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1
作者 祁灵 施振生 +5 位作者 王红岩 周天琪 李贵中 赵萌 程辉 程自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7,共16页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矿物学方法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母岩性质和构造背景特征,矿物学方法则通过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识别源区位置及其搬运路径。目前,黑...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矿物学方法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母岩性质和构造背景特征,矿物学方法则通过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识别源区位置及其搬运路径。目前,黑色页岩物源分析仅能指出潜在物源区性质,而源区具体位置、源区分布范围以及沉积物搬运路径尚未明确。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例,系统分析其物源特征:①通过主成分分析识别出活动性元素(Si,Al,Ca,Fe,Ba,Ta,Th和Zr)和不活动性元素(Ti,P,Na,Mn,Yb,Lu和Tm)。②源岩成分成熟度整体偏低,经历了低-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分选作用和再循环作用对源岩元素特征影响微弱。③母岩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源区构造背景以碰撞环境为主,部分来源裂谷环境。④沉积物物源以黔中-雪峰古隆起为主,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次之。其中宜203井区、长宁地区、泸州地区以及川南东北地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黔中-雪峰隆起,威远地区的威207井附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物源分析中影响沉积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矿物组分含量分布的因素多,需结合稳定同位素、高分辨率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多指标、多学科交叉研究,大数据分析手段才能全面了解黑色页岩的物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元素地球化学 黑色页岩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与实践——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田鸿照 苑秀发 +7 位作者 李云云 王玉柱 雒君 曹晓莉 赵国英 徐传龙 吴则鑫 朱会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X-A3井为例,基于CO_(2)泡沫压裂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首先应用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含气性与可动水分布等生产特征选井选层,避水布井射孔;其次应用地质压裂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与压裂工艺匹配性,优化压裂液体系与压裂规模、泵注程序;最后应用评估修正一体化,根据返排试气试采资料,评价压裂效果与工艺的适应性,修正压裂前地质模型,完成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闭环。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应用于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储层品质与生产动态,提高CO_(2)泡沫压裂设计的针对性,为CO_(2)泡沫压裂效果提供保障。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以往常规水基压裂设计更符合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CO_(2)泡沫压裂 可动水饱和度 致密砂岩气藏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主要含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富集主控因素
3
作者 刘丽 张凯逊 +6 位作者 于刚 郁林军 邱海华 周妍 葛贝琦 Bakhtier NURTAEV Shukhrat SHUKUROV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从而加深对中亚地区区域性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尽管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是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富油气盆地,二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盆地的盐下均发育了形成于同裂谷期—拗陷期的优质烃源岩,具有厚度巨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征。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含盐层系控制了这两大盆地的油气时空分布,这套含盐层系将盆地划分为盐上和盐下2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油气主要富集于阿姆河盆地盐下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和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膏盐岩盖层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与盐下古隆起构造部位的有利储集相带构成了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此外,深大断裂、膏盐岩尖灭带和盐构造活动形成的盐窗为盐下烃源岩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这些因素是盐上能否形成油气规模聚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阿姆河盆地 滨里海盆地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点坝内部构型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可可 侯加根 +5 位作者 刘钰铭 史燕青 柳琳 唐力 高兴军 周新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首次将多点地质统计学应用于点坝内部三维建模。基于60 m超小井距资料,统计点坝内部夹层发育特征,利用统计结果人机交互绘制训练图像,定量表征了夹层的厚度、倾角、频率、密度、水平间距等信息。选取典型点坝,将单井解释夹层沿着夹层面... 首次将多点地质统计学应用于点坝内部三维建模。