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在线校准技术研究
1
作者 周宁 冯建民 +8 位作者 宋昊 尧建平 赵启迪 张慧君 黄晓龙 尹伟 高战朋 武军 于翀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变片和散斑3种应变测量方式的精度及其在线溯源方法,发现了借助高精度非接触式应变测量手段和低分散性的应变敏感元件特性建立真溯源链的技术途径。针对海量粘贴式应变敏感元件配套电路通道,研发了自动化的校准检测装置,总体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测量 在线校准 溯源方法 粘贴式应变传感器 自动校准 电阻应变片 光纤光栅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长度溯源链融合计量研究
2
作者 张玉杰 雷李华 +7 位作者 管钰晴 刘丽琴 郭创为 谢张宁 徐瑞书 梁利杰 李强 凌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242,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量子扁平化的溯源体系,提出一种纳米长度溯源链融合计量的方法。溯源性是纳米测量中的基础性问题,多种溯源途径与测量方法的融合测量已经成为未来微纳结构测量的趋势。建立“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溯源相融合测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量子扁平化的溯源体系,提出一种纳米长度溯源链融合计量的方法。溯源性是纳米测量中的基础性问题,多种溯源途径与测量方法的融合测量已经成为未来微纳结构测量的趋势。建立“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溯源相融合测量体系,需要确保两种溯源体系之间的测量准确性、等效性与可比性。利用激光会聚原子沉积技术与软X射线干涉光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作直接溯源至原子跃迁频率的光栅,理论准确性可达到0.001nm量级,在保证准确性极高的同时也在其整体结构面积内均能保持良好均匀性。通过制作高精度的小尺寸光栅作为两条溯源链的比对载体,有效规避以线宽为载体时产生的误差来源。文中利用基于原子光刻-软X射线干涉光刻制备的53.2nm硅光栅作为有效载体,提升自上而下的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水平以及自下而上的基于硅晶格常数测量的准确性,提升国内“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溯源的测量准确性、等效性与可比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计量 自溯源光栅 纳米溯源链 硅晶格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辅助的航空航天产品智能装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维 陈黎茜 +1 位作者 孙安斌 许澍虹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4-106,共13页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可将可视化装配工艺指令叠加在作业现场,增强操作人员感知信息的能力,对提高航空航天等复杂产品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减少操作人员认知负荷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对现有AR装配中的跟踪注册、人机交互和...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可将可视化装配工艺指令叠加在作业现场,增强操作人员感知信息的能力,对提高航空航天等复杂产品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减少操作人员认知负荷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对现有AR装配中的跟踪注册、人机交互和显示等关键技术进行梳理,然后基于装配工艺指令呈现方式不同,分别从头戴式、手持式和投影式3个视角下对现有航空航天产品的AR装配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并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对AR装配的赋能作用,最后总结现有AR装配技术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航空航天等复杂产品智能化装配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装配 增强现实 航空航天产品 混合现实 装配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小温升校准方法研究
4
作者 赵乂鋆 王筱庐 +2 位作者 李泽涛 荆卓寅 赵俭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共11页
