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高温聚丙烯热熔胶制备及在聚丙烯热缩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焕辉 谭南枢 +8 位作者 李勃 姚楚 夏梦军 张真易 温碧霞 肖超 吴强 朱发德 卢金寿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4,共8页
针对聚丙烯(PP)热熔胶与极性界面黏接性能差、耐高温性能有限等问题,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反应挤出对嵌段共聚聚丙烯(PPB)进行接枝改性,并将其与MAH接枝的无规共聚聚丙烯(PPR-g-MAH)和MAH接枝的聚... 针对聚丙烯(PP)热熔胶与极性界面黏接性能差、耐高温性能有限等问题,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反应挤出对嵌段共聚聚丙烯(PPB)进行接枝改性,并将其与MAH接枝的无规共聚聚丙烯(PPR-g-MAH)和MAH接枝的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共混,同时加入氧化石墨烯、抗氧剂300和加氢C5石油树脂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制得热熔胶,将其应用于PP热缩带并实现了在PP防腐海底油气管道焊接区域的高强度黏接。研究了DCP和MAH用量对PPB接枝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热熔胶基体和添加剂对常温和高温环境下PP热熔胶剪切强度、剥离强度及脆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CP和MAH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2.5%时,PPB接枝改性的效果最佳,红外和热重分析证明了通过反应挤出成功制备了具有优良热稳定性的MAH接枝PPB(PPB-g-MAH)。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P热熔胶基体的最佳配比为15份PPB-g-MAH、50份PPR-g-MAH、15份POE-g-MAH。当加入1.5份氧化石墨烯、0.5份抗氧剂300和20份加氢C5石油树脂后,PP热熔胶综合性能优异,与涂覆无溶剂环氧底漆钢质管道和钢质管道PP防腐层在23℃下的剥离强度分别为148,125 N/cm,在110℃下的剥离强度分别为60,40 N/cm,热熔胶在23℃和110℃下的剪切强度分别为9.50,1.31 MPa,脆化温度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热熔胶 接枝改性 聚丙烯热缩带 耐高温性能 黏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聚氯乙烯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敢 黄李纲 +5 位作者 杜元开 徐焕辉 朱雯雯 游峰 姚楚 江学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共6页
聚氯乙烯(PVC)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它也存在增塑剂迁移和生物相容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医用PVC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几种新型环保增塑剂(环氧植物油、柠檬酸酯、环己... 聚氯乙烯(PVC)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但它也存在增塑剂迁移和生物相容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医用PVC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几种新型环保增塑剂(环氧植物油、柠檬酸酯、环己二羧酸酯、聚酯、偏苯三酸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PVC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如表面涂层,表面交联和表面接枝。同时,也介绍了几种医用PVC材料替代聚合物(聚氨酯、聚硅氧烷、聚烯烃)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剂 改性 医疗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霍又嘉 朱雯雯 +5 位作者 潘博坤 徐焕辉 刘杨 游峰 江学良 刘仿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39,99,共6页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 为了制备高降噪材料,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添加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硅藻土、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等填料,并利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硅藻土/AC/PVC和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研究了ABS和AC发泡剂的加入对硅藻土/PVC复合材料的吸声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在PVC基体中的ABS起弹性体的作用,并增加体系的阻尼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当AC发泡剂质量分数为1.0%时,硅藻土/AC/ABS-PVC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最佳。并且这种体系具有最佳吸声效果,在6300 Hz处吸声系数可达0.86,平均吸声系数为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声学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氯乙烯层状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雯雯 霍又嘉 +4 位作者 潘博坤 徐焕辉 刘仿军 游峰 江学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向极性聚氯乙烯(PVC)基体中引入改性氧化石墨烯(GO),通过溶液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善了GO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利用材料结构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氯乙烯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GO的含量及层状结构对聚氯乙烯基... 