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库的洪水资源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招 席秋义 +1 位作者 贾志峰 王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2-65,共4页
针对水库调度的洪水资源化效益评价问题,提出了洪水资源蓄积率、洪水资源蓄积提高率、洪水资源化利用效率、洪水资源利用率及洪水资源利用的两种效果模式等指标和概念,建立了一套基于水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安康水库"20050820"... 针对水库调度的洪水资源化效益评价问题,提出了洪水资源蓄积率、洪水资源蓄积提高率、洪水资源化利用效率、洪水资源利用率及洪水资源利用的两种效果模式等指标和概念,建立了一套基于水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安康水库"20050820"洪水的应用结果表明:在采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模式时,洪水资源利用率从常规调度的66.4%提高到了70.9%,洪水资源利用提高率为4.5%,且超蓄的水资源最终以发电等方式得到完全利用,利用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效益评价 洪水资源化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来中国大陆降水、气温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佩成 郭曼 +4 位作者 王丽霞 李启垒 徐斌 李军媛 郑飞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4期29-36,共8页
采用统计学方法,依据中国22个水文站点的资料,作出近60年来降水和气温的动态图,对22幅图逐个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降水和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a.中国近60年来降水表现为波动变化,年际间有增有减,各不相同,无统一... 采用统计学方法,依据中国22个水文站点的资料,作出近60年来降水和气温的动态图,对22幅图逐个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降水和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a.中国近60年来降水表现为波动变化,年际间有增有减,各不相同,无统一增减趋势;b.气温变化亦呈波动状态,近10~20年期间多数站点气温确有增高趋势,但有些站点却表现为下降趋势,得不出统一变暖的结论;c.从降水与气温的相互影响来看,在降水多的时段或年份气温偏低,但也有相反情况,因而得不出由于气温升高,降水量统一增加或统一减少的结论;d.大多数站点降水与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表明降水与气温的变化还可能分别受制于某些重大影响因素;e.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从对中国60年来降水及气温资料的分析,似乎得不出全球气候一直变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气温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仕华 贺军奇 赵宝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07-361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变化。[方法]利用时域反射仪,对不同灌水定额入渗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结合土壤质地特性,分析不同灌水定额下的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特征。[结果]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变化因灌溉水量不...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变化。[方法]利用时域反射仪,对不同灌水定额入渗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结合土壤质地特性,分析不同灌水定额下的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特征。[结果]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变化因灌溉水量不同而不同。不灌水时,0-7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为9.88%;7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逐渐增大,达17.00%;100-120 cm土层含水率达25.00%;12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为24.45%。灌水量为0.029 99 m^3/m^2时,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逐渐增大,达30.00%;3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逐渐下降,降至25.00%,6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为25.00%;灌水量为0.059 97 m^3/m^2时,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逐渐增大,达26.00%,3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为32.50%,12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恢复到未灌溉前状态;灌水量为0.089 96 m^3/m^2时,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为25.86%。[结论]该研究结果对经济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灌水定额 土层深度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易旱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贾志峰 朱红艳 易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2,共6页
为了研究半湿润易旱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在陕西关中盆地的三原县选择试验点,对地面以下0~500cm土层水分进行原位、定点长期自动监测。根据土壤水分变化状况从垂直剖面上将土壤划分为活跃层(0~20cm)、次活跃层(20~50cm)、过渡层... 为了研究半湿润易旱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在陕西关中盆地的三原县选择试验点,对地面以下0~500cm土层水分进行原位、定点长期自动监测。根据土壤水分变化状况从垂直剖面上将土壤划分为活跃层(0~20cm)、次活跃层(20~50cm)、过渡层(50~200cm)、相对稳定层(200~500cm)。其中,活跃层、次活跃层土壤水分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12月及1-3月中旬处于相对稳定期、3月下旬-5月中旬处于缓慢下降期、5月下旬-9月下旬处于增失交替期、10月初~11月末处于持续下降期;过渡层土壤水分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12-3月末处于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4月初-8月中旬有一定的波动,8月下旬-11月末缓慢下降。相对稳定层土壤水分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微弱,主要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表现出振幅较小的正弦曲线趋势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监测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半湿润易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自治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乔长录 刘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生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由3层19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文气象要素和生...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生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由3层19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文气象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对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影响较大,两者对很差级别的隶属度分别高达38.4%和47.0%,而社会经济要素相对较好,对良级别的隶属度高达59.2%,总体来说该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较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层次分析法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系统 干旱区 玛纳斯河流域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防洪预报调度图绘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席秋义 刘招 +1 位作者 洪华 吴相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9-32,96,共5页
