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分析技术的汽车除霜风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常利伟 郝维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4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验证某新开发车型除霜系统的性能,利用CFD分析软件star-ccm+对其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前风窗除霜气流分布不合理。经对除霜风道作改进设计,前窗气流分布得到了改善。进行了改进模型的瞬态除霜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达到了设计目标。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除霜风道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喷涂新技术在发动机减摩性能方面的应用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刚 焦孟旺 +3 位作者 李贺 贡泽飞 魏元生 杨红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8,130,共7页
目的研究热喷涂和喷丸新型复合技术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摩擦学性能。方法在发动机主要摩擦副零件表面制备涂层,对其表面和横截面组织进行金相和SEM观察分析,对处理前后零件进行尺寸、硬度、摩擦系数及发动机台架试验测试分析。结果零件表... 目的研究热喷涂和喷丸新型复合技术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摩擦学性能。方法在发动机主要摩擦副零件表面制备涂层,对其表面和横截面组织进行金相和SEM观察分析,对处理前后零件进行尺寸、硬度、摩擦系数及发动机台架试验测试分析。结果零件表面形貌得到明显改善,但涂层膜状组织不明显,新技术对零件尺寸和硬度影响不大,涂层使零件表面动摩擦系数略有增加,由0.142增加至0.152,但其波动性变小,沉积涂层导致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差。结论通过对复合工艺参数的调整,将制得兼具热喷涂与喷丸两种工艺优势的涂层,则热喷涂新技术将不失为一种优良的表面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和喷丸 复合工艺 表面形貌 动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厚板(VRB)的汽车前纵梁内板开发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兵 高永生 +2 位作者 张文 蒋浩民 魏元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0,共5页
使用变厚板零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变厚板的板厚及材料力学性能非均一性,文章采用数字散斑单向拉伸试验对变厚板等厚区和厚度过渡区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讨退火工艺对变厚板不同厚度区域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结合数... 使用变厚板零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变厚板的板厚及材料力学性能非均一性,文章采用数字散斑单向拉伸试验对变厚板等厚区和厚度过渡区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讨退火工艺对变厚板不同厚度区域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结合数字散斑单向拉伸试验和厚度分区离散的变厚板过渡区力学性能表征;仿真分析某汽车前纵梁内板变厚板冲压成形性,并与试制样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变厚板过渡区表征方法正确可靠,且变厚板制作的汽车前纵梁内板件成形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厚板 前纵梁内板 冲压 成形性 VRB (Variable-thickness ROLLED Blan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钢在汽车上应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卫红 赵磊 +3 位作者 李卫钊 闫喜鹏 刘浩 高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8-70,73,共4页
基于Q&P980材料特性,分别从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分析,归纳了Q&P钢在车身工程应用的特点。结果表明,Q&P钢适合外形相对复杂、强度要求相对高的零件,并且对焊接工程化影响不大,可达到汽车轻量化的效果。
关键词 Q&P TRIP 效应 成形性能 焊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门密封性能控制与风噪声改善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飞 梁波 +2 位作者 刘建伟 王智乾 赵权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5期82-86,共5页
汽车车门密封性能是整车风噪声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汽车车门主要部件密封机理,提出相应泄漏控制方法;结合某款SUV车型后侧窗风噪"泄漏声"问题,通过车门密封优化,消除异常风噪声,主观评价及客观测试均达到改善目标。
关键词 声学 风噪 泄漏声 密封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铝复合零件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刚 贡泽飞 +1 位作者 李贺 魏元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7,共4页
在泡沫铝材料性能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泡沫铝在汽车上的应用形式和主要应用进展,通过分析车身被动安全性对零件结构的设计要求,确立了缓冲杠作为泡沫铝材料填充试制零件,初步制得缓冲杠的复合零件。通过分析泡沫铝对复合结构吸能性和变... 在泡沫铝材料性能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泡沫铝在汽车上的应用形式和主要应用进展,通过分析车身被动安全性对零件结构的设计要求,确立了缓冲杠作为泡沫铝材料填充试制零件,初步制得缓冲杠的复合零件。通过分析泡沫铝对复合结构吸能性和变形模式的影响,提出了泡沫铝填充的缓冲杠复合结构的轻量化应用方向,明确了泡沫铝对实现车体的轻量化的显著性能优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汽车轻量化 多功能性 缓冲杠填充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盘轻量化材料和工艺 被引量:22
7
作者 史东杰 王连波 +1 位作者 刘对宾 刘翰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8,共3页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行业较为关注的话题。底盘的轻量化不仅有利于降低油耗,对整车舒适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当前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底盘轻量,其中包括轻质合金材料铝合金和镁合金、先进高强钢材料、塑料材料、热压成...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行业较为关注的话题。底盘的轻量化不仅有利于降低油耗,对整车舒适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当前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底盘轻量,其中包括轻质合金材料铝合金和镁合金、先进高强钢材料、塑料材料、热压成形工艺、液压成形工艺以及空心结构零件等。主要从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和先进制造工艺两个方面对汽车底盘主要零件轻量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简要述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底盘 新材料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免中涂工艺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高伟峰 冉浩 +1 位作者 赵旭星 杨丛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0,共4页
