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及其推广建议
1
作者 钟雨薇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5期49-51,共3页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绿色无公害茶叶因其安全健康特性受到市场青睐。本文系统分析了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茶树品种选择、病虫害生态防治、茶园科学管理等关键技术,并从政策引导、技术转化、销售渠道、茶旅融合...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绿色无公害茶叶因其安全健康特性受到市场青睐。本文系统分析了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茶树品种选择、病虫害生态防治、茶园科学管理等关键技术,并从政策引导、技术转化、销售渠道、茶旅融合等方面提出推广建议。研究表明,实施绿色种植技术可提升茶叶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多方协作构建完善的推广体系,有助于推动绿色无公害茶叶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无公害茶叶 种植管理技术 生态防治 技术推广 茶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志刚 陈孝钧 +5 位作者 马良才 吴平昌 马荣彬 杨满平 方汉云 何洧丞 《中国茶叶》 2022年第9期48-53,共6页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其独特的环境、气候、土壤成就了镇巴茶叶的优异品质。目前镇巴茶叶供不应求,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农业特色首位产业。为进一步发挥茶产业在全县乡村振兴...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其独特的环境、气候、土壤成就了镇巴茶叶的优异品质。目前镇巴茶叶供不应求,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农业特色首位产业。为进一步发挥茶产业在全县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探讨新形势下镇巴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分析镇巴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镇巴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八大发展任务及保障措施,进一步指明了镇巴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工作重点、措施,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镇巴县 高质量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县茶产业发展规划
3
作者 陈孝钧 吴平昌 +2 位作者 马荣彬 马良才 钟运昆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2期40-41,共2页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腹地,是陕南的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异,至今有“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的说法。茶产业一直是镇巴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地方财源、改善生...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腹地,是陕南的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异,至今有“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的说法。茶产业一直是镇巴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地方财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境内山多林密,植被繁茂,常年降雨量1200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镇巴县 规划 农业产业结构 优势产业 传统特色 农民收入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茶园防草布控草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光德 马良才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第4期39-40,共2页
防草布又叫无纺布、控草布、除草布,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塑料织品或粘胶纤维,遮光透气,耐踩踏。在设施农业中应用广泛,有遮光、避风、挡雨、保湿、保温等作用,在茶园控草方面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其原理是杂草刚长出地面时... 防草布又叫无纺布、控草布、除草布,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塑料织品或粘胶纤维,遮光透气,耐踩踏。在设施农业中应用广泛,有遮光、避风、挡雨、保湿、保温等作用,在茶园控草方面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其原理是杂草刚长出地面时,实行茶园行间覆盖,利用防草布阻断阳光,避免光合作用,使杂草黄化矮小,达到最终消失的控草效果。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成效明显、一次投资多年受益等优点。现以汉中曙坤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将人工除草与防草布覆盖控草效益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纤维 聚丙烯 聚乙烯 茶叶科技 人工除草 幼龄茶园 无纺布 推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茶园除草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满平 唐志刚 +1 位作者 沈继军 孙光德 《西北园艺(综合)》 2023年第5期26-28,共3页
在多年实践基础上,通过对茶园人工除草、化学除草、覆盖除草、生物控草的优缺点分析,提出在山地茶园管理中,将山地茶园深耕、中耕、施肥、修剪、采摘等管理技术措施与山地茶园锄草相结合,是山地茶园除草和丰产最有效的方式,总结了山地... 在多年实践基础上,通过对茶园人工除草、化学除草、覆盖除草、生物控草的优缺点分析,提出在山地茶园管理中,将山地茶园深耕、中耕、施肥、修剪、采摘等管理技术措施与山地茶园锄草相结合,是山地茶园除草和丰产最有效的方式,总结了山地幼龄、成年茶园锄草的时间、方法、技术等,提出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山地茶园锄草与覆盖、间作控草、放养动物控草、机械省力化锄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茶园 耕锄 除草 施肥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高海拔茶园建园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志刚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第2期38-39,共2页
