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陵河洪水入渗对地下水调蓄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倩 王文科 +2 位作者 段磊 张薇 尚海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了保障金陵河的生态基流量,同时增强地下水的循环速率与强度,本文以金陵河引洪入渗试验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洪水入渗地下的调蓄能力。结果表明:①约有24.9%的调蓄洪水增加了含水层的储存量,36.3%的调蓄洪水最终随地下水流排泄... 为了保障金陵河的生态基流量,同时增强地下水的循环速率与强度,本文以金陵河引洪入渗试验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洪水入渗地下的调蓄能力。结果表明:①约有24.9%的调蓄洪水增加了含水层的储存量,36.3%的调蓄洪水最终随地下水流排泄到金陵河,增加了金陵河的生态基流量;②调蓄洪水在含水层中储存并滞后了200 d。由此可见,洪水入渗地下充分利用了洪水资源,对研究区内水资源进行了时空上的再分配,调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入渗 地下水 生态基流 地下水调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动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宇航 王文科 +1 位作者 段磊 汪生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通过分析2012年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变化特征,得到影响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流、蒸发、水库、开采4种因素,并在研究典型钻孔地下水位动态过程曲线的基础上,将该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划分为:水文... 通过分析2012年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变化特征,得到影响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流、蒸发、水库、开采4种因素,并在研究典型钻孔地下水位动态过程曲线的基础上,将该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划分为:水文型、径流型、蒸发型、人类活动影响型4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合理方式,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洪积扇 地下水动态 影响因素 格尔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2D的地下滴灌下水分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红霞 付恒阳 贺屹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利用HYDRUS-2D软件模拟了地下滴灌条件下滴头周围黏壤土的土壤水分动态,并与田间观测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不同滴头流量对试验地土壤湿润模式的影响,明确了最佳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明,HYDRUS-2D软件模拟结果与观测值一致,体积含水率均方... 利用HYDRUS-2D软件模拟了地下滴灌条件下滴头周围黏壤土的土壤水分动态,并与田间观测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不同滴头流量对试验地土壤湿润模式的影响,明确了最佳灌水技术参数。结果表明,HYDRUS-2D软件模拟结果与观测值一致,体积含水率均方根误差为1.2%~4.5%,湿润范围均方根误差变化范围为2.1~3.8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田间试验 土壤水分运移 数值模拟 HYDRUS-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道沟河干流梯级开发形成的脱水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曲鹏飞 朱未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160-164,169,共6页
以三道沟河干流开发为例,主要探讨脱水段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较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研究八级水电站、十三级贾家营子二级水电站对居民生活及周边生态产生影响,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备选方案。本成果可为同类... 以三道沟河干流开发为例,主要探讨脱水段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较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研究八级水电站、十三级贾家营子二级水电站对居民生活及周边生态产生影响,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备选方案。本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梯级开发 脱水段影响 方案比选 补救措施 三道沟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后受水区水环境的演化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亚乔 窦琳 +2 位作者 段磊 乔晓霞 申圆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6,共6页
通过渭河原水和客水的混合稀释实验模拟调水后受水区水环境的演化,价调水后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含变化规律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pH、矿化度等其他因素和重金属间相互作用下,渭南和咸阳段混合水体中重金属Co、Cr、Mn... 通过渭河原水和客水的混合稀释实验模拟调水后受水区水环境的演化,价调水后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含变化规律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pH、矿化度等其他因素和重金属间相互作用下,渭南和咸阳段混合水体中重金属Co、Cr、Mn、Mo、Pb和V的含量基本上随客水混入量的增大而下降,水质呈良性发展;客水汇入后,受混合稀释作用的影响,混合水的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平均降低幅度达到60%左右,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降低;调水后受水区水环境中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明显降低,重金属Cr、Mn、Pb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平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50%、70%、56%左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的平均下降幅度为57%作用,说明调水的混合稀释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水区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系数 “引汉济渭”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马尔科夫链在济南市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杰 陶望雄 王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6,共4页
