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裂缝活动对地铁区间隧道地层应力与位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强兵 彭建兵 +1 位作者 石玉玲 闫金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5-1532,共8页
以西安地铁明挖区间隧道穿过地裂缝带为研究背景,通过几何比1∶5的大比例尺地裂缝与地铁隧道模型试验,研究了地裂缝活动引起地铁隧道地层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在上盘地层中产生负的附加应力,出现应力降低区,而... 以西安地铁明挖区间隧道穿过地裂缝带为研究背景,通过几何比1∶5的大比例尺地裂缝与地铁隧道模型试验,研究了地裂缝活动引起地铁隧道地层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在上盘地层中产生负的附加应力,出现应力降低区,而在下盘产生正的附加应力,出现应力增强区,且距离地裂缝越远附加应力越小。随上盘沉降量的增大,上盘隧道顶部地层应力增加,两侧逐渐减小,而下盘隧道顶部地层应力逐渐减小接近于零,两侧地层应力则逐渐增大。地层位移和地表沉降变形随地裂缝位错量增加而增大,横向呈现上、下盘相反的变化规律,同时上盘地表出现与地裂缝近似垂直的纵向拉张裂缝,影响范围约为2倍隧道宽度,下盘地表出现与地裂缝大致平行的横向拉张裂缝,影响宽度约为2.5倍隧道宽度。研究结果可为地裂缝环境下地铁隧道沿线城市规划与地裂缝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裂缝 地铁隧道 模型试验 地层应力 沉降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的抽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新生 王朋朋 +4 位作者 李亚圣 李忠生 高铎文 万通 高虎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78-385,共8页
查清地裂缝水文地质情况可以为西安地铁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安地铁勘察工作需要,2008年7月~9月选择地裂缝穿过的西安市劳动路小学院内场地首次尝试进行跨地裂缝水文地质专项现场试验。试验内容包括试坑渗水试验、钻孔注水... 查清地裂缝水文地质情况可以为西安地铁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安地铁勘察工作需要,2008年7月~9月选择地裂缝穿过的西安市劳动路小学院内场地首次尝试进行跨地裂缝水文地质专项现场试验。试验内容包括试坑渗水试验、钻孔注水和抽水试验,并以1号抽水井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为典型,研究地裂缝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采用带1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带2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以及潜水完整井水位恢复速度计算公式等3个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得到了地表浅层土体沿地裂缝走向和垂直于地裂缝走向的渗透系数,分析了渗透系数的差异性;最后利用MADIS有限元软件模拟场地内建筑物对地基土施加应力,探讨了建筑物对场地土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上述3个公式计算,都得到沿地裂缝方向土体的渗透系数比垂直地裂缝方向的土体稍大;在同一落程中,利用潜水完整井水位恢复速度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最大,利用带2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次之,利用带1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最小,这主要是由井损造成的;建筑物对场地土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素填土层、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粉质黏土层以下影响则逐渐减弱,影响深度在18 m左右;由于建筑物长期对地裂缝上盘土体施加荷载,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土固结压密,导致地裂缝上盘土体的渗透系数较下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地裂缝 抽水试验 渗透系数 水文地质 稳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地裂缝带Q_3原状黄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亚虹 李丽 +2 位作者 慕焕东 王鹏 李飞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47-1855,共9页
汾渭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考虑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黄土的流变特性对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的影响,采用分级循环加卸载方式,对西安地区长安地裂缝(fc1)带Q3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 汾渭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考虑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黄土的流变特性对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的影响,采用分级循环加卸载方式,对西安地区长安地裂缝(fc1)带Q3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三轴流变特性试验,得到了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蠕变加、卸载曲线和应变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下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表现为低应力下为减速蠕变,高应力下为减速蠕变和等速蠕变的特征。并基于统一流变力学模型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西安地区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三维蠕变本构模型,获得了相应的本构模型参数。该成果为研究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及其力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带 Q3原状黄土 流变试验 蠕变本构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定量方法--以西安地铁一号线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邓亚虹 彭建兵 +1 位作者 卢全中 林鸿州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91-294,298,共5页
