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面裂缝用聚硅氧烷密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慧芸 杨浩田 +2 位作者 卢昌杰 宋莉芳 牛艳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4-820,共7页
高度交联网络结构的聚硅氧烷材料作为路面裂缝聚硅氧烷密封(PCSS)材料的主要组分,使PCSS材料具有优异的附着力、防水性、耐老化性、高低温性,已成为路面裂缝处理的重要修补材料之一。首先根据PCSS材料失效原因,归纳了PCSS材料的三种失... 高度交联网络结构的聚硅氧烷材料作为路面裂缝聚硅氧烷密封(PCSS)材料的主要组分,使PCSS材料具有优异的附着力、防水性、耐老化性、高低温性,已成为路面裂缝处理的重要修补材料之一。首先根据PCSS材料失效原因,归纳了PCSS材料的三种失效模式,即低温失效、高温失效和(雨水)行车荷载失效。基于失效模式总结提出PCSS材料需满足的各种路用性能要求;同时综述了PCSS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并根据PCSS材料中主要成分有机硅结构的改性方法,将PCSS材料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大类;并针对PCSS材料评价方法的建立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概述;最后展望了自愈合聚硅氧烷密封材料在裂缝修补领域中的发展前景,为聚硅氧烷类密封材料在路面裂缝修补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裂缝 聚硅氧烷 密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和粉煤灰对改性橡胶粉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建飞 周庆军 +1 位作者 丛培良 陈拴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32-2037,共6页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废旧橡胶粉进行表面改性,将其按适宜比例掺入水泥砂浆,复掺一定量粉煤灰,并采用纤维进行增强,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探讨了界面改性剂在砂浆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废胶粉改性工艺及废胶粉、粉煤灰和纤维掺量对...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废旧橡胶粉进行表面改性,将其按适宜比例掺入水泥砂浆,复掺一定量粉煤灰,并采用纤维进行增强,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探讨了界面改性剂在砂浆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废胶粉改性工艺及废胶粉、粉煤灰和纤维掺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经橡胶、纤维和粉煤灰改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理论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对废旧橡胶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浆的力学性能,纤维、废胶粉及粉煤灰的复合作用使得砂浆的性能有较大地改善,尤其是水泥砂浆的韧性显著增加,干收缩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纤维 粉煤灰 橡胶粉 水泥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表处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慧芸 张瑞 +4 位作者 袁腾 张文娜 吴永畅 田煜 陈华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6-247,250,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微表处高性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依据微表处和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要求对其测试评价。最佳制备工艺为:改性剂用量以3%为基准以±l%进行试配,乳化剂A初始掺量为1.9%,稳定...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微表处高性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依据微表处和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要求对其测试评价。最佳制备工艺为:改性剂用量以3%为基准以±l%进行试配,乳化剂A初始掺量为1.9%,稳定剂掺量2‰,油水比为60∶40,皂液温度为65℃,沥青温度为165℃,皂液pH值为1.5~2.5,乳化时间为5min,制得的高性能SBS改性乳化沥青成型的微表处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为160s,粘结强度为1.3MPa,6d湿轮磨耗损失为628g/m^2,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乳化沥青 SBS SBR 微表处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内养护剂高吸水树脂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夏慧芸 张耿通 +3 位作者 赵旭 刘冠宇 宋莉芳 陈华鑫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5-89,共5页
首先综述了混凝土内养护剂常用高吸水树脂(SAP)类别、合成方法、吸-释水性能及其测定方法,其次从SAP的形貌、粒径,水化热,孔结构、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等方面总结了SAP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自收缩和耐久性的影响,并对SAP的内养护机理进行阐... 首先综述了混凝土内养护剂常用高吸水树脂(SAP)类别、合成方法、吸-释水性能及其测定方法,其次从SAP的形貌、粒径,水化热,孔结构、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等方面总结了SAP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自收缩和耐久性的影响,并对SAP的内养护机理进行阐述,最后对高吸水树脂作为内养护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养护 吸-释水 力学性能 耐久性 自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发光无机-有机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夏慧芸 高莉宁 +1 位作者 颜录科 陈华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75,89,共8页
光致发光复合薄膜具有传统复合纳米薄膜材料的优越性,且发光材料的引入赋予薄膜良好的光学性能,目前已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该类复合薄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状... 光致发光复合薄膜具有传统复合纳米薄膜材料的优越性,且发光材料的引入赋予薄膜良好的光学性能,目前已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该类复合薄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状况及优缺点分别加以阐述。进一步概述了光致发光复合薄膜在薄膜传感器、农用光转换膜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复合薄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轮胎橡胶灰分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薛哲 乔云雁 +3 位作者 宋莉芳 夏慧芸 高莉宁 陈华鑫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8-1633,共6页
