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锰矿还原浸出制备锰锌软磁铁氧体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君 颜文斌 +2 位作者 高峰 易静 胡亚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5-1089,共5页
以铁粉为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浸取软锰矿,浸出液通过除杂得净化液,采用碳铵共沉淀法制备锰锌软磁铁氧体粉体。并用XRD、SEM和震动样品磁强计对制得的铁氧体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浸提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到98.4%,通过共沉淀法制... 以铁粉为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浸取软锰矿,浸出液通过除杂得净化液,采用碳铵共沉淀法制备锰锌软磁铁氧体粉体。并用XRD、SEM和震动样品磁强计对制得的铁氧体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浸提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到98.4%,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锰锌软磁铁氧体粉体颗粒呈细而均匀的球状,XRD表征结果显示为纯相,饱和磁感应强度为60.45 emu/g,与用硫酸盐制备得到的锰锌软磁铁氧体粉体饱和磁感应强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还原 浸出 锰锌软磁铁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氧化浸出石煤钒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丽洁 石美莲 +3 位作者 华骏 颜文斌 高峰 黄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29,共6页
以张家界石煤钒矿为原料,添加MnO2氧化浸出石煤中的钒。探讨了MnO2用量、液固比、浸出时间、H2SO4用量、浸出温度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nO2用量为3%,液固比为0.8∶1,H2SO4用量为35%,浸出温度为95℃,浸出时间为10h时,钒... 以张家界石煤钒矿为原料,添加MnO2氧化浸出石煤中的钒。探讨了MnO2用量、液固比、浸出时间、H2SO4用量、浸出温度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nO2用量为3%,液固比为0.8∶1,H2SO4用量为35%,浸出温度为95℃,浸出时间为10h时,钒浸出率达到94.17%。钒浸出率R以1-(1-R)1/3的形式与浸出时间t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Arrhenius公式近似求得该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约为54.62kJ/mol,表明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氧化浸出 MNO2 钒浸出率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渣配合氮磷肥施用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凤梅 杨胜香 +2 位作者 彭禧柱 张晓君 彭清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14-2119,共6页
采用盆栽实验,在铅锌尾矿中添加中药渣、氮肥、磷肥及其组合,从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土壤酶活性、尾矿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研究其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中药渣配合氮磷肥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增加了有机质、... 采用盆栽实验,在铅锌尾矿中添加中药渣、氮肥、磷肥及其组合,从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土壤酶活性、尾矿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研究其对铅锌尾矿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中药渣配合氮磷肥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增加了有机质、铵态氮、有效磷含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尾矿及植物中重金属含量,其中中药渣、中药渣+氮肥、中药渣+磷肥,中药渣+氮肥+磷肥处理组效果较好;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中药渣、中药渣+氮肥、中药渣+磷肥、中药渣+氮肥+磷肥处理与有机质、铵态氮、有效磷、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磷酸酶有较强的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在铅锌尾矿的改良修复中添加中药渣作为改良剂,配合氮磷肥施用有助于缓解尾矿重金属毒性,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基质改良 中药渣 氮肥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石煤中钒的氧化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13
4
作者 华骏 颜文斌 +2 位作者 陈益超 高峰 赵丹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5,99,共5页
在石煤提钒酸浸过程中加入助浸剂硝酸钠,研究了石煤氧化浸出机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95℃、固液比1∶2、硫酸用量27%、浸出时间11 h、搅拌速度600 r/min、硝酸钠用量1%时,钒浸出率为93.04%。直接酸浸和氧化酸浸动力... 在石煤提钒酸浸过程中加入助浸剂硝酸钠,研究了石煤氧化浸出机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95℃、固液比1∶2、硫酸用量27%、浸出时间11 h、搅拌速度600 r/min、硝酸钠用量1%时,钒浸出率为93.04%。直接酸浸和氧化酸浸动力学研究表明,直接酸浸过程钒浸出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0.41 k J/mol;氧化酸浸过程钒浸出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7.43 k J/mol。氧化酸浸可以降低活化能,有利于石煤中钒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氧化浸出 酸浸 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清洁焙烧提钒工艺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峰 华骏 +2 位作者 颜文斌 蔡俊 石美莲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48,共5页