陕西镇巴地处巴山腹地,位于北纬32°8′~32°50′和东经107°25′~108°16′,是全国生态保护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生长,茶叶是全县主导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县有茶园9667... 陕西镇巴地处巴山腹地,位于北纬32°8′~32°50′和东经107°25′~108°16′,是全国生态保护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生长,茶叶是全县主导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县有茶园9667 hm2,产茶5100 t,一产产值6.86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茶树生长 生态保护 森林覆盖率 自然环境 茶园 示范区 陕西镇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高山茶区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孝钧 吴平昌 +3 位作者 马荣彬 马良才 钟运昆 方汉芸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1期41-41,47,共2页
从选择避风向阳的宜茶地块、推行免挖种植沟整地法、优选抗寒品种、慎选茶苗调运地、适当增加植苗密度、搞好茶树越冬前精细防护、推行地膜覆盖栽植等方面,介绍了北方高山茶区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以期为优良茶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性系良种 茶园 建设技术 北方高山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陕青茶传统加工工艺及技术
8
作者 马荣彬 白桂峰 刘伟 《中国茶叶》 2018年第3期34-35,共2页
陕青茶主产于陕西紫阳茶区镇巴县,为晒青绿茶,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大西北地区人民和少数民族最喜爱的茶叶之一。本文介绍了传统陕青茶的历史背景、品质特点、生产加工流程和技术要点。
关键词 陕青茶 生产工艺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镇巴毛尖手工制作技艺保护路径探究
9
作者 吴平昌 何洧丞 +2 位作者 唐安康 唐志刚 刘鑫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1期86-90,共5页
镇巴毛尖茶原属晒青绿茶,其传统制作方法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后经不断优化,形成了烘、炒结合的“改进制法”,改为烘炒型绿茶。镇巴毛尖茶的手工制作技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机构传承的有效结合,是镇巴毛尖手工制... 镇巴毛尖茶原属晒青绿茶,其传统制作方法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后经不断优化,形成了烘、炒结合的“改进制法”,改为烘炒型绿茶。镇巴毛尖茶的手工制作技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机构传承的有效结合,是镇巴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历150余年9代人传承不衰的关键。自2015年镇巴毛尖茶的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县政府及相关机构通过建立手工制茶室并制售手工毛尖茶、开办手工制茶培训班、开展师徒传承活动、举办手工制茶大赛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扩大了其文化影响力,帮助其实现良好存续。文章对镇巴毛尖手工制作技艺的保护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为今后“非遗”技艺保护传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也为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技艺新型传承机制的探索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助推镇巴毛尖茶手工制作技艺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宏大进程中焕发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巴毛尖 手工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魔芋产业发展的“镇巴经验”
10
作者 刘鑫 邱继合 刘兴娥 《农技服务》 202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镇巴县为秦巴山区魔芋种植大县,当地立足资源禀赋,紧抓政策机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把魔芋产业作为县域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成功探索形成了秦巴山区魔芋产业发展“镇巴经验”,走出... 镇巴县为秦巴山区魔芋种植大县,当地立足资源禀赋,紧抓政策机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把魔芋产业作为县域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成功探索形成了秦巴山区魔芋产业发展“镇巴经验”,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为推进镇巴县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类似条件地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总结镇巴县在强化组织保障、统筹技术示范、促进产学研融合、发挥主体作用、促进科技转化应用等方面推进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 科技支撑 镇巴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夏秋茶的开发利用
11
作者 何洧丞 文婷 杨满平 《西北园艺》 2024年第7期21-23,共3页
总结了陕西省镇巴县夏秋茶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阐述了开发利用面临产品品类少、品质较低、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品牌影响力弱、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科技赋能、推广全程机械化、优化产品结构及工艺、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 总结了陕西省镇巴县夏秋茶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阐述了开发利用面临产品品类少、品质较低、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品牌影响力弱、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科技赋能、推广全程机械化、优化产品结构及工艺、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建议,提高单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开发利用 建议 镇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高氯·啶虫脒防治茶网蝽显著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平昌 马荣彬 +4 位作者 钟运昆 马良才 陈良超 唐志刚 杨满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27-28,共2页
茶园害虫茶网蝽在大面积暴发时,农药防治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对比试验,再进行成对数据的显著性分析得出:5%的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在稀释3 000倍液,667 m2用量不超过64 L时,防治效果显著,农药残留不会超标。此法... 茶园害虫茶网蝽在大面积暴发时,农药防治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对比试验,再进行成对数据的显著性分析得出:5%的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在稀释3 000倍液,667 m2用量不超过64 L时,防治效果显著,农药残留不会超标。此法可在无公害茶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啶虫脒 茶网蝽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茶区茶网蝽发生现状和防控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平昌 李尤学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73-76,共4页
