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S/C5树脂复配改性沥青流变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峰 王宇行 +2 位作者 史柯 傅珍 石天鑫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6,共6页
为改善透水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以SK70#基质沥青、SBS改性剂和C5加氢树脂为原材料,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SBS掺量为4%,6%,8%,10%,C5加氢树脂掺量为6%的改性沥青,通过温度扫描、多应力蠕变恢复、低温松弛等试验分析SBS/C5对... 为改善透水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以SK70#基质沥青、SBS改性剂和C5加氢树脂为原材料,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SBS掺量为4%,6%,8%,10%,C5加氢树脂掺量为6%的改性沥青,通过温度扫描、多应力蠕变恢复、低温松弛等试验分析SBS/C5对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利用线性振幅扫描试验评价SBS/C5树脂复配改性沥青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SBS/C5树脂的掺入使得沥青稠度增加,相较于基质沥青,SBS/C5明显改善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短期老化会降低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且当SBS改性剂掺量为10%时,抗老化性能最佳。改性后沥青的疲劳性能有所增强,有效改善了沥青的抗变形能力,提升了沥青的疲劳寿命。综合改性沥青各项指标分析得出SBS最佳掺量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C5 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道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镁石短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艳 刘开平 +1 位作者 关博文 张晓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267-1269,共3页
研究了天然水镁石短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最佳用量。通过实验证实了当水镁石纤维用量占水泥用量的4%时,水泥砂浆7d与28d的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5.4%与19.3%,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6.5%与11%。同时,加入了水镁石纤维的砂浆... 研究了天然水镁石短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最佳用量。通过实验证实了当水镁石纤维用量占水泥用量的4%时,水泥砂浆7d与28d的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5.4%与19.3%,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6.5%与11%。同时,加入了水镁石纤维的砂浆强度增长率高于普通水泥砂浆,其中0~7d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普通砂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镁石短纤维 水泥砂浆 强度 强度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的压敏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振军 李克智 王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论述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压敏特性的研究进展,阐析了CFRC具有压敏特性的机理,明确了组成材料、成型工艺和加载方式等对CFRC压敏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应力条件下CFRC的压敏特性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展望了CFRC压敏... 论述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压敏特性的研究进展,阐析了CFRC具有压敏特性的机理,明确了组成材料、成型工艺和加载方式等对CFRC压敏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应力条件下CFRC的压敏特性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展望了CFRC压敏特性的发展与应用方向,提出了CFRC压敏特性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 压敏特性 影响因素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纤维自修复固沙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浩 耿九光 曹雪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0-1044,共5页
针对固沙材料在固结初期易破裂、耐受性差,以及破裂后无法再次成型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治沙材料。采用废旧棉布衣物及沙漠枯黄植物为原料,经改性发泡工艺制成多孔纤维作为固沙材料主体,利用尿醛树脂辅以GrubbsΙ型催化剂... 针对固沙材料在固结初期易破裂、耐受性差,以及破裂后无法再次成型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治沙材料。采用废旧棉布衣物及沙漠枯黄植物为原料,经改性发泡工艺制成多孔纤维作为固沙材料主体,利用尿醛树脂辅以GrubbsΙ型催化剂为封装材料,利用原位聚合法将二环戊二烯单体封装于多孔纤维体中,制成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多孔纤维固沙材料。以西藏G317索县段细沙为实验对象,对自修复固沙材料的修复率、抗压强度、抗冻融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修复固沙材料在1.0%掺量下的初次固沙强度可达6.0 MPa;经3个自修复周期后修复率为74%,抗压强度为4.2 MPa;1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仅为0.2%;600 h紫外光老化后抗压强度无明显损失,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该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固沙效果好及耐久性强等优点,在沙漠治理和水土保持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自修复 固沙材料 多孔纤维 修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光处理成形陶瓷型芯的颗粒级配及各向异性调控
5
