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2SFCA可达性建模的海绵型公园绿地空间社会效益评价--以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迪先 徐建刚 +1 位作者 高尚 徐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1-227,共7页
海绵型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价值不仅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显著提升了社会服务效益。以国家第一批试点城市——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镇江1∶10000地理数据库和微... 海绵型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价值不仅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显著提升了社会服务效益。以国家第一批试点城市——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镇江1∶10000地理数据库和微信宜出行热力数据,构建了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居民时空可达性模型,对海绵型公园绿地可达性及其空间集聚特征和配置合理性进行精细化评价。研究发现:试点区内的海绵型公园绿地可达性由西至东呈现高低起伏的格局,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在公园绿地最小服务半径情景下,海绵型公园的存在对周边居住区的绿地可达性有明显贡献,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公园绿地空间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与社会双重效益。因此,在未来海绵城市规划中,应重点考虑在高人口密度低绿地可达性居民地布局居住区级以上的海绵型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型公园绿地 可达性分析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发生34 a的综合防控——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爱东 徐小明 +1 位作者 王岚 李超 《江苏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54-57,共4页
镇江市于1985年发现松材线虫致病松树以来,该病迅速扩散蔓延,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江苏省松材线虫病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镇江市多个县、区为松材线虫病疫区。自从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镇江市积极采取行动,采取... 镇江市于1985年发现松材线虫致病松树以来,该病迅速扩散蔓延,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成为江苏省松材线虫病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镇江市多个县、区为松材线虫病疫区。自从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镇江市积极采取行动,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松材线虫的方法。包括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加强松材线虫检疫、感病松林病死松木清理、传播媒介林间施药防治和引诱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开展营林措施防治。经过多年的防控实践,从2009年开始,镇江市各辖市、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都呈现双下降趋势,镇江市松材线虫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发生 综合防控 镇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分解的影响
3
作者 林泓宇 朱静 +4 位作者 江蓝 刘金福 何中声 邢聪 王雪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1,共9页
【目的】凋落物中难降解物质含量是影响其分解速率的重要内在因素,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核心。林窗通过调节森林冠层内外的微气候条件,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的分解产生影响,但其具体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格氏栲天... 【目的】凋落物中难降解物质含量是影响其分解速率的重要内在因素,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核心。林窗通过调节森林冠层内外的微气候条件,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的分解产生影响,但其具体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分解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森林养分循环提供新视角。【方法】2018年5月底,在三明格氏栲天然林保护区设置林窗与非林窗样地,以格氏栲林混合凋落叶与凋落枝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大小林窗对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单宁、总酚)含量的影响,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林窗大小显著影响了凋落物难降解物质含量(p<0.001)。大林窗凋落叶单宁分解最快,而非林窗最慢;小林窗凋落枝单宁分解最快,中林窗最慢;大林窗凋落叶总酚分解最快,小林窗最慢;中林窗凋落枝总酚分解最快,非林窗最慢。(2)林窗冠层开阔度和土壤温度对难降解物质分解的影响显著(p<0.05),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林窗通过调控林下微环境,包括开阔度和土壤温度等,显著影响了凋落物单宁和总酚的分解。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土壤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凋落物分解 单宁 总酚 格氏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21年润州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诗卉 朱星丞 +1 位作者 狄霖 李云帆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5期210-215,226,共7页
为了优化润州区土地利用结构,也为制定相关土地利用决策提供依据,以镇江市润州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近年来润州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2009~2021年地类图斑相关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结合ArcGIS10.7分析了... 为了优化润州区土地利用结构,也为制定相关土地利用决策提供依据,以镇江市润州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近年来润州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2009~2021年地类图斑相关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结合ArcGIS10.7分析了润州区2009~2014年、2014~2018年、2018~2021年3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21年润州区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下降,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草地的年面积变化速率最快。整体看来,2018~2021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快于2009~2014年及2014~2018年变化速度。根据土地利用转移矩阵,12年来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与建设用地互相转化,说明润州区城市发展持续进行,规划工作持续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ARCGIS 润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