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成军 孙关忠 +4 位作者 陈瑜 肖士海 沈国柱 曾贤铭 方广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4,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的7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将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的第1~5项,依次用1、2、3、4、5作为该模式...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7项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52份低浓度和387份高浓度HBsAg血清标本的7项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将乙肝标志物检测项目的第1~5项,依次用1、2、3、4、5作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高浓度HBsAg组和低浓度HBsAg组在人群中的比例分别为10.2%和0.7%左右,两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分别有10种和7种,各模式在两组间的检出率不完全相同,且两组间各模式的Anti-HBc-IgM、HBVDNA检出率亦不尽相同,但两组各模式均以145模式为最高,其次为135和15模式。低浓度组中,约70%的145、15模式分布在1.0~2.0μg/L范围内,近65%的135模式分布在2.0~5.0μg/L范围内,其他模式则多数分布在≤1.0μg/L以下。结论高浓度和低浓度HBsAg携带者的血清学乙肝标志物表现模式在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低浓度HBsAg感染人群宜引起重视,应将包括Anti-HBc-IgG在内的乙肝标志物检测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HBV HBSAG PCR 乙肝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H在邻苯二酚紫修饰石墨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朱荣贵 韩吉林 陈洪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吸附在石墨电极上的邻苯二酚紫作为电子传递媒介体构成修饰电极.在-0,40~+0.60V电位区间内,吸附态的邻苯二酚紫表现出相当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电极反应为单电子过程并有1个质子参加.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 以吸附在石墨电极上的邻苯二酚紫作为电子传递媒介体构成修饰电极.在-0,40~+0.60V电位区间内,吸附态的邻苯二酚紫表现出相当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电极反应为单电子过程并有1个质子参加.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其式量电位E ̄0'为0.10V,表现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s为5.5s ̄(-1).邻苯二酚紫修饰电极对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可使NADH的氧化过电位降低25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邻苯二酚紫 修饰电极 NADH 石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陆水根 王苏建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用Baker 810血小板分析仪对802名健康人、164名献血员及325名患不同疾病的病人进行了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结果:正常人6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男女间PLT均无显著性差异,60岁以上组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 用Baker 810血小板分析仪对802名健康人、164名献血员及325名患不同疾病的病人进行了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结果:正常人6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男女间PLT均无显著性差异,60岁以上组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于男性.各年龄组男女间MPV均无显著性差异.PLT和MPV呈负相关. 献血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急性白血病病人MPV分别为11.53±1.75 fL、12.37±1.67 fL、8.05±1.00 fL,三者与正常人组的MPV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两者MPV大于健康人组,而后者MPV小于健康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细胞学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钙调素抗体对抗体产生细胞分泌抗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红翠 李晓军 +1 位作者 奕建凤 武建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以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和环抱素A(CsA)为对照,观察抗钙调素(抗CaM)抗体对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及分泌抗巨细胞病毒(抗C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功能的影响。发现TFP(0.... 以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和环抱素A(CsA)为对照,观察抗钙调素(抗CaM)抗体对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及分泌抗巨细胞病毒(抗C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功能的影响。发现TFP(0.1~100μmo/L)、csA(0.1~100μ/L)明显抑制小鼠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分泌鼠Ig的功能,且此抑制作用随TFP、CsA剂量的增大而增强;与此不同,人和兔抗CaM对上述细胞分泌Ig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体产生细胞 调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基硅烷化-气相色谱法研究水玻璃老化机制
5
作者 杨宇翔 谢吉民 傅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55-560,共6页
