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地区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星 王东红 +2 位作者 赵法锁 李炜 李同录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旋挖钻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黄土地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长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长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的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 旋挖钻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黄土地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长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长桩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的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探讨了两种成孔工艺对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孔工艺 桩承载力 对比研究 黄土地区 性状 钻孔灌注长桩 旋挖钻孔灌注桩 黄土地基 泥浆护壁 桩身应力 传递规律 桩端阻力 桩侧阻力 桩基 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Q_2,Q_3黄土的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星 赵法锁 +2 位作者 王艳婷 林斌 王东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1-455,468,共6页
通过对Q2和Q3黄土的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对两种黄土单轴压缩曲线和CU剪切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两种黄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强软化型Q2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强软化型模型进行描述,并对其模型参数... 通过对Q2和Q3黄土的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对两种黄土单轴压缩曲线和CU剪切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两种黄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强软化型Q2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强软化型模型进行描述,并对其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弱软化-硬化型Q3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可用两参数的指数模型描述,也可用强软化性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和Q3黄土 力学特性 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咸阳地区Q_2黄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皓 党琪 +2 位作者 段钊 赵法锁 宋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3,770,共7页
通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了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不同围压及不同含水率下的应变—时间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分析试验曲线表明:围压及含水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的蠕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表现在其蠕变变形量... 通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得到了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不同围压及不同含水率下的应变—时间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分析试验曲线表明:围压及含水率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的蠕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表现在其蠕变变形量与含水率在相同围压时呈正相关关系,与围压在相同含水率时呈负相关关系。再进一步对关中咸阳地区Q2黄土蠕变破坏应力与围压及含水率试验数据做拟合分析,得到了其蠕变破坏应力与围压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负对数关系的变化规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常用的五元件模型(H-K-K)参数性质及结构,得到了可描述Q2黄土加速蠕变的七元件非线性蠕变模型,并应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拟合辨识,最终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蠕变试验 蠕变特性 七元件非线性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区典型冻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斌 汪仁和 +1 位作者 谢星 赵法锁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对淮南矿区3种典型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钙质粘土力学性能最差;冻结粘土的单轴强度、变形模量和蠕变强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特别是当冻土温度低于-10℃时,冻结粘土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剧烈增加,但温度的变化对泊松比影响较小,... 对淮南矿区3种典型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钙质粘土力学性能最差;冻结粘土的单轴强度、变形模量和蠕变强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特别是当冻土温度低于-10℃时,冻结粘土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剧烈增加,但温度的变化对泊松比影响较小,蠕变状态方程可用形如ε=A(T)σBtC的幂函数表示;在没有补给水源的情况下,其冻胀力可达0.8MPa,冻胀率小于5%,深层粘土的冻胀性小于浅层粘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粘土 人工冻结 力学性能 淮南矿区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含水损伤的Q_2黄土非线性蠕变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唐皓 赵法锁 +1 位作者 段钊 宋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0,17,共6页