向极性聚氯乙烯(PVC)基体中引入改性氧化石墨烯(GO),通过溶液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善了GO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利用材料结构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氯乙烯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GO的含量及层状结构对聚氯乙烯基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增加了体系的模量和动态力学性能,层状结构具有多种声学性能,能有效提升体系的隔声性能。当GO质量分数为1.5%时,GO/PVC复合材料在2000 Hz处隔声量可达51.52 dB,在1000~6300 Hz范围内平均隔声量为39.33 dB,而GO/PVC层状复合材料在1120 Hz处隔声量可达56.55 dB,在1000~6300 Hz范围内平均隔声量为45.1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氯乙烯 隔声性能 层状结构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加工制备BN/PMMA/PP导热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俊 江学良 +4 位作者 徐焕辉 刘仿军 赵培 张兆阳 游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24,149,共6页
采用原位反应加工法和熔融共混法制备氮化硼(B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利用导热测试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反应加... 采用原位反应加工法和熔融共混法制备氮化硼(B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利用导热测试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材料的导热性能明显高于普通熔融共混法所制备的材料,随着BN填充量的增加,BN/PMMA/PP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升高,当BN质量分数为15%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0.56 W/(m·K),比普通熔融共混的热导率提高了44%。当BN含量为5%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达到最高104.2℃,并且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显著提高。导热填料BN的选择性分散有助于提高BN/PMMA/PP材料的导热性能、耐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加工 双连续相 氮化硼 聚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导热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泡沫的制备及隔声隔热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仿军 徐焕辉 +3 位作者 沈晨曦 姚楚 谭南枢 温碧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6,共8页
以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和苯乙烯(St)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玻璃纤维(GF)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和模压发泡法制备了聚丙烯(PP)/GF复合泡沫,利用PP分子上熔融接枝形成的TPGDA-St共聚物长链支化结构作为相容剂,促... 以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和苯乙烯(St)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玻璃纤维(GF)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和模压发泡法制备了聚丙烯(PP)/GF复合泡沫,利用PP分子上熔融接枝形成的TPGDA-St共聚物长链支化结构作为相容剂,促进GF在PP基体中的分散,通过GF与TPGDA-St共聚物长链支化结构的协同作用,有效改善PP熔体和复合泡沫的性能。研究了支化结构相容剂和填料用量对PP熔体强度、热稳定性、结晶性能以及复合泡沫微观形貌、隔热性能、声学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PGDA-St共聚物长链支化结构相容剂能够有效促进GF在PP基体中的分散,强化界面相互作用,形成较为完善的填料网络,显著提升了PP的熔体强度、发泡性能和结晶性能。当GF用量为10份时,PP/GF复合泡沫的泡孔均匀、形状规则、压缩性能良好,具备优异的隔声性能和隔热性能,平均声音传输损耗达到59.7 dB,相较于纯PP泡沫提高了84.8%,导热系数低至0.055 W/(m·K),相较于纯PP泡沫降低了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玻璃纤维 复合泡沫 隔声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碳纤维复合填料对聚氨酯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文文 徐焕辉 +2 位作者 葛肖 刘仿军 游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103,136,共6页
采用绝缘性氮化硼(BN)与导电性碳纤维(CF)为复合填料,以聚氨酯(PU)为基体,制备得到BNCF/PU复合材料。加入BN填料或CF填料制备得到BN/PU复合材料及CF/PU复合材料,并对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导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采用绝缘性氮化硼(BN)与导电性碳纤维(CF)为复合填料,以聚氨酯(PU)为基体,制备得到BNCF/PU复合材料。加入BN填料或CF填料制备得到BN/PU复合材料及CF/PU复合材料,并对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导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BN的质量分数为1%及CF的质量分数为14%时,BN-CF/PU复合材料具有高介电低损耗的特性。此时,在BN与CF复合填料的协同效应下,能使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至16. 73 [在频率为1 k Hz处,其介电常数是BN(15%)/PU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2. 14倍,是CF(15%)/PU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1. 12倍]。而且,在频率为107Hz处,BN-CF/PU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低于0. 125)和电导率(低于5. 82×10^(-4)S/cm)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氮化硼 碳纤维 介电常数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