以石煤为原料,钠沸石、碳酸钠为复合添加剂,采用焙烧技术提取石煤中的钒。考察了复合添加剂钠沸石、碳酸钠用量,以及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硫酸用量等焙烧和浸出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实验。结果表... 以石煤为原料,钠沸石、碳酸钠为复合添加剂,采用焙烧技术提取石煤中的钒。考察了复合添加剂钠沸石、碳酸钠用量,以及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硫酸用量等焙烧和浸出工艺参数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平行实验。结果表明,当钠沸石用量7%、碳酸钠用量9%、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4 h、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4 h、硫酸用量为3%时,钒的浸出率可高达92.59%,焙烧过程无废气污染,清洁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钠沸石 焙烧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钒粉体 被引量:7
6
作者 易静 颜文斌 +3 位作者 张晓君 胡亚莉 高峰 华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5,共5页
以五氧化二钒和无水亚硫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VO2粉体。系统地探讨了p H、填充度、反应温度、无水亚硫酸钠用量对VO2产品制备工艺的影响,采用化学法、X射线衍射仪(XRD)、扫瞄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热扫描仪(DSC)对产品的价态... 以五氧化二钒和无水亚硫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VO2粉体。系统地探讨了p H、填充度、反应温度、无水亚硫酸钠用量对VO2产品制备工艺的影响,采用化学法、X射线衍射仪(XRD)、扫瞄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热扫描仪(DSC)对产品的价态、物相、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 H=3、填充度为0.7、物质的量比为n(V2O5)∶n(Na2SO3)=1∶1.2、温度250℃下水热反应24 h,所得到的初产品经氢氧化钠溶液纯化1 h后,质量分数达到98.5%,总产率为85.4%。产品为纯度高的B相VO2,经800℃热处理2 h后由B相转变为M相,热处理后产品的相变点为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 纳米 水热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钠氧化浸出石煤中的钒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华骏 颜文斌 +1 位作者 高峰 蔡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探讨石煤氧化浸出机理,在常压下采用硫酸溶液直接浸出石煤钒矿,通过在酸浸过程中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钠,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V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用量2%、硫酸用量35%、固液比1∶1、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11 h的实验条... 为了探讨石煤氧化浸出机理,在常压下采用硫酸溶液直接浸出石煤钒矿,通过在酸浸过程中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钠,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V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用量2%、硫酸用量35%、固液比1∶1、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11 h的实验条件下,V浸出率达到88.9%。对不同反应温度下V浸出率-时间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该氧化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浸出过程受颗粒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根据Arrhenius公式,使用曲线拟合法,近似求得该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6.08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过硫酸钠 氧化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冶炼中浸渣氧化浸出锌和镉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胡亚莉 颜文斌 +2 位作者 高峰 黄博云 何新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1-444,449,共5页
以湘西某厂的锌冶炼中浸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类型氧化剂对浸渣中锌和镉的浸出效果,筛选出高效氧化浸出药剂——硝酸钠,并考察了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硝渣比对锌、镉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浸渣中锌、镉的最佳... 以湘西某厂的锌冶炼中浸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类型氧化剂对浸渣中锌和镉的浸出效果,筛选出高效氧化浸出药剂——硝酸钠,并考察了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硝渣比对锌、镉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浸渣中锌、镉的最佳浸出条件。结果表明,该浸渣在浸出时间为120 min,硫酸浓度为100 g/L,液固比为10 m L/g,浸出温度为95℃,硝渣比为0.3的条件下,锌的浸出率达到96.4%,同时镉的浸出率达到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锌中浸渣 硝酸钠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价石煤钒矿的制备及其直接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华骏 蔡俊 +3 位作者 颜文斌 高峰 李丽洁 邹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72,共5页
