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玛多县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董立新 王文科 +3 位作者 孔金玲 石昊楠 郭振华 麦柳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2,共5页
玛多县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在高海拔的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不仅利于高寒脆弱生态体系自然规律的研究,而且可为当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 玛多县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地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在高海拔的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不仅利于高寒脆弱生态体系自然规律的研究,而且可为当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利用1990年和2000年两期最新的卫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对研究区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变化过程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对70年代以来以气候因子为主导的包含冻土环境与水文条件的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进行分析为基础,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 GIS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同位素技术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基姣 张森琦 +3 位作者 郭建强 马致远 李旭峰 张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地下空间和时间特征,并结合水环境同位素技术的特点,提出将其应用于碳储存方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利用水环境同位素技术判断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评价典型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地下空间和时间特征,并结合水环境同位素技术的特点,提出将其应用于碳储存方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利用水环境同位素技术判断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评价典型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咸水层的安全持久性及储存二氧化碳的适宜性;(2)确定判断泄露二氧化碳"碳源"的同位素方法,研究泄露的"碳"源;(3)通过水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地下水循环、径流之间的关系,评价规模化封存二氧化碳潜在泄露对浅层含水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同位素 二氧化碳 地下水环境 地质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S在饱和-非饱和地下水流动及核素迁移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渊 王铁良 +2 位作者 张建鑫 陆希成 李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0-192,共3页
为了研究某饱和——不饱和区域的地下水流动和核素迁移规律,采用GMS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介绍了应用GMS解决这类问题时的具体步骤,论述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的设置技巧。模拟得到了该区域合理的地下水流场和不同时刻的核素质量浓度分布,... 为了研究某饱和——不饱和区域的地下水流动和核素迁移规律,采用GMS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介绍了应用GMS解决这类问题时的具体步骤,论述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的设置技巧。模拟得到了该区域合理的地下水流场和不同时刻的核素质量浓度分布,与相关程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GMS在饱和—非饱和地下水流动及核素迁移模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 FEMWATER 地下水 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模拟试验确定河流纵向扩散系数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梁秀娟 肖长来 +3 位作者 梁煦枫 盛洪勋 刘耀莹 张文静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5,共4页
采用几何相似原理,在不同流量、流速条件下,以室内模拟试验求得纵向扩散系数,所得结果与同条件下现场分析计算的结果基本上一致,与国内外相近条件和经验计算值接近。室内模拟试验法不仅克服野外条件下示踪剂投放和测试条件的不便,还能... 采用几何相似原理,在不同流量、流速条件下,以室内模拟试验求得纵向扩散系数,所得结果与同条件下现场分析计算的结果基本上一致,与国内外相近条件和经验计算值接近。室内模拟试验法不仅克服野外条件下示踪剂投放和测试条件的不便,还能够更好地研究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运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扩散系数 室内模拟试验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模拟条件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区域地下水流动与核素~3H迁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鑫 王铁良 +1 位作者 曹渊 梁煦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1-173,共3页
为评估某特定区域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通过开发应用GMS软件,对某区域内地下水流动和3H(氚)的迁移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压力水头和速度场等参量,以及特定位置3H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 为评估某特定区域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通过开发应用GMS软件,对某区域内地下水流动和3H(氚)的迁移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压力水头和速度场等参量,以及特定位置3H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区域、其他类型的核素迁移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动 核素迁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蔺河口水库硅藻水华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恩 王文科 +2 位作者 张振文 孙长顺 苏雅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1,共4页
2017年4月,汉江流域岚河蔺河口水库突发水体泛深褐色的异常现象,在当地引发恐慌。针对此现象,从水质和藻类群落结构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该水库水色突变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蔺河口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藻类达到水华水平。藻类细胞密度以... 2017年4月,汉江流域岚河蔺河口水库突发水体泛深褐色的异常现象,在当地引发恐慌。针对此现象,从水质和藻类群落结构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该水库水色突变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蔺河口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藻类达到水华水平。藻类细胞密度以硅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90.4%;藻类生物量则以硅藻门、隐藻门和甲藻门为主,硅藻门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92%。硅藻门中,曲壳藻和针杆藻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曲壳藻,平均占硅藻总生物量的98.2%。对于处于富营养状态的蔺河口水库而言,硅藻水华可能是引起水色异常的主要原因,而硅藻水华发生受营养盐浓度、气象和水文条件等因素协同控制。加强流域管理,降低营养盐负荷,有利于减少汉江流域水库硅藻水华发生的风险,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蔺河口水库 水体泛深褐色 硅藻水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碳对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恩 张振文 +3 位作者 王文科 孙长顺 苏雅玲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7-1195,共9页
传统理论认为,支撑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碳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的初级生产者,如藻类、大型水生植物等,或者来自陆源输入的新鲜且容易分解的有机质;而部分生物或非生物生产的有机碳,在冰川、冻土等环境中可停留数百年至数千年(定义为老碳),... 传统理论认为,支撑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碳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的初级生产者,如藻类、大型水生植物等,或者来自陆源输入的新鲜且容易分解的有机质;而部分生物或非生物生产的有机碳,在冰川、冻土等环境中可停留数百年至数千年(定义为老碳),由于储存环境稳定、物理化学性质顽固,难以参与水生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近年来这一观念不断被挑战.研究表明老碳能够参与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碳循环: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被浮游动物、无脊椎动物直接或者间接摄取、或沿着营养级传递至鱼类、水禽等高级消费者.这意味着除了内部初级生产,老碳是支撑水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源.本文概述了当前老碳与水生态系统食物网关系研究最新进展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放射性14C同位素技术在水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应关注的方向,以期促进我国水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食物网 老碳 14C同位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川水源地不同取水方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天生 陈枭萌 徐嘉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41-44,共4页
经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设计了3种开采方式:廊道、辐射井、渗流井。建立研究区的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出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允许开采量分别为:0.65、0.68、1.18万m3/d。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 经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设计了3种开采方式:廊道、辐射井、渗流井。建立研究区的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出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允许开采量分别为:0.65、0.68、1.18万m3/d。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的廊道及辐射井相比,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并且在建议开采量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最终选定渗流井作为张家川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开采量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 廊道 辐射井 渗流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