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金红 付莉 +3 位作者 关晓溪 霍岩 陶承光 史振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为建立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利用携带p MDC141-CYP79A1(含GUS基因)质粒的农杆菌浸染玉米A188幼胚,共培养7d后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热激时... 为建立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玉米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利用携带p MDC141-CYP79A1(含GUS基因)质粒的农杆菌浸染玉米A188幼胚,共培养7d后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等因素对玉米幼胚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杆菌的菌液浓度的增加、热激时间和浸染时间的延长,GUS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农杆菌菌液的OD_(600)为0.8、热激预处理时间3min和浸染时间5min时,其GUS瞬时表达率均最高,分别为46.8%、46.4%和51.7%。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到玉米幼胚,以潮霉素为选择标记,进行3次选择培养,将重新分化的抗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成苗,获得56株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分子鉴定,获得22株阳性植株,初步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为以抗潮霉素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玉米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技术基础,获得的抗潮霉素转化植株为玉米育种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G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玉米幼胚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红 霍岩 +2 位作者 付莉 陶承光 史振声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为建立高效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Pro、AgNO_3和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不同浓度的玉米素和IBA对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佳的组合为基本培养基中添加L-Pro 700 mg/... 为建立高效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Pro、AgNO_3和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不同浓度的玉米素和IBA对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佳的组合为基本培养基中添加L-Pro 700 mg/L、AgNO_30.1 mg/L和2、4-D 1.5 mg/L;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5 mg/L的玉米素可有效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再生芽和再生植株分化率分别达到97.96%和97.67%,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1 mg/L的IBA生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愈伤诱导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酸浆冻果果酒的制备及其发酵过程中的气味监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晶晶 陈慧 +4 位作者 姚志国 李慧芳 乔进平 孙萌萌 吴华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本文以-80℃低温冻藏的毛酸浆果为发酵原料,探索了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酵母菌添加量对毛酸浆果酒的酒精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毛酸浆果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0 Brix,发酵温度22℃,酵母添加量5%,p H3.5,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7 d,... 本文以-80℃低温冻藏的毛酸浆果为发酵原料,探索了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酵母菌添加量对毛酸浆果酒的酒精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毛酸浆果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0 Brix,发酵温度22℃,酵母添加量5%,p H3.5,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7 d,所制备的果酒色泽黄润,澄清透明,具有毛酸浆特有的水果香气。采用电子鼻法对果酒发酵过程中的气味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了通过检测气味来判断果酒发酵进度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子鼻能明显的区分毛酸浆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的气味变化,可用于监测毛酸浆果酒的发酵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酸浆 果酒 气味变化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解冻方式对毛酸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慧 伍迪 +4 位作者 乔进平 李慧芳 孙萌萌 吴华宁 王晶晶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20期38-42,共5页
试验研究探索自然解冻、冰箱解冻、超声波解冻及微波解冻4种解冻方式对冻藏毛酸浆的解冻时间、解冻后色泽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解冻方式对解冻后毛酸浆的色泽和质构特性影响显著(P<0.05)。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方式可快速... 试验研究探索自然解冻、冰箱解冻、超声波解冻及微波解冻4种解冻方式对冻藏毛酸浆的解冻时间、解冻后色泽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解冻方式对解冻后毛酸浆的色泽和质构特性影响显著(P<0.05)。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方式可快速解冻毛酸浆,其中微波解冻的毛酸浆汁液流失率较低,但用这2种方法解冻后,毛酸浆果实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差。相比较而言,虽然冰箱解冻和自然解冻速度慢,但解冻后毛酸浆的汁液流失率和质构特性较好,特别是冰箱解冻能够保持毛酸浆很好的色泽、硬度、弹性和咀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冻 毛酸浆 水果 色泽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法监测不同温度毛酸浆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韩雪 王晶晶 +2 位作者 张玉科 陈慧 伍迪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20期43-47,53,共6页
试验采用电子鼻法分析常温(20±3)℃和4℃贮藏毛酸浆的风味变化。通过电子鼻系统采集常温及4℃贮藏期间毛酸浆挥发性成分的响应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负荷加载(LA)分析法对毛酸浆挥发性成分及贮藏时间进... 试验采用电子鼻法分析常温(20±3)℃和4℃贮藏毛酸浆的风味变化。通过电子鼻系统采集常温及4℃贮藏期间毛酸浆挥发性成分的响应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负荷加载(LA)分析法对毛酸浆挥发性成分及贮藏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和4℃贮藏毛酸浆气味产生响应的传感器主要是S2和S7号;PCA分析法能明显区分常温和4℃贮藏毛酸浆的挥发性物质,但不能体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LDA分析法不但能区分常温及4℃不同贮藏时间的毛酸浆,还能体现出贮藏期间其挥发性成分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PCA和LDA的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测定常温和4℃贮藏毛酸浆的风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酸浆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负荷加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构和色度对贮藏毛酸浆品质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雪 张玉科 +2 位作者 王晶晶 陈慧 伍迪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18期45-49,55,共6页
试验以毛酸浆为原料,采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对常温(20℃±3℃)和4℃贮藏条件下毛酸浆色度和品质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分析结果为指标,探讨用仪器分析毛酸浆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第25天时,4℃... 试验以毛酸浆为原料,采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对常温(20℃±3℃)和4℃贮藏条件下毛酸浆色度和品质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分析结果为指标,探讨用仪器分析毛酸浆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第25天时,4℃组褐变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常温组色差值(△E*)显著高于4℃组(P〈0.05)。4℃组的果硬度是常温组的1.710倍,胶黏性是常温组的2.390倍,凝聚性是常温组的1.125倍,嚼性是常温组的1.890倍,回复性是常温组的1.350倍,但常温组果的弹性是4℃组的1.050倍。对2种温度条件下毛酸浆的色度与质构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可知常温组和4℃组毛酸浆果的明亮度值(L*)与色差、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和弹性均呈正相关(r=0.899~0.988),而4℃组果的色度(C*)与色差值及其他质构指标无关。2种温度条件下贮藏毛酸浆果,各质构参数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温度对果的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4℃条件贮藏毛酸浆利于其保持较好的色泽和质构,用色差计和物性分析仪可判定毛酸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酸浆 贮藏保鲜 质构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