航空发动机压缩系统效率的准确计算影响了压缩系统的设计和规划。目前计算压缩系统效率最常用的方法是温升法。而现有测温方法在气流温升不大于100 K,马赫数不大于0.5的气流小温升环境中的测温不确定度接近1 K。严重影响了测温精度,进... 航空发动机压缩系统效率的准确计算影响了压缩系统的设计和规划。目前计算压缩系统效率最常用的方法是温升法。而现有测温方法在气流温升不大于100 K,马赫数不大于0.5的气流小温升环境中的测温不确定度接近1 K。严重影响了测温精度,进一步导致温升法计算的压缩系统效率精度不足。针对目前气流小温升校准中,校准精度不足,校准方法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以能量守恒和散热修正为基本思路的气流小温升校准方法。将精度更高的二等标准铂电阻作为参考气流温度传感器,从风洞试验段出口前移至稳定段同一轴线上安装,对参考气流温度传感器进行壁面散热温损修正,分析得到气流小温升校准中参考气流温度传感器的不确定度为0.08 K。用气流小温升校准方法对被校气流温度传感器进行校准。在校准后测试中,校准后的铂电阻气流温度传感器在马赫数0.398,温升约50 K的情况下,测温偏差在-0.075~-0.031 K之间,与不确定分析的结果相当,验证了气流小温升校准装置,校准方法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气流小温升校准方法提高了气流温度传感器在小温升环境下的指示真实气流温度的能力,为航空发动机压缩系统效率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温度 小温升 校准方法 散热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片温度场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
5
作者 徐春雷 张学聪 +3 位作者 宋振宇 王军 闻泽智 马斯博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场精确测量的技术难题,搭建了多光谱辐射测温系统,开展了涡轮叶片温度场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研究。根据发动机测试需求,设计开发了发动机原位测试改装方案,可在不开孔、不焊接等情况下实现涡轮叶片表...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场精确测量的技术难题,搭建了多光谱辐射测温系统,开展了涡轮叶片温度场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研究。根据发动机测试需求,设计开发了发动机原位测试改装方案,可在不开孔、不焊接等情况下实现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场测量。采用该多光谱辐射测温系统完成了发动机整机状态下的涡轮转子叶片表面温度场测量,获取了涡轮叶片叶背侧的温度数据。利用开发的3维温度场投影软件,将测量得到的温度场图像投影到涡轮叶片真实模型上。结果表明:多光谱测温比单光谱测温的精度更高,被测涡轮叶片的高温区域位于叶片尾缘和叶片中截面位置,在叶片中间上部和下部各存在1个相对低温区域。测试结果验证了叶片冷却设计合理、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辐射测温 涡轮叶片 表面温度场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小波回声神经网络的光纤陀螺测角仪温度误差补偿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纬 王敏林 董雪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194,共6页
基于光纤陀螺的测角仪可以实现对各项角运动参数的一体化动态精密测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光纤陀螺测角仪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小波回声神经网络的光纤陀螺测角仪温度误差补偿技术... 基于光纤陀螺的测角仪可以实现对各项角运动参数的一体化动态精密测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光纤陀螺测角仪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小波回声神经网络的光纤陀螺测角仪温度误差补偿技术。为了提高温度误差建模的进度,提高传统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通过自适应前向线性预测滤波器对建模用测角仪温度漂移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自适应小波回声神经网络建立温度漂移模型,能够避免传统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盲目性和局部最优等问题,增强了网络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并利用自适应律代替神经网络梯度进行网络训练,提升神经网络的逼近精度和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提高光纤陀螺测角仪的测量精度和环境适应性,为光纤陀螺测角仪的性能优化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角仪 温度误差建模 小波回声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自适应前向线性预测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光的飞机蒙皮对缝自主测量跟踪技术
7
作者 张学涛 候国义 +3 位作者 赵子越 孙安斌 李泷杲 赵鹏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5-93,共9页
针对飞机蒙皮对缝间隙和阶差的自动化测量问题,以线结构光视觉检测技术为基础,研究了蒙皮对缝自主测量跟踪方法。将传统的基于图像形态学的处理方法和光流法结合,实现了对蒙皮对缝特征的实时跟踪,从而确定间隙和阶差的测量位置。通过实... 针对飞机蒙皮对缝间隙和阶差的自动化测量问题,以线结构光视觉检测技术为基础,研究了蒙皮对缝自主测量跟踪方法。将传统的基于图像形态学的处理方法和光流法结合,实现了对蒙皮对缝特征的实时跟踪,从而确定间隙和阶差的测量位置。通过实测数据对手眼标定参数进行修正,提高了对缝跟踪的精度。结果表明,当跟踪速度为7 mm/s时,对缝跟踪的位置精度大于0.500 mm,对缝跟踪的姿态精度大于0.5°,跟踪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飞机蒙皮对缝跟踪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皮对缝 多线结构光 光流法 自主跟踪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总温传感器数值计算耦合分析技术
