生代最为重要。系统搜集了全国范围内有关铜矿床的成矿年代学资料,划分为4个铜的主要成矿期;厘定出27个以铜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提升了我国铜矿成矿规律研究的程度,为我国铜矿资源的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斑岩型 预测类型 成矿规律 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党犇 赵虹 +2 位作者 周立发 隗合明 顿铁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 ,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 ;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岩屑砂岩 ,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 ,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 ;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岩屑砂岩 ,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 ,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 ;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 ,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 ,且东砂体相对发育 ,向上逐渐连为一体 ;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 ,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 ,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 ,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 ,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曙-区 杜84块 兴隆台油层 储层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地层对比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杨合群 李英 +6 位作者 赵国斌 王永和 杨建国 李文明 姜寒冰 谭文娟 张开春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0-75,共16页
新疆—甘肃—内蒙古相邻的天山—北山衔接区由于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在地层单位划分上出现差别。通过地层特征对比,认为从天山东段至北山,地层具有连续性。统一的地层系统可为正确划分构造单元提供重要依据:太古宇—古元古界北山杂岩(A r2... 新疆—甘肃—内蒙古相邻的天山—北山衔接区由于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在地层单位划分上出现差别。通过地层特征对比,认为从天山东段至北山,地层具有连续性。统一的地层系统可为正确划分构造单元提供重要依据:太古宇—古元古界北山杂岩(A r2P t1Bc)、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ChX)、古硐井群(ChG)和蓟县系卡瓦不拉克群(JxK)、平头山组(Jxp)构成星星峡-旱山微板块中心的地块;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杂岩(A r2P t1Dc)及少量中元古界长城系铅炉子群(ChQ)构成敦煌微板块中心的地块;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被厘定为早古生代缝合带的辅助依据,是其南侧保存有指示南北两个板块开裂前伸展拉张浅海-次深海环境沉积的寒武系含磷钒铀锰矿地层,证明该带代表南北两个板块间分裂和聚合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构造单元 北山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 被引量:21
17
作者 党犇 赵虹 +4 位作者 李文厚 陈永胜 郑小杰 燕州泉 贾玉琴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14-421,共8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典型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测井曲线,详细地分析了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由...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典型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测井曲线,详细地分析了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由1个超长期旋回,4个长期旋回,9个中期旋回及若干个短期旋回组成。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在研究区形成了两个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升降面(SLSB2和SLSB1),该界面为超长期旋回的顶、底界面。长期旋回层序为一套区域性湖进-湖退沉积序列,界面是低角度的侵蚀不整合面和与其相应的整合面。研究区3个长期旋回层序界面自下而上依次为:区域性基准面抬升所形成的水进界面,相当于"李家畔页岩";区域性的泥岩、凝灰岩标志层,相当于长6油层组底部的k2标志层;区域性的相转换界面,相当于长4+5和长3的分界面。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层序界面主要为不同级次的湖泛面、冲刷侵蚀面、岩石类型或相组合的转换面、岩石相内部的层理变化界面、砂泥岩厚度旋回性变化界面等。在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沉积旋回及界面的空间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级次界面的识别是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的核心,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湖泛面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陕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缘白勉峡组和三湾组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的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9
18
作者 徐学义 陈隽璐 +4 位作者 李向民 马中平 王洪亮 李平 李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03-1718,共16页
依据中基性火山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白勉峡组可分两部分,一部分火山岩TiO2大于1%,变质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下段;另一部分火山岩TiO2小于1%,变质程度较浅,主要分布在上段。下段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上段主体属钙碱系... 依据中基性火山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白勉峡组可分两部分,一部分火山岩TiO2大于1%,变质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下段;另一部分火山岩TiO2小于1%,变质程度较浅,主要分布在上段。下段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上段主体属钙碱系列,稀土总量高(∑REE=83.4~180.8μg/g),轻重稀土分异较低(LREE/HREE=2.17~5.85),有弱的Eu负异常(δEu=0.79~1.01),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显示有弱的Nb、Ta亏损,具有板内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上段火山岩稀土总量低(∑REE=40.3~82.4μg/g),轻重稀土分异较高(LREE/HREE=2.3~7.6),无Eu负异常(δEu=0.90~1.11),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发育明显的Nb-Ta槽和Zr-Hf槽,Ti、Sr发育较强的低谷,具有典型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形成于岛弧或大陆边缘弧环境。三湾组玄武岩和安山岩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呈LREE亏损的左倾型或呈近平坦型,类似于N-MORB,明显不同于白勉峡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点类似于弧后盆地火山岩。火山岩及相关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白勉峡组下段火山岩形成时代可能为1144Ma,其源区为与洋岛玄武岩类似的软流圈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发生在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区,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定分离结晶作用(分离结晶矿物为斜长石+单斜辉石)和地壳混染作用。白勉峡组上段火山岩形成时代可能为437Ma,有可能跨到晚古生代,其源区为受俯冲作用改造的富集地幔区,部分熔融亦发生于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区。三湾组中基性火山岩源于N-MORB近似的亏损地幔源区。白勉峡组下段代表中元古代末板内拉张事件的地质记录,白勉峡组上段和三湾组目前的火山岩样品可能代表了古生代同一洋陆转化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勉峡组和三湾组 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扬子地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那拉提地区古生代花岗岩的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徐学义 王洪亮 +3 位作者 马国林 李平 陈隽璐 李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1-706,共16页
西天山那拉提地区发育强烈的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依据野外地质特征和形成时代,将该区花岗岩分为早古生代—晚泥盆世花岗岩和石炭纪花岗岩两类。前者变形较强,发育弱的片麻理构造,岩石类型主体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 西天山那拉提地区发育强烈的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依据野外地质特征和形成时代,将该区花岗岩分为早古生代—晚泥盆世花岗岩和石炭纪花岗岩两类。前者变形较强,发育弱的片麻理构造,岩石类型主体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揭示其形成时代为366~485Ma,εHf(t)和t2DM的研究揭示花岗岩主要有3种来源:一是t2DM介于1.2~1.6Ga的中元古代地壳源区;二是t2DM介于0.7~1.6Ga的中新元古代地壳混合源区;三是t2DM与岩石形成年龄接近或略大的以亏损地幔新生地壳为主的地壳源区。后者变形很弱,LA-ICPMS锆石U-Pb定年揭示其形成时代为320~352Ma。晚泥盆世—石炭纪花岗岩主要源区亦有3种:一是t2DM介于1.0~1.7Ga的中新元古代混合源区;二是t2DM约为0.4Ga左右的早古生代新生地壳源区;三是早石炭世早期与岩浆形成年龄一致的亏损地幔和古老地壳混合源区。那拉提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当εHf(t)为最高的正值时(14.21),其t2DM与岩石形成年龄一致,表明在349Ma时存在一次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西天山地区区域地质演化和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时代格架、锆石Hf同位素揭示的源区特征,认为那拉提地区现划分的古元古代地层中存在0.7~0.8Ga、1.6~1.8Ga中新元古代增生地壳。石炭纪花岗岩为碰撞后大陆伸展作用的产物,早石炭世大规模地幔物质的加入代表了大陆伸展作用的强烈发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成因 锆石HF同位素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古生代 西天山那拉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99
20
作者 魏斌 魏红红 +1 位作者 陈全红 赵虹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7-450,共4页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延长组沉积早中期,主要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南两个方向,而延长组沉积晚期,西南方向物源占优势,北部物源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且物源南北分布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重矿物组合 古流向 粒度 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