作者 李鑫 李杰 +4 位作者 王珂 许西庆 石振梅 牛书鑫 焦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0,共7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制备复杂形状陶瓷型芯的理想途径,但其逐层成型的特点导致陶瓷型芯在微观结构和性能方面存在显著的各向异性。采用数字光处理成形制备了硅基陶瓷型芯,通过颗粒级配调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各向异性。当粗粉与细粉的质量比...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制备复杂形状陶瓷型芯的理想途径,但其逐层成型的特点导致陶瓷型芯在微观结构和性能方面存在显著的各向异性。采用数字光处理成形制备了硅基陶瓷型芯,通过颗粒级配调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各向异性。当粗粉与细粉的质量比(颗粒级配)为8∶2时,陶瓷浆料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陶瓷型芯层间间隙基本消失,表现出均匀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为2.9μm,在X、Y、Z三维方向上的收缩率分别为3.15%、3.08%和3.07%,表明不均匀收缩得到缓解。陶瓷型芯的层间强度明显低于层内强度,随着颗粒级配由6∶4变为8∶2,层间与层内强度比值由0.40增至0.62,表明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得到缓解。研究表明,通过颗粒级配可有效控制3D打印陶瓷型芯的结构/性能各向异性,为高性能陶瓷型芯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陶瓷型芯 颗粒级配 各向异性 层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Ni-SiC-CaF_(2)复合镀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6
作者 杜丹丹 田晓东 卢嘉成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0,共5页
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Ni-SiC-CaF_(2)复合镀层,用NiSO_(4)∙6H_(2)O、NiCl_(2)∙6H_(2)O、H_(3)BO_(3)和PVP配置镀液。在pH为4的条件下,研究施镀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中SiC浓度对Ni-SiC-CaF_(2)复合镀层组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 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Ni-SiC-CaF_(2)复合镀层,用NiSO_(4)∙6H_(2)O、NiCl_(2)∙6H_(2)O、H_(3)BO_(3)和PVP配置镀液。在pH为4的条件下,研究施镀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中SiC浓度对Ni-SiC-CaF_(2)复合镀层组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镀层的表面、截面形貌、组织和性能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对比纯Ni镀层、Ni-SiC、Ni-SiC-CaF_(2)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施镀温度为35~50℃,电流密度为5 A/dm^(2),镀液中添加SiC含量为60~80 g/L时,可形成组织稳定的含有8.26 at.%~8.95 at.%SiC和0.46 at.%~0.62 at.%CaF_(2)的复合镀层。相同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Ni-SiC-CaF_(2)复合镀层相较于纯Ni镀层和Ni-SiC复合镀层,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67.50%和35.00%,磨损速率分别降低了41.27%和2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复合镀层 碳化硅 二氟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马峰 李永波 +2 位作者 傅珍 韩伟华 张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研究KTLG2改性和KTLF1复合改性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选取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矿物纤维,在纤维最佳掺量下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抗疲劳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 为研究KTLG2改性和KTLF1复合改性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选取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矿物纤维,在纤维最佳掺量下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抗疲劳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能和水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高温性能与普通沥青混合料、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相比有较大程度提高;复合纤维的低温应变能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有较大幅度增长,与其他两种纤维相比也有优势;两种复合纤维的疲劳性能差异不大,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有明显提高;复合纤维的水稳定性较其他两种纤维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LG2改性纤维 KTLF1复合改性纤维 最佳纤维掺量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比色法的天然沥青改性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峰 富志鹏 +1 位作者 傅珍 陈斌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1,共5页
为了研究天然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选用2种基质沥青与3种集料,在基质沥青中分别掺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沥青,采用光电比色法测试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并与水煮法试验结果作对比,建立两种方法对应的黏附率与黏附等级的联系,同时通过浸水马... 为了研究天然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选用2种基质沥青与3种集料,在基质沥青中分别掺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沥青,采用光电比色法测试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并与水煮法试验结果作对比,建立两种方法对应的黏附率与黏附等级的联系,同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与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光电比色法可以定量分析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并且从黏附性角度能更为精确地确定天然沥青的最佳掺量;在基质沥青中掺入天然沥青能明显增加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但不同的基质沥青与集料在添加天然沥青后对其黏附性的提高程度各异;水煮法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其冻融劈裂试验的结果验证了光电比色法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天然沥青 集料 光电比色法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 被引量:10
