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析镇江萧梁铸钱遗址出土的塔形佛饰 被引量:2
1
作者 邵磊 霍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据 1997年底至 1998年初于江苏镇江医政路萧梁铸钱遗址出土的陶制佛塔模型 。
关键词 镇江 萧梁铸钱遗址 陶制佛塔 出土文物 塔形佛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古时期的镇江居民
2
作者 陆九皋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4期74-76,共3页
远古时的长江,奔腾湍急,滚滚东流,一泻万里来到镇江,江流受到强劲的海洋潮流的顶托,把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江口,形成长江三角洲的大喇叭口。镇江就在喇叭口的顶点,约在万年前的全新世时,大理冰川渐渐消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 远古时的长江,奔腾湍急,滚滚东流,一泻万里来到镇江,江流受到强劲的海洋潮流的顶托,把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江口,形成长江三角洲的大喇叭口。镇江就在喇叭口的顶点,约在万年前的全新世时,大理冰川渐渐消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相当于亚热带气候,江水沿着镇江群山,形成许多港汊湖泊,山上长满了常绿落叶阔叶林,如蕈树、栎树、樟树等高大森林,林下植物有石松、卷柏、水龙骨等。在山林中有成群的斑鹿、熊、野猪、野牛、猕猴、獾子、“最后鬣狗”等动物。在这资源丰富,气候宜人的地方,当时有没有居民呢?近来在距市区二公里的南郊白龙岗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蛮 镇江 仲雍 远古时期 太伯 遗址 青铜 土墩墓 墓葬 丹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鱼产史话
3
作者 戴志恭 《中国水产》 1983年第9期30-30,共1页
镇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凭水依山,水产品繁多。早在三、四千年前,土著荆蛮族就聚居在江南一带,“断发文身”,因地制宜,把捕鱼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解放后,南京、镇江沿江商周“湖塾文化遗址”的多处考古发现,除了石镰、石杵、... 镇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凭水依山,水产品繁多。早在三、四千年前,土著荆蛮族就聚居在江南一带,“断发文身”,因地制宜,把捕鱼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解放后,南京、镇江沿江商周“湖塾文化遗址”的多处考古发现,除了石镰、石杵、石锤等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外,还有大量的鱼脊椎、各种大小鱼骨和龟鳖、螺蛳、蛤蜊的甲壳,以及捕鱼用的陶质网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市 原始农业 龟鳖 沿江 水产品 因地制宜 南京 鱼用 螺蛳 捕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青铜器中纯铜晶粒形成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贾莹 苏荣誉 +3 位作者 华觉明 铃木稔 黄允兰 肖梦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第2期31-40,共10页
本文以吴国青铜兵器的金相检测为基础,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样品中出现的纯铜晶粒进行检 测分析,从矿物转化及自然铜形成机理解释了纯铜晶粒的形成,讨论了可能形成纯铜晶粒的条件。 结果认为纯铜晶粒的析出并非是筒单的电解分解与电解析... 本文以吴国青铜兵器的金相检测为基础,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样品中出现的纯铜晶粒进行检 测分析,从矿物转化及自然铜形成机理解释了纯铜晶粒的形成,讨论了可能形成纯铜晶粒的条件。 结果认为纯铜晶粒的析出并非是筒单的电解分解与电解析出,这个过程涉及到合金的矿化产生不 稳定的中间腐蚀产物向析出自然铜的稳定态转变,这种转化由原子在矿物质中的反应扩散完成。这 个过程相当漫长,非实验室条件所能摸拟。从矿物转化析出机理考虑,纯铜晶粒中的“李晶”结构可 解释为自然铜的双晶形态,与合金本身,加工工艺以及腐蚀产生的微小体积变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古代青铜器 纯铜晶粒 合金矿化 自然铜 反应扩散 双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