为了研究废旧轮胎橡胶灰分用于改性沥青的性能,通过高温热分解方法制备橡胶灰分,并以0%~5.0%掺量对2种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采用沥青三大指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针入度指数、布氏粘度、弹性恢复、薄膜烘箱试验和离析试验,评价了橡胶灰... 为了研究废旧轮胎橡胶灰分用于改性沥青的性能,通过高温热分解方法制备橡胶灰分,并以0%~5.0%掺量对2种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采用沥青三大指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针入度指数、布氏粘度、弹性恢复、薄膜烘箱试验和离析试验,评价了橡胶灰分对沥青高、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粘温性能、弹性恢复、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橡胶灰分的微观形貌,利用荧光显微镜分析改性沥青的均匀程度。结果表明:废旧轮胎橡胶灰分可显著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其温度敏感性,改善其粘温性能;当其掺量低于3.0%时,沥青的弹性恢复得到显著改善,而沥青的低温性能、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微观试验显示橡胶灰分为不规则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可吸附沥青并在其中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轮胎橡胶粉灰分 改性沥青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SBS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莉宁 李廷 +3 位作者 夏慧芸 张怀强 王小蔓 陈华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73-1779,1795,共8页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沥青改性剂。本文针对SBS与沥青物化性质差异较大、相容性不足、制备的改性沥青易离析的应用缺陷,在阐释接枝SBS接枝原理的基础上,总...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沥青改性剂。本文针对SBS与沥青物化性质差异较大、相容性不足、制备的改性沥青易离析的应用缺陷,在阐释接枝SBS接枝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引发剂法和辐射接枝聚合法为代表的接枝方法,综述了不同单体接枝SBS作为沥青改性剂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评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即选择极性合适、不影响沥青性能的单体,综合研究物料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来严格控制接枝SBS合成过程,全面准确地表征接枝物结构及接枝率等参数,并深入研究其改性沥青机理,建立整套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合成 接枝 石油 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和改性碳酸钙联合改性UHMWPE纤维对砂浆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逢时 丛培良 陈拴发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135,138,共5页
采用偶联剂和改性碳酸钙联合表面改性UHMWPE纤维,研究了改性后纤维对砂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对微观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纤维相比,经联合改性后的纤维,可明显提高纤维的亲水性能,单纤维接触角降低达64%。改性... 采用偶联剂和改性碳酸钙联合表面改性UHMWPE纤维,研究了改性后纤维对砂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对微观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纤维相比,经联合改性后的纤维,可明显提高纤维的亲水性能,单纤维接触角降低达64%。改性后纤维对砂浆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与同龄期改性前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相比,28 d龄期的纤维砂浆的抗折、抗压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9.5%、2.5%和7.4%,弯曲韧性指数I5、I10、I30分别提高了15.8%、46.5%和37.4%。与7 d龄期相比,28 d龄期的纤维砂浆强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抗压强度上。SEM测试发现改性后纤维表面覆盖一层明显的吸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MWPE 偶联剂 碳酸钙 砂浆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修饰及其微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莉宁 夏慧芸 +2 位作者 颜录科 邓娟利 陈华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30,共9页
单层自组装膜是指溶液中的有机功能分子通过分子间及其与基体材料之间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的界面分子组装体系,其最大特点是有机功能分子与固体基质表面之间化学结合,稳定性高。综述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二氧... 单层自组装膜是指溶液中的有机功能分子通过分子间及其与基体材料之间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的界面分子组装体系,其最大特点是有机功能分子与固体基质表面之间化学结合,稳定性高。综述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修饰及在微观上的加工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状况加以描述,最后展望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单层自组装 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夏慧芸 高莉宁 +1 位作者 颜录科 陈华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00-104,109,共6页