9
作者 傅珍 林萌蕾 +3 位作者 代佳胜 李想 王宇欣 陈天琦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6-1504,共9页
为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并兼顾环境效益,选择生物炭对沥青进行改性,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不同掺量的生物炭改性沥青,通过沥青三大指标试验、60℃动力黏度试验、布氏旋转黏度试验(RV)、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RTFOT)等对其进行性能评价。试验... 为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并兼顾环境效益,选择生物炭对沥青进行改性,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不同掺量的生物炭改性沥青,通过沥青三大指标试验、60℃动力黏度试验、布氏旋转黏度试验(RV)、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RTFOT)等对其进行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有效提高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及温度稳定性,其掺量达到12.5%时改性效果为最佳;生物炭改性沥青的动力黏度和布氏黏度均随生物炭掺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表明生物炭改性剂具有显著的增稠作用,可提高改性沥青的黏结及抗流动变形能力;不同生物炭掺量的残留针入度比均高于基质沥青的,软化点增量均小于基质沥青的,生物炭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得以改善。此外,生物炭沥青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生物炭 改性沥青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的天然沥青高温性能机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峰 傅珍 栾媛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065-23069,共5页
为明确理解天然沥青改性沥青分子量分布特征与沥青宏观技术性能之间的联系,采用凝胶色谱方法分析不同掺量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峰值分子量和分散系数等分子量分布特征.开展室内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和旋转薄膜烘... 为明确理解天然沥青改性沥青分子量分布特征与沥青宏观技术性能之间的联系,采用凝胶色谱方法分析不同掺量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峰值分子量和分散系数等分子量分布特征.开展室内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等实验评价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沥青的掺入使改性沥青的分子量在较小分子量M 〈1000范围内减小;在中等分子量范围内(1000-6000)增加明显. 重均分子量与M 〈4000的小分子量组分含量与针入度、软化点和粘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天然沥青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逐渐增大,宏观上体现为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天然岩沥青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激发煤矸石对水镁石纤维水泥砂浆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晓旭 仇玉良 +2 位作者 刘开平 关博文 王柱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选取铜川煤矸石进行研究,采取热活化、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并用的方式,且在煅烧前将煤矸石与石灰混合,并加入固定量水镁石纤维制成水泥砂浆,通过强度、流动性等力学性能测试和SEM微观测试找出了最优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当煅烧温度为675... 选取铜川煤矸石进行研究,采取热活化、机械活化和化学活化并用的方式,且在煅烧前将煤矸石与石灰混合,并加入固定量水镁石纤维制成水泥砂浆,通过强度、流动性等力学性能测试和SEM微观测试找出了最优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当煅烧温度为675℃,石灰和煤矸石取代水泥量的30%,其中石灰占煤矸石量的40%时,强度和流动性达到最佳值。和普通水泥砂浆相比基本持平,与单一热活化煤矸石水泥砂浆相比强度有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工业废渣的利用和节能减排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化学活化 热活化 水镁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沥青混合料最佳纤维掺量的确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峰 潘健 +2 位作者 傅珍 韩伟华 张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145,共8页
为确定纤维沥青混合料中纤维的最佳掺量,通过对不添加纤维和各添加0.3%时的4种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车辙试验、水稳定性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疲劳试验,对同一纤维不同含量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低温弯曲试验,并对纤维沥青混合料破坏时... 为确定纤维沥青混合料中纤维的最佳掺量,通过对不添加纤维和各添加0.3%时的4种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车辙试验、水稳定性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疲劳试验,对同一纤维不同含量的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低温弯曲试验,并对纤维沥青混合料破坏时的应变能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抗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和弯曲劲度模量是否在正常使用范围。