8
作者 王玉芳 赵芮宜 +1 位作者 董素艳 王毅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7-386,共10页
借助自研软件开发及现有的商业软件建立阻滞室大气总温传感器模型,用UG软件构建几何模型,以商用Fluent软件模拟传感器的三维CFD数值,采用共形网格划分实现大气总温传感器的流体与固体界面网格匹配。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以及数... 借助自研软件开发及现有的商业软件建立阻滞室大气总温传感器模型,用UG软件构建几何模型,以商用Fluent软件模拟传感器的三维CFD数值,采用共形网格划分实现大气总温传感器的流体与固体界面网格匹配。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以及数值仿真批处理脚本的方法,对大气总温传感器流、固耦合仿真进行计算,提高了仿真计算效率。利用该方法对常温常压风洞对大气总温传感器的校准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常温常压条件下马赫数大于1时,恢复修正系数基本不随马赫数变化。在常温、马赫数为0.6条件下,在静压条件±0.1atm时或总温条件为-25~45℃时,恢复修正系数变化幅度很小,数值仿真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几何参数化 大气总温传感器 CFD仿真 流-固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飞秒激光频率梳光谱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宇炜 方守龙 +1 位作者 武腾飞 张磊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75,共19页
双光梳光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凭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宽光谱覆盖和快速测量的优势,在分子和原子光谱分析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双光梳光谱分析的原理出发,以使用泵浦光源数量为分类依据,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不同实现方案的多种双光梳光... 双光梳光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凭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宽光谱覆盖和快速测量的优势,在分子和原子光谱分析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双光梳光谱分析的原理出发,以使用泵浦光源数量为分类依据,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不同实现方案的多种双光梳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叙述了在不同数量泵浦光源条件下,不同实验小组提出的多种实验方案,介绍了他们进行的光谱实验结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减少使用泵浦光源数量是双光梳光谱仪实现设备小型化的发展方向之一,增多光源则是从一维走向多维的重要发展思路,经典的双光源配置在测量精度和二维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学 双光梳光谱学 多维相干光谱学 光学频率梳 微腔光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示波器相频特性的计量评价
10
作者 梁志国 王宁 +1 位作者 梁家奕 高珊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4-1400,共7页
针对数字示波器相频特性校准中,响应波形与激励信号之间相位差获取的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借助于脉冲沿幅度触发功能特性的方法,通过设定触发参量与激励信号幅度关系,固定与响应信号波形相对应的激励信号的相位点,从而精确获取被测数字示... 针对数字示波器相频特性校准中,响应波形与激励信号之间相位差获取的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借助于脉冲沿幅度触发功能特性的方法,通过设定触发参量与激励信号幅度关系,固定与响应信号波形相对应的激励信号的相位点,从而精确获取被测数字示波器的相移特性,并统一了不同频率下相移特性的参考相位点,顺利获得数字示波器相频响应特性曲线。在一组实验中,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用于数字示波器相频响应特性的测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计量 数字示波器 相频响应特性 频率特性 校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收光谱和激光干涉技术的气体压力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博涵 杨军 +1 位作者 黄乾坤 谢兴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92-3696,共5页