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结合了金属纳米材料和高分子微球材料的优异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分别描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状... 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结合了金属纳米材料和高分子微球材料的优异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金属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分类及近年来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分别描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复合微球在电磁和微电子、光子学、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高分子 复合微球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纤维分散性及其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逢时 丛培良 +2 位作者 陈拴发 嵇绍华 邓坤耀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纤维素三种表面活性剂处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纤维,研究了处理后纤维在水泥基中的分散性能及其砂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前纤维相比,经处理后的纤维,可明显提高纤维的亲水性能... 分别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纤维素三种表面活性剂处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纤维,研究了处理后纤维在水泥基中的分散性能及其砂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处理前纤维相比,经处理后的纤维,可明显提高纤维的亲水性能。一定范围内,纤维在砂浆中的分散性相对误差越小砂浆抗折强度越高,当分散误差低于7%时,抗折强度趋于稳定。与7 d龄期的素砂浆相比,较低掺量下,除硅烷偶联剂KH570能降低砂浆强度外,其余两者基本不会对砂浆强度造成影响。与处理前7 d龄期的纤维砂浆相比,经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后的纤维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分别降低17.1%、15.3%,弯曲韧性指数I5、I10、I30分别提高了9.7%、19.5%、14.1%;经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处理后的纤维砂浆抗折强度分别提高7.7%、8.1%,弯曲韧性指数I5、I10、I30分别提高了8.0%、10.4%、11.6%、13.3%、13.4%、19.6%,抗压强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分散性 砂浆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苯基硅烷-聚乙烯醇荧光复合薄膜的制备及传感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慧芸 何刚 +2 位作者 高莉宁 彭军霞 房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4-1619,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凝胶薄膜为基质,将有机小分子发光染料六苯基硅烷(HPS)纳米粒子掺杂到PVA薄膜内,利用HPS的聚集诱导发射效应和凝胶薄膜的基质效应制备得到一种新型荧光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薄膜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 以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凝胶薄膜为基质,将有机小分子发光染料六苯基硅烷(HPS)纳米粒子掺杂到PVA薄膜内,利用HPS的聚集诱导发射效应和凝胶薄膜的基质效应制备得到一种新型荧光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薄膜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静态荧光光谱监测表明,薄膜荧光性能稳定,且荧光发射来自于无定形态和结晶态的HPS纳米粒子,其中无定形态发射居多;传感实验表明,该薄膜对芳香族化合物气体表现出了灵敏的传感性,灵敏度和猝灭效率取决于有机溶剂的挥发速度和薄膜的表面结构;结合荧光寿命测定结果和HPS纳米粒子的发光机理,推测芳香族化合物对薄膜荧光的猝灭源自其对HPS聚集体的解聚集作用;实验还表明,该薄膜对此类气体的传感呈现出良好的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苯基硅烷 荧光复合薄膜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入混杂合成纤维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建荣 何锐 李永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2,共7页
采用高弹模聚乙烯纤维(PE)和低弹模聚丙烯粗合成纤维(CPP)混杂技术制备混杂纤维混凝土,对其抗压和抗弯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弯曲韧性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混杂纤维的增强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 采用高弹模聚乙烯纤维(PE)和低弹模聚丙烯粗合成纤维(CPP)混杂技术制备混杂纤维混凝土,对其抗压和抗弯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弯曲韧性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混杂纤维的增强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粗集料掺量下,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普遍高于素混凝土,其提高幅度主要集中在15%~30%之间;掺入混杂纤维后混凝土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整体较为饱满,多数曲线表现为变形缓慢软化,部分出现变形硬化特征;纤维掺量对混凝土的韧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粗集料掺量影响较小;CPP/PE纤维可以从不同层次结构对混凝土进行增韧,产生正混杂效应,从而使制备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具有优异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弯曲韧性 双因素方差分析 纤维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涂膜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莉芳 樊涛 +2 位作者 徐鹏 杨易 陈华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0,144,共4页
