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分析与形象思维的统一——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规划设计
1
作者 岳邦瑞 侯全华 蔡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0-23,28,共5页
通过对基地的理解和发掘 ,结合新世纪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 ,规划中尽可能体现情感 .诗意的形象思维 ,严谨的理性秩序分析 ,着重营造具有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
关键词 长安大学 校区规划 网络 园林 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合生长的城市文化遗产区更新机制与产业提升研究——以西安市汉代礼制建筑遗址片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俊涛 余侃华 +1 位作者 苏杭 司文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演进和更替,造成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以不同的方式在城市环境中叠合的现象。这些文化遗产之间没有经过长期的相互适应和融合,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给文化导向下的城市空间重构带来了困难。文章从文化遗... 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演进和更替,造成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以不同的方式在城市环境中叠合的现象。这些文化遗产之间没有经过长期的相互适应和融合,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给文化导向下的城市空间重构带来了困难。文章从文化遗产叠合区的空间表达以及矛盾出发,以西安市礼制建筑区为例,探讨了文化叠合区城市更新的文化从属性、空间功能复合性等原则以及时空设计法和空间共生设计法等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叠合生长 城市设计 规划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伍眉函 井晓鹏 +1 位作者 王博 赵鑫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医疗设施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公平开放的医疗设施布局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疗设施为例,引入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代入不同的搜索阈... 医疗设施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公平开放的医疗设施布局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疗设施为例,引入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代入不同的搜索阈值,客观测度各居民点就医可达性,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法探讨区域可达性聚集差异。结果表明,长安区医疗设施可达性区际及街道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差的地区较多,农村地区与较偏远地区可达性普遍较低;可达性峰值区域与医疗设施聚集区局部错位;道路交通距离、人口规模等要素对可达性的影响较大。同时验证了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在可达性评价中的可行性,并通过不同搜索半径阈值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搜索半径阈值。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展望,以期为医疗设施公平性规划布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 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 可达性 西安市长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陕南公共文化设施文旅融合路径及实现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侃华 程哲 +1 位作者 张睿婕 李照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61,共13页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融合政策背景下,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文聚焦陕南地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存在的结构性困境:设施供给缺位与失衡、资源转化效能不足、运营管理机...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旅融合政策背景下,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文聚焦陕南地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存在的结构性困境:设施供给缺位与失衡、资源转化效能不足、运营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剖析其深层成因,包括区域产业结构单一、政府主导模式局限及文化生产力转化路径缺失。研究创新性提出“文化-设施-产业-人”四维协同作用机制,构建文旅融合理论框架。通过系统分析陕南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提出空间提质、文化提炼、产业提升、管理提振的四重优化路径。研究成果为破解欠发达地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低效困境提供理论依据,旨在缩小城乡差距,激活区域经济,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具有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机制 公共文化设施 路径探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应变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樊禹江 陈玉喜 +2 位作者 李寰芳 许锦宝 葛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基于课题组所做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采用析因法,共设计216个不同剪跨比、轴压比、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等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模型,完成相应的单推性能研究;基于有限元破坏形态...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其变形指标限值,基于课题组所做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采用析因法,共设计216个不同剪跨比、轴压比、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等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模型,完成相应的单推性能研究;基于有限元破坏形态识别,将构件破坏形态划分为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3类,提出墙体破坏形态划分准则。参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弯曲破坏和弯剪破坏划分6个性能状态,对剪切破坏划分两个性能状态,基于构件极限状态下混凝土、钢筋应变和承载力,确定墙体性能状态判定准则。通过线性回归分别得到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形态下构件各塑性位移角限值的回归方程,并提出各破坏形态下具有90%保证率的构件变形指标限值标准,为基于性能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装配式剪力墙 有限元模拟 破坏形态 变形指标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相关性探讨
6