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在添加纤维后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明显提高,并且各纤维都存在最佳掺量;应变能可以较为明显地反映纤维变化对混合料整体性能的影响,确定的纤维最佳掺量更精确,并且在应变能确定的最佳纤维掺量下,混合料的其他技术指标均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沥青混合料 低温弯曲试验 应变能 最佳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组分与黏度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傅珍 延西利 +1 位作者 蔡婷 马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为了明确沥青组分等各因素对黏度的影响关系,测试了10种沥青结合料4组分及黏度试验数据,利用灰关联方法分析了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胶质、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和、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比等因素对沥青135℃和100℃下黏度的灰关联度排... 为了明确沥青组分等各因素对黏度的影响关系,测试了10种沥青结合料4组分及黏度试验数据,利用灰关联方法分析了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胶质、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和、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比等因素对沥青135℃和100℃下黏度的灰关联度排序结果.结果表明,将灰关联方法用于分析各沥青组成成分因素对135℃和100℃下的黏度影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各影响因素对沥青135℃黏度影响程度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胶质、芳香分、饱和分、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和、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比、沥青质.胶质含量对两个温度的沥青黏度均具有较高的影响程度,沥青质含量影响程度较低.分析表明,胶质含量、胶质与沥青质含量之和对沥青在较高温度下的黏度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沥青4组分 黏度 灰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剂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傅珍 申万青 +1 位作者 孔志峰 张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了提高沥青结合料的柔韧性,借鉴增塑剂在塑料制品的成功应用,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塑剂,研究其对沥青的改性效果.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测力延度和弹性恢复等试验对两种增塑剂改性沥青性能进行研究,并从沥青的感温性、高... 为了提高沥青结合料的柔韧性,借鉴增塑剂在塑料制品的成功应用,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塑剂,研究其对沥青的改性效果.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黏度、测力延度和弹性恢复等试验对两种增塑剂改性沥青性能进行研究,并从沥青的感温性、高低温性能、弹性恢复和老化特性等方面对路用性能改善效果做出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增塑剂对沥青低温柔韧性改善效果显著,同时对沥青结合料的感温性、弹性恢复和抗老化性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不利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对比两种增塑剂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马来酸二辛酯的改性效果优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且建议马来酸二辛酯最佳掺量值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增塑剂改性沥青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的热活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旭 刘开平 +3 位作者 关博文 张艳 汪敏强 和立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13-615,619,共4页
通过工艺实验、添加煤矸石水泥胶砂的强度测试、煅烧前后煤矸石成分及结构的XRD分析,研究了煅烧工艺条件对铜川某煤矿煤矸石火山灰活性的影响,探讨了热活化机理以及添加烧煤矸石能够提高水泥胶砂强度的原因,即煤矸石原来排列有序的晶体... 通过工艺实验、添加煤矸石水泥胶砂的强度测试、煅烧前后煤矸石成分及结构的XRD分析,研究了煅烧工艺条件对铜川某煤矿煤矸石火山灰活性的影响,探讨了热活化机理以及添加烧煤矸石能够提高水泥胶砂强度的原因,即煤矸石原来排列有序的晶体结构被打乱,形成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玻璃相结构,从而使烧成后的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氧化硅和氧化铝,而具有火山灰活性。实验发现所用煤矸石的最佳煅烧温度为700℃,此时水泥胶砂具有最高的抗压和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水泥砂浆 火山灰活性 热活化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变学的SEBS/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峰 董文豪 +3 位作者 傅珍 代佳胜 常晓绒 王博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83-6087,6094,共6页
为提高橡胶沥青在寒冷地区的路用性能,选用SEBS改性剂对橡胶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在保持橡胶粉掺量一定的情况下制备不同SEBS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弯曲梁流变仪(BBR)对沥青低温性能进行测定,并引入蠕变速率劲度比(m/S)和低温连续分级温... 为提高橡胶沥青在寒冷地区的路用性能,选用SEBS改性剂对橡胶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在保持橡胶粉掺量一定的情况下制备不同SEBS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弯曲梁流变仪(BBR)对沥青低温性能进行测定,并引入蠕变速率劲度比(m/S)和低温连续分级温度(TLC)对不同SEBS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EBS改性剂可显著降低沥青蠕变劲度,使沥青低温柔性得到改善,且温度越低改善效果越明显;短期老化后复合改性沥青的柔性和应力松弛能力均未出现明显降低,表明短期老化后沥青仍能保持较好的低温性能,SEBS对沥青抗老化性能具有改善作用;掺加SEBS改性剂后,m/S值有所提高,低温连续分级温度显著降低,表明SEBS/橡胶粉改性沥青具有优越的低温性能,通过综合比选得出SEBS最佳掺量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复合改性沥青 SEBS 橡胶粉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峰 温雅噜 +3 位作者 傅珍 冯乔 金彦鑫 郭兴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7-891,共5页
