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τ-p变换法和相移法提取面波频散曲线 被引量:25
1
作者 邵广周 李庆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6-840,共5页
在常见的多阶模式频散曲线提取方法中,f-k法要求空间域和时间域的采样都是等间隔的,如果记录中含有坏道,就会对f-k谱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频散曲线的提取精度。τ-p变换法对基阶模式低频段的提取效果较差,而对高阶模式的分辨能力较高... 在常见的多阶模式频散曲线提取方法中,f-k法要求空间域和时间域的采样都是等间隔的,如果记录中含有坏道,就会对f-k谱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频散曲线的提取精度。τ-p变换法对基阶模式低频段的提取效果较差,而对高阶模式的分辨能力较高。相移法对基阶模式提取效果好,但对高阶模式的分辨率不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即联合应用τ-p变换法和相移法提取频散曲线,该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对地震记录分别用τ-p变换法和相移法得到两种f-VR剖面,将两种f-VR剖面用各自的最大值归一化后再相加,将叠加结果作为最终的f-VR剖面。理论模型合成记录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兼顾了τ-p变换法和相移法的优点,既补充了基阶模式低频段的信息,又保证了高阶模式得到有效分辨,取得了理想的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多阶模式 频散曲线 f-k法 τ-p变换法 相移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法压制多次波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华锋 李庆春 王立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5,共6页
本文采用基于时差方程的多次波预测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记录,结合单道匹配、常规多道匹配、伪多道匹配和扩展多道匹配四种相减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改进的多道匹配相减方法和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方法的计算步骤,并尝试在匹配相减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时差方程的多次波预测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记录,结合单道匹配、常规多道匹配、伪多道匹配和扩展多道匹配四种相减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改进的多道匹配相减方法和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方法的计算步骤,并尝试在匹配相减方法中评估迭代思想的作用。通过理论模型和实测资料的测试,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①在已知水层深度这一先验信息的前提下,利用时差方程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记录,计算速度快,精度基本满足要求,是一种预测海底多次波的有效方法;②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方法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信号保真度,在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中,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可与其他预测方法搭配使用;③滤波因子长度、时窗大小和相邻匹配道数这三个主要控制参数,对匹配相减的效果有影响,在应用匹配相减方法时,需要针对数据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匹配参数。经过对比迭代匹配相减的结果发现,迭代运算对于提高匹配精度的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衰减 自由表面多次波 时差方程预测 扩展多道匹配相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某高拱坝岩体力学参数的选取 被引量:1
3
作者 戚炜 王勇智 姜伏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78-483,共6页
在对比国内外各种选取岩体力学参数方法的基础上,对黄河某高拱坝坝址区主要岩层中生代二长岩和三叠系变质砂岩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和数据统计方法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用刚性圆形承压板法进行岩体变形试验,建立了岩体纵波波速与变形模量的拟... 在对比国内外各种选取岩体力学参数方法的基础上,对黄河某高拱坝坝址区主要岩层中生代二长岩和三叠系变质砂岩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和数据统计方法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用刚性圆形承压板法进行岩体变形试验,建立了岩体纵波波速与变形模量的拟合关系,用最小二乘回归法处理变形数据。用平推法直剪试验进行岩体抗剪断强度试验,用σ-τ点群中心法处理直剪试验数据。软弱带取样后进行室内断层泥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运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参数统计经验公式来获得各软弱带的抗剪参数。点群法求得的各抗剪指标总体上与原位试验得到的结果相一致,证明该法可用于岩体力学参数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岩体力学 变形模量 抗剪强度 最小二乘回归法 点群中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腐蚀对大理岩单轴压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玲 谢娟 孙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97-2902,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酸雨腐蚀对大理岩单轴压缩特性的影响。将大理岩岩样浸泡在封闭的模拟酸雨溶液中,在浸泡时间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酸雨溶液的pH;在pH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酸雨溶液的温度。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酸雨溶液电导率、反应...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酸雨腐蚀对大理岩单轴压缩特性的影响。将大理岩岩样浸泡在封闭的模拟酸雨溶液中,在浸泡时间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酸雨溶液的pH;在pH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酸雨溶液的温度。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酸雨溶液电导率、反应后浸泡溶液的钙离子浓度,分析pH和温度变化对大理岩与酸雨溶液之间化学反应的影响。将浸泡后的大理岩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模拟酸雨对大理岩单轴抗压强度和破坏方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酸雨溶液中浸泡后,大理岩破坏时的脆性程度减弱;室温时,随着浸泡溶液的pH降低,大理岩和酸雨溶液反应更加充分,大理岩单轴抗压强度降低;但当温度为80℃时,大理岩单轴抗压强度随着pH的降低反而明显增大;随着酸雨溶液温度的增加,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达到稳定的时间缩短,短期内单轴抗压强度比室温时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大理岩 PH 电导率 单轴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剪试验的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剪切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姜程程 范文 苑伟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9-817,共9页
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在黄土滑坡的剪切带中广泛分布,影响滑坡的剪切特性.通过固结排水环剪试验,改变轴应力大小,研究不同钙质结核含量下古土壤的剪切力学特性;基于对剪切破坏面的宏观结构分析,总结并提出剪切破坏面的“一”型和“U”型两... 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在黄土滑坡的剪切带中广泛分布,影响滑坡的剪切特性.通过固结排水环剪试验,改变轴应力大小,研究不同钙质结核含量下古土壤的剪切力学特性;基于对剪切破坏面的宏观结构分析,总结并提出剪切破坏面的“一”型和“U”型两种破坏形态及平稳、过渡、波动3种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轴应力下,应力-位移曲线均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残余强度特性,随钙质结核含量增大,应变软化特性变弱;在高轴应力下,则表现为硬化型;钙质结核颗粒能增大土的剪切强度、摩擦角,减小黏聚力;剪切带厚度与钙质结核含量正相关,与D50负相关;在大位移剪切作用下,颗粒会发生破碎,通过对剪切前后粒径分析,确定了钙质结核主要破碎区间为3~5 mm,破碎率为19.5%~55.5%;古土壤由0.01~0.05 mm颗粒破碎为0.002~0.010 mm的较小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钙质结核古土壤 环剪试验 残余强度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