基于60 m超小井距资料,统计点坝内部夹层发育特征,利用统计结果人机交互绘制训练图像,定量表征了夹层的厚度、倾角、频率、密度、水平间距等信息。选取典型点坝,将单井解释夹层沿着夹层面垂直投影至点坝顶面,结合点坝沉积样式,获取建模过程中旋转数据体,以此来表征夹层走向信息。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进行点坝内部侧积夹层三维建模,与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在同一点坝和旋转数据体基础上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点坝内部夹层特征,但在表征夹层的连续性方面效果不佳,并且由于缺少训练图像的约束,只能定性展示夹层发育情况,无法达到定量刻画的程度。而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模型,点坝内部夹层受控于训练图像及旋转数据体的双重约束,能够定量再现夹层的发育规模和产状,精确表征点坝内部夹层的几何形态与空间结构。结合水淹信息表明,此多点方法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对于剩余油分布研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图像 旋转数据体 密井网 多点地质统计学 点坝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典型油藏注聚时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雄志 张立娟 +3 位作者 岳湘安 胡庆贺 王锐 柯文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6-138,143,共4页
聚合物注入时机会影响水驱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针对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这一类典型油藏,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油藏,在实际矿... 聚合物注入时机会影响水驱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针对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这一类典型油藏,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油藏,在实际矿场生产时间内,注聚时机越早,原油采收率越高。在不同的含水率阶段,注聚时机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影响不同;在极限开采情况下,采收率随注聚时机延迟,几乎呈单调递减趋势。早期注聚可以延长无水采油期。注聚时机越早,采油速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时机 采收率 采油速度 响应时间 典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10区块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爽 贾旭峰 井元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气藏开发初期气藏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确定气井的动态储量,特别是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预测更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根据苏10区块低渗透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系统研究了压降法、产量递减法和流动物质平衡法3种... 气藏开发初期气藏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确定气井的动态储量,特别是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预测更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根据苏10区块低渗透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系统研究了压降法、产量递减法和流动物质平衡法3种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分析了3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效果。计算实例表明,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比较接近,但是应用压降法计算气井动态储量需要地层压力测试资料或关井后井口压力恢复资料,要求测试时地层压力恢复程度较高,对于低渗透储层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高费用;产量递减法更适用于持续递减期动态储量计算;流动物质平衡法较其他2种方法操作简单、资料录取容易,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气井 动态储量 流动物质平衡法 压降法 递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精细描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则鑫 王爱霞 张含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40-43,共4页
苏里格气田某井区作为本区块水平井整体开发试验区,实施38口水平井2年建成10亿方产能,开发效果显著,对本区的精细地质研究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针对区块低孔、特低渗,发育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点,综合各种静态资料... 苏里格气田某井区作为本区块水平井整体开发试验区,实施38口水平井2年建成10亿方产能,开发效果显著,对本区的精细地质研究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针对区块低孔、特低渗,发育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点,综合各种静态资料,建立精细气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刻画了本区河道砂体展布,为水平井整体开发和水平井地质跟踪实施提供了地质保障,同时研究得出的区块剩余气分布规律,为水平井分步实施提供了依据;对水平井整体开发的各部署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了研究,在利用非结构网格刻画压裂水平井地层裂缝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气藏数值模拟对水平井井网井距等部署参数的优化论证,得出适合的参数值,结果表明本研究可对气田的整体开发提供指导,效果显著,同时为同类气藏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水平井 整体开发 气藏模型 部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苏里格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以苏10和苏53区块为例 被引量:30