以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综合评估量化评分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主要讨论了评估因子的选取、各因子权重和分级取值、危险性等级划分和各级分值范围确定、评分方法和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例分... 以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综合评估量化评分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主要讨论了评估因子的选取、各因子权重和分级取值、危险性等级划分和各级分值范围确定、评分方法和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量化评分方法基础上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能够较好地反映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评估结果合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性综合评估 量化评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的剪切质点系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亚虹 夏唐代 +2 位作者 彭建兵 李喜安 黄强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89-2494,2500,共7页
场地土层的自振频率是场地土的重要动力特性之一。为避免结构物与场地地基的共振效应,工程设施的固有频率应尽量避开地基的固有频率。在传统的基于集中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法(集中质量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一致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 场地土层的自振频率是场地土的重要动力特性之一。为避免结构物与场地地基的共振效应,工程设施的固有频率应尽量避开地基的固有频率。在传统的基于集中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法(集中质量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一致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法。在此基础上,对利用剪切质点系法求解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的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考虑了土层分层特性、质量矩阵形式以及材料阻尼3个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分层数越多,计算结果越接近真实解,从实际工程角度出发,分层数超过三层时可不再细分;在层数相等的情况下,层厚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甚微;一致质量法的计算结果要优于集中质量法,且表现出上限解性质;在通常小阻尼情况下,阻尼对自振频率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层状场地 自振频率 剪切质点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6
作者 卢全中 赵富坤 +1 位作者 彭建兵 薄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8-907,共10页
日益增多的地裂缝灾害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隐伏地裂缝数量更加巨大,其破裂扩展的随机性及潜在的灾害效应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隐伏地裂缝的破裂扩展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裂缝的位错量、倾角和活动速率,上覆土层的性质、... 日益增多的地裂缝灾害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隐伏地裂缝数量更加巨大,其破裂扩展的随机性及潜在的灾害效应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隐伏地裂缝的破裂扩展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裂缝的位错量、倾角和活动速率,上覆土层的性质、厚度和地层结构,以及表水下渗、开采地下水、地震动和时间效应等,这些因素的组合和叠加,导致隐伏地裂缝的破裂力学机制复杂,破裂扩展过程难以再现。目前隐伏地裂缝的破裂扩展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勘探、模型试验、力学综合分析与解析和数值模拟等综合手段,研究内容包括地裂缝破裂扩展各种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影响效应。通过分析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在其形成的复杂环境地质条件、多期活动性、长期蠕动性和多种诱发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效应与力学机制,研究其破裂扩展过程,追踪不同深度的破裂位置及影响带宽度,确定一定条件下隐伏地裂缝扩展引起的地表最大位错量和最小安全覆盖层厚度,制定统一的地裂缝影响带宽度确定方法和标准,可为解释实际地裂缝破裂现象和地裂缝灾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也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地裂缝 破裂扩展 灾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盆地地裂缝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乔建伟 彭建兵 +2 位作者 邓亚虹 文海光 臧明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6-865,共10页
临汾盆地属于成长型盆地,是地裂缝发育较多的地区。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查清了地裂缝的分布概况,总结了地裂缝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探槽揭示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并概括了地裂缝的灾害特征。临汾盆地86条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新构造... 临汾盆地属于成长型盆地,是地裂缝发育较多的地区。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查清了地裂缝的分布概况,总结了地裂缝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探槽揭示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并概括了地裂缝的灾害特征。临汾盆地86条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临汾凹陷、侯马凹陷以及襄汾凸起等新构造单元区,与下伏断裂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地裂缝发育的基本特征有平面展布特征、剖面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和活动特征。地裂缝平面展布特征多样,具有定向性、多样性、成带性和分段发育特征;剖面结构有阶梯型、"Y"字型和梳状型;运动特征是横向水平拉张、竖直位错;活动特征具有活动间断、受降雨控制、活动差异和持续扩展。地裂缝引起的地面变形特征可分为剪切型和拉张型。地裂缝对房屋建筑的破坏类型有墙体开裂、屋顶开裂、楼梯断裂和门窗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临汾盆地 发育特征 灾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路堑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强兵 刘悦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806-811,共6页