作者 王晓雄 孙子焱 +1 位作者 马朝腾 余侃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历史街区是城市独有的精神内核,其承载了文化、居住和商业等功能,其中商业功能为主导,如何通过商业提升街巷活力成为研究焦点.以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与实地调研校核,建立街巷活力外在表征与业态测度指标体系,利用Pear... 历史街区是城市独有的精神内核,其承载了文化、居住和商业等功能,其中商业功能为主导,如何通过商业提升街巷活力成为研究焦点.以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与实地调研校核,建立街巷活力外在表征与业态测度指标体系,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二者之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街区内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之间具有关联性,其强弱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2)从整体上看,街巷活力与业态总量、业态密度以及业态混合度之间呈现显著相关,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业态总量、业态密度、业态混合度.(3)从各类业态上看,购物服务类与餐饮服务类业态对街巷活力影响最为显著.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和街区特点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历史街区综合街巷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巷活力 商业业态 Pearson相关性 历史文化街区 东关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国土空间演化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魏伟 王雅宁 +2 位作者 尹力 余侃华 薄立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68-2984,共17页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关联作用和驱动机制,有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农牧用地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成效凸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利用转换矩阵、InVEST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关联作用和驱动机制,有利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农牧用地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成效凸显”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利用转换矩阵、InVEST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按照“国土空间演化-生态系统响应-影响因素解析”研究路径,分析2000—2020年内蒙古高原“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转换的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内蒙古高原城镇空间持续扩张,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此消彼长”特征显著,大兴安岭沿麓农牧区“由黄转绿”和锡林郭勒草原畜牧区“由草转牧”变化突出。(2)全区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好转,ESI指数呈“东南高西北低”空间格局。主体功能区划对“三区空间”转型的生态效应具有显著分区作用,生态功能区内农业转向生态空间显示最强正向生态效应。(3)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政策工程综合影响“三区空间”转换的生态效应:土壤侵蚀、平均风速等自然因子促进山地、高原的正向生态效应,而放牧强度、第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条件加剧农牧空间转换的负向生态效应,政策工程则对全区持续发挥稳定约束作用。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把握城镇空间错位提升发展机遇,构建“一核双星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发挥农牧空间草地资源优势,推进“六牧四农”的农牧空间格局;实施生态空间全要素全域保护,建设“三山两带一弯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牢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内蒙古高原 三区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农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陆宁 蔡爱云 +2 位作者 黄永安 陆路 刘爱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88-90,94,共4页
为了实现中国建筑业尤其是陕西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选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原则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给出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的处理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空间几何距离法,并且基于陕西省建筑业的实际... 为了实现中国建筑业尤其是陕西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选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原则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给出了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的处理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空间几何距离法,并且基于陕西省建筑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陕西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空间几何距离法对1999~2003年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建筑业 空间几何距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街建筑声环境的研究与改善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敬源 张琳 霍小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临街建筑的声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深受关注又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之一.针对当前中国中等城市实际车流量和道路情况,从理论上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场模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交通干道临街建筑,作详细的噪声同步测量.从理论和实测两方面... 临街建筑的声环境已经成为当前深受关注又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之一.针对当前中国中等城市实际车流量和道路情况,从理论上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场模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交通干道临街建筑,作详细的噪声同步测量.从理论和实测两方面对临街建筑噪声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临街建筑声环境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街建筑 交通噪声 直达声 混响声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优化设计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住区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启波 李慧玲 +1 位作者 周娜 刘启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5-881,共7页