介绍了汽车免中涂工艺的应用背景及工艺特点,将免中涂工艺与传统的三涂两烘(3C2B)工艺进行了对比,同时也比较了各厂家免中涂工艺的差异,结果表明:免中涂工艺在保证了与传统3C2B工艺一致的涂膜外观水平和材料性能的前提下,简化了涂装工艺... 介绍了汽车免中涂工艺的应用背景及工艺特点,将免中涂工艺与传统的三涂两烘(3C2B)工艺进行了对比,同时也比较了各厂家免中涂工艺的差异,结果表明:免中涂工艺在保证了与传统3C2B工艺一致的涂膜外观水平和材料性能的前提下,简化了涂装工艺,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整车的利润空间,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涂装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中涂 汽车涂装 VOC 节能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进气系统噪声仿真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石岩 张剑平 刘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汽车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加强对此系统噪声控制是解决车辆噪声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某款发动机进气系统噪声问题,应用CAE手段对此系统进行声学传递损失仿真计算,发现其存在的消音缺陷,并采用穿孔式消声器对进气系统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汽车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加强对此系统噪声控制是解决车辆噪声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某款发动机进气系统噪声问题,应用CAE手段对此系统进行声学传递损失仿真计算,发现其存在的消音缺陷,并采用穿孔式消声器对进气系统进行噪声优化,解决原系统在消声上存在的问题,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进气系统 传递损失 穿孔式消声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排气系统低频噪声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耿鹏飞 张延超 +1 位作者 耿旭贞 范永恒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6年第5期82-85,共4页
针对某车型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问题,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排气消声器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对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的原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消声器结构优化方案,制作优... 针对某车型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问题,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排气消声器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对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排气尾管低频噪声大的原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消声器结构优化方案,制作优化样件进行整车排气尾管噪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转速时消声器插入损失提高5d B^7 d B(A),2阶次噪声整体降低,低频噪声问题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排气消声器 低频噪声 声学性能 空气动力学性能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铝合金材料涂装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金重 刘立建 冯双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2,共5页
分析了铝合金板材应用锌系磷化、钝化、硅烷、锆化等涂装前处理方式的特性机理,结合验证数据分析发现:与冷轧板相比,铝合金板材磷化电泳后磷化成膜不规则,产渣量较多,但电泳后各项性能相当。
关键词 铝合金 前处理 电泳涂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SUV汽车油门踏板振动原因分析与解决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丽梅 郭世辉 +1 位作者 王海涛 李军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6期232-235,共4页
汽车油门踏板是一种与驾驶员接触频繁的机构,提高其振动舒适性有利于行车安全。针对某SUV油门踏板振脚问题,应用道路车内振动测试、底盘测功机车内振动测试、模态测试等手段逐一排查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分析,运用CAE手段分析油门踏... 汽车油门踏板是一种与驾驶员接触频繁的机构,提高其振动舒适性有利于行车安全。针对某SUV油门踏板振脚问题,应用道路车内振动测试、底盘测功机车内振动测试、模态测试等手段逐一排查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分析,运用CAE手段分析油门踏板安装点动刚度,发现IPI曲线上有异常峰值,油门踏板安装支架加强后,异常峰值消失,油门踏板振动幅值降低1.4 m/s2,主观评价脚麻感消失,最终通过优化油门踏板安装支架问题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油门踏板 IPI 安装支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发泡技术对聚丙烯注塑产品中VOC含量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文兵 李志通 +2 位作者 高梦鸾 尹晶晶 魏元生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35,共3页
通过微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丙烯(PP)注塑产品,用气质联用(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VOC)进行分析,考察了微发泡技术引起的工艺变化对PP注塑产品中V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注射温度范围内,加工温度对PP注塑产... 通过微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丙烯(PP)注塑产品,用气质联用(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VOC)进行分析,考察了微发泡技术引起的工艺变化对PP注塑产品中V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注射温度范围内,加工温度对PP注塑产品VOC含量影响无明显规律;但是背压升高使VOC含量全面升高;减重并未使VOC含量全面降低,微发泡技术一定程度上使VOC中苯类物质含量升高,醛类物质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发泡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 加工温度背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弹起式机盖技术及其测试法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洋 孙小光 +3 位作者 杨占军 陈现玲 师玉涛 杨劲松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1,56,共5页
介绍了车辆弹起式机盖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Euro NCAP对弹起式机盖测试法规的要求。通过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论述了弹起式机盖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指出,车辆弹起式机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小车辆对行人的伤害程度,并指... 介绍了车辆弹起式机盖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Euro NCAP对弹起式机盖测试法规的要求。通过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论述了弹起式机盖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指出,车辆弹起式机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小车辆对行人的伤害程度,并指出弹起式机盖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起式机盖 测试法规 行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排气系统噪声数值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耿鹏飞 石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针对某型车排气尾管噪声过高问题,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进行分析;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消声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产生气流再生噪声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排气消声器结构进行优化。使用优化后的排气消... 针对某型车排气尾管噪声过高问题,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进行分析;再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消声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产生气流再生噪声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对排气消声器结构进行优化。使用优化后的排气消声器进行整车排气尾管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尾管噪声明显降低,达到设计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排气消声器 有限元法 声学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气流再生噪声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窗框电泳“缩孔”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伟峰 冉浩 +1 位作者 赵旭星 刘立建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4,共4页