通过原状黄土的减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黄土边坡不同深度不同含水量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并与原状黄土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减压三轴试验能合理地模拟和解释开挖卸荷作用下黄土边坡土体的变形与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原状黄土的减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黄土边坡不同深度不同含水量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并与原状黄土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减压三轴试验能合理地模拟和解释开挖卸荷作用下黄土边坡土体的变形与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坡脚开挖卸荷时,黄土边坡中浅层非饱和黄土易出现应变软化或塑性流动,强度较低,易产生较大变形,而深层饱和黄土仅在高围压下发生应变硬化,强度增加,在中低围压时均发生应变软化现象。分析认为黄土边坡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使得黄土边坡的特定部位在开挖卸荷作用下常形成了不利于土体稳定的含水量和围压组合,导致坡体特定部位的土体变形破坏,进而诱发边坡的变形破坏;开挖卸荷作用下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应为蠕滑-压致拉裂或"牵引式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三轴试验 常规三轴试验 开挖卸荷 黄土边坡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空间上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邓亚虹 夏唐代 +1 位作者 彭建兵 范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0-36,共7页
在传统的基于集中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法(集中质量法)基础上,发展了基于一致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法(一致质量法),利用剪切质点系法对半空间上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考虑了土层剪切模量分布、土层层厚分布以及覆盖... 在传统的基于集中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法(集中质量法)基础上,发展了基于一致质量矩阵的剪切质点系法(一致质量法),利用剪切质点系法对半空间上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考虑了土层剪切模量分布、土层层厚分布以及覆盖层总厚度3个因素对场地自振频率的影响,并总结了影响规律,同时考虑了计算厚度选取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结论对于建筑场地地震分析、结构抗震以及剪切质点系法的工程应用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空间 水平层状场地 自振频率 剪切质点系法 结构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层一维有限应变固结的超静孔压消散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敬虞 龚晓南 邓亚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1-195,共5页
根据土力学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层固结过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值,确定软黏土体固结过程的强度增长,对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至关重要。软黏土层固结过程中土体变形较大时,有限应变固结理论和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固结所得结... 根据土力学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层固结过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值,确定软黏土体固结过程的强度增长,对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至关重要。软黏土层固结过程中土体变形较大时,有限应变固结理论和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固结所得结果差异较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及程序,通过对软黏土层固结工程算例的计算结果分析,研究了有限应变固结理论和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层一维固结超静孔压值消散的差异;探讨了软黏土体一维固结过程中,几何非线性、土体渗透性变化和压缩性变化对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土体的变形较大时,有限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出的超静孔压要比小应变固结理论得到的值消散的更快。考虑土体固结过程中渗透性的变化时,超静孔压消散变慢;可用软黏土渗透性变化指数ck反映渗透性变化对超静孔压消散的影响,渗透性变化指数ck值越小、超静孔压消散越慢。固结过程中软黏土压缩性的大小及变化也影响超静孔压的消散,可用软黏土的压缩指数cc反映固结过程中压缩性的大小及变化对超静孔压消散的影响,软黏土的压缩指数cc越小,固结过程软黏土层中的超静孔压消散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一维固结 有限应变 小应变 超静孔压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场地脉动卓越频率对应的理论计算深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亚虹 徐平 +1 位作者 李喜安 范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地脉动观测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场地土层动力特性测试方法。依据场地脉动能量中瑞利波为主的特性,基于层状场地瑞利波弥散特征曲线,研究了不同场地条件下脉动卓越频率对应的瑞利波波长与场地自振频率理论计算深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 地脉动观测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场地土层动力特性测试方法。依据场地脉动能量中瑞利波为主的特性,基于层状场地瑞利波弥散特征曲线,研究了不同场地条件下脉动卓越频率对应的瑞利波波长与场地自振频率理论计算深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场地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层剪切波速差异特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土层波速差别较小或者某一波速占主导地位,则理论计算深度与瑞利波波长比值约为1/(4a)(a为瑞利波波速与剪切波速之比),与均匀场地结果接近;反之,土层波速差异越大,两者比值与1/(4a)偏离越远,且1/(4a)为比值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场地 地脉动 卓越频率 自振频率 理论计算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黄土的加载速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宝华 邓亚虹 +1 位作者 孙璇 慕焕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1,共6页
