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分层作业 人人体验成功——上海市长宁区大面积实施分层作业的做法和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晓英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介绍了长宁区大面积实施分层作业的4个步骤、经验和体会。实施“分层作业”,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渐进式完成作业,可以把学生差异转化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实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分层作... 介绍了长宁区大面积实施分层作业的4个步骤、经验和体会。实施“分层作业”,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渐进式完成作业,可以把学生差异转化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实现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分层作业可以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作业 自主选择 因材施教 减负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长宁区中小学区域推进双语教学
2
作者 秦红 汤立宏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11期33-37,共5页
上海市长宁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98所,自2001年上海市教委正式启动双语教学实验以来,先后有30多所学校陆续开展了相关学科的双语教学实验。其中,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上海市首批认定的双语实验学校。区教育局于2004年底也命名了24... 上海市长宁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98所,自2001年上海市教委正式启动双语教学实验以来,先后有30多所学校陆续开展了相关学科的双语教学实验。其中,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上海市首批认定的双语实验学校。区教育局于2004年底也命名了24所区级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和区级双语教学项目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长宁区 中小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实证研究离我们还有多远?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洪波 郑金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问题的实践性、教育学科的应用性、教育观念的自在性,决定了认识教育需要以实证研究为基本手段。从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来看,实证研究尚未真正形成气候,主要表现为规模小、时间短、类型单一、重复验证少、结论影... 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问题的实践性、教育学科的应用性、教育观念的自在性,决定了认识教育需要以实证研究为基本手段。从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来看,实证研究尚未真正形成气候,主要表现为规模小、时间短、类型单一、重复验证少、结论影响弱、元研究元评价匮乏。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科演变逐渐形成的哲学取向、重视思辨的教育学术传统、"中国式思维"导致的排斥实证的认识特征、对权威的尊崇以及对习俗知识不证自明的运用、领导职权对学术话语权的掌控、研究者缺乏对实证知识技能的深入掌握、课题研究的年限以及评奖机制的限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 教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关键教育事件 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被引量:16
4
作者 汤立宏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2,共3页
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关键事件研究,最早是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对员工的关键事件的观察、记录、整理存档,进而对员工的诚倍状况作出判断和评价的方法。其后,美国学者沃克(Walker.R)在研究教师职业时,率先提出了在这... 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关键事件研究,最早是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对员工的关键事件的观察、记录、整理存档,进而对员工的诚倍状况作出判断和评价的方法。其后,美国学者沃克(Walker.R)在研究教师职业时,率先提出了在这一领域研究关键事件的概念,并强调要对课堂专业生活有影响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和反思,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事件 教学行为 关键事件 通用汽车公司 个人生活 事件研究 教师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如何推进教师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汤立宏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29,共4页
关键教育事件是指普遍发生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师教育活动进程及专业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力与反思价值的重要事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关键教育事件研究都是教师教育的一项有新意的举措。上海市长宁区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 关键教育事件是指普遍发生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师教育活动进程及专业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力与反思价值的重要事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关键教育事件研究都是教师教育的一项有新意的举措。上海市长宁区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关键教育事件的教师教育行动研究,在区域推进教师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事件 教师教育 教育行动研究 教学情境 专业成长 教育活动 事件研究 教学为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洪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1-15,共5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话题,又与教育密切关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实施可持续教育,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教育 环境教育 探究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教学文献综述的撰写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玉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37,共3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后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文献综述撰写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后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文献综述撰写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综述 教育教学 撰写 研究性论文 学术论文 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教育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崇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74,共4页
去年以来,社区教育在本市迅速发展起来。部分区、街道、学校还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宣传和形成地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集资办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家庭教育网络,实现... 去年以来,社区教育在本市迅速发展起来。部分区、街道、学校还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宣传和形成地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集资办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家庭教育网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及促进共建活动,加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联络、协调、咨询、指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教育 集资办学 地区经济 学校办学条件 社区化 群体凝聚力 成员感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与素质教育——化学教学资料库建库工作的实践和几点思考
9
作者 高清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57,共3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育的观念要改变,课程教材要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成为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前上...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育的观念要改变,课程教材要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成为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前上海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和各学科教学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资料库 建库工作 课程教材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信息网络 学科教学 教学模式 信息中心 教育改革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新”背景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主题定位与流程导向——以“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语文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与研讨”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忠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实现认识的自觉与理念的内化,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解与专业发展,作用明显,意义深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既要重视主题定位,体现同课异构的教研目标与价值追求,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实现认识的自觉与理念的内化,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解与专业发展,作用明显,意义深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既要重视主题定位,体现同课异构的教研目标与价值追求,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要重视流程导向,明确同课异构教研准备中“同”的建构对话,体现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中“异”的异构对话,凸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中“深”的重构对话,形成组织者、执教者与参与者三位一体的教研共同体,实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新”背景 同课异构 主题定位 流程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以改进“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晴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5,共6页