生态化理念下建造新农村住区的设计方案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村庄人居环境体系.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住区为例,提出了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规划... 生态化理念下建造新农村住区的设计方案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村庄人居环境体系.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住区为例,提出了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优化设计模式,并以典型村庄——西安市户县东韩村为例进行了符合该优化设计模式的实践,对于农村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理念 新农村住区 以人为本 四节一环保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立体绿化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阳 武六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3年第2期166-168,188,共4页
对建筑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 )的特点、相关技术措施及绿化植物选择进行探讨与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 .同时 。
关键词 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 植物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围合组团建筑的能耗模拟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敬源 王琼 吴晓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9-583,共5页
通过对西安住区组团结构中半围合体系住宅的热环境研究,利用所建立的算例模型,采用逐一改变半围合建筑各朝向长度比例的单因素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住宅建筑全年动态能耗的变化.以期在满足围合式建筑的规划组团布局要求下,以建筑物能耗最... 通过对西安住区组团结构中半围合体系住宅的热环境研究,利用所建立的算例模型,采用逐一改变半围合建筑各朝向长度比例的单因素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住宅建筑全年动态能耗的变化.以期在满足围合式建筑的规划组团布局要求下,以建筑物能耗最低为判据,找寻各朝向的最佳比例关系.模拟显示西安地区建筑物应选择"L"形围合最合理,即当建筑物西向无延伸,东向延伸外墙与南向水平外墙长度比为0.5∶1时,建筑物全年综合能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年能耗 半围合结构 建筑体型合理比例 “L”形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D V4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敬源 黄志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5,共8页
开展绿色建筑的评定工作是建设绿色建筑的一种重要环节.美国USGBC在2013年11月颁布LEED的最新版本LEED V4,我国在原有评价标准基础上,修订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文章从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性能、对象等方... 开展绿色建筑的评定工作是建设绿色建筑的一种重要环节.美国USGBC在2013年11月颁布LEED的最新版本LEED V4,我国在原有评价标准基础上,修订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文章从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性能、对象等方面比较了LEED V4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异同点,并以某一绿色公共建筑评价为例,分别利用LEED V4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其打分,发现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内容构成上及绿色建筑评定工作上仍存在不足,并在绿色建筑体系的在线体系、建筑生命周期、整体设计,得分点角度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DV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宇 付曜 李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70,共8页
针对按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超高层建筑结构风致振动不尽合理的问题,以西安环球贸易中心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风洞试验测得各楼层的风荷载,再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能够精确求解超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及等效静风荷载的程序... 针对按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超高层建筑结构风致振动不尽合理的问题,以西安环球贸易中心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风洞试验测得各楼层的风荷载,再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能够精确求解超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及等效静风荷载的程序,进而对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风向角接近90°时,结构中部出现了极值位移风振系数,且其迎风面顺风向的变形和内力都达到了最大值,横风向的变形和内力则最小;当风向角为20°~70°时,位移风振系数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增加,其峰值出现在顶层;随着风向角的变化,结构扭转加速度峰值在各区间都是先减小后增大,特别是风向角呈45°左右时,结构扭转变形和基底扭矩达到了最大值;提出的将风洞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可为同类工程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 风致振动 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和硫酸钠对地仗层湿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毕文蓓 苏嘉豪 +1 位作者 张正模 赵敬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和种类对敦煌莫高窟壁画地仗层材料湿性能的影响。通过制备含有氯化钠、硫酸钠及其复合盐的地仗层模拟试样,量化了试样的吸放湿行为,建立了含盐材料的等温吸放湿多项耦合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含盐试样的平衡含湿... 本文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和种类对敦煌莫高窟壁画地仗层材料湿性能的影响。通过制备含有氯化钠、硫酸钠及其复合盐的地仗层模拟试样,量化了试样的吸放湿行为,建立了含盐材料的等温吸放湿多项耦合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含盐试样的平衡含湿量均随环境相对湿度的升高(降低)而增加(减少),氯化钠的存在会增加地仗层的平衡含湿量,当两种盐分同时存在时,会更大程度提升材料的平衡含湿量。环境相对湿度超过75.47%后,地仗层的吸放湿性能在氯化钠含量高于3%时会发生显著改变,相对湿度达到97.59%时,含有5%氯化钠的地仗层试样甚至会出现材料的结构破坏。最后,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多项耦合模型揭示了对地仗层材料吸湿性能起关键作用的影响因素是盐分的线性效应、相对湿度的指数效应及湿度和盐分的耦合效应。本研究为壁画盐害预测及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制定洞窟环境调控策略以减轻盐害风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仗层 盐害 等温吸放湿性能 莫高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简驭繁:一种持守城市关键秩序统筹整体建设的营城理念