多聚磷酸(PPA)分别与SBS、橡胶粉进行复配,研究PPA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A与SBS复配后,混合料动稳定度是SBS改性沥青1.61倍,且在不同加载应变下,疲劳寿命均高出10000次以上。PPA与橡胶粉复配后,混合料动稳定度... 多聚磷酸(PPA)分别与SBS、橡胶粉进行复配,研究PPA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A与SBS复配后,混合料动稳定度是SBS改性沥青1.61倍,且在不同加载应变下,疲劳寿命均高出10000次以上。PPA与橡胶粉复配后,混合料动稳定度是SBS改性沥青的1.27倍,其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略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PPA的加入削弱了混合料抗低温能力,但PPA/SBS以及PPA/橡胶粉复配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合适的掺量下,其在低温条件下抗开裂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仍然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PPA 复配改性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峰 闫志彬 +3 位作者 傅珍 郭兴隆 温雅噜 杨田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37-12142,12151,共7页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改善效果,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进行研究,得到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掺配方式。参照优化方案制备纤维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进行相关路用... 为提高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改善效果,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试验进行研究,得到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掺配方式。参照优化方案制备纤维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进行相关路用性能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长度和掺量的最佳优化方案是纤维长度为6 mm,纤维掺量为6%。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坏能力,最佳掺量下混合料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分别是基质沥青混合料的252.4%和113.1%。同时纤维可提升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延长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但纤维长度和掺量过大时,反而会削弱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 优化方案 玄武岩纤维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BC增塑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峰 侯英杰 +2 位作者 傅珍 刘松然 杨希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28-10133,共6页
为研究ATBC增塑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选用4种不同掺量对SK70#、SK90#、中海90#3种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和脆点试验探究其对沥青高低温性能和感温性能的作用,之后制成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低温弯曲试验、车辙试验... 为研究ATBC增塑剂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选用4种不同掺量对SK70#、SK90#、中海90#3种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通过三大指标试验和脆点试验探究其对沥青高低温性能和感温性能的作用,之后制成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低温弯曲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其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BC增塑剂能同时显著提高沥青低温性能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3.5%掺量使中海90#的5℃延度和当量脆点分别提高1371.69%和下降132%,使沥青混合料最大弯拉应变提高13.74%,同时还能改善沥青感温性能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3.5%掺量增加SK70#PI值86.4%,提升中海90#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8.58%)。但ATBC增塑剂的添加对沥青高温性能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呈不利影响,且这种不利变化会随ATBC增塑剂掺量的增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增塑剂 改性沥青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防裂层沥青路面应力与抗裂机理数值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红兵 赵亚兰 陈拴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为裂缝缓解层的方法,利用其大粒径矿料多、沥青含量少及空隙率大的结构特点消散及吸收裂缝处路面应力。以国内外O...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为裂缝缓解层的方法,利用其大粒径矿料多、沥青含量少及空隙率大的结构特点消散及吸收裂缝处路面应力。以国内外OLSM参考级配为基础,结合试验段修筑情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设置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设置不同类型裂缝缓解层、1^#-3^#级配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热-荷载耦合应力对比分析,从宏观力学响应方面阐释了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抗裂机理。结果表明:与相同厚度的普通AC-25裂缝缓解层相比,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温度敏感性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应力消减及缓解性能;在相同的外部荷载作用下,随着1^#-3^#级配OLSM-25空隙率的增大,以及抗压回弹模量和线膨胀系数的降低,其自身的车辆荷载应力、温度应力、耦舍应力呈总体降低趋势。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仅从缓解应力效果及抗裂性能方面考虑,选择级配偏粗、空隙率较大的3^#级配OLSM-25作为裂缝缓解层效果较好,但应严格控制施工中的离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抗裂机理 裂缝缓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