以消峰率最大和调洪末期蓄水位最高为综合目标函数,采用优化方法研究绘制水电站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通过对优化目标函数增加洪水涨水段和落水段泄流量约束,有效地克服了依调度图调度出现的闸门频繁启闭的问题。在石泉水电站的应用结果表... 以消峰率最大和调洪末期蓄水位最高为综合目标函数,采用优化方法研究绘制水电站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通过对优化目标函数增加洪水涨水段和落水段泄流量约束,有效地克服了依调度图调度出现的闸门频繁启闭的问题。在石泉水电站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防洪预报调度图调洪过程更为合理,实用化操作程度较高,为水电站实时防洪调度提供了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调度 防洪预报调度图 粒子群优化方法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气影响的干旱区土壤水分运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红艳 贾志峰 +1 位作者 李佩成 刘秀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138,共13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石河子垦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模型特定的边界条件及参数,建立适合该区的包气带-饱和带水、气二相流的质热传输模型,模拟土壤水分、温度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实测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石河子垦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模型特定的边界条件及参数,建立适合该区的包气带-饱和带水、气二相流的质热传输模型,模拟土壤水分、温度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实测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拟的土壤温度和含水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各土层模拟精度评价指标表明考虑空气影响的模拟结果更接近实测结果。对于9.7 mm日降水量的入渗深度,耦合模型可影响20 cm深土壤含水率,单相模型可影响到30 cm深左右。降水当日考虑空气模拟的蒸发速率比不考虑空气模拟的蒸发速率大7.7%;降水后1 d,不考虑空气影响导致蒸发速率比考虑空气的小3.19%。计算模拟期2种模型土壤总蒸发量,相差不大。根据2种模型水量平衡分析结果对比蒸发量的计算值与模拟值,发现考虑空气影响的模型模拟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包气带-饱和带 二相流模型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缺水决策树模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新 邓晓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7,共3页
以黄河干流上的贵德、兰州、河口镇、龙门、三门峡、花园口等6个主要水文站为节点,通过径流量频率分析,分别研究了各节点缺水状态。把各节点频率为50%的来水量作为缺水的基准,将缺水状态分为5个等级,以天然径流系列数据为样本,以贵德站... 以黄河干流上的贵德、兰州、河口镇、龙门、三门峡、花园口等6个主要水文站为节点,通过径流量频率分析,分别研究了各节点缺水状态。把各节点频率为50%的来水量作为缺水的基准,将缺水状态分为5个等级,以天然径流系列数据为样本,以贵德站为例建立了节点缺水决策树模型。决策树对观测样本的分类、预测直观明了,通过观测节点月径流量,可实现节点缺水状态的滚动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量 月径流量 缺水状态 决策树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墒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地土壤水分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贺军奇 员学锋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819-6821,6848,共4页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50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灌溉 冬小麦 土壤水分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势对桃树茎干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军奇 吴普特 汪有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6-180,共5页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桃树茎干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100^-110 kPa(A区),自然条件下作为对照(B区),-10^-20 kPa(C区),-40^-60 kPa(D区)。分析不同月份各个处理桃树茎干日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桃树茎干日...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桃树茎干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100^-110 kPa(A区),自然条件下作为对照(B区),-10^-20 kPa(C区),-40^-60 kPa(D区)。分析不同月份各个处理桃树茎干日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桃树茎干日生长量在休眠期基本为负值,第一生长期内平均日生长量在20~50μm之间,第二生长期内平均日生长量在30~70μm之间,停长期内平均日生长量出现正负交替。结果同时表明,各处理桃树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茎干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整个生长周期内生长量由大到小顺序为D>C>A>B。综合分析得出,在桃树整个生长周期内将土壤水势维持在-40^-60 kPa时有利于桃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土壤水势 茎干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ley值的西安市生活需水量组合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光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利用等维灰数递补法、非线性回归、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等3种方法进行了西安市生活需水量预测,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预测误差,然后根据各种方法对总预测值的信息贡献能力形成Shapley值组合需水量预测方法,计算了不同预测方法的Shapley值及其组... 利用等维灰数递补法、非线性回归、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等3种方法进行了西安市生活需水量预测,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预测误差,然后根据各种方法对总预测值的信息贡献能力形成Shapley值组合需水量预测方法,计算了不同预测方法的Shapley值及其组合权重,形成组合预测需水量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方法误差曲线平缓、平均误差值较小,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适用于需水量的中短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需水量预测 SHAPLEY值法 组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渠首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长期变化及其潜力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招 李强 +2 位作者 李璐路 毛全年 贾志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7-242,共6页
