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视新闻语用研究的范畴、方法和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军
徐建华
-
机构
大连陆军学院中文部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4-68,共5页
-
文摘
电视新闻语用问题是电视新闻研究的新领域。文章旨在阐释隶属语用范畴的语言及副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几种分布形式、应用情况和具体研究时的常用方法。这种研究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
关键词
电视新闻
语用
范畴
有声语言
书面语言
副语言
时间
空间
科学归纳法
划分法
配价位法
-
Keywords
TV news
pragmatics
category
method
-
分类号
G220
[文化科学]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语义平面的歧义句成因刍议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艳春
徐建华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不详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1,共4页
-
-
关键词
歧义句
句子
短语
语义平面
语言单位
义项
言语交际
情景语境
上下文
理解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本意是什么?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齐忠贤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5期143-147,共5页
-
文摘
早在一九二四年,一位文学评论者就说过:“不过批评对于作者,另外还有一种工作,就是顺着作者的本意来批评他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看作者注意之所汇聚而尽力以求表现出来的东西,究竟表现出来没有。”①“顺着作者的本意来批评他的产品”,这确实是一个很精当的看法。鲁迅的《阿Q正传》发表六十年来,评论者几乎都一致推崇它为不朽之作,但是对它的本意,也就是它的基本思想的认识却是很不相同的。鲁迅自己是十分注意人们对《阿Q正传》本意的认识的,他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致沈西苓信》中表示不同意将《阿Q正传》编为电影,其主要的理由就是:“况且《阿Q正传》的本意,我留心各种评论,觉得能了解者不多,搬上银幕以后,大约也未免隔膜,供人一笑,颇亦无聊,不如不作也。”《阿Q正传》的本意是作者创作本意的体现。因此,正确地理解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本意,则是认识《阿Q正传》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前提。
-
关键词
劳动人民
鲁迅创作
俄国
精神胜利法
统治阶级
封建主义
本意
地主阶级
基本思想
奴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谈“指人呼告”和“拟人呼告”
- 4
-
-
作者
张德明
-
机构
辽宁省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29,共2页
-
文摘
谈“指人呼告”和“拟人呼告”张德明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把"呼告"作为一种积极修辞的手法列入了修辞格,解释说:"话中撇了对话的听者或读者,突然直呼话中的人或物来说话的,名叫呼告辞。"又说:"呼告也同比拟和示现一样发生在情感急剧处,而且带有比拟和...
-
关键词
思想感情
感情激动
表达效果
语言艺术化
感情强烈
表达对象
锦州师范学院
语义搭配
五指山
万泉河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广告的妙引巧连
- 5
-
-
作者
姚晓波
-
机构
辽宁省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3-43,共1页
-
文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事业也日趋繁荣起来。广告不但在促进生产、搞活流通、传播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很多广告作品以其颇具匠心的新奇性、艺术性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要使广告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广告作品的语言必须精雕细琢,刻意求新。引用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广告语言之中,而且在引用方式上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广告中的引用内容,主要是成语、惯用语等人们非常熟悉的语句,作者巧妙地把广告的主要信息内容镶嵌或连接在引用的语句上,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达到宣传的目的。
-
关键词
大白兔
广告作品
引语
主要信息
宣传效果
引用方式
儿童故事
语句
成语
广告语言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论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 6
-
-
作者
柴自生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2-107,68,共7页
-
文摘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人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动物性、潜意识是艺术的主体意识核心部分,并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文艺学理论“力不从心的”补充等观点,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抽象的高级意识才能构成艺术的主体意识等有关方面的论述,剖析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本质,即“梦幻意识”、“病态意识”、“过失意识”和“鬼怪意识”,是混沌的不清醒的、本能的脑世界。作者指出,把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混为一谈,显然是不甚了解弗洛伊德,根本没有对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作过认真的研究,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
-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弗洛伊德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潜意识
艺术主体
无意识状态
意识论
艺术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梦幻意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苏轼的散文理论──兼谈其散文风格
- 7
-
-
作者
孙连琦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0-65,共6页
-
-
关键词
散文理论
苏武
散文风格
苏轼
欧阳修
古文运动
韩愈
文辞
散文创作
“文”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典诗歌传统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 8
-
-
作者
傅潮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1-124,共4页
-
文摘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各种体裁的诗词如恒河沙数,美不胜收,而且诗的精神、诗的意境、诗的比兴寄托等表现方法,也深深浸入了各种文学体裁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古典小说而言,作者有意追求诗歌的意韵,在散文中夹杂了大量诗词,以致于形成了种种特有的体式,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气派为世人所重。小说中的这些诗词大多在表情达意、塑造人物、推进情节方面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认真研究这些小说中的韵文,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帮助考释小说的渊源流派,
-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古典诗歌传统
中国古典小说
小说家
比兴寄托
文学创作
表现方法
才子佳人小说
文学体裁
红楼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为今用·人民性·爱国主义
- 9
-
-
作者
孔宪富
陈铁镔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0年第6期127-132,共6页
-
文摘
一建国以来,在古代文学研究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是起了主导作用的。但由于“四人帮”的横行无忌,搅乱了批判继承的理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出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谈怪论,最突出的就是他们把历史上文学艺术的发展,统统纳入儒法斗争的轨道。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本来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系统的专著,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只是因为刘勰有儒家思想,不仅他本人被完全否定了,《文心雕龙》这部著作也从根本上被否定了。苏轼在古代文学史上是有很高成就的作家之一。
-
关键词
人民性
楚国
民族矛盾
诗经
爱国主义精神
为现实服务
劳动人民
封建王朝
古代文学作品
战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