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电热圈环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恒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3期2379-2381,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LSIL合并高危HPV感... 目的观察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LSIL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LEEP治疗,观察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统计两组术后3、6个月HPV阴性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IgG、IgA水平。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HPV转阴率(92.86%、97.62%)均高于对照组(76.19%、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IgG、Ig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IgG、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LSIL并发高危HPV感染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清除H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电热圈环切术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丁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观察特殊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AC)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特殊护理干预在急性胆囊炎(AC)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30%)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特殊护理干预应用于AC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护理干预 急性胆囊炎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333-334,共2页
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3.85±1.09)d]低于对照组[(5.49±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可明显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保妇康栓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提高手术技术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28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手术方法在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粘连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带来...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提高手术技术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28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手术方法在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粘连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带来的并发症很多,医院要采取合理措施尽量降低剖宫产率,产妇应慎重选择剖宫产。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利于二次手术操作减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腹腔粘连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宫颗粒在药物流产中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刘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4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益宫颗粒在药物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孕49 d以内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女性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第一天早晨开始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次/12 h,共5次,首次50 mg,第3天晨空腹口服第5次米非... 目的观察益宫颗粒在药物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孕49 d以内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女性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第一天早晨开始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次/12 h,共5次,首次50 mg,第3天晨空腹口服第5次米非司酮后1 h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B组方法同A组,第3天服米索前列醇后2 h服益宫颗粒,3次/d,10 g/次,连服10 d。观察孕囊排出时间、出血时间及完全流产率。结果 A组完全流产34例,不全流产5例,失败1例,完全流产率85%;孕囊排出时间平均2.4 h;阴道出血持续平均10 d;排囊出血量15例+,20例++,5例+++。B组完全流产39例,不全流产1例,失败0例,完全流产率97.5%;孕囊排出时间平均1.8 h,阴道出血持续平均5 d;排囊出血量30例+,8例++,2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过程中加用益宫颗粒后孕囊排出时间短,出血时间短,完全流产率高,在合适的人群中具有高度的可接受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益宫颗粒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