8
作者 唐钦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8-393,共6页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气田开发中面临着实施区域井控程度低,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区微构造发育等困难,实施水平井的地质风险较高。为克服以上困难,确保钻井成功,提高储层钻遇率,从如何选取...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气田开发中面临着实施区域井控程度低,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区微构造发育等困难,实施水平井的地质风险较高。为克服以上困难,确保钻井成功,提高储层钻遇率,从如何选取对比标志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出发,进而开展工区微构造、沉积及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含气性预测成果,以构造及沉积相为约束,利用精细地质建模、微构造预测等技术进行储层3D精细建模,对待钻地层储层展布情况、微构造起伏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实钻过程中,综合利用研究成果、钻井、录井、随钻测量等多种信息,对地下微构造变化进行预测及井底岩性快速识别,实时修正地质模型,为水平井及时准确调整提供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微构造 地质建模 地质导向 水平井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建模在苏丹大位移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理斌 段宪余 +2 位作者 钟伟 刘勋 李春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90-92,共3页
苏丹3/7区Palogue油田构造地质和油水关系复杂,井控程度低,若在该区域实施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地质风险较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将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传统地质导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随钻数据,从而提高地质导向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 苏丹3/7区Palogue油田构造地质和油水关系复杂,井控程度低,若在该区域实施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地质风险较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将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传统地质导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随钻数据,从而提高地质导向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及油层的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模 水平井 地质导向 随钻测井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力压裂支撑剂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鸿照 王涛 +2 位作者 聂芬意 朱会娟 孙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12-17,23,共7页
以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力压裂支撑剂运移物理模拟实验,通过描述不同压裂液泵注排量、砂比、黏度、支撑剂粒径和密度等条件下砂堤的铺置形态,分析了支撑剂的运移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粒径不能满足裂缝内导流... 以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力压裂支撑剂运移物理模拟实验,通过描述不同压裂液泵注排量、砂比、黏度、支撑剂粒径和密度等条件下砂堤的铺置形态,分析了支撑剂的运移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粒径不能满足裂缝内导流能力的均匀分布,组合加砂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同时采用满足携砂性能要求的较低黏度压裂液(≥10 mPa·s)与低密度支撑剂作为组合,可满足支撑剂远距离铺置的目标,获得较长的有效支撑裂缝,后续再采用高密度支撑剂或者降低施工排量使近井地带的裂缝得到有效支撑。研究结果可用于分析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砂堤形态,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提高该类气藏水力压裂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水力压裂 支撑剂运移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潜山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刚 《中外能源》 CAS 2019年第8期42-47,共6页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的潜山油藏为中国石油乍得油气合作区重要的增储上产目标。自2013年以来,经过重新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精心刻画成藏组合,结合单井试油成果,相继发现了Baobab、Mimosa、Phoenix、Raphia和Lanea五大潜山含油气富集带。...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的潜山油藏为中国石油乍得油气合作区重要的增储上产目标。自2013年以来,经过重新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精心刻画成藏组合,结合单井试油成果,相继发现了Baobab、Mimosa、Phoenix、Raphia和Lanea五大潜山含油气富集带。通过对五个潜山带构造、储层及油藏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潜山油藏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潜山断块的滚动勘探开发、快速建产、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依据。潜山油藏多为构造成因,以断块油藏为主,断层分布控制着油源运移,后期的封堵条件也是潜山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潜山油藏的储层主要以裂缝为主,同时也发育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孔洞。油藏平面分布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点及规律,纵向上油气主要发育于潜山顶部300m范围内,油藏类型主要以块状及似层状为主,内幕油藏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潜山油藏 裂缝储层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S区块高含水气藏气水识别及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昌绵 李爽 +1 位作者 柳琳 靳辉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3期64-71,共8页