对Q2黄土进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高,Q2黄土的流变性能增强。根据试验曲线形态特征,选用一个广义Kelvin模型串联一个非线性黏塑元件组成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改进的西原模型)。应用改进的西原模型对试... 对Q2黄土进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高,Q2黄土的流变性能增强。根据试验曲线形态特征,选用一个广义Kelvin模型串联一个非线性黏塑元件组成非线性黏弹塑性模型(改进的西原模型)。应用改进的西原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求参,结果显示瞬时变形模量EH、黏弹性变形模量EK、黏弹性黏滞系数ηK随含水率增加呈指数形式递减。引入含水损伤变量D(ω),计算得出各蠕变参数含水损伤演化方程,进而建立考虑含水损伤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应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证明考虑含水损伤的非线性蠕变模型能够有效的描述Q2黄土的整体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蠕变试验 含水率 流变 非线性 损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_2黄土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星 赵法锁 王东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2-328,共7页
利用黄土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特点,引进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作为黄土微元强度分布参量,基于Q2黄土三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同时考虑了损伤门槛值的影响,建立了反映Q2黄土损伤全过程的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Q... 利用黄土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特点,引进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作为黄土微元强度分布参量,基于Q2黄土三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同时考虑了损伤门槛值的影响,建立了反映Q2黄土损伤全过程的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Q2黄土损伤软化模型参数与围压和黄土含水量的关系,对其参数进行了合理修正,从而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的黄土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合理性,表明该模型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WEIBULL分布 损伤门槛值 微元强度 软化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_2黄土的结构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星 赵法锁 王东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2,88,共6页
通过西安地区不同含水量的Q2黄土的单轴无侧限压缩试验研究表明,Q2原状黄土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呈强软化型,峰值强度前曲线近似呈线形,峰值强度后的指数型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用含损伤变量的线弹性本构方程描述。对应力应变门槛值及损伤演... 通过西安地区不同含水量的Q2黄土的单轴无侧限压缩试验研究表明,Q2原状黄土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呈强软化型,峰值强度前曲线近似呈线形,峰值强度后的指数型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用含损伤变量的线弹性本构方程描述。对应力应变门槛值及损伤演化规律的分析和探讨认为:损伤的应变门槛值εc几乎不随着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损伤的应力门槛值σS及初始弹性模量E0则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分别呈指数和线性减少;以强度劣化和刚度劣化来描述的损伤均适用于描述水敏性Q2黄土的损伤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损伤演化规律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雷波法在黄土地区地基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东红 谢星 张继文 《岩土工程技术》 200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瑞雷波勘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 ,在岩土工程中具广泛应用前景。介绍了瑞雷波的特点、原理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 ,探讨了多道瞬态瑞雷波勘探法在黄土地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灰土垫层地基等检测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瑞雷波法 灰土挤密桩 灰土垫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井帮温度下的冻结粘土层施工理论与实践
9
作者 林斌 汪仁和 赵法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6,300,共5页
虽然祁东矿副井在通过特厚冻结粘土层时,井帮温度远远高于设计温度,但是冻结壁性状分析表明,冻结壁有效厚度和平均温度十分接近于设计值,考虑到冻结壁的实际工作性状,通过适当改变井壁的设计参数和采用短段掘进、快速通过的施工工艺,能... 虽然祁东矿副井在通过特厚冻结粘土层时,井帮温度远远高于设计温度,但是冻结壁性状分析表明,冻结壁有效厚度和平均温度十分接近于设计值,考虑到冻结壁的实际工作性状,通过适当改变井壁的设计参数和采用短段掘进、快速通过的施工工艺,能够保证井筒的施工安全和冻结壁的稳定。避免了停产冻结的后果,提前工期近4个月。实测结果表明,冻结壁和底鼓变形值均较小,没有引起外层井壁的破坏和冻结管断裂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粘土层 冻结壁 井帮温度 变形量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蜀河水电站水库运行对棕溪段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韵洁 赵法锁 栾长青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1,71,共6页
汉江蜀河水电站属Ⅱ等大(2)型水电站,水库的运行对库岸的稳定性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诱发库岸失稳灾害,这势必会影响岸坡上铁路的正常运营,所以水库运行对岸坡和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必须进行分析评价。历年来分析斜坡稳定性的方法很... 汉江蜀河水电站属Ⅱ等大(2)型水电站,水库的运行对库岸的稳定性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诱发库岸失稳灾害,这势必会影响岸坡上铁路的正常运营,所以水库运行对岸坡和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必须进行分析评价。历年来分析斜坡稳定性的方法很多,可单一的某一种方法并不能准确的评价斜坡的稳定性。本文以地质背景为基础,结合具体坡段的岩性、结构特征等划出典型段落,然后分别运用了坍岸预测、模糊评判、稳定性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对棕溪段铁路路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稳定性 水库运行 水电站 汉江 数值模拟分析 分析评价 稳定性影响 斜坡稳定性 库岸失稳 铁路路基 地质背景 结构特征 模糊评判 力学分析 岸坡 坍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