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板栗三种树形整形修剪效果比较
- 1
-
-
作者
毛仪伦
陈益锋
陈子钰
张晓健
周品龙
-
机构
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
镇安县永乐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
镇安县达仁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
文摘
为确定板栗树树形生长规律,观察自然整枝和采用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自然圆头形的整枝方法修剪的板栗树,对比不同树形板栗树的树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树形,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整枝方法,板栗树最终都会长成自然圆头形。
-
关键词
板栗树
树形
自然圆头形
整枝修剪
-
分类号
S664.2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不同药剂对茶赤叶斑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效果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董照锋
程光禄
曹秀荣
-
机构
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镇安县达仁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64-67,共4页
-
基金
陕西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商洛茶叶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转化”[KJCX-2015-02]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项目“植物提取物防控茶叶病虫害技术研究与推广”[NYKJ-2019-SL01]
-
文摘
为茶叶大田茶赤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直接测量法筛选茶赤叶斑病原菌的适宜培养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戊唑醇、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武夷菌素、多抗霉素对茶赤叶斑病原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体外抑制效果,筛选安全高效防治茶赤叶斑病的杀菌剂。结果表明:茶赤叶斑病原菌的最佳培养基为茶叶5 g/L+PDA培养基。430 g/L戊唑醇SC 90μg/mL处理168 h后对茶赤叶斑病菌丝抑制率达100%,抑制效果最好且持久;500万芽孢/mL和400万芽孢/mL枯草芽孢杆菌WP对茶赤叶斑病菌丝抑制率达94.49%和93.96%,两者差异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2%武夷菌素AS 65μg/mL对茶赤叶斑病菌丝抑制率达69.55%,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武夷菌素抑制作用较差。6%春雷霉素WP 100μg/mL对孢子的抑制率达89.01%,抑制效果较好。
-
关键词
茶赤叶斑病
菌丝
分生孢子
体外抑制
效果
-
Keywords
Phyllosticta theicola
mycelium
conidia
in vitro inhibition
effect
-
分类号
S482
[农业科学—农药学]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板栗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周品龙
-
机构
镇安县达仁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3期127-129,共3页
-
文摘
板栗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木本植物,其果实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和产业制品中。近年来,随着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板栗栽培技术问题备受关注,然而,板栗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降低,而且限制了板栗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为了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对板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从生态、生物学、抗病性、防治手段等多角度探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重视病虫害监测,坚持早预警、早预测、早控制的原则,提高板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本文将围绕板栗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初步探讨板栗产业发展的新策略,为广大种植户、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
关键词
板栗栽培
灌溉施肥
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
-
分类号
S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基于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品龙
-
机构
陕西省商洛市镇镇安县达仁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花卉》
2023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
文摘
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环保理念在国家不同行业的渗透与融入,也让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从侧面推动我国林业产业消费模式的优化与变革。为解决新经济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外贸市场交易量持续走低、国际发展新公约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问题,对当前新经济常态下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聚集区、建设标准化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等措施,以期未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林业产业
发展形势
挑战问题
-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