针对混凝土表面腐蚀防护问题,制备一种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涂膜并测试其物化性能。通过对比实验确定改性环氧树脂最佳种类、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化剂用量、固化时间,并以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利用铅笔硬度、附着力、吸水率、... 针对混凝土表面腐蚀防护问题,制备一种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涂膜并测试其物化性能。通过对比实验确定改性环氧树脂最佳种类、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化剂用量、固化时间,并以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利用铅笔硬度、附着力、吸水率、耐酸碱盐腐蚀测试比较涂膜物理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研究涂膜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聚合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时间增加,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在115℃下接枝聚合反应6h,可保证反应体系有较高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随改性环氧树脂所占比例升高,以质量分数为35%的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为成膜树脂,15%的改性多元胺为固化剂,固化反应40min所制涂膜较为稳定,具备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涂膜 耐腐蚀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转录法制备Ag-P(AM-co-MAA)复合微球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慧芸 张颖 +1 位作者 高莉宁 颜录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85-2492,共8页
以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高分子微凝胶(AM-co-MAA)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得到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并将其分散于醇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制备得到粒径为几十... 以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高分子微凝胶(AM-co-MAA)为模板,结合反胶束法制备得到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并将其分散于醇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Ag_3PO_4-P(AM-co-MAA)复合微球制备得到粒径为几十微米,具有表面图案,且结构为核-壳型的Ag-P(AM-co-MAA)复合微球材料.能量散射X射线(EDX)谱表明壳化学组成以金属银为主,核以高分子模板为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表明银-高分子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与其前驱体类似,且可以通过选择模板、改变模板组成、调整金属难溶银盐沉积量等因素加以调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前驱体复合微球表面Ag_3PO_4全部转化为单质银.生物抗菌实验表明该类微球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磷酸银: 复合微球: 形貌转录: 核-壳结构: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剂表面改性对阻燃沥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盛燕萍 乔云雁 +2 位作者 薛哲 陈华鑫 熊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1-966,共6页
为提高阻燃剂与沥青的相容性,对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并用于制备阻燃沥青。通过沥青氧指数试验、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延度试验和离析试验评价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性能、高、低温性能及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掺量。借助热重(... 为提高阻燃剂与沥青的相容性,对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并用于制备阻燃沥青。通过沥青氧指数试验、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延度试验和离析试验评价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性能、高、低温性能及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掺量。借助热重(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阻燃剂的表面改性机理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阻燃剂可以显著提高沥青的阻燃性能和高温性能,当掺量不超过8%,对沥青的低温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影响较小;阻燃剂可以促进沥青成炭,减少沥青燃烧时气体挥发物的逸出;表面改性会提高阻燃剂的分散性和阻燃沥青的热稳定性,改善阻燃沥青的阻燃性能和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表面改性 阻燃沥青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5052/AZ31B爆炸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振 丁旭 +2 位作者 田晓东 史豪杰 罗海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7-152,共6页
将5052/AZ31B爆炸焊接复合板在300℃、350℃及400℃下进行退火处理,并研究了退火前后复合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镁元素易于向铝侧扩散,扩散层主要位于靠近界面的铝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形成的扩散层逐渐变厚;退火前界... 将5052/AZ31B爆炸焊接复合板在300℃、350℃及400℃下进行退火处理,并研究了退火前后复合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镁元素易于向铝侧扩散,扩散层主要位于靠近界面的铝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形成的扩散层逐渐变厚;退火前界面处物相组成为Mg基体、Al基体、Mg_(2)Al_(3)和Mg_(17)Al_(12),退火温度为300℃、350℃和400℃时,物相组成不变;当退火温度从300℃提高到400℃时,复合板的抗拉强度逐渐下降,而断面收缩率和断后伸长率逐渐升高;对拉伸断口的分析表明,复合板铝侧为韧性断裂,镁侧为脆性断裂;经300℃、350℃和400℃退火后,复合板界面结合区剪切强度分别为50.88 MPa、33.15 MPa及19.50 MPa,明显低于退火前的剪切强度(98.44 MPa);经300℃、350℃和400℃退火后,复合板硬度分别为158.1HV、146.3HV及152.6HV,明显高于退火前的硬度(129.6HV),且镁侧硬度变化较大。退火后界面结合区的高硬度是由于在扩散层中有硬脆相金属间化合物Mg_(2)Al_(3)和Mg_(17)Al_(12)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2/AZ31B复合板 退火 扩散层 组织 性能 强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xSe1-x)2纳米线阵列催化电极的制备与析氢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亚杰 李帆 +2 位作者 郭栋 张春瑞 卢尚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011-16015,共5页