针对苏S区块中部区域储层含气饱和度低、气水关系复杂、部分气井出水严重以及投产成功率低的难题,从气井出水特征入手,开展气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并在常规气水识别的基础上,引入可动水饱和度参数,建立苏S区块中部高含水区可动水... 针对苏S区块中部区域储层含气饱和度低、气水关系复杂、部分气井出水严重以及投产成功率低的难题,从气井出水特征入手,开展气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并在常规气水识别的基础上,引入可动水饱和度参数,建立苏S区块中部高含水区可动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制定高含水区不同气水分布模式下储层射孔原则及开发对策。结果表明1)可动水饱和度影响气井生产效果,储层可动水饱和度的大小与产出水状况基本呈正相关关系;2)生烃强度及与源岩距离、储层展布从根本上控制了气水分布格局,而沉积环境、储层物性等因素决定了局部气水分布模式;3)苏某CH井开发山1段25~29号层,可动水饱和度16.0%~33.4%,初期日产气6×104 m^(3),气水比0.7~2.0,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实践表明侧钻水平井开发低渗高含水气藏具有一定优势。该研究为实现苏S区块高含水气藏效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苏里格气田采收率、改善气田开发效果、降低开发成本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高含水 可动水饱和度 气水分布 开发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新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73-75,共3页
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非均值性强的岩性气藏,应用经济极限及合理采气速度方法计算了该区块的技术合理井网井距,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确定该区块气藏的合理井距。建议开发方案:储量丰度高于1.3×108m3/... 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非均值性强的岩性气藏,应用经济极限及合理采气速度方法计算了该区块的技术合理井网井距,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确定该区块气藏的合理井距。建议开发方案:储量丰度高于1.3×108m3/km2区域采用600m×800m近似菱形不规则井网一次成形,集中建产;而储量丰度低于1.3×108m3/km2区域先采用600m×1 200m近似菱形不规则井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53区块 非均质 低渗 气藏 合理井网 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中北部致密储层孔隙尺度下气水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玉城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5期69-78,共10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中北部苏53区块复杂的气水流动影响气井产能的问题,对目标储层的渗流规律开展研究。采用常规压汞、铸体薄片以及荧光薄片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目标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气水相渗实验与孔隙尺度下的气水两相数值模拟以... 针对苏里格气田中北部苏53区块复杂的气水流动影响气井产能的问题,对目标储层的渗流规律开展研究。采用常规压汞、铸体薄片以及荧光薄片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目标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气水相渗实验与孔隙尺度下的气水两相数值模拟以及泄压实验,揭示苏里格中部致密砂岩储层开发过程中不同孔隙类型的气水渗流规律。结果表明:粒间孔-粒间溶孔、岩屑溶孔-粒间溶孔和岩屑溶孔-晶间孔为研究区主要的3类孔隙组合类型;流体在不同孔隙类型组合下的渗流规律差异明显;储层物性越好,两相共渗区越宽,等渗点处相对渗透率越高,束缚水饱和度越低;当驱替压力小于毛管阻力时,气相以水包气的形式赋存于孔喉中,阻碍水相流动,导致气水渗流能力大幅降低,形成低效共渗区;当驱替压力大于毛管阻力时,气水两相渗流能力最强,驱替时间最短。泄压实验表明:岩样孔隙类型越好,其泄压时间越短,压降幅度越大,采出程度越高;岩样孔隙类型越差,残留水越多,气体渗流能力越弱,采出程度越低;压汞与相渗结合结果表明,目标储层束缚水转变为可动水的生产压差界限为12 MPa。该研究结果对了解目标储层渗流规律有一定帮助,为苏里格气藏高效开发及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规律 孔隙类型 致密砂岩 两相共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以乍得BS油藏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昆山 徐传龙 《录井工程》 2019年第3期170-176,共7页
位于乍得Bongor盆地的BS油藏为一薄层状构造-岩性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井距偏大,难以构建符合油藏实际用于开发方案调整优化的高精度地质模型。为此,基于地震、测井、地质、油藏动态多方资料和成果综合分析,设计了适合BS油藏的建模技... 位于乍得Bongor盆地的BS油藏为一薄层状构造-岩性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井距偏大,难以构建符合油藏实际用于开发方案调整优化的高精度地质模型。为此,基于地震、测井、地质、油藏动态多方资料和成果综合分析,设计了适合BS油藏的建模技术路线,采用角点网格构造框架建模和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和QC检查,建立了贴近油藏实际的高精度三维构造模型、岩相模型和属性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验证。基于模型粗化和油藏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在构造高部油层发育、连通性较好、单井控制储量大、剩余油丰度高的剩余油富集区部署加密井7口,为油藏下步开发挖潜切实发挥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BS油藏 PI油层组 地质模型 相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柳琳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以苏里格气田某水平井密集分布区为例,分析水平井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优势和应用误区。