以泾惠渠灌区渠首——泾河张家山站长系列水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滑动平均、Tenant、回归分析及概率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泾河来水形势、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汛期不可利用水量,深入研究了泾惠渠灌区渠首水资源可利用量、灌区可引水量... 以泾惠渠灌区渠首——泾河张家山站长系列水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滑动平均、Tenant、回归分析及概率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泾河来水形势、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汛期不可利用水量,深入研究了泾惠渠灌区渠首水资源可利用量、灌区可引水量及引水潜力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张家山站实测年径流量呈现出明显递减趋势,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从20世纪60年代的17.15亿m3下降到近十年来的9.95亿m3,实测径流距平最小达到-29.6%;河道内全年水资源可利用率基本维持在50%~60%左右;随着河道水资源利用的沙限的提高,灌区渠首可引水量及可引水量潜力均相应有所增加。按照目前泾河来水水源形势,灌区仍有1.66~2.10亿m3左右引水潜力可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 年径流量 水资源可利用率 生态流量 引水潜力 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长系列水沙变化规律与归因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小宏 刘招 +2 位作者 李强 孙刚峰 李雯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144-149,共6页
近些年泾河径流量及来沙量大幅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了厘清水沙减少程度及变化特征,探寻其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采用联合滑动t检验、距平累积曲线法和Copula等方法,从不同层面对泾河长系列水沙规律进行了研究... 近些年泾河径流量及来沙量大幅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了厘清水沙减少程度及变化特征,探寻其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采用联合滑动t检验、距平累积曲线法和Copula等方法,从不同层面对泾河长系列水沙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情景对泾河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径流和泥沙减少的贡献率约为21.20%和6.08%;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减少的贡献率约为4.04%和11.08%;泾河流域径流泥沙变化除受气候变化影响外,还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比重等有关。研究结论表明:人为拦蓄和引水是河川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泥沙减少的主因除了退耕还林还草之外,通过淤地坝等水保措施直接拦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 归因分析 SWAT模拟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改进人工蜂群及K均值聚类算法的洪水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尤烽骅 余玉聪 +3 位作者 刘招 刘宇 李雯晴 杨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7,共8页
引入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利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的聚类中心,消除K均值聚类算法因初始聚类中心随机性造成的影响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以金沙江流域下游的寸滩站为研究对象进行洪水分类研究。结果表... 引入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利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的聚类中心,消除K均值聚类算法因初始聚类中心随机性造成的影响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以金沙江流域下游的寸滩站为研究对象进行洪水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得到的分类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并且通过判别分析,进一步说明该算法用于解决洪水分类实际问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蜂群算法 K均值聚类算法 洪水分类 金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水沙多年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强 刘招 +2 位作者 李璐璐 吕嘉玮 李雯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7,29,共5页
为了解泾河多年水沙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基于泾河张家山水文站径流及泥沙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法、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等对年数据进行趋势、突变点和周期分析,并最终对水沙变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泾河张家... 为了解泾河多年水沙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基于泾河张家山水文站径流及泥沙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法、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等对年数据进行趋势、突变点和周期分析,并最终对水沙变化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泾河张家山水文站来水量和来沙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并且在199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水沙变化主要拥有2年周期的波动,在发生突变后,波动幅度变的缓和,波动周期未发生变化;而水沙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上游流域退耕还林和人类直接取水拦沙活动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经验模态分解 归因分析 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余玉聪 李雯晴 +2 位作者 刘招 杨舟 尤烽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9-44,共6页
