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三组分气体检测装置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胥 徐雷钧 +1 位作者 白雪 肖晖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1,共5页
为实现对室内CH、CO_(2)和CO有害气体的检测,基于物联网平台和非分光红外检测法(NDIR),设计了新型结构紧凑的三组分气体无线检测装置。提出单光路四波长的探测系统结构,宽光谱红外光源IRL715和四通道热电堆探测器构成前端气体传感模块,... 为实现对室内CH、CO_(2)和CO有害气体的检测,基于物联网平台和非分光红外检测法(NDIR),设计了新型结构紧凑的三组分气体无线检测装置。提出单光路四波长的探测系统结构,宽光谱红外光源IRL715和四通道热电堆探测器构成前端气体传感模块,并以ESP8266 WiFi MCU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含光源驱动与信号调理电路的一体化模块,有效减少了外设器件,实现了装置小型化。利用物联网平台,设计了远程数据传送的功能,最终实现在微信小程序界面对室内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实验表明,该装置对0~2000 ppm浓度内的CH、CO_(2)和CO气体的测量精度可达到2.95%,能满足室内三组分气体浓度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IR 物联网平台 三组分 ESP8266 无线检测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发电协同储能元件驱动LED车灯的响应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陈永强 +2 位作者 刘彦君 朱涛 李小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10,共7页
为实现低品位能源的高效利用,构建了基于温差发电的余热回收系统将余热转化为电能,用以驱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车灯点亮.利用恒温加热炉模拟热源,探究了余热回收系统在不同阶段能量转化和驱动LED车灯的响应特性.在... 为实现低品位能源的高效利用,构建了基于温差发电的余热回收系统将余热转化为电能,用以驱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车灯点亮.利用恒温加热炉模拟热源,探究了余热回收系统在不同阶段能量转化和驱动LED车灯的响应特性.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了储能元件独立驱动LED车灯时光输出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储能元件可以存储回收余热所转化的电能,并独立驱动LED车灯工作,还能缓冲温度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可储存更多电能,独立驱动LED车灯时冷启动速度快,点亮时间更长,但充满电所需时间也较长;超级电容冷启动速度慢,但充放电速度较快,有助于余热回收系统短时间工作时缓解LED车灯的驱动电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器 余热回收 LED 储能 升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极径向组合轴向磁场永磁电机转矩品质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3
3
作者 徐磊 朱孝勇 +2 位作者 张超 范文杰 肖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71-1982,共12页
为了实现轴向磁场永磁(axial field permanent magnet,AFPM)电机大转矩惯量比、低转矩脉动等高品质转矩输出,提出磁极径向组合式的AFPM电机,采用传统表贴永磁与Halbach永磁阵列沿径向排列的转子结构。分析电机运行原理,推导电机功率尺... 为了实现轴向磁场永磁(axial field permanent magnet,AFPM)电机大转矩惯量比、低转矩脉动等高品质转矩输出,提出磁极径向组合式的AFPM电机,采用传统表贴永磁与Halbach永磁阵列沿径向排列的转子结构。分析电机运行原理,推导电机功率尺寸方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该结构与传统表贴式结构的磁场分布、转矩、转矩脉动、反电动势及电感等电磁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响应面分析,构建多目标遗传优化设计方法,对电机转矩、齿槽转矩、反电动势和转矩脉动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基于优选参数加工制造样机,并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电机结构的有效性和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磁场永磁电机 Halbach永磁体阵列 磁极径向组合 转矩品质 多目标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对蛋白核小球藻和羊角月芽藻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威 恽烨 +1 位作者 是怡芸 张银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3-218,共6页
近年来,抗癌药的环境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为获取典型抗癌药5氟尿嘧啶的基础生态毒性数据,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羊角月芽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为受试生物,考察了5氟尿嘧啶对2种绿藻的生长... 近年来,抗癌药的环境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为获取典型抗癌药5氟尿嘧啶的基础生态毒性数据,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羊角月芽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为受试生物,考察了5氟尿嘧啶对2种绿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氟尿嘧啶对蛋白核小球藻和羊角月芽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升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强。5氟尿嘧啶对2种绿藻的96 h半数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450.36 mg·L^(-1)和692.30 mg·L^(-1),属于低毒性物质。暴露96 h后,低浓度5氟尿嘧啶(<32 mg·L^(-1))对蛋白核小球藻和羊角月芽藻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5氟尿嘧啶(32~500 mg·L^(-1))则抑制了2种绿藻的叶绿素含量,且两者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和叶绿素b相比,叶绿素a对5氟尿嘧啶胁迫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5氟尿嘧啶 蛋白核小球藻 羊角月芽藻 生长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对小麦、白菜和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威 恽烨 张银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65-469,共5页
在前期获得5氟尿嘧啶对小麦、白菜和水稻种子萌发的急性毒性数据的基础上,研究5-氟尿嘧啶(2.5-100 mg/kg)对小麦、白菜和水稻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暴露时(7 d),5-氟尿嘧啶对3种... 在前期获得5氟尿嘧啶对小麦、白菜和水稻种子萌发的急性毒性数据的基础上,研究5-氟尿嘧啶(2.5-100 mg/kg)对小麦、白菜和水稻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暴露时(7 d),5-氟尿嘧啶对3种作物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对5-氟尿嘧啶表现出一定的抗性;长时间暴露时(21 d),3种作物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与5-氟尿嘧啶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SOD、POD和CAT活性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抑制,抗氧化防御功能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环境中5-氟尿嘧啶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生理生化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