茶网蝽于2010年前后自川东地区入侵陕南茶区后,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大量繁殖,现已扩散到镇巴、紫阳两县的15个镇,逾2 000 hm2茶园不同程度受害,并有继续向无虫茶区漫延的趋势。防控茶网蝽将是陕南茶区今后茶叶生产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关键词 陕南茶区 茶网蝽 发生现状 防控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茶区一种新发生的害虫——茶网蝽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孝钧 吴平昌 +4 位作者 马荣彬 钟运昆 马良才 唐志刚 方汉 《中国茶叶》 2013年第8期16-17,共2页
2010年10月初,陕西省镇巴县盐场镇盐场村茶农向县茶技站反映,该村茶园大部分茶树“得病”,而且症状较重,已对当地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茶技站实地调查,初步确诊为茶树虫害而不是病害,且是镇巴乃至陕南茶区之前没有发生记载属新... 2010年10月初,陕西省镇巴县盐场镇盐场村茶农向县茶技站反映,该村茶园大部分茶树“得病”,而且症状较重,已对当地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茶技站实地调查,初步确诊为茶树虫害而不是病害,且是镇巴乃至陕南茶区之前没有发生记载属新传入的危险性害虫——茶网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害虫 茶区 茶树虫害 茶叶生产 镇巴县 陕西省 盐场 茶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韵镇巴 香飘四海——聚力打造中国名茶之乡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孝钧 钟运昆 《中国茶叶》 2016年第11期28-29,共2页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位于陕西省南端,产茶历史悠久,制茶约2700年历史,多朝盛产贡茶,曾以“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流传自今。境内山峦叠嶂,秀水环绕,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62%,有亚洲最大的原始木竹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是陕西省...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位于陕西省南端,产茶历史悠久,制茶约2700年历史,多朝盛产贡茶,曾以“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流传自今。境内山峦叠嶂,秀水环绕,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62%,有亚洲最大的原始木竹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是陕西省重点产茶县之一。处全国第二大富硒区——紫阳同一富硒地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均气温13.8℃以上,昼夜温差大,四季云雾缭绕,水热同季;“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零污染”宜茶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名茶 山峦叠嶂 产茶历史 茶园基地 云雾缭绕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生态示范县 茶叶质量 贡茶 茶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洧丞 唐志刚 李武堂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第1期28-30,共3页
陕西镇巴地处巴山腹地,是全国生态保护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72%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生长,茶叶是全县首位产业。截至2021年底,全县有茶园10000 hm^(2),产茶5508 t,年产值7.8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 陕西镇巴地处巴山腹地,是全国生态保护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72%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生长,茶叶是全县首位产业。截至2021年底,全县有茶园10000 hm^(2),产茶5508 t,年产值7.8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在工业化时代,随着清洁化自动生产线的运用,手工制茶正迅速退出历史的舞台,许多地方的传统手工制茶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镇巴也不例外。举办手工制茶比赛,对传承制茶技艺、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需要细致谋划筹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时代 茶产业发展 茶树生长 自动生产线 生态保护 手工制茶 森林覆盖率 清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汉中茶产业新“三品一标”
17
作者 唐志刚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第5期34-36,共3页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决定从2021年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为和以往的“三品...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决定从2021年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为和以往的“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所指不同,我们称之为新“三品一标”。近年来,汉中茶产业在引进良种、提升品质、培育打造汉中仙毫区域品牌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三品一标”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汉中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品一标 农产品地理标志 汉中茶 引进良种 有机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 品牌打造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巴毛尖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
18
作者 唐志刚 陈孝钧 +1 位作者 马良才 杨满平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第6期3-5,共3页
镇巴毛尖品质优异。通过对镇巴毛尖历史、现状的分析,提出镇巴毛尖下阶段发展思路目标,为后期镇巴毛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镇巴毛尖 历史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