汛期分期以及分期汛限水位的合理确定,能够较好地协调水库防洪效益与发电效益之间的矛盾,对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能力,以及提高汛期洪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模糊集分析方法并依据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 汛期分期以及分期汛限水位的合理确定,能够较好地协调水库防洪效益与发电效益之间的矛盾,对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能力,以及提高汛期洪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模糊集分析方法并依据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个梯级水库入库洪水对其汛期进行分期,通过隶属度与防洪库容的映射关系确定梯级水库分期汛限水位,提出利用跨期选样法对分期结果及汛限水位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前汛期为6月1日—7月14日,主汛期为7月15日—9月16日,后汛期为9月17日—10月24日,4个梯级水库合理汛限水位分别为962,800,575,374 m。通过不同典型洪水放大的洪水过程检验了分期汛限水位的合理性。研究得到的金沙江下游梯级分期结果及各库分期汛限水位,均能够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水库发电等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汛期洪水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分期 汛限水位 水资源利用 模糊集分析法 跨期选样法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回观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榜晏 周璐红 +1 位作者 刘愿英 万亮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在回观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实施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界定了“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涵义与基本内容,提出了“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管理机制、补偿... 在回观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实施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界定了“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涵义与基本内容,提出了“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效益良性循环机制、创新机制和舆情机制等方面入手,设计构建了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的运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山川秀美工程 可持续发展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张家山水文站水沙特性分析及工程实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红艳 韩彩波 +2 位作者 贾志峰 刘燕 李佩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8-55,共8页
为合理评价和利用多沙河流水资源,基于张家山水文站1956年-2009年逐日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数据,分析张家山站水沙变化特征。各系列多年平均特征值表明:输沙量不均匀系数最大,7、8月输沙量占全年的81%;降水、径流主要集中在7-... 为合理评价和利用多沙河流水资源,基于张家山水文站1956年-2009年逐日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数据,分析张家山站水沙变化特征。各系列多年平均特征值表明:输沙量不均匀系数最大,7、8月输沙量占全年的81%;降水、径流主要集中在7-9月。统计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分期年平均特征值,前三者时段均值呈减小趋势,含沙量时段均值波动变化。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显示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检验值分别为2.39、4.45、3.36,都大于0.05的置信水平,均有显著减小变化趋势。输沙模数时段均值减小,来沙系数时段均值增大。灰色相关度和双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径流与输沙量、降水量相关性较好,径流与输沙量关联度为0.64,比径流与降水的关联度0.62稍大。最后,探讨泾恵渠渠首排沙闸工程,泾恵渠引水合理沙限为15%,排沙闸适宜排沙流量为200m3/s。研究结果可为泾惠渠渠首改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输沙量 泾恵渠排沙闸工程 张家山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的洪水资源化方法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招 黄文政 +1 位作者 黄强 张永永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8-583,共6页
为有效调节利用洪水资源,探讨以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为途径的洪水资源化方法,在分析水库调洪过程和洪水过程特性的基础上,拟定了基于3 h预报信息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并以安康水库为例,采用模拟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绘制了安康水库... 为有效调节利用洪水资源,探讨以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为途径的洪水资源化方法,在分析水库调洪过程和洪水过程特性的基础上,拟定了基于3 h预报信息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并以安康水库为例,采用模拟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绘制了安康水库以洪水资源化为目标的防洪预报调度图,通过对其应用并与常规洪水调度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预报调度的调洪结果在消减洪峰和抬高调洪末水位两个目标上明显优于常规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防洪 洪水资源化 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图 改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水环境劣变特征及地下水调蓄能力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燕 朱红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4,共6页
为确保泾惠渠灌区水环境安全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该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泾惠渠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重点指出了灌区地下水环境劣变的严重性,同时也证实了对地下水实施涵养调蓄的必要性。从取水条件、地... 为确保泾惠渠灌区水环境安全及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该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泾惠渠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重点指出了灌区地下水环境劣变的严重性,同时也证实了对地下水实施涵养调蓄的必要性。从取水条件、地下库容、蓄水水源和蓄水方式4个方面论证了灌区具备良好地下水调蓄能力,并利用体积疏干法对灌区各测站的地下调蓄库容进行计算,确定出灌区最大调蓄库容达6.46亿m3,年调蓄库容0.281亿m3。提出对灌区春、夏两季适当加大地表灌溉力度,并针对调蓄空间较大的石桥、泾阳等站进行优先调蓄,实现灌区"以井补渠,以渠养井",即涵养了当地地下水资源,又有利于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保障了灌区的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库 劣变 地下水调蓄能力 体积疏干法 泾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