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2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于公路工程的环境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晓红 王文科 +3 位作者 陈宇云 杨胜科 王周峰 杨银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对西安市最主要的建筑垃圾分类加工厂进行调查取样,检测其所含有的重金属污染质,甄别潜在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尽管混凝土、砖块、瓷片中个别样品Cd、As、Cr、Zn的全量超出国家土壤三级标准,但实际使用中可能只有少量溶解态滤出,因此... 对西安市最主要的建筑垃圾分类加工厂进行调查取样,检测其所含有的重金属污染质,甄别潜在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尽管混凝土、砖块、瓷片中个别样品Cd、As、Cr、Zn的全量超出国家土壤三级标准,但实际使用中可能只有少量溶解态滤出,因此并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将其大规模应用于公路工程中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公路工程 重金属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模糊评价——以陕西略阳城区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玉东 张骏 李茂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8,共6页
通过对陕西略阳城区地质背景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将影响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综合质量的要素概括为动力地质作用、斜坡稳定性、岩土体地基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人类活动强度等5大类。为尽可能实现多因素的影响和评价因子的量化... 通过对陕西略阳城区地质背景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将影响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综合质量的要素概括为动力地质作用、斜坡稳定性、岩土体地基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人类活动强度等5大类。为尽可能实现多因素的影响和评价因子的量化,将评价因子划分为3级;根据评价因子与人类活动特征的相互影响关系,将评价因子划分为3类,即敏感因子、重要因子和一般因子,建立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质量评价标准。在GIS支持下,建立了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评价因子数据库。利用GIS空间栅格叠加分析功能,采用3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略阳城区环境工程地质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编制了环境工程地质质量现状综合评价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地质 地理信息系统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略阳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浐灞拦河造湖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晓婷 王文科 +1 位作者 王杰 王晓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6,共2页
在查清区域地质构造、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组合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沪灞河拦河造湖工程与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潜水位将抬升0~4m,河床下潜水位抬升最大,向河道两侧逐渐减小,影响范围为1~6km... 在查清区域地质构造、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组合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沪灞河拦河造湖工程与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潜水位将抬升0~4m,河床下潜水位抬升最大,向河道两侧逐渐减小,影响范围为1~6km;蓄水后潜水NH4^+浓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蓄水工程 数值模拟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重大工程对格尔木冲洪积扇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文科 栾约生 +2 位作者 杨泽元 乔晓英 杨晓婷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11,25,共7页
格尔木冲洪积扇地处内陆高原 ,干旱少雨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水不仅是区内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物质基础 ,也是维持区内脆弱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因素。自 5 0年代以来 ,该区兴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这些重大工程的兴建对经济发展... 格尔木冲洪积扇地处内陆高原 ,干旱少雨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水不仅是区内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物质基础 ,也是维持区内脆弱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因素。自 5 0年代以来 ,该区兴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这些重大工程的兴建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研究格尔木地区水资源系统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类重大工程对格尔木冲洪积扇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提出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重大工程 冲洪积扇 水资源 生态环境 格尔木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改气工程对改善西安市大气环境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继夏 刘立国 王斌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4-46,49,共4页
通过对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西安市燃料变化的调查结果 :即 1 996~ 2 0 0 0年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的年均浓度和月均浓度的变化与分布、机动车数量和用煤量的增减量 ,在城市各功能区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比较 ... 通过对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西安市燃料变化的调查结果 :即 1 996~ 2 0 0 0年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的年均浓度和月均浓度的变化与分布、机动车数量和用煤量的增减量 ,在城市各功能区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比较 ,分析了西安市大气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论证了西安市煤改气工程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为该工程今后的推广与发展 ,得到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改气工程 西安市 大气环境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会东 金辉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281-282,共2页
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护岸工程、桥梁拆除及跨过河管线改建工程、航标工程、配套设施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其中疏浚工程、炸礁工程等将会对河道内的水生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施工期施工活动对浮游植物... 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护岸工程、桥梁拆除及跨过河管线改建工程、航标工程、配套设施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其中疏浚工程、炸礁工程等将会对河道内的水生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施工期施工活动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关注工程炸礁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对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洄游通道的影响分析,并按照预防、减轻、修复和补偿的顺序提出针对性地水生生态保护措施,以避免和减轻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其他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工程 河流生态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与地下水关系的演化及若干科学问题 被引量:47
7
作者 王文科 李俊亭 +4 位作者 王钊 冯西洲 徐敏 王文明 杨丽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和频繁的转化关系。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趋于复杂化,引起水循环的变化,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益,使水资源及生态问题突显,其中河流与地下水关系... 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和频繁的转化关系。近几十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趋于复杂化,引起水循环的变化,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益,使水资源及生态问题突显,其中河流与地下水关系及其演化是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中重要问题之一,是属于河流维持机理与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基础研究内容。笔者在对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室内和野外试验资料,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各类型的渗流特征和影响河流与地下水关系演化的因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和急待解决的有关科学问题,为定量模拟和评价河流与地下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地下水 演化关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雁林 王文科 +2 位作者 杨泽元 段磊 乔晓英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9-84,共6页