依据济南市1960—2014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均方差分级法对年降水量进行分级,将其分为枯水年、偏枯年、平水年、偏丰年、丰水年5个状态,同时验证此序列满足马尔科夫要求。在此基础上,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建立了适用于济南市... 依据济南市1960—2014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均方差分级法对年降水量进行分级,将其分为枯水年、偏枯年、平水年、偏丰年、丰水年5个状态,同时验证此序列满足马尔科夫要求。在此基础上,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建立了适用于济南市年降水量的加权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并根据模糊集理论中的级别特征值对降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015年、2016年济南市的降水量状态均为平水年,年降水量分别为691.21、645.28 mm;2济南市年降水量处于偏枯年及平水年状态的可能性比较大,其重现期分别为5.38、2.34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链 模糊集理论 预测 降水量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胁迫和覆盖方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潘红霞 付恒阳 王建莹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和覆盖方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下果实产量为36.3×10~3 kg/hm^2,中度和高度水分胁迫下,果实产量相较于轻度水分胁迫分别减少了11.3%和31.7%;秸秆覆盖和地膜覆...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和覆盖方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下果实产量为36.3×10~3 kg/hm^2,中度和高度水分胁迫下,果实产量相较于轻度水分胁迫分别减少了11.3%和31.7%;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比无覆盖条件下果实产量分别增加25.3%和16.5%。秸秆覆盖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净蒸散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9.7、47.5和16.7kg/m^3,地膜覆盖条件下则略为低一些,无覆盖条件下最低。针对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和最大产量的耗水量临界值,相较于无覆盖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条件下临界值差别最小为60mm。不同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方式可明显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促进番茄生长,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覆盖方式 水分利用效率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周锋 郝瑞娟 +2 位作者 杨红斌 王文科 杨胜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210-216,共7页
水-岩相互作用是近地表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水化学特征往往呈现明显的分带规律,这是地下水动力场驱动下水-岩相互作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水-岩相互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对岩石力学性... 水-岩相互作用是近地表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水化学特征往往呈现明显的分带规律,这是地下水动力场驱动下水-岩相互作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水-岩相互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水-岩相互作用过程模拟3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今后的水-岩相互作用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地下水水化学 岩石力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氮同位素组成差异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周锋 刘卫国 +1 位作者 郝瑞娟 张岁岐 《作物研究》 2015年第4期369-373,共5页
为了研究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特征的可行性,本文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户单4号)及其亲本(父本803、母本天四)氮同位素值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不同部位氮同位素值大小为茎>叶>根系。杂交... 为了研究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特征的可行性,本文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户单4号)及其亲本(父本803、母本天四)氮同位素值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不同部位氮同位素值大小为茎>叶>根系。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根系和叶片、根系和茎氮同位素值差值变化规律一致,其绝对值均为户单4号>母本天四>父本803,这和杂种优势表现一致,说明氮同位素组成差异反映了杂种优势现象。本研究为将同位素技术用于反映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进而指导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氮含量 氮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四溴双酚A与六溴环十二烷 被引量:11
10
作者 于紫玲 左优 +6 位作者 马瑞雪 朱晓辉 朱俊彦 陈希超 刘立婷 向明灯 于云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四溴双酚A(TBBPA)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均质生物样品用水分散后加乙腈提取,经C_(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CORTECS~?C_(18)色谱柱(4.6 mm×100 ...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四溴双酚A(TBBPA)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均质生物样品用水分散后加乙腈提取,经C_(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CORTECS~?C_(18)色谱柱(4.6 mm×100 mm×2.7μm)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结果表明,TBBPA和3种HBCD单体在0.5~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8,检出限(LOD,S/N=3)和定量下限(LOQ,S/N=10)分别为0.04~0.16μg/kg和0.12~0.55μg/kg。在5、20、5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4.0%~1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0%~23%。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水产品中TBBPA和HBCD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六溴环十二烷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秸秆液化的生物沥青制备工艺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湛 赵浚凯 +2 位作者 蒋修明 栗培龙 岳向京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促进废弃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可持续道路材料的开发,基于稻草秸秆液化制备生物沥青,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固液比、液化剂比例和催化剂用量对秸秆液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液化工艺.进一步将液化产物掺入到基质沥青... 为促进废弃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可持续道路材料的开发,基于稻草秸秆液化制备生物沥青,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固液比、液化剂比例和催化剂用量对秸秆液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液化工艺.进一步将液化产物掺入到基质沥青中制备生物沥青,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等指标对生物沥青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对秸秆液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固液比次之,其次分别为反应温度、液化剂比例,反应时间对其影响最小.在制备温度为160℃、制备时间为180 min、固液比为1:3.5、液化剂比例为3:2、催化剂用量为10%时,液化效果最好.利用最佳工艺条件下液化产物制备的生物沥青,各项性能指标良好,且有效改善了基质沥青的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液化工艺 生物沥青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木屑合成树脂制备生物沥青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湛 赵浚凯 +2 位作者 张静 岳向京 栗培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9-242,共4页