本文采用三甲基硅烷化-气相色谱法(简称TMS—GC法)研究了水玻璃老化机制,结果表明:由于硅酸聚合性质,水玻璃中存在着单硅、二硅、三硅等聚硅酸的混合物。在放置过程中,单硅酸含量逐渐增加,高聚硅酸含量也相应逐渐增加,即发生“两级分化... 本文采用三甲基硅烷化-气相色谱法(简称TMS—GC法)研究了水玻璃老化机制,结果表明:由于硅酸聚合性质,水玻璃中存在着单硅、二硅、三硅等聚硅酸的混合物。在放置过程中,单硅酸含量逐渐增加,高聚硅酸含量也相应逐渐增加,即发生“两级分化”现象;水玻璃经改性后,低聚硅酸含量提高,而高聚硅酸含量降低;水玻璃经回流冷凝后,组成有向原来方向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三甲基硅烷化 色谱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蜕膜中淋巴细胞抗原的表达及IFN-γ测定
6
作者 史利宁 王艾丽 +1 位作者 武建国 张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以几种抗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采用花环标记、碱-磷酶抗碱-磷酶(APAAP)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23例早孕蜕膜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及γ-干扰素(IFN-γ)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早孕蜕膜淋巴细... 本文以几种抗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采用花环标记、碱-磷酶抗碱-磷酶(APAAP)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23例早孕蜕膜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及γ-干扰素(IFN-γ)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早孕蜕膜淋巴细胞中CD3+、CD4+、CD8+、CD16+及B细胞百分率(x±s)分别为29.52±6.80%、23.60±4.86%、20.91±4.06%、1.07±1.00%、7.81±2.56%,CD4/CD8为1.20±0.20。CD3-淋巴细胞呈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形态,蜕膜组织浸液中IFN-γ含量<0.6μg/L。提示,早孕蜕膜中存在较多CD3-、CD16-的形态呈LGL的N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蜕膜 淋巴细胞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结合抗体的测定及其致免疫损伤机理的研究
7
作者 钱高潮 王艾丽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7-29,共3页
用牛眼肌和猪眼肌抗原建立了检测眼肌结合抗体(EMb-Ab)的ELISA法。证实甲亢患者血清中存在EMb-Ab。通过EMb-Ab特异免疫复合物、补体解离免疫复合物活性(CRA)、EMb-Ab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或补体介导的... 用牛眼肌和猪眼肌抗原建立了检测眼肌结合抗体(EMb-Ab)的ELISA法。证实甲亢患者血清中存在EMb-Ab。通过EMb-Ab特异免疫复合物、补体解离免疫复合物活性(CRA)、EMb-Ab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或CMAC)测定以及EMb-Ab与眼肌细胞抗原结合的实验观察,表明此种EMb-Ab可能在与已受某种因素损伤后的眼肌结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结合抗体 特异免疫复合物 补体的复合物解离活性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补体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
8
作者 郑帼 徐英美 +2 位作者 方拥军 许文荣 朱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8-419,424,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探讨PAF在HIE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新生儿血清PAF水平,并观察其与脑损伤、脑血流量和1min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中、重度...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探讨PAF在HIE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新生儿血清PAF水平,并观察其与脑损伤、脑血流量和1min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血清PAF为(117.7±19.28)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犤(41.92±14.66)μg/L,P<0.001犦及轻度HIE患儿犤(48.96±15.09)μg/L,P<0.01犦,恢复期犤(45.34±15.98)μg/L,P>0.05犦降至正常水平;轻度HIE患儿血清PA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②伴重度脑损伤的HIE患儿血清PAF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脑损伤的HIE患儿犤(133.16±19.13)μg/L比(101.13±8.59)μg/L,P<0.01犦。③伴脑血流量异常的HIE患儿血清PAF水平较不伴脑血流量异常的HIE患儿明显升高犤(125.43±24.80)μg/L比(105.41±15.48)μg/L,P<0.01)犦。④HIE患儿血清PAF水平与1minApgar评分呈负相关。结论:PA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其介导脑损伤的发生可能是通过下调脑血流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Diels-Alder反应的探讨
9
作者 贺敏强 陈敏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S1期164-169,共6页
Diels—Alder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环加成反应它是指一个共轭二烯和一个重键化合物(亲二烯体)发生的[4+2]环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它是制备六元环状化合物极为有用的一种方法.文章将从理论上对该反应作出解释,并对其立体化学,方位选择... Diels—Alder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环加成反应它是指一个共轭二烯和一个重键化合物(亲二烯体)发生的[4+2]环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它是制备六元环状化合物极为有用的一种方法.文章将从理论上对该反应作出解释,并对其立体化学,方位选择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加成反应 DIELS-ALDER反应 Diels—Alder反应 亲二烯体 有机合成 立体化学 环状化合物 共轭二烯 选择性 重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