教学数字化,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教学的变革,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以改进“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为例,分别介绍应用数字化技术改进实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以及借助数字化技术改进学案,赋能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课例... 教学数字化,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教学的变革,旨在建立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以改进“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为例,分别介绍应用数字化技术改进实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以及借助数字化技术改进学案,赋能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课例,从教、学、评三方面总结数字化赋能化学教学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教学数字化 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自然笔记探索初中地理跨学科作业设计
12
作者 蔡袁芬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4-47,43,共5页
在“双减”背景下,为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探索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设计成为学校教师研究和实践的新方向。本文以“候鸟迁徙”跨学科作业为例,阐述自然笔记在作业设计中的运用,探索初中地理... 在“双减”背景下,为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探索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设计成为学校教师研究和实践的新方向。本文以“候鸟迁徙”跨学科作业为例,阐述自然笔记在作业设计中的运用,探索初中地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路径与方法,旨在助力学习的有效发生,丰富跨学科学习样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自然笔记 跨学科作业 作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薛耀锋 祝智庭 +2 位作者 陈汉军 陆李杨 王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该文抽样调查了上海市Q、F两区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情况,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考虑调研对象的背景信息、学生数字化实验学习情况、教师数字化实验教学情况、使用虚拟实验或仿真实验软件情况和建议等多个维度,对当前数字化实验的教... 该文抽样调查了上海市Q、F两区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情况,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考虑调研对象的背景信息、学生数字化实验学习情况、教师数字化实验教学情况、使用虚拟实验或仿真实验软件情况和建议等多个维度,对当前数字化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F两区大部分学校已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有序规范地开展了数字化实验教学活动,但数字化实验教学内容完成率、教师对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熟悉度、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 实验教学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SA 2012数学测试的启示——基于“数量”这一内容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穆晓东 李娜娜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6,10,共7页
本文主要从"数量"这个领域入手,通过PISA 2012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为《课标》)在能力水平方面不同界定方式的对比、PISA 2012样题与上海教材例题的对比以及评价与命题的对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获... 本文主要从"数量"这个领域入手,通过PISA 2012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为《课标》)在能力水平方面不同界定方式的对比、PISA 2012样题与上海教材例题的对比以及评价与命题的对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获得了对上海数学教学评价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A 2012 数学测试 数学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袁孝凤 陶虹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13,共3页
本文阐述了中学化学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和特征 ;根据中学化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 ,把研究性学习分为基于学生实验的研究性学习、基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教学流程 ,作为... 本文阐述了中学化学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和特征 ;根据中学化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 ,把研究性学习分为基于学生实验的研究性学习、基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教学流程 ,作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提供给教师进一步探索、讨论和研究 ;文中还提出了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需要注意的关键前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戴申卫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43,共3页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呈现和引导不够明确。特别是在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师生不便面对面交流,线上线下混合式居家学习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提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呈现和引导不够明确。特别是在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师生不便面对面交流,线上线下混合式居家学习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们尤其需要为学生呈现更加科学、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再次阐释学习目标的概念及制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目标 适切性 学科知识逻辑 学习行为动词 混合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孝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31,共4页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媒体。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媒体。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旨在对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学技术 演示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实验室 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 实验设计 学生实验 教学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案例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申卫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20,6,共5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育人目标,即经过地理课程培养之后,应达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念。笔者阐述了“真实劣构情境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育人目标,即经过地理课程培养之后,应达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念。笔者阐述了“真实劣构情境问题的解决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案例教学法及教学案例”以及“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水平的评价方式”等三大方面内容,回应了教师们对如何有效开展和达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主要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解决 情景案例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背景下在华外籍教师身份建构研究——以上海市C区“全职外教进课堂”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德江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0-161,共12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来华,成为中国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上海市C区从2008年开始实施“全职外教进课堂”项目,迄今已经14年。本研究重点访谈了该项目中获得区教学成果奖的七位外籍教师,借鉴教师身份理论,分析这...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来华,成为中国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上海市C区从2008年开始实施“全职外教进课堂”项目,迄今已经14年。本研究重点访谈了该项目中获得区教学成果奖的七位外籍教师,借鉴教师身份理论,分析这些外教如何在跨文化的中国公立学校体系中逐步确立自身职业身份的过程。研究发现,外教身份建构是在复杂的跨文化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反复的叙事中形成的。理解外教身份建构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外教的职业身份认同,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外籍教师 身份建构 跨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技术课程框架》评述与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戎易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7,共3页
该文从2012年公布的最新版本的《澳大利亚技术课程框架》的介绍与评述出发探索,去思考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可能的变化;以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发达的上海地区《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作为对比案例,从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能力... 该文从2012年公布的最新版本的《澳大利亚技术课程框架》的介绍与评述出发探索,去思考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可能的变化;以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发达的上海地区《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作为对比案例,从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与框架体系描述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新版《澳大利亚技术课程框架》的特点。新版《澳大利亚技术课程框架》特别注重学生未来权益,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各阶段教学的有机衔接,注重技术课程与其他学习和生活领域的关联,注重当下学习与创造最佳未来的关联,注重学生道德、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步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与看待新技术发展。基于这些特点,本文从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四方面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框架 计算思维 问题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