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心理偏好的不确定情景下大型工程资源匹配决策方法
1
作者 杜强 黄宁 +1 位作者 PARTICK ZOU X M 郭曦倩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4,I0109-I0113,共12页
大型工程建设中需要多方参与企业共同合作,如果资源不协调极易造成项目工期延误和损失。面临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如何根据匹配关系选择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案是工程管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构建大型工程资源匹配决策多属性评... 大型工程建设中需要多方参与企业共同合作,如果资源不协调极易造成项目工期延误和损失。面临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如何根据匹配关系选择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案是工程管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构建大型工程资源匹配决策多属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刻画不确定情景下各属性及其权重信息的变化,结合前景理论和证据理论提出了考虑心理偏好的不确定情景下大型工程资源匹配决策方法;最后以某桥梁工程项目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算例仿真,确定各方案综合前景值及其排序,并与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不确定情景下大型工程资源匹配决策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项目管理和工程实践中资源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工程 资源匹配 前景理论 证据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技术经济性评价综述与展望
2
作者 杜强 李琦 +3 位作者 黄馨 吴琴 李士栋 李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9-227,共9页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积极响应国际碳减排号召,力求实现碳中和。碳捕集技术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对于碳中和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通过VOSviewer分析碳捕集相关文献的文...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积极响应国际碳减排号召,力求实现碳中和。碳捕集技术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对于碳中和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通过VOSviewer分析碳捕集相关文献的文章数量、发文期刊等指标数据,得到当下主流的碳捕集方法,梳理其技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并结合碳捕集技术经济性评价相关研究,分析我国碳捕集技术经济性评价现状与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燃烧前捕集系统累计投资6870×10^(8)元,到2060年燃烧前捕集技术的成本有望降低至40~80元/吨CO_(2);燃烧后捕集技术累计投资为5290×10~8元,到2060年燃烧后捕集技术的成本可降低至70~120元/吨CO_(2);富氧燃烧技术累计投资为5570×10^(8)元,该技术捕集成本较高,接近500元/吨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经济性分析 CCUS VOSview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同发展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强 黄又丹 +1 位作者 郝婷婷 周雨晴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38,151,共8页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为例,建立节点-场所模型,评估2018、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程度,分析各站点协同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为例,建立节点-场所模型,评估2018、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程度,分析各站点协同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由中心古城区向周围地区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在时间上呈两极分化趋势;多数站点地区交通与建成环境呈协同发展状态,根据各站点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可将站点归纳为动态平衡站点、节点波动动态平衡站点、动态平衡-节点失衡站点3种类型;站点可达性水平提升会使其节点价值与场所价值均有所增加,且节点价值增幅比场所价值增幅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建成环境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节点-场所模型 协同发展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协同视角下供应链网络韧性评价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白礼彪 唐田田 +1 位作者 张子文 刘诗怡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提升供应链网络韧性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与级联失效理论,综合考虑节点过载和欠载两种失效机制,构建多主体协同视角下的供应链网络韧性评价与提升策略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构建算例供应链网络,借助模拟实... 提升供应链网络韧性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与级联失效理论,综合考虑节点过载和欠载两种失效机制,构建多主体协同视角下的供应链网络韧性评价与提升策略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构建算例供应链网络,借助模拟实验分析该网络在随机攻击下的级联失效过程和恢复过程,得到算例供应链网络韧性值。在此基础上,分别面向级联失效过程中的可调参数α和β和恢复过程中的恢复策略,提出该算例供应链网络的韧性提升策略:通过调整节点负载分布的均匀程度使其达到中等水平而改变α、通过改变所投入的成本而增大β和优先恢复具有高特征向量中心性的失效节点,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所构建的模型为有效评估和增强供应链网络的韧性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协同 供应链网络 韧性评价 负载容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