为了揭示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重塑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对工程实践的影响,通过不同围压、含水率条件下重塑土样在4种加载速率条件下的三轴CU试验,对重塑土在不同状态下的加载速率效应进行分析,并从土的结构性入手对其与原状土加载速率效应... 为了揭示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重塑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对工程实践的影响,通过不同围压、含水率条件下重塑土样在4种加载速率条件下的三轴CU试验,对重塑土在不同状态下的加载速率效应进行分析,并从土的结构性入手对其与原状土加载速率效应的差异进行讨论。基于重塑土样的三轴试验成果,得到了加载速率对重塑土变形与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重塑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在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均表现出应变硬化特性;破坏强度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性,存在临界加载速率;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黏聚力c先增大后减小,也存在临界加载速率,而内摩擦角φ则保持了小幅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重塑土 土的结构性 破坏强度 临界加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活动的地裂缝孕育机理 被引量:24
13
作者 邓亚虹 彭建兵 +2 位作者 慕焕东 李丽 孙振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1-527,共7页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发育、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基于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模式,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上地幔上隆、中地壳流展和上地壳拉张3种深部构造作用下盆地浅表岩土介质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了渭河盆地...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发育、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基于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模式,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上地幔上隆、中地壳流展和上地壳拉张3种深部构造作用下盆地浅表岩土介质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了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活动与该区域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孕育关系。结果表明:上地幔的隆起和中地壳侧向流展形成了浅部拉张应力环境,这种效应与盆地周边块体运动形成的伸展引张构造应力场叠加,再附加断裂伸展倾滑形成的局部拉伸应力场构成了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孕育机理 深部构造活动 渭河盆地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修正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的解析解 被引量:15
14
作者 熊炜 范文 +1 位作者 邓龙胜 闫芙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6-310,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探讨在人工开挖或自然侵蚀环境下,岩质边坡体内应力场的变化及节理发育形成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后缘具有张节理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具有非贯通节理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修正解析解。... 采用有限元方法探讨在人工开挖或自然侵蚀环境下,岩质边坡体内应力场的变化及节理发育形成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后缘具有张节理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具有非贯通节理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修正解析解。结果表明:卸荷及风化作用导致边坡体由表及里出现应力重分布及应力集中的现象,使边坡后缘由顶部向下发育一簇竖直向下或略向临空面倾斜的张节理,当张节理与下部的缓倾剪节理贯通时,边坡发生破坏;边坡稳定性最敏感的影响因素为受剪节理的倾角及贯通度,其次是节理的强度参数;可将工程中较难调查的节理贯通度转化为节理的强度参数来等效表达,并根据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得到适用于具有非贯通节理的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修正解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岩质边坡 非贯通节理 边坡稳定性 解析解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基底伸展与地裂缝成因关系探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邓亚虹 彭建兵 +1 位作者 李丽 慕焕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以渭河盆地为原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基底伸展作用下盆地浅表层岩土介质和多级破裂系统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基底伸展变形与该区域地裂缝之间的...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以渭河盆地为原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基底伸展作用下盆地浅表层岩土介质和多级破裂系统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基底伸展变形与该区域地裂缝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表明,盆地基底的伸展作用可以引起近地表岩土介质的拉张变形,当这种拉张作用与盆地断裂的上盘正断倾滑式伸展拉张叠加时,必然形成或加剧地表土层的张剪性破裂,从而为地裂缝的发育奠定了构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基底伸展 成因关系 渭河盆地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模型试验中几何比尺相似程度的差异性及影响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江浩 李荣建 +2 位作者 闫蕊 刘军定 张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70-276,共7页
