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体温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森 宋波 +6 位作者 邱璇 戴晋 张雷 李俊峰 王秋波 樊修元 王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645例,年龄(56.1±9.3)岁。所有手术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3.56±1.68)h。分别... 目的探讨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645例,年龄(56.1±9.3)岁。所有手术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3.56±1.68)h。分别记录体外循环结束时温度(T1)、出室时温度(T2)、术后1h温度(T3)、术后2h温度(T4)、术后5h温度(L),计算T=(T1+T2+T3+T4+T5)/5。根据T值划分为低体温组(M1,T〈35.5℃)、亚低温组(M2,35.5℃≤T〈36.2℃)、正常体温组(M3,36.2℃≤T≤37.3℃)和高体温组(M4,T〉37.3℃)。所记录温度为直肠温度。结果M1凝血酶原时间为(34.7±6.2)s,术后5h引流量(467±174)ml,与M3的(10.1±5.8)s和(258±132)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在ICU滞留的时间与M3组相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8.7h;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1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冠心病搭桥术围手术期的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会对机体凝血机制、氧耗量、脏器功能等产生一系列影响。低温可激发寒颤反射,寒颤会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4-5倍,同时还往往伴随血清儿茶酚胺的增高,这种高代谢状态加重了受损心脏的负担,增加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低温时脏器血流量减少,对肝、肾、脑等脏器功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围术期 低体温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保温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邱璇 杨森 宋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 探讨实施复合保温护理的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病例160例,其中保温组80例患者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常规组80例患者为常规护理.为避免手术操作差异性对... 目的 探讨实施复合保温护理的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冠心病搭桥手术病例160例,其中保温组80例患者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常规组80例患者为常规护理.为避免手术操作差异性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全部病例为同一术者及手术团队完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手术过程等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的中心温度实施多个时间点监测,同时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加强患者转运过程、消毒过程、手术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达到保温的目的.结果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时中心温度均恢复至36℃~37 ℃.出室时保温组温度下降不显著,最低降至(35.9±1.8)℃,而常规组已经出现明显下降,最低降至(34.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5h引流量增加83.9%,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2.1%,机械通气时间延长96.8%,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68.2%,与保温组相比均存在很大差异,而常规护理组患者在ICU滞留的时间仅延长3.9%,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一的保温措施往往收效甚微.本研究中保温组采取了复合保温措施后,患者体温的变化幅度、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治疗的时间和费用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保温护理 冠心病搭桥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戴晋 张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5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 0.05 mg/kg;大剂量...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5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 0.05 mg/kg;大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0.1 mg/kg.比较三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cTnI、CK-MB、CK、AST、α-HBDH、LDH浓度,主动脉开放后1 h(T1)及主动脉开放后24 h(T2)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组间比较,戊乙奎醚大、小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乙奎醚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剂量上大剂量组并不优于小剂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手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中自体血回收对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斌 张亚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术中不同自体血回收方式对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分为A、B两组,均为30例。A组为观察组,全部术野出血用自体血液回收机离心洗涤后于手术结束前回输体内。B组为对...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术中不同自体血回收方式对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分为A、B两组,均为30例。A组为观察组,全部术野出血用自体血液回收机离心洗涤后于手术结束前回输体内。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肝素化后的术野出血直接吸回体外循环系统停机前回输体内,鱼精蛋白拮抗后机器余血打入输血袋,于手术结束前静脉回输。对两组患者麻醉前、体外循环中及术毕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指标的测定,记录停机后两组激活凝血时间(ACT)及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和输注异体血用量,并对以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胸腔引流量及异体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术毕观察组Hb和Hct值较体外循环中明显回升,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略低于术前。④两组术毕PLT、PT、APTT和TT均明显低于术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期间自体血回收对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不明显,是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自体血回收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烷对新生小鼠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6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异氟烷对小鼠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环磷酸腺苷(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究异氟烷诱导神经元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分为对照组、0.96 mmol/L异氟烷处理12 h及24 h组。... 目的观察异氟烷对小鼠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环磷酸腺苷(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究异氟烷诱导神经元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分为对照组、0.96 mmol/L异氟烷处理12 h及24 h组。采用MTS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RK1/2和p-CREB表达情况;逆转录定量PCR(RT-q PCR)方法检测ERK和CREB m 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96 mmol/L异氟烷处理12 h及24 h后神经元活力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处理组小鼠神经元中p-ERK1/2和p-CRE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异氟烷处理时间的增加,p-ERK1/2和p-CREB表达逐渐降低,处理12 h与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 PCR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处理组小鼠神经元中ERK和CREB m 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异氟烷可以降低原代培养的小鼠神经元活力和ERK1/2、CREB的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神经元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6
作者 张亚健 郭涛 +1 位作者 王健 代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1期887-887,共1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比重与重比重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母婴影响的比较
7
作者 佟玲玲 刘丽芳 李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0期82-84,88,共4页
目的比较等比重或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择期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重比重组(H组)为1%罗哌卡因2 ml与10%葡萄糖1 ml配制,等比重组(Ⅰ组)为1%罗哌卡因2 ml与脑脊液1 ml... 目的比较等比重或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择期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重比重组(H组)为1%罗哌卡因2 ml与10%葡萄糖1 ml配制,等比重组(Ⅰ组)为1%罗哌卡因2 ml与脑脊液1 ml配制,注射腰麻药物容积均为2.2 ml。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去氧肾上腺素、恶心、呕吐、脐动脉血pH值及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一般资料、脐血pH值及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H组去氧肾上腺素次数增多,呕吐发生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后产妇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症状更少,且对胎儿血pH值及Apgar评分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比重 重比重 罗哌卡因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治疗全麻苏醒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赵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治疗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0例。高、中、低剂量组患者分别在躁动出现时给予0.75、0.50、0.25μg/(kg·min)瑞芬太尼输注。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治疗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0例。高、中、低剂量组患者分别在躁动出现时给予0.75、0.50、0.25μg/(kg·min)瑞芬太尼输注。评定三组用药后镇静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用药后10、30 min镇静评分分别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用药后1、60 min镇静评分分别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够显著减少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0.75μg/(kg·min)剂量产生的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