气体压力光学非接触测量是目前激光技术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中气压测量过程中温度耦合问题是现在面临的研究难点。故而提出一种光谱测量技术与激光干涉技术组合测量方法,通过积分吸光度和折射率融合的方式实现气体压力、温度解耦的目的... 气体压力光学非接触测量是目前激光技术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中气压测量过程中温度耦合问题是现在面临的研究难点。故而提出一种光谱测量技术与激光干涉技术组合测量方法,通过积分吸光度和折射率融合的方式实现气体压力、温度解耦的目的。分析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光谱技术(TDLAS)的直接吸收法测量原理和基于折射率的激光干涉测量原理,建立基于吸收光谱的气压测量模型和基于折射率的激光干涉气压测量模型,通过利用三次多项式拟合吸收谱线强度函数的方式,建立了基于积分吸光度和折射率的气体压力、温度解耦的数学模型。实验搭建了基于TDLAS技术和激光干涉技术的气体压力检测系统,采用中心波长为2004 nm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和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干涉仪,气室长度为24.8 cm,将CO_(2)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高精度压力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分别作为压力温度参考值,以真空为背景信号,在室温环境中测量并计算出气体压力变化后积分吸光度值和折射率值,进而解算得到气体压力和温度值。实验结果显示:压力测量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3.61%,最小相对误差为0.5%,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99%;在以开尔文温度为前提下,温度解算结果最大绝对误差为7.66 K,最小绝对误差为0.78 K,测量平均绝对误差为3.29 K,测量结果与参考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该研究可为以后光学法测量气体压力温度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LAS 激光干涉技术 气体压力 温度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三角波的激光跟踪仪动态定位误差校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燕通 马骊群 李洋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2期28-32,共5页
激光跟踪仪作为大尺寸精密坐标测量仪器,其动态定位误差精度备受关注。而其校准技术还停留在静态校准和动态跟踪性能校准的状态下。在少有对激光跟踪仪动态定位误差校准的前提下,通过对激光跟踪仪的误差分析,提出了基于速度三角波的激... 激光跟踪仪作为大尺寸精密坐标测量仪器,其动态定位误差精度备受关注。而其校准技术还停留在静态校准和动态跟踪性能校准的状态下。在少有对激光跟踪仪动态定位误差校准的前提下,通过对激光跟踪仪的误差分析,提出了基于速度三角波的激光跟踪仪动态定位误差校准方法,并对校准模型中运动目标的规律和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激光跟踪仪校准实验。实验结果论证了校准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最大测量速度赋予了更为详细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激光跟踪仪 动态定位误差 校准技术 速度三角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重力仪的隔振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摆海龙 白金海 +1 位作者 胡栋 王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01-2207,共7页
原子重力仪是测量重力加速度的高精度仪器,振动噪声是原子重力仪灵敏度受限的一个主要因素,故需对振动噪声进行抑制。详细介绍了用于原子重力仪的各个隔振技术,分析了以弹簧和阻尼结构组成的被动隔振、以主动反馈元件作动的主动隔振和... 原子重力仪是测量重力加速度的高精度仪器,振动噪声是原子重力仪灵敏度受限的一个主要因素,故需对振动噪声进行抑制。详细介绍了用于原子重力仪的各个隔振技术,分析了以弹簧和阻尼结构组成的被动隔振、以主动反馈元件作动的主动隔振和通过算法剔除振动噪声影响的补偿隔振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讨论了隔振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原子重力仪的隔振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重力仪 振动噪声 精密测量 振动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矩传感器的温度敏感性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磊 秦海峰 刘思博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28-232,共5页
扭矩传感器是工业领域的常见仪器,其测量数据的准确度是应用效果的重要保证。扭矩传感器在工业现场中的实际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常常与其在实验室测试时的工作状态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引入的数据偏差,将使其测量数据的适用性产生风险。通过... 扭矩传感器是工业领域的常见仪器,其测量数据的准确度是应用效果的重要保证。扭矩传感器在工业现场中的实际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常常与其在实验室测试时的工作状态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引入的数据偏差,将使其测量数据的适用性产生风险。通过对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的测量机理开展研究,得出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能差异。通过对隔热联轴器的创新设计,解决了扭矩传感器高低温试验过程中存在的热传导问题,并实现了针对不同型式扭矩传感器开展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测量试验,从而得到了传感器的实际温度敏感性能。本文为扭矩传感器更加完善的使用和测量提出了建议,从而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传感器 温度敏感性 隔热联轴器 高低温试验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拉伸光子多普勒测速技术研究