描述了某次窗框缩孔问题的解决过程。从窗框结构、窗框辊压工艺、涂装前处理工艺、电泳工艺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确定了窗框内残留的油水混合物在电泳烘烤时爆沸污染了电泳漆是导致缩孔的根本原因。主要从改变防锈油涂抹方式、增加折... 描述了某次窗框缩孔问题的解决过程。从窗框结构、窗框辊压工艺、涂装前处理工艺、电泳工艺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确定了窗框内残留的油水混合物在电泳烘烤时爆沸污染了电泳漆是导致缩孔的根本原因。主要从改变防锈油涂抹方式、增加折边胶涂胶量、提高电泳槽液油污耐受性3个方面制定了措施并进行验证。最终通过规范涂油方式、增加折边胶涂胶量彻底解决了窗框电泳缩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缩孔 对策 汽车窗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汽车自动化喷字工艺 被引量:3
17
作者 靳玉涛 冉浩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2,共4页
介绍了汽车自动喷墨字工艺的系统组成、功能描述、工作流程及涂膜性能并与以往传统喷字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自动喷墨设备实现喷墨自动化,代替了传统人工喷字工艺,提高了喷字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关键词 喷墨字 自动化 成本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在汽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双一 王光 +1 位作者 刘翰志 任晓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6-271,共6页
目的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汽车生产效率。方法采用平板拉延法测定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与普通热镀锌板等在拉延过程中摩擦系数,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采用SEM观察拉延后各钢板的表面形貌差异;采用拉深试验对比无机固体润滑处理... 目的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汽车生产效率。方法采用平板拉延法测定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与普通热镀锌板等在拉延过程中摩擦系数,分析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采用SEM观察拉延后各钢板的表面形貌差异;采用拉深试验对比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与普通热镀锌板的最大拉深力和最大杯高;采用模拟焊接法对比两者的可焊电流区间、可焊电流宽度、最大剪切力和纽扣直径;采用随车挂片的方法对比两者的磷化、电泳性能。即分别评价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和普通热镀锌板在冲压、焊接、涂装性能的差异性。结果冲压性能方面,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的摩擦系数较普通热镀锌板降低23%,且微区表面与其他工艺表面的钢板相比几乎无磨损、划伤存在。拉深试验中最大拉深力下降4.5%,最大杯高增加9.5%,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具有更优的冲压性能。焊接性能方面,前者较后者的可焊电流区间下降0.6 k A,可焊电流宽度都为1.2 k A,前者的最大剪切力为2.75 k N,后者剪切力为2.6 k N,前者的纽扣直径为5.8 mm,后者的纽扣直径为5.2 mm,焊接性能相差不大。涂装性能方面,前者磷化膜重为3.12 g/mm^2,后者磷化膜重为3.09 g/mm^2,磷化性能相当,且两者的电泳膜性能试验全部通过。经试冲500次发现,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可有效防止模具粘锌。结论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和普通热镀锌板相比,有更优的冲压性能,焊接、涂装性能相当,且能有效改善锌层脱落。而且,无机固体润滑处理热镀锌板替换普通热镀锌板,可降低整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固体润滑 热镀锌板 低成本 冲压性能 焊接性能 涂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调质钢在汽车零部件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魏元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8-82,共5页
汽车产量的逐年提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国际标准ISO14000提出了产品全寿命周期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评估机制(LCA),汽车作为一个能耗产品不仅在使用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引起关注,在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及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将会作为考核指标,... 汽车产量的逐年提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国际标准ISO14000提出了产品全寿命周期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评估机制(LCA),汽车作为一个能耗产品不仅在使用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引起关注,在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及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将会作为考核指标,正引起汽车企业的极大关注。非调质钢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性能,产品锻造后不需后续的调质热处理工序就能达到调质钢的性能,从而可降低能耗。目前在日、美汽车底盘及发动机锻件上广泛使用。本文分析了非调质钢特性及在汽车锻造零部件应用中所展现的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与金相组织、锻造工艺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锻造工艺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双组分清漆与单组分清漆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冉浩 赵旭星 史金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1,76,共5页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性能涂料越来越受到业内关注,其中双组分清漆以其卓越的装饰性、耐候性、耐酸雨性、耐擦伤性等性能斩获涂料供应商及客户的观注。本研究介绍双组分清漆的应用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将其涂膜外观数据、目视效...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性能涂料越来越受到业内关注,其中双组分清漆以其卓越的装饰性、耐候性、耐酸雨性、耐擦伤性等性能斩获涂料供应商及客户的观注。本研究介绍双组分清漆的应用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将其涂膜外观数据、目视效果、耐擦伤性及耐老化性与单组分清漆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双组分清漆 涂膜 耐擦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