 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立足于渭河流域陕西段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从分析区内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立足于渭河流域陕西段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从分析区内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出发,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之间的作用机理。针对存在问题,从4个方面阐明了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渭河流域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环境同位素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马致远 余娟 +6 位作者 李清 王心刚 李峰 穆跟胥 胡扬 贾旭兵 黎卫亮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96-401,共6页
通过对关中盆地地下热水2H、18O、13C、14C、34S分布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关中盆地腹部与其周边地区地下热水环境同位素异同现象及其水文地质意义,论证了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补给循环及其赋存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关中盆地地下热水中环境同... 通过对关中盆地地下热水2H、18O、13C、14C、34S分布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关中盆地腹部与其周边地区地下热水环境同位素异同现象及其水文地质意义,论证了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补给循环及其赋存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关中盆地地下热水中环境同位素δ(18O)、δ(D)、δ(13C)、δ(14C)、δ(34S)的分布除δ(D)外均呈现中部富集、周边贫化趋势,指示关中盆地腹部咸阳及西安城区1 500 m以下地下热水赋存环境相对封闭;地下热水滞留时间较长,以碳酸盐矿物溶解为主的水岩反应强烈,热储层中碳酸盐溶解对地热水中的HCO3-、δ(18O)、δ(13C)随深度增加趋势有明显贡献,δ(D)在盆地中部的贫化指示地下热水补给时的温度偏低,根据补给高程计算,西安、咸阳城区地下热水分别为秦岭和北山末次冰期雪水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环境同位素 地下热水 水文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QH1孔晚全新世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气候环境关系探讨 被引量:39
10
作者 史基安 郭雪莲 +2 位作者 王琪 严宁珍 王疆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对青海湖QH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REE)的分析结合沉积物中TOC含量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丰度值不高平均值为63mg/kg不包括Y左右. ... 通过对青海湖QH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REE)的分析结合沉积物中TOC含量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丰度值不高平均值为63mg/kg不包括Y左右. 总体上表现以半干旱的环境为主导化学风化作用相对微弱. 同时湖泊沉积物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缓右倾斜型CeEu基本上无明显异常的REE分布模式. 稀土元素与总有机碳TOC粒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分析表明沉积物中REE高值段指示暖湿气候环境REE低值段代表冷干气候环境. 根据稀土元素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重建了8500aBP以来青海湖区经历4次较大的暖湿-温干-暖偏湿-冷偏干的气候演化过程. 从而得出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的青海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对古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REE 晚全新世 气候演化 古气候变化 化学风化作用 青海湖 总有机碳 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的环境同位素证据及其可更新性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致远 牛光亮 +3 位作者 刘方 侯光才 党学亚 苏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6-761,共6页
环境同位素研究证实,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系统中部上王—西头—黑池一带为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是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径流区域。强径流带内岩溶水积极参与现代水循环,平均滞留时间为51年,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与此对应,14C的证... 环境同位素研究证实,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系统中部上王—西头—黑池一带为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是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径流区域。强径流带内岩溶水积极参与现代水循环,平均滞留时间为51年,具有较强的更新能力。与此对应,14C的证据显示强径流带以南、以北及东南部的岩溶地下水具有万年以上的形成历史,属难以恢复的不可再生资源。同位素EPM模型计算表明,强径流带内隐伏岩溶水系统天然补给量为87.55mm/a,储存量为9.62×109m3/a,平均储水系数为0.029。以上结论均与水文地质勘探结果基本吻合。环境同位素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岩溶地下水的循环强度和可更新性的直接证据,补充和丰富了岩溶地下水运动的重要信息,为定量评价研究区隐伏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更新性提供了关键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渭北东部 隐伏岩溶水 环境同位素 强径流带 可更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盆地南部含水层间相互关系的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致远 钱会 +2 位作者 黄建勋 苏艳 范基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应用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关中盆地南部各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南部各含水层间不同程度存在水力联系,所调查井泉中半数以上的第三系和上覆第四系下部更新统含水层发生了水力联系。环境同位... 应用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关中盆地南部各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南部各含水层间不同程度存在水力联系,所调查井泉中半数以上的第三系和上覆第四系下部更新统含水层发生了水力联系。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证实,盆地边缘深大断裂是沟通关中盆地南部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关键因素。在山前断裂带出露的地下热水是地壳内部的热水与各含水层冷水混合的结果,冷水的组成以深层冷水为主,参与混合的冷水为古水,与净热水形成时代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环境同位素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热水 含水层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畜禽粪便负荷量估算及环境承受程度风险评价 被引量:24
13
作者 易秀 叶凌枫 +2 位作者 刘意竹 田浩 陈生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在调查陕西省各地(市)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各地(市)畜禽粪便排放量及负荷量,评价了各地(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压力,为陕西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在调查陕西省各地(市)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各地(市)畜禽粪便排放量及负荷量,评价了各地(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压力,为陕西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畜禽养殖饲养量中,家禽饲养量最大,其次分别为猪和羊。(2)2006—2010年陕西省各类畜禽粪便产生量在年际间波动较大,2008处于低谷,之后又快速增长;按年粪便产生量多少排序,依次为牛>猪>羊>家禽>兔。(3)陕西省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由2008年的10.78 t·hm-2·a-1上升到2010年的18.4 t·hm-2·a-1,增长了70.7%;禽粪便警报值由2008年的最小值0.36增加到2010年的0.60,从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的程度看,由不构成污染威胁到对环境稍有污染。(4)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COD、BOD总产生量分别为121.25万t和104.09万t;与2008年相比,2010年陕西省各类畜禽污染物排放量COD、BOD、NH3-N、总氮,总磷分别增长了73.2%、69.4%、76.7%、72.6%、58.2%;据估算,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淋溶进入水体的COD、BOD、NH3-N、TN、TP分别达36.38万t、31.23万t、3.44万t、83.4万t、39.8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污染 猪粪当量 畜禽粪便负荷量 环境风险评价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被引量:49
14
作者 乔冈 徐友宁 +1 位作者 何芳 陈华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5-58,共4页