15
作者 吕林杰 武腾飞 +3 位作者 韩继博 赵力杰 马鹏谋 陈相淼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8-314,共7页
在瞬态高速测速场景中,目标物体在几十ns时间内能加速到几~几十km/s,因此光子多普勒测速系统中电学数模转换器件带宽要求达到GHz甚至上百GHz。时间拉伸光子多普勒测速系统利用飞秒激光时间拉伸特性,在光域中完成信号降频处理,降低了光... 在瞬态高速测速场景中,目标物体在几十ns时间内能加速到几~几十km/s,因此光子多普勒测速系统中电学数模转换器件带宽要求达到GHz甚至上百GHz。时间拉伸光子多普勒测速系统利用飞秒激光时间拉伸特性,在光域中完成信号降频处理,降低了光电信号探测器件和电学数模转换器件带宽压力。提出了改进的时间拉伸光子多普勒测速系统,飞秒脉冲经过第一级色散器件充分展宽铺满整个时域,避免了速度信号的采样间断;信号解调上采用误差补偿算法对频移信号进行补偿,减小了因为位移引入的系统误差,从而增加了有效记录时间。实验使用纳秒激光驱动铝膜产生高速飞片,测试了文中测速系统在记录时间1.2μs内的实验效果。实验使用重频50 MHz飞秒光源,第一级和第二级色散器件分别使用200 km和100 km单模光纤,构成比例因子2/3。最终实验表明系统将3.6 GHz的多普勒频移信号降低为2.4 GHz,通过与光子多普勒测速系统进行结果比对,实验动态误差小于5%。该系统将能够应用于多种动高压技术加载飞片场景下的速度进行测量,为瞬态高速测量领域提供了新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测量 光子多普勒测速 时间拉伸 激光驱动飞片 瞬态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复合测量技术的涡轮叶片气膜孔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继昆 闫峰 +1 位作者 何小妹 德晓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几何特征参数有效检测手段缺乏、测量结果一致性差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光纤复合测量技术的涡轮叶片气膜孔检测系统,提出了利用该系统对涡轮叶片气膜孔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试验进行了方法验证。搭...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几何特征参数有效检测手段缺乏、测量结果一致性差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光纤复合测量技术的涡轮叶片气膜孔检测系统,提出了利用该系统对涡轮叶片气膜孔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试验进行了方法验证。搭建的系统为多传感器测量系统,具备叶片接触与非接触测量、空间姿态定位及3D投影能力,实现了涡轮叶片全范围气模孔的测量。在试验中,选取高压涡轮叶片作为被测物体,应用该测量系统对叶片上的气膜孔进行了测量,计算得到了气膜孔直径、轴线角度及位置度的准确信息。结果表明:通过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评定可知,该系统对气膜孔直径、位置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均小于0.01 mm,完全满足设计公差对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可以用于涡轮叶片气膜孔工程化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气膜孔 几何特征参数 光纤复合测量技术 接触测量 非接触测量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激光光源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17
作者 杜含笑 李华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共6页
双频激光的波长稳定性及频差大小直接影响激光干涉仪的测量精度及测量速度,因此高性能双频光源对激光干涉仪的测量至关重要。介绍了近20年双频激光技术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实现双频输出的不同方案,如塞曼分裂、双折射及声光调制等,简明阐... 双频激光的波长稳定性及频差大小直接影响激光干涉仪的测量精度及测量速度,因此高性能双频光源对激光干涉仪的测量至关重要。介绍了近20年双频激光技术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实现双频输出的不同方案,如塞曼分裂、双折射及声光调制等,简明阐述了不同双频激光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对其光学分离方式、频差大小、安装难度及结构成本等特性进行比较,为双频激光干涉仪光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激光器 塞曼效应 双折射激光器 双纵模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HT的双光栅干涉间距数字化校准研究
