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积沙热参数计算及其与含水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安可栋 王文科 +2 位作者 王周峰 杨泽元 王强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土壤热参数是耦合包气带水汽热的重要参数,准确赋值热参数对研究地表能量守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旱区风积沙介质土壤剖面温度和湿度资料,采用谐波法计算了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土壤剖面上5-10 cm、5-20 cm、5-30 cm间的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热参数是耦合包气带水汽热的重要参数,准确赋值热参数对研究地表能量守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旱区风积沙介质土壤剖面温度和湿度资料,采用谐波法计算了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土壤剖面上5-10 cm、5-20 cm、5-30 cm间的土壤热扩散率;同时,利用3种理论模型对热传导率和热扩散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谐波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土壤热扩散率;校正的Zhaogz模型和Chung&Horton方程中,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热传导率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热扩散率先增加后减小;而幂函数则是热传导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水量越大,热传导率偏差越大,热扩散率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校正的Zhaogz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陕北风积沙的土壤热扩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可以作为计算热参数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法 热扩散率 热传导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组成对包气带水分运动参数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秀花 王蕊 +1 位作者 胡安焱 周培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颗粒结构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特征,决定着土壤的水力参数,进而对热量、水分和化学物质迁移过程起主导作用。为揭示土壤颗粒组成对水分运动参数的作用效应,通过灌溉前后不同时空野外试验采样、实验室分析,应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 颗粒结构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特征,决定着土壤的水力参数,进而对热量、水分和化学物质迁移过程起主导作用。为揭示土壤颗粒组成对水分运动参数的作用效应,通过灌溉前后不同时空野外试验采样、实验室分析,应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0.1~6m)的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影响。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残余含水率(θr)最重要的正作用因子,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粉粒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含水率(θs)最大的正作用因子,并对砂粒传递间接的负作用,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粘粒含量对其没有影响;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α最大的正作用因子是粉粒含量,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和粘粒含量的正作用;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最大的正作用因子来至于砂粒和粉粒含量,而粘粒含量的正作用也不能忽视;对土壤饱和导水率(ks)影响最大的是砂粒含量的正作用,其次是粉粒含量的正作用和粘粒含量的负作用,同时粘粒含量通过砂粒传递的负作用对其产生影响。砂粒和粘粒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n的影响显著,砂粒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直接影响较大,而粉粒和粘粒分别对土壤饱和含水率、残余含水率影响明显。表明通径分析能够透过简单相关的表面深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传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组成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氮同位素组成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周锋 刘卫国 +1 位作者 郝瑞娟 张岁岐 《作物研究》 2015年第4期369-373,共5页