16
作者 张薇(图/文) 张建新(图/文) +1 位作者 李小龙(图/文) 姚曼琳(图/文)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执简驭繁”。中华文化素来崇尚从整体中把握关键,于复杂环境中“举纲张目”,以此谋全局、图永利。《周礼·系辞上》记载:“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天下之理得矣”;《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亦载:“圣人... 1.何谓“执简驭繁”。中华文化素来崇尚从整体中把握关键,于复杂环境中“举纲张目”,以此谋全局、图永利。《周礼·系辞上》记载:“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天下之理得矣”;《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亦载:“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此义理投射于本土城市规划,即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的动态演进中,始终把握少数关键要素,去繁就简,以简化繁,实现城市价值之本、空间之特的存续与彰显,积淀形成“执简驭繁”的营城思想。历史文献中亦有“持其大纲,疏其节目”“翦其繁芜,撮其枢要”诸多记载,均蕴含此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理念 执简驭繁 整体建设 关键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霍小平 葛翠玉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针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分析了建筑热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室内外热环境的实际测试及主观调查,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根据典型条件下不同楼层和朝向室内温度的实测数据结果,剖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总结了建筑防热及“内... 针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分析了建筑热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室内外热环境的实际测试及主观调查,阐明了建筑物夏季热环境现状。根据典型条件下不同楼层和朝向室内温度的实测数据结果,剖析了引起室内过热的原因,总结了建筑防热及“内”与“外”结合、“用”与“防”结合的原则,同时提出屋顶隔热、窗户遮阳、地面绿化、通风降温等解决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措施。最后指出利用建筑自身及生态化技术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热环境 热压 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结构绿地冬夏季感知体验对人体生理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段艺凡 白骅 +2 位作者 李树华 杨乐 袁润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272,共9页
通过对比冬夏季对5种典型植被结构的绿地类型(草坪、乔木林、乔-灌-草、乔-草)和无植被广场(无植被)的感知体验,评估不同植被结构绿地的季节变化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乔木林的RMSSD数值显著上升,表明其对生理恢复有积... 通过对比冬夏季对5种典型植被结构的绿地类型(草坪、乔木林、乔-灌-草、乔-草)和无植被广场(无植被)的感知体验,评估不同植被结构绿地的季节变化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乔木林的RMSSD数值显著上升,表明其对生理恢复有积极作用(P<0.01)。夏季,即便是无植被的广场,也显示出恢复效益,RMSSD数值显著增加(P<0.05)。2)在冬季和夏季,草坪、乔木林和乔-灌-草植被结构以及无植被广场的R-R间期数值均上升,其中乔木林和无植被广场上升显著(P<0.05),表明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类型均能即时缓解情绪和促进放松。3)无论冬夏,在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中引起的pNN50数值上升更显著,尤其是在乔-灌-草中体验阶段比恢复阶段更有助于身心恢复(P<0.01)。此外,草坪、乔木林和乔-灌-草植被结构的绿地景观中HR数值持续下降,表明自然景观能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而无植被的广场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基于以上结果,建议在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中考虑季节变化、植被类型和感知体验阶段的重要性,并通过持续评估和监测来提升设计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结构 绿地类型 景观设计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以柏林地区两座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宇峤 霍小平 鱼晓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3-986,共4页
历史建筑保护方式的选择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日益加深之矛盾的途径之一。通过运用场所理论,从城市区位、建筑形态及人的心理认知方面,分析两座柏林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人的心理影响... 历史建筑保护方式的选择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日益加深之矛盾的途径之一。通过运用场所理论,从城市区位、建筑形态及人的心理认知方面,分析两座柏林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人的心理影响,及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我国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应根据城市发展环境、建筑特定历史条件及现状特质,并结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与功用进行,建立历史建筑在城市中多元共生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利用 城市意象 场所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以汉长安城遗址区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为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稳亮 励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地处城市近郊的大遗址区内的一些村庄建设活动与遗址保护产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针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长年来相互掣肘的窘况,遗址区内的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提出以遗址保护与历史展示为基本前提,以整...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地处城市近郊的大遗址区内的一些村庄建设活动与遗址保护产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针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长年来相互掣肘的窘况,遗址区内的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提出以遗址保护与历史展示为基本前提,以整村近地搬迁为技术路线,以遗址保护与村庄发展的协同为终极目标,通过土地功能置换与空间整合,在遗址保护与展示、历史文化民俗展示、居住环境营建与村民就业引导方面,对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之策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新农村建设 协同 汉长安城 周家河湾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