18
作者 朱言瑧 李智玮 +8 位作者 刘丽琴 管钰晴 张玉杰 郭创为 李强 刘一 蔡晋辉 万军 雷李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58,共12页
双光栅零差干涉的非线性因素对于信号的相位提取精度容易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干涉测距精度下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融合希尔伯特变换(ICEEMDANHT)的双光栅干涉间距数字化校准方法。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 双光栅零差干涉的非线性因素对于信号的相位提取精度容易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干涉测距精度下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融合希尔伯特变换(ICEEMDANHT)的双光栅干涉间距数字化校准方法。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白噪声后使信号进行分解重构迭代,筛选符合标准的本征模态分量进行重构得到完整信号,仿真对比其他信号分解方法的分解特性,验证改进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重构信号的重复性和分解完备性。采用改进的双光栅测距系统对标准平面光栅间距进行校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CEEMDAN-HT的双光栅间距数字化校准方法的相对误差低至0.40%,有效提高了信号的鲁棒性和间距校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间距校准 信号处理 自溯源 平面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布下红外主动目标特征点配准方法研究
19
作者 范帅鑫 谷玉海 +1 位作者 邹志 崔悦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8,共8页
视觉测量中经常需要用到特征匹配来计算位姿信息,但尚无针对红外主动目标设计特征匹配可用的算法,为实现对不同分布红外主动目标的匹配,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两阶段特征点匹配方法。第一阶段为粗配准,首先检测图像特征点集的凸包,获取... 视觉测量中经常需要用到特征匹配来计算位姿信息,但尚无针对红外主动目标设计特征匹配可用的算法,为实现对不同分布红外主动目标的匹配,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两阶段特征点匹配方法。第一阶段为粗配准,首先检测图像特征点集的凸包,获取最外围点;通过构建三角形特征集,并使用马氏距离进行相似三角形计算搜索实现快速粗配准。第二阶段为精匹配,首先通过粗匹配特征计算欧拉角避免匹配结果的180°旋转对称;针对粗配准后的可能存在的特征点缺失问题,采用极线约束精匹配策略,充分利用已匹配特征点的几何信息,有效实现对剩余点的精确匹配。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在13个红外发光点组成的旋转对称点集及非旋转对称点集下,该方法在绝对大小0°~40°的旋转范围内能高效匹配,实验测试极限性能能够达到50°,并对实际场景下特征点的遮挡等情况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实验结果验证其适应性与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主动目标 点集匹配 仿射变换 旋转对称 对极约束 遮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能量窄脉宽风冷MOPA激光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青松 高亦飞 +7 位作者 汪立军 李朝阳 李晔 林毅 王彤璐 韩松 李松柏 陈海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2-1027,共6页
研制了一种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LDA)泵浦下的风冷大能量窄脉宽振荡放大(MOPA)激光器。振荡级采用端面泵浦Nd∶YAG晶体、退压式电光调Q的方式,在重复频率25 Hz时,获得了78 mJ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5.59 ns,光束质量因子M^(2)≈6.7。激光... 研制了一种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LDA)泵浦下的风冷大能量窄脉宽振荡放大(MOPA)激光器。振荡级采用端面泵浦Nd∶YAG晶体、退压式电光调Q的方式,在重复频率25 Hz时,获得了78 mJ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5.59 ns,光束质量因子M^(2)≈6.7。激光放大级采用侧面泵浦Nd∶YAG板条激光晶体双程放大的方式,在重复频率25 Hz时,获得了439 mJ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6.29 ns,峰值功率70.46 MW,光光转换效率为15.25%,光束质量因子M^(2)≈8.8,连续工作3 min,能量不稳定度小于5%。以脉冲串模式输出时,重复频率1 Hz,子脉冲数量10个,子脉冲间隔2 ms,脉冲包络能量为4.37 J。该激光器采用半导体热电制冷(TEC)配合强制风冷作为散热方式,省去了体积庞大的水冷系统,实现了高峰值功率Nd∶YAG激光器的小型化和无水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阵列 Nd∶YAG晶体 脉冲串 振荡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