为了研究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特征的可行性,本文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户单4号)及其亲本(父本803、母本天四)氮同位素值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不同部位氮同位素值大小为茎>叶>根系。杂交... 为了研究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特征的可行性,本文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户单4号)及其亲本(父本803、母本天四)氮同位素值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不同部位氮同位素值大小为茎>叶>根系。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根系和叶片、根系和茎氮同位素值差值变化规律一致,其绝对值均为户单4号>母本天四>父本803,这和杂种优势表现一致,说明氮同位素组成差异反映了杂种优势现象。本研究为将同位素技术用于反映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进而指导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氮含量 氮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秆剂用量、含水量及初始碳氮比对水稻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雅琪 王珊 +8 位作者 柳勇 陈应龙 KARIMAN Khalil 梁金明 温元明 周定志 陈展豪 张木 易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1-611,共11页
为了探明秸秆腐解的最佳初始条件,为腐熟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为腐解对象,设置不同的"金葵子"腐秆剂用量(因素A:A_0、A_(0.5)、A_(1.0);%)、含水量(因素B:B_(50)、B_(60)、B_(70);%)及初始碳氮(C/N)比(因素C:C_(20... 为了探明秸秆腐解的最佳初始条件,为腐熟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为腐解对象,设置不同的"金葵子"腐秆剂用量(因素A:A_0、A_(0.5)、A_(1.0);%)、含水量(因素B:B_(50)、B_(60)、B_(70);%)及初始碳氮(C/N)比(因素C:C_(20)、C_(22)、C_(25))等初始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pH、种子发芽指数(GI)、C/N比、腐解率(DR)、水溶性有机碳(DOC)及紫外光谱参数(SUVA_(280)、E_2/E_3和A_(226-400))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确定这些初始条件对水稻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腐解过程中,所有处理GI和DR值均随着腐解的进行逐渐升高;A_0B_(70)C_(25)和A_(0.5)B_(70)C_(22)处理C/N比持续下降,其他处理先升高后下降;A_0B_(50)C_(20)和A_(1.0)B_(70)C_(20)处理DOC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他处理持续升高,紫外光谱参数的变化反映了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性结构和腐殖化程度变化情况。(2)腐解结束时,未腐熟完全的A_(0)B_(50)C_(20)处理pH、GI和DR值(分别为7.05、34.9%和30.7%)明显较低,其C/N比(25.7)则明显较高,而大多数处理pH值符合腐熟堆肥标准(8.00-9.00),GI值符合毒性较低(≥50%)或完全腐熟状态(≥80%);A_0B_(70)C_(25)、A_(0.5)B_(70)C_(22)和A_(1.0)B_(60)C_(25)处理C/N比(分别为13.1、14.4、16.4)基本符合腐解产物最佳C/N比标准(15.0);A_(0.5)B_(70)C_(22)处理DR值(47.1%)最高。通过紫外光谱参数测定来预测GI值大小,为判断秸秆是否腐熟完全提供了一种替代性评价方法。直观分析法表明,水稻秸秆腐解最佳初始条件为"金葵子"腐秆剂0.5%、含水量70%、初始C/N比25;腐秆剂用量对DOC含量影响最大,含水量对C/N比、DR、SUVA280、E_2/E_3和A_(226-400)值影响最大,初始C/N比对pH和GI值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秆剂用量 含水量 初始C/N比 水稻秸秆 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作用下铬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亚乔 校康 +1 位作者 段磊 王晓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84-1491,共8页
铬含量超标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探究多种粘土矿物作用下铬的迁移转化机理,可以为铬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从粘土矿物对铬的氧化-还原、吸附-解吸、催化作用等几个方面归纳分析了粘土矿物作用下铬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现状,探讨了... 铬含量超标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探究多种粘土矿物作用下铬的迁移转化机理,可以为铬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从粘土矿物对铬的氧化-还原、吸附-解吸、催化作用等几个方面归纳分析了粘土矿物作用下铬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氧化物及微生物作用、pH、温度、有机质、矿物类型等因素对铬迁移转化的影响。首先,锰氧化物是氧化Cr(Ⅲ)的唯一天然矿物,其结构中Mn(Ⅱ)或Mn(Ⅲ)含量越高,氧化能力越强;低温、碱性条件下,Cr(Ⅲ)稳定性较高。锰氧化细菌会加速Cr(Ⅲ)的氧化,矿物表面吸附的Mn(Ⅱ)会抑制Cr(Ⅲ)的氧化。其次,黄铁矿、黑云母、绿泥石、柯绿泥石、磁铁矿等矿物常用于Cr(Ⅵ)还原,黄铁矿组成中的Fe(Ⅱ)和S22-能有效地还原Cr(Ⅵ),而黑云母、绿泥石只有经生物作用产生Fe(Ⅱ)才能还原Cr(Ⅵ),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黄铁矿对Cr(Ⅵ)的还原速率在pH<4.5时较大。最后,高岭石、伊利石、蛭石、蒙脱石可吸附固持Cr(Ⅵ),且酸性、有机质含量低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明显,吸附顺序为:高岭石>伊利石>蛭石≈蒙脱石;粘土矿物层间结合比表面结合更强,可对粘粒矿物进行改性以提高吸附效果。在吸附机理方面,研究者广泛采用Langumiur、Freundlich等方程来描述矿物对铬的吸附。粘土矿物作用下铬的迁移转化机理探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沉积物、土壤对铬的解毒原理以及矿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对于矿物材料吸附性能的提高、铬污染土壤的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氧化-还原 吸附-解吸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