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栗三种树形整形修剪效果比较
1
作者 毛仪伦 陈益锋 +2 位作者 陈子钰 张晓健 周品龙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为确定板栗树树形生长规律,观察自然整枝和采用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自然圆头形的整枝方法修剪的板栗树,对比不同树形板栗树的树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树形,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整枝方法,板栗树最终都会长成自... 为确定板栗树树形生长规律,观察自然整枝和采用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自然圆头形的整枝方法修剪的板栗树,对比不同树形板栗树的树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树形,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整枝方法,板栗树最终都会长成自然圆头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树 树形 自然圆头形 整枝修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茶赤叶斑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照锋 程光禄 曹秀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64-67,共4页
为茶叶大田茶赤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直接测量法筛选茶赤叶斑病原菌的适宜培养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戊唑醇、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武夷菌素、多抗霉素对茶赤叶斑病原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体外抑制效果,筛选... 为茶叶大田茶赤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直接测量法筛选茶赤叶斑病原菌的适宜培养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戊唑醇、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武夷菌素、多抗霉素对茶赤叶斑病原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体外抑制效果,筛选安全高效防治茶赤叶斑病的杀菌剂。结果表明:茶赤叶斑病原菌的最佳培养基为茶叶5 g/L+PDA培养基。430 g/L戊唑醇SC 90μg/mL处理168 h后对茶赤叶斑病菌丝抑制率达100%,抑制效果最好且持久;500万芽孢/mL和400万芽孢/mL枯草芽孢杆菌WP对茶赤叶斑病菌丝抑制率达94.49%和93.96%,两者差异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2%武夷菌素AS 65μg/mL对茶赤叶斑病菌丝抑制率达69.55%,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武夷菌素抑制作用较差。6%春雷霉素WP 100μg/mL对孢子的抑制率达89.01%,抑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赤叶斑病 菌丝 分生孢子 体外抑制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品龙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3期127-129,共3页
板栗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木本植物,其果实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和产业制品中。近年来,随着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板栗栽培技术问题备受关注,然而,板栗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降低,而且限制了板栗产品在... 板栗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木本植物,其果实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和产业制品中。近年来,随着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板栗栽培技术问题备受关注,然而,板栗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降低,而且限制了板栗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为了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对板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从生态、生物学、抗病性、防治手段等多角度探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重视病虫害监测,坚持早预警、早预测、早控制的原则,提高板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本文将围绕板栗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初步探讨板栗产业发展的新策略,为广大种植户、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栽培 灌溉施肥 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品龙 《花卉》 2023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环保理念在国家不同行业的渗透与融入,也让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从侧面推动我国林业产业消费模式的优化与变革。为解决新经济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外贸市场交易量... 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环保理念在国家不同行业的渗透与融入,也让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从侧面推动我国林业产业消费模式的优化与变革。为解决新经济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外贸市场交易量持续走低、国际发展新公约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问题,对当前新经济常态下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聚集区、建设标准化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等措施,以期未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发展形势 挑战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