采煤塌陷地质灾害治理是我国乃至世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查明矿区采煤塌陷形成的背景条件,发育特征以及表现形式,总结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这对于指导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全... 采煤塌陷地质灾害治理是我国乃至世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查明矿区采煤塌陷形成的背景条件,发育特征以及表现形式,总结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这对于指导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全国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果资料,分析了不同煤矿山采煤塌陷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以及相应治理思路,结合采煤塌陷区形成规模、发育特征,就采煤塌陷区是否容易形成积水的情况,总结出两种不同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宁夏石嘴山采煤沉陷区治理实际案例对治理模式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须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照搬,否则治理效果适得其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 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孔金玲 王文科 +1 位作者 翁晓鹏 麦柳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1-774,共4页
以地下水及其环境评价模型体系为支撑的、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HSIS),由空间数据管理、应用模型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查询与检索、系统管理6大模块组成。应用于河西走廊地下水及环境评价,实现了对地下水及其环... 以地下水及其环境评价模型体系为支撑的、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HSIS),由空间数据管理、应用模型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转换、空间数据查询与检索、系统管理6大模块组成。应用于河西走廊地下水及环境评价,实现了对地下水及其环境信息的动态管理,得到了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计算、分析了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与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集成,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利用HSIS提供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黑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黑河中、上游环境质量较好,下游额济纳盆地环境质量较差,基本反映了区内地质生态环境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 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 应用模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废石淋溶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俊桃 谢娟 张益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废石堆砌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废石做淋溶实验,分析了出入水的水质变化规律,对废石衍生环境效应的过程、机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讨论,揭示了人们容易忽视的酸性水中硫酸根、总硬度、微量金属离子的动力学变化机理,指出矿山废... 为了研究废石堆砌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废石做淋溶实验,分析了出入水的水质变化规律,对废石衍生环境效应的过程、机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讨论,揭示了人们容易忽视的酸性水中硫酸根、总硬度、微量金属离子的动力学变化机理,指出矿山废石对水环境的污染不至限于使水质酸化,硫酸根、总硬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废石堆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及水文条件,合理堆放,减少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石 矿产开发 地下水污染 淋溶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董小林 周晶 杨建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目的为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有效使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分析、比较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对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是确定合适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充分发挥环境污染... 目的为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结构,有效使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分析、比较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对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状况进行分析是确定合适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充分发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作用的一项基础工作。结合陕西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实际状况,从投资的规模、使用和水平等多方面对陕西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应占同期GDP的1.5%以上。结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适是影响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 区域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投资结构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多县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董立新 王文科 +3 位作者 孔金玲 石昊楠 郭振华 麦柳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2,共5页
玛多县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在高海拔的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不仅利于高寒脆弱生态体系自然规律的研究,而且可为当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 玛多县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在高海拔的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不仅利于高寒脆弱生态体系自然规律的研究,而且可为当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利用1990年和2000年两期最新的卫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对研究区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变化过程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对70年代以来以气候因子为主导的包含冻土环境与水文条件的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进行分析为基础,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 GIS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盆地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2 位作者 薛祥煦 田春声 卢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95-99,共5页
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备受世人注目。为了使民勤盆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均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民勤盆地水资源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研究,划分了水资源利用与环境变迁的阶段。结果表明,人口膨胀、大... 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备受世人注目。为了使民勤盆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均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民勤盆地水资源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研究,划分了水资源利用与环境变迁的阶段。结果表明,人口膨胀、大面积开荒等导致的大规模、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是30多年来民勤盆地土壤盐碱化、沙漠化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勤盆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环境发展战略和水资源利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盆地 水资源 环境变迁 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尾河流域表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泽元 王文科 +1 位作者 王雁林 黄金廷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7,共6页
以秃尾河流域为例,从地下水与表生生态环境关系的野外调查入手,以地下水为主线,在深入分析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 以秃尾河流域为例,从地下水与表生生态环境关系的野外调查入手,以地下水为主线,在深入分析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较好,其中盖沙丘陵区和沙漠区是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表生生态环境 秃尾河流域 陕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