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炼油废碱液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晓倩 刘贵毅 +1 位作者 赵剑强 郭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炼油废碱液进行生化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2 000~3 000 mg/L、硫化物浓度30~150 mg/L、挥发酚浓度0~4.5 mg/L时,维持系统水力停留时间48 h,可实现出水COD浓度、硫化物浓度和挥发酚浓度分别为70~300 mg/L、...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炼油废碱液进行生化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2 000~3 000 mg/L、硫化物浓度30~150 mg/L、挥发酚浓度0~4.5 mg/L时,维持系统水力停留时间48 h,可实现出水COD浓度、硫化物浓度和挥发酚浓度分别为70~300 mg/L、0~5.6 mg/L和<1.0 mg/L,去除率分别为80%~97%,94%~100%和98%~99%。当生化系统受到污染负荷冲击时,COD和硫化物处理能力3 d后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废碱液 硫化物 挥发酚 生物接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预处理干污泥快速热解产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毛文静 韩融 +3 位作者 陈贝 陈爱侠 刘晋文 李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145,共7页
针对干化污泥热解致密结构破解及催化剂注入难、活性低的问题,采用温和条件下机械化学预处理方法实现CaO催化剂的活化和掺入。为优化机械化学预处理条件,使污泥在热解过程中产生更多高品质热解气,该试验研究不同磨球直径、球磨时间、剂... 针对干化污泥热解致密结构破解及催化剂注入难、活性低的问题,采用温和条件下机械化学预处理方法实现CaO催化剂的活化和掺入。为优化机械化学预处理条件,使污泥在热解过程中产生更多高品质热解气,该试验研究不同磨球直径、球磨时间、剂料比(催化剂与污泥质量比)对污泥快速热解气组分分布和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剂料比为1∶1的情况下,单独采用小球(直径6mm)球磨3 h的污泥产气率最高,达30.35%,其中CH_4、H_2、CO所占比例之和高达88.42%,产气热值为152.3 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预处理 CAO 干化污泥 快速热解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掺混对污泥快速热解产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晋 陈爱侠 +3 位作者 陈贝 韩融 刘晋文 毛文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4-1238,共5页
将干污泥(DS)与3种催化体系(CaO、焦炭、CaO-焦炭)掺混,经机械化学预处理后制得热解混合样品,考察催化剂掺混对DS快速热解产气的影响。研究表明,CaO可以提高DS热解综合产气效果,促进热解气相产物中的CH4和CO2向H2和CO转化,当CaO和DS质... 将干污泥(DS)与3种催化体系(CaO、焦炭、CaO-焦炭)掺混,经机械化学预处理后制得热解混合样品,考察催化剂掺混对DS快速热解产气的影响。研究表明,CaO可以提高DS热解综合产气效果,促进热解气相产物中的CH4和CO2向H2和CO转化,当CaO和DS质量比为1.00∶1.00时,热解气相产物中H2、CO体积分数之和、气体产率、产气低位热值及H2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7.04%、0.412 m3/kg、62.75kJ/kg和6.88 mol/kg;焦炭可以改善DS热解气相产物品质,当焦炭和DS质量比为1.00∶1.00时,热解气相产物中H2体积分数和氢占比(H2与CO的体积比)最优,分别为38.90%和1.23;CaO-焦炭体系可以明显提高DS热解液相产物质量分数,当CaO、焦炭和DS质量比为0.50∶0.50∶1.00时,热解液相产物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50.17%。研究结果为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预处理 CAO 焦炭 污泥 快速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对模拟河流中DMP的吸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萌 陈爱侠 +3 位作者 陈贝 胡卫星 孟建昊 韩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8-261,266,共5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研究对象,以粉煤灰作为吸附剂,有机玻璃反应槽作为反应装置,向其持续注入初始浓度相同的DMP溶液,并对该反应进行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同时,分析了DMP初始浓度、水流速度及吸附剂投加方式3种因素对粉煤灰去除DM...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研究对象,以粉煤灰作为吸附剂,有机玻璃反应槽作为反应装置,向其持续注入初始浓度相同的DMP溶液,并对该反应进行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同时,分析了DMP初始浓度、水流速度及吸附剂投加方式3种因素对粉煤灰去除DMP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粉煤灰对DMP的吸附行为;②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粉煤灰对DMP的去除率升高,吸附量增加,在水流速度为0.42 m/s时,粉煤灰对DMP的最大吸附量为27.50μg/g;③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小,投加相同质量的粉煤灰,其上可供吸附的活性点位比例越高,去除率升高。但是污染液之间的传质推动力减小,相同时间的吸附量会降低;④将粉煤灰全部平铺在槽子底部时,粉煤灰与DMP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大,吸附速率增大,去除率升高,最高可达6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模拟河流 粉煤灰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预处理污泥在不同温度下催化热解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阳 陈爱侠 +2 位作者 陈贝 陈丽 李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8-893,共6页
为更好地实现污泥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得到较高品质燃气,采用机械化学预处理方式将CaO作为催化剂温和注入污泥样品,探究在催化热解中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械化学作用下,混合料中的CaO与羟基反应生成Ca(OH)2... 为更好地实现污泥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得到较高品质燃气,采用机械化学预处理方式将CaO作为催化剂温和注入污泥样品,探究在催化热解中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械化学作用下,混合料中的CaO与羟基反应生成Ca(OH)2,有助于热解气产率的提高。混合物料中有机成分随着温度升高发生分解,C=O、C—O和C—H官能团减弱,O—H官能团消失,热解气产量增高,900℃时达到最大,为32.10%,其中可燃气体(H 2,CO,CH 4)产量上升至17.22 mol/kg,增幅明显;随着热解反应的进行,混合料中Ca(OH)2物质吸收CO 2生成大量方解石,方解石高温分解导致热解气中的CO和CO 2气体质量升高。热解半焦表面孔隙结构特性分析发现,高温有助于混合料分解产生更多的可燃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催化热解 温度 机械化学预处理 C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热解半焦对罗丹明B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家驹 陈爱侠 +2 位作者 陈贝 谢亚平 王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9-1333,1338,共6页
以污泥热解半焦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模拟罗丹明B(RhB)染料废水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RhB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H对半焦吸附RhB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投加量、温度及pH的升高均可提高RhB的去除率,SiO2的骨架作用、较大的比... 以污泥热解半焦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模拟罗丹明B(RhB)染料废水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RhB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H对半焦吸附RhB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投加量、温度及pH的升高均可提高RhB的去除率,SiO2的骨架作用、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良好的孔隙结构为吸附RhB提供了更多的吸附点位。随着RhB初始浓度的增加,更高的浓度差推动RhB分子由吸附剂表面向其内部迁移,提高了RhB的吸附量。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平衡研究表明,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46.51 mg/g。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污泥热解半焦吸附水中RhB为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污泥热解半焦 罗丹明B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