黄铁矿型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MX 2,典型的M=Fe、Co或Ni,X=S或Se)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电催化剂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电催化性能与传统Pt系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尚有差距,因此本研... 黄铁矿型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MX 2,典型的M=Fe、Co或Ni,X=S或Se)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电催化剂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其电催化性能与传统Pt系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尚有差距,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掺杂调控催化剂成分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其催化性能。以S和Se共掺杂Ni基硫属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选择碳纤维纸作为导电基底,采用水热法在碳纤维表面生长出Ni 2-(CO 3)(OH) 2纳米线阵列作为前驱体,并以S/Se混合粉作为反应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S/Se与Ni 2(CO 3)(OH) 2的反应,合成了成分可控的阴离子共掺Ni(S x Se 1- x ) 2纳米线阵列自支撑一体化催化电极。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分的Ni(S x Se 1- x ) 2中,Ni(S 0.81 Se 0.19 ) 2纳米线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仅需要93 mV和135 mV的过电位就可以分别驱动10 mA·cm -2 和100 mA·cm -2 的电流密度,对应的Tafel斜率也低至42.07 mV·dec -1 。研究表明,阴离子掺杂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高效率、低成本碱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硒化镍 阴离子掺杂 电催化剂 析氢反应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表面TiB_(2)强化TiAl_(3)复合渗层的组织形成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晓东 孔明 +3 位作者 高顺 屈尚坤 周仁健 孙志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8-264,共7页
目的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扩散渗层以提高其耐磨性能。方法采用包埋渗的方法,首先对TC4合金样品进行950~1100℃下4~8 h渗B,然后再进行950~1100℃下4 h渗Al制备TiB_(2)强化TiAl_3复合渗层。通过分析复合渗层的组织结构、表面粗糙度、硬度... 目的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扩散渗层以提高其耐磨性能。方法采用包埋渗的方法,首先对TC4合金样品进行950~1100℃下4~8 h渗B,然后再进行950~1100℃下4 h渗Al制备TiB_(2)强化TiAl_3复合渗层。通过分析复合渗层的组织结构、表面粗糙度、硬度和磨损率等,结合对包埋渗B和Al过程的热力学分析,阐明TiB_(2)强化TiAl_3复合渗层的组织形成机理和耐磨性能。结果采用包埋渗的方法,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厚度约37~108μm的TiB_(2)强化TiAl_3复合渗层,其表面粗糙度约为5.485~9.320μm。复合渗层由硼化物相和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组成,TiAl_3层为复合渗层的主体,硼化物主要分布在复合渗层的表层区域,形成TiB_(2)连续层或弥散分布于TiAl_3层最外部。通过调整渗Al的温度和时间可调控复合渗层中硼化物的形态和分布。室温干摩擦条件下,TiB_(2)强化TiAl_3复合渗层与GCr15对磨时磨损率最低为2.65×10^(–5) g/(N·m),较相应渗B层可最多降低约75.0%。结论可采用扩散渗的方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实现TiB_(2)强化TiAl_3复合渗层的可控制备,复合渗层表现出了比渗B层更优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渗层 硼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对TC4钛合金表面包埋渗硼的影响
20
作者 韩宾龙 田晓东 +1 位作者 卢鹏军 祁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1-457,共7页
目的加快TC4钛合金表面固体渗硼时渗层的生长,研究渗剂中添加Y_(2)O_(3)对渗硼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渗法对TC4基材进行1050℃/8 h渗硼,包括渗剂中不添加Y_(2)O_(3)以及渗剂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3%、5%、7%Y_(2)O_(3)的试验... 目的加快TC4钛合金表面固体渗硼时渗层的生长,研究渗剂中添加Y_(2)O_(3)对渗硼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渗法对TC4基材进行1050℃/8 h渗硼,包括渗剂中不添加Y_(2)O_(3)以及渗剂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3%、5%、7%Y_(2)O_(3)的试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波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硼样品的截面形貌、元素含量和表面物相,并测量渗硼样品的表面硬度和摩擦系数。结果在渗剂中加入1%~7%的Y_(2)O_(3),渗硼层结构与未添加氧化钇渗剂形成的相同,由致密连续的TiB_(2)层和TiB晶须扩散层组成。Y_(2)O_(3)促进渗层生长的作用与其添加量密切相关。渗剂中加入1%~3%的Y_(2)O_(3)有促进渗硼层生长的作用,且加入3%的Y_(2)O_(3)时,催渗效果最佳,可使渗硼层厚度增加40.24%,但加入5%~7%的Y_(2)O_(3)时反而会抑制渗硼层的生长。能谱分析表明,Y原子能够扩散到渗硼层内,且渗硼层中存在原子数分数为0.01%~0.34%的微量Y元素,其随渗剂中Y_(2)O_(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热力学分析发现,Y_(2)O_(3)参与渗剂反应形成活性Y原子而渗入基体。向渗硼试剂中加入3%的Y_(2)O_(3),样品的表面硬度较未添加Y_(2)O_(3)时提高35.54%,摩擦系数较未添加Y_(2)O_(3)时降低28.57%。结论向渗硼试剂中加入适量氧化钇,是获得TC4合金表面高渗速、高硬度和低摩擦系数渗硼层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硼 包埋渗 氧化钇 催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