以凤凰县石煤钒矿为原料,经焙烧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得到V(Ⅳ)质量分数为98.10%的+4价石煤钒矿,在硫酸用量35%、液固比1∶1、浸出温度95℃和时间10 h条件下,+4价石煤钒矿中钒的浸出率为81.8%,研究了+4价态含钒石煤钒矿直接浸出动力... 以凤凰县石煤钒矿为原料,经焙烧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得到V(Ⅳ)质量分数为98.10%的+4价石煤钒矿,在硫酸用量35%、液固比1∶1、浸出温度95℃和时间10 h条件下,+4价石煤钒矿中钒的浸出率为81.8%,研究了+4价态含钒石煤钒矿直接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钒的浸出过程符合混合控制过程,近似求得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2.9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直接浸出 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钒黏土矿直接酸浸提钒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美莲 华骏 +2 位作者 颜文斌 高峰 蔡俊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了有效利用陕西某地含钒黏土矿,采用直接酸浸工艺提钒,考察了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硫酸用量对直接酸浸提钒的影响,通过浸出反应动力学确定了反应模型。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25%、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10 h、液固比0.6时,钒... 为了有效利用陕西某地含钒黏土矿,采用直接酸浸工艺提钒,考察了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硫酸用量对直接酸浸提钒的影响,通过浸出反应动力学确定了反应模型。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25%、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10 h、液固比0.6时,钒浸出率为74.6%。该含钒黏土矿的钒浸出动力学符合收缩核模型,其表观活化能约为30.73 kJ/mol,浸出反应服从扩散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黏土矿 直接酸浸 提钒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胁迫对香根草矿质元素吸收及光合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申须仁 董名扬 +2 位作者 王朝勇 王杰 周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97-2305,共9页
为了探讨高锰(Mn)胁迫对香根草矿质元素吸收、光合系统的影响,揭示香根草对高Mn胁迫的耐受能力、Mn积累特征及生理响应,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Mn胁迫(15、30、60、120mmol·L^-1)下香根草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以及叶绿素荧光... 为了探讨高锰(Mn)胁迫对香根草矿质元素吸收、光合系统的影响,揭示香根草对高Mn胁迫的耐受能力、Mn积累特征及生理响应,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Mn胁迫(15、30、60、120mmol·L^-1)下香根草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以及叶绿素荧光指标、K、Mg、Fe元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在Mn处理下,香根草的SPAD值、叶片含水率、株高、植株干物质质量、K含量、净光合速率(Pn)、潜在最大电子传导率(ETRmax)等参数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15~60mmol·L^-1Mn处理下,香根草的植株干物质质量为对照的77.6%~88.1%;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SPAD值等部分参数接近正常水平或降幅较小;且根叶中的Mn含量分别为14393~18845mg kg^-1和4118~4782mg·kg^-1;根中的Mn富集系数也大于1。此外,还发现在30~120mmol·L^-1Mn处理下,根中的Mn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根部的Mn富集系数持续下降;而在15~60mmol·L^-1处理下,叶中的Mn含量和转移系数没有明显差异。在Mn胁迫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非调节性被动能量耗散Y(NO)保持稳定,而调节性主动耗散Y(N PQ)增加。高Mn处理下叶中K含量有小幅降低,Mg和Fe的含量基本维持稳定。但根中K和Mg的含量大幅度下降,而Fe则显著增加。香根草对60mmol·L^-1以下的Mn胁迫有较好的耐受和积累能力,具有修复Mn污染环境的潜力。限制Mn离子的吸收和转运、增加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消耗、维持叶中Mg、Fe的相对稳定是香根草对高Mn胁迫的适应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胁迫 香根草 矿质元素 光合作用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还原五氧化二钒制备二氧化钒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博云 颜文斌 易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4-568,共5页
以V2O5为原料,活性炭为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VO2。探讨了还原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各价态钒氧化物质量分数的影响,采用化学滴定法、XRD、SEM和DSC分析了产品的纯度、物相、形貌和相变温度。结果表明:在V2O5和活性炭的物质的量比为... 以V2O5为原料,活性炭为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VO2。探讨了还原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各价态钒氧化物质量分数的影响,采用化学滴定法、XRD、SEM和DSC分析了产品的纯度、物相、形貌和相变温度。结果表明:在V2O5和活性炭的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所得产品纯度(以VO2质量分数计)为99.6%,VO2转化率达到93.9%。产品为M相VO2,其颗粒细小(粒径为110μm)且结晶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五氧化二钒 二氧化钒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graph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亚光 何则强 +1 位作者 龙秋萍 熊利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96-2604,共9页