为促进废物利用及绿色道路材料开发,将木屑液化后进行树脂合成,再将合成的热塑性酚醛树脂加入到路用基质沥青中制备生物沥青。以树脂掺量、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发育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生物沥青针入度、延度... 为促进废物利用及绿色道路材料开发,将木屑液化后进行树脂合成,再将合成的热塑性酚醛树脂加入到路用基质沥青中制备生物沥青。以树脂掺量、制备温度、制备时间、发育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生物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时间对生物沥青的性能影响最显著;制备温度和发育温度次之;树脂掺量影响最小。当制备温度为140℃、树脂掺量为10%(质量分数)、制备时间为80min、发育温度为160℃时,生物沥青各项指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合成树脂 生物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生物炭对降低冬小麦幼苗盐害并促进其生长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校康 孙亚乔 马卫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27,共6页
黄河三角洲盐碱农田具有"盐、板、瘦"的特点,以NaCl为主要成分的盐渍危害直接影响着滨海土壤质量。生物炭添加可改善土壤性质,促进作物生长。【目的】明晰炭添加对盐渍土盐分离子和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依托田... 黄河三角洲盐碱农田具有"盐、板、瘦"的特点,以NaCl为主要成分的盐渍危害直接影响着滨海土壤质量。生物炭添加可改善土壤性质,促进作物生长。【目的】明晰炭添加对盐渍土盐分离子和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依托田间试验探究了低剂量(0~4 g/kg)的芦苇炭添加对盐渍土盐离子、麦苗体内钾钠比、钾素利用率及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可降低土壤溶液中的盐离子、增加冬小麦幼苗体内钾钠比和麦苗钾素利用率,有助于提升幼苗生物量;以4 g/kg炭添加量下的降盐、增量效果最为明显。土壤溶液中的Na+较CK降低了9.43%,幼苗K/Na和钾素利用率分别提升了56.80%和25.48%,麦苗生物量增加了15.72%。【结论】炭添加可通过固持土壤溶液中的Na+、提升麦苗K/Na和钾素利用率来促进其生物量的增加。研究可为生物炭用于盐渍土改良的降盐培肥和增效增产的过程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炭用于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提供初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固持率 钾钠比 钾素利用率 麦苗生物量 芦苇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非线性优化GM(1,N)模型的海晏县城镇生活需水量预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泽伟 杨银科 王天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满足海晏县城镇生活需水量要求,基于海晏县2008~2017年的城镇生活需水量资料,利用改进的非线性优化GM(1,N)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传统灰色预测GM(1,N)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对海晏县实际需水量进行拟合预测,得到改进的非线性优化GM(... 为满足海晏县城镇生活需水量要求,基于海晏县2008~2017年的城镇生活需水量资料,利用改进的非线性优化GM(1,N)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传统灰色预测GM(1,N)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对海晏县实际需水量进行拟合预测,得到改进的非线性优化GM(1,N)模型预测精确最高。利用该模型预测海晏县未来不同时期(2020、2025、2035年)的生活需水量,并从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建设和外来人口迁移三个方面分析了海晏县2020~2035年城镇需水量过快增长的原因,对海晏县进行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日益严重的供需矛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预测 传统灰色预测GM(1 N) 改进的非线性优化GM(1 N) 海晏县 方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Fe2O4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美琪 杨帆 +1 位作者 黄腾腾 关卫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7-240,共4页
CaFe2O4是禁带宽度在1.9eV的p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其具有稳定结构和独特催化性能,近几年在水处理方面得到了一定发展。分析了CaFe2O4的结构特点、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并针对CaFe2O4的优缺点,对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CaFe2O4 制备 改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槽模拟浅源热泵的合理井间距及布局优化——以枫林九溪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致远 翟美静 +2 位作者 许勇 李嘉祺 党书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143-149,共7页
针对西安市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群的设计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西安国际港务区迎宾大道高新地产枫林九溪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例,通过建立室内物理砂槽模型,模拟地下水源热泵的实际运行过程,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砂槽内... 针对西安市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群的设计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西安国际港务区迎宾大道高新地产枫林九溪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例,通过建立室内物理砂槽模型,模拟地下水源热泵的实际运行过程,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砂槽内部温度随流量和井间距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砂槽模型下的模拟距离与现实中安全距离基本一致,验证了砂槽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等条件下"直线异侧布局"和"三角布局"较"直线同侧布局"和"扇形布局"更不容易发生热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室内砂槽模型 井间距 井群优化布局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水合二氧化锰功能球对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珊 冯婷 +3 位作者 田薪成 刘丹荣 张悦 李宇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36-140,共5页
以海藻酸钠(SA)和水合二氧化锰(HMO)为材料,采用包埋法,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毫米级(2.9~3.1mm)海藻酸钠负载水合二氧化锰(SA-HMO)功能球,研究了pH值、初始吸附浓度、吸附时间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A-HMO功能球吸... 以海藻酸钠(SA)和水合二氧化锰(HMO)为材料,采用包埋法,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毫米级(2.9~3.1mm)海藻酸钠负载水合二氧化锰(SA-HMO)功能球,研究了pH值、初始吸附浓度、吸附时间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A-HMO功能球吸附Cu(Ⅱ)的最佳pH值为5.5;对Cu(Ⅱ)的吸附过程在14h达到平衡,功能球对Cu(Ⅱ)的饱和吸附量为360mg/g,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及熵增过程;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SA-HMO对Cu(Ⅱ)的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可能既涉及单层吸附又涉及多层吸附;拟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水合二氧化锰 二价铜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