水平井资料具有信息集中且量大的特点,对于提高井间预测的准确性和表征地质体的规律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水平井资料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以苏里格气田某水平井密集分布区为例,分析水平井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优势和应用误区。水平井资料具有信息集中且量大的特点,对于提高井间预测的准确性和表征地质体的规律性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水平井资料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选择性钻遇砂体的特点,形成了丛聚效应,导致在建模过程中变差函数分析结果与地质认识不符。本文在充分利用水平井数据优势的前提下,提出了两种水平井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方法:一是变程椭圆计算法,该方法是根据变程椭球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直井信息求取垂向变程大小,利用两个不同方向的水平井组分别求取两个不同方向的变程大小,进而通过计算求取变差函数,计算结果具有高精度的特点,此方法适用于至少存在两个方向的水平井组的区域;二是水平段数据抽稀法,该方法是有规律的多次均匀抽稀水平段数据,消除丛聚效应,求取多个变差函数,通过统计求取研究区的变差函数,与变程椭圆计算法相比,此方法精度略低,可应用于只存在单一方向的水平井组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变差函数 地质建模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导向技术在Assel-15H水平井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理斌 段宪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104-106,9-10,共3页
以Assel-15H为例,将三维地质建模与传统地质导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随钻地质导向实时数据,取得厚油层钻遇的良好效果,成功地解决了地质导向技术在苏丹复杂断块油田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 水平井 地质导向技术 随钻测井 苏丹 低渗透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四川威远204井区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迪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111-113,145,共3页
四川威远204井区龙马溪组地层底部发育一套富含烃类气体页岩,为了提高水平井优质页岩钻遇率和页岩气产量,在威远204井区共实施了4口水平井地质随钻导向钻井技术,根据随钻GR值的变化调整轨迹纵向位置,保证钻头在设计地质层位钻进,优质页... 四川威远204井区龙马溪组地层底部发育一套富含烃类气体页岩,为了提高水平井优质页岩钻遇率和页岩气产量,在威远204井区共实施了4口水平井地质随钻导向钻井技术,根据随钻GR值的变化调整轨迹纵向位置,保证钻头在设计地质层位钻进,优质页岩钻遇率达95.11%,节约了钻井成本,单井初期日产气达22.6×104 m3,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204井区 地质导向 页岩气 随钻测井 综合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可行性研究——以哥伦比亚CAP油田B2井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鸿照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97-99,共3页
结合哥伦比亚CAP油田B2井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混注比、注氮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参数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混注比为40∶1,注氮时机在吞吐的中后... 结合哥伦比亚CAP油田B2井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混注比、注氮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参数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混注比为40∶1,注氮时机在吞吐的中后期,注氮方式为氮气+蒸汽混注,注氮速度为8 000 m3/d。对第7、8两个周期进行注氮后,周期生产时间明显延长,周期产油量、油汽比等指标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水平井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能够有效改善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稠油油藏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土沟油田复合河道砂体构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国艳 陈晓东 +3 位作者 王修朝 张迪 方松 李雅楠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对花土沟油田上干柴沟组的砂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土沟油田三角洲前缘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边界具有5种识别标志:河间沉积、高程差异、厚度差异、侧向叠加、河道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一河道砂体宽度80~200 m,厚度... 对花土沟油田上干柴沟组的砂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土沟油田三角洲前缘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边界具有5种识别标志:河间沉积、高程差异、厚度差异、侧向叠加、河道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一河道砂体宽度80~200 m,厚度2~5 m。对三角洲前缘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定量识别,结果显示单砂体间主要有孤立型、对接型、叠加型三种接触关系;油田开发生产实践证实了单砂体划分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土沟油田 上干柴沟组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砂体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