以高锰酸钾、草酸锰、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nO_2@graphene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测定等对其进行表征。以MnO_2@graphene为MFC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 以高锰酸钾、草酸锰、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MnO_2@graphene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测定等对其进行表征。以MnO_2@graphene为MFC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粒度为400 nm左右的MnO_2颗粒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均匀而牢固地分散在纸片状graphene表面,形成MnO_2@graphene复合材料。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当扫描速率为5 m V/s时,虽然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在p H为7.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PBS)的氧还原反应起峰电位比Pt/C催化电极负0.048V,但其峰电位(-0.440 V)与Pt/C催化电极的起峰电位(-0.434 V)接近。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的起峰电位稍有下降,但峰电流密度下降很小,表明MnO_2@graphene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更优秀的循环稳定性。电化学阻抗实验发现:MnO_2@graphene催化电极的电荷转移阻抗为12.6?,比同条件下Pt/C催化电极和MnO_2催化电极的低,表明由于graphene增加MnO_2的导电性,降低催化电极电荷转移阻抗,加快电子的转移速率,促进阴极氧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石墨烯 氧还原反应 催化活性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腐植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志雄 张佳丽 +3 位作者 洪许言 田桂英 汤志豪 胡明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60-4067,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O-腐植酸(H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初始吸附性能及再生吸附性能。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其结构进...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O-腐植酸(H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初始吸附性能及再生吸附性能。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uO/HA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采用多种模型研究了CuO/HA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CuO/HA平均粒径约为135.0nm,比表面积为188.15m2/g。CuO/HA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在6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较好地符合Frendlich吸附模型。在室温下pH=7时,CuO/HA复合材料初始饱和吸附量达172.01mg/g;循环使用8次,可保持初始吸附能力的89.27%,表明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一种有效除去水体中亚甲基蓝污染物的高容量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腐殖酸复合材料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忆婷 陈锦华 +4 位作者 向延鸿 刘嘉琪 刘志雄 刘雯 王力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先采用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Mn_(3)O_(4),再采用水解法制备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Mn_(3)O_(4)/SiO_(2)的表征结果表明,Mn_(3)O_(4)/SiO_(2)为多孔的核壳结构,BET比表面积达到184.3 m^(2)/g。Mn_(... 先采用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Mn_(3)O_(4),再采用水解法制备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Mn_(3)O_(4)/SiO_(2)的表征结果表明,Mn_(3)O_(4)/SiO_(2)为多孔的核壳结构,BET比表面积达到184.3 m^(2)/g。Mn_(3)O_(4)/SiO_(2)对M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符合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理论,且为吸热、自发过程。在25℃、300 r/min、M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初始pH为7、Mn_(3)O_(4)/SiO_(2)添加量为2.00 g/L的条件下,MB脱除率可以达到90.23%。Mn_(3)O_(4)/SiO_(2)经过6次回收与循环利用后,其平衡吸附量仍能达到首次平衡吸附量的87.53%,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 化学沉淀/煅烧法 水解法 亚甲基蓝 吸附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片状Zn-Al基合金粉制备及其耐蚀性
16
作者 张枫 陈上 +3 位作者 吴显明 龙芮涞 吴秀婷 刘晶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以球形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原料,采用湿法球磨制备鳞片状Zn-Al-Mg-Ce合金,研究了三乙醇胺为助磨剂下球磨级配,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对片状粉体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助磨剂对产品比表面积,粒径分布,水面遮盖率的影响。在最佳球磨条件... 以球形Zn-Al-Mg-Ce四元合金粉为原料,采用湿法球磨制备鳞片状Zn-Al-Mg-Ce合金,研究了三乙醇胺为助磨剂下球磨级配,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对片状粉体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助磨剂对产品比表面积,粒径分布,水面遮盖率的影响。在最佳球磨条件下制备了鳞片状的Zn-Al,Zn-Al-Mg合金粉,测定了三种片状合金粉用于达克罗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磨球级配为C组,500 r/min下球磨9 h时粉体片状化程度较好。不同助磨剂所得产品的参数表明使用三乙醇胺和聚乙二醇为助磨剂,均能获得片状化程度好,粒径适当,且光亮度高的鳞片状合金粉。中性盐雾试验表明含Zn-Al-Mg-Ce片状合金粉涂层耐腐蚀性明显表现出高于其他两种,由Tafel曲线计算的腐蚀电流小于其他两者,证实了以其为涂层基体具有较优的耐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Zn-Al-Mg-Ce合金 无铬锌铝涂层 防腐蚀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