模型试验研究是探讨土体-结构系统的力学响应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地铁隧道模型模拟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讨论了隧道结构模型试验相似比尺关系,分析了模型试验中相似材料的选用原则和关键问题,然后基于两种不同的几何相... 模型试验研究是探讨土体-结构系统的力学响应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西安地铁二号线地铁隧道模型模拟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讨论了隧道结构模型试验相似比尺关系,分析了模型试验中相似材料的选用原则和关键问题,然后基于两种不同的几何相似程度,比较讨论了模型几何相似程度对隧道模型和隧道原型结构之间应力与弯矩结果的影响程度,在同等条件下两种不同的几何相似比尺设计的缩尺模型导致隧道原型结构的应力值的差异超过12%,隧道原型结构的弯矩值的差异超过140%。研究结果表明,几何相似程度决定了模型相似比尺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成为模型试验能否合理、高精度地反映和模拟原型结构力学响应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相似比尺 隧道模型 应力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盆地果场地裂缝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乔建伟 薛守中 +2 位作者 彭建兵 刘聪 孟令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9-777,共9页
地裂缝是临汾盆地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盆地开始出现地裂缝以来,至2012年8月共发现86条地裂缝。本文以临汾盆地内部典型地裂缝——临汾果场地裂缝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论述了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利用野外调查、测量、... 地裂缝是临汾盆地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盆地开始出现地裂缝以来,至2012年8月共发现86条地裂缝。本文以临汾盆地内部典型地裂缝——临汾果场地裂缝为研究对象,详细地论述了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利用野外调查、测量、槽探、钻探和物理勘探等地质手段,主要研究了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包括平面特征、灾害特征、浅部剖面结构特征和深部特征4个方面,总结了地裂缝的活动规律。发现果场地裂缝平面延伸长,宽度大,走向稳定,灾害严重;浅表层上宽下窄,呈"喇叭"状,深部结构显示地裂缝下伏隐伏断层,地裂缝活动受降雨控制。通过分析影响地裂缝形成的各个因素:盆地构造、超采地下水和强降雨,将果场地裂缝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孕育阶段、出露阶段和扩展阶段;最后概化了果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构造孕缝、抽水诱缝和降雨扩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 地裂缝 地质环境 发育特征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全中 彭建兵 +2 位作者 王水林 周彬 王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3-898,共6页
裂隙性黄土可以看成是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成的非均质土,其变形破坏过程是土中胶结块和软弱带的变形、破损和连通过程。基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建立了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并用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计... 裂隙性黄土可以看成是由胶结块和软弱带组成的非均质土,其变形破坏过程是土中胶结块和软弱带的变形、破损和连通过程。基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建立了裂隙性黄土的双参数二元介质模型,并用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计算模拟裂隙性黄土的不同变形阶段,并能反映裂隙性黄土的脆性破损和应变软化现象,说明岩土破损力学理论对裂隙性黄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性黄土 双参数 二元介质模型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秆加筋土的强度特性及细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郝建斌 魏兴梅 +1 位作者 姚婕 张振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4-768,831,共6页
为了分析麦秸秆加筋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开展了4种加筋率(0.1%,0.2%,0.3%,0.4%)和3种加筋长度(5,10,15 mm)下的三轴剪切试验.通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图像,对比分析了加筋土和素土在加载过程中的细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秆加筋... 为了分析麦秸秆加筋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开展了4种加筋率(0.1%,0.2%,0.3%,0.4%)和3种加筋长度(5,10,15 mm)下的三轴剪切试验.通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图像,对比分析了加筋土和素土在加载过程中的细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秆加筋黏性土的抗剪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较素土都有显著提高,其中筋材长度为10 mm时加筋效果较好.所研究加筋条件下,土体黏聚力较素土黏聚力增大0.1~2.3倍,内摩擦角变化在±2°范围内.与素土相比,加筋土在剪切过程中无明显的宏观剪切破坏,均为鼓胀破坏.围压较小时,加筋作用明显,对土体的刚度影响较大,随着围压的增大,影响逐渐变小.CT扫描结果显示,麦秸秆加筋能够限制土体变形和裂纹扩展.因此,麦秸秆适宜作为黏性土的加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秆加筋土 三轴试验 计算机断层扫描 抗剪强度 破坏形态 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模型试验模型土配制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宝华 邓亚虹 +2 位作者 慕焕东 薛捷 孙振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7-942,共6页
动力模型试验已经广泛应用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其中模型土的配制尤为重要。根据所选土样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制作了不同干密度、含水率的环刀试样,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试样的初始剪切模量。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初始... 动力模型试验已经广泛应用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其中模型土的配制尤为重要。根据所选土样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制作了不同干密度、含水率的环刀试样,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试样的初始剪切模量。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初始剪切模量与试样干密度、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基于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得到了模型土配制的基本要求,结合探讨结果分析了不添加其他材料的模型土配制,得到定性的模型土配制方法,结果可为以后类似试验的模型土配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模型试验 相似关系 模型土 含水率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