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和背根经节电刺激在疼痛领域的临床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刚 余海洋 +3 位作者 肖宵 孙毓 李坚 贺石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38,142,共5页
疼痛在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是作为继呼吸、心率、血压、脉博之后的第五大生命指征,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医学界已将其作为一大类疾病来加以研究。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 疼痛在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是作为继呼吸、心率、血压、脉博之后的第五大生命指征,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医学界已将其作为一大类疾病来加以研究。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直接造成的疼痛综合征,是临床疼痛病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病理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对NP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物理治疗等,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往往只能暂时性地缓解疼痛。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是目前治疗NP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具有安全、可逆性和可调节性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当今临床疼痛领域里一项重要镇痛技术。除传统SCS外,近年新型SCS电刺激模式(高频SCS和Burst-SCS)和背根神经节电刺激被应用于临床,其镇痛效果明显提高。本文重点回顾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电刺激疗法治疗NP的现状,为临床上优化NP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电刺激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N-020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水肿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坚 李刚 +4 位作者 郭卫东 戴国宇 刘吉松 徐雯 范仲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5-690,718,共7页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特异性抑制剂TGN-020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继发性水肿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相关指标的影响,为SCI后水肿与星形细胞增生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72只,...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特异性抑制剂TGN-020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继发性水肿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相关指标的影响,为SCI后水肿与星形细胞增生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TGN-020干预组(TGN-020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后的动脉夹挤压脊髓建立SCI模型,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TGN-020组腹腔内注射TGN-020(5mg/kg,ip)处理,Sham组和SCI组予以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各组于术后3d收集标本,分别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含水量变化,采用蛋白印记、免疫荧光检测AQP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结果术后3d,与Sham组相比,SCI组和TGN-020组脊髓损伤区含水量明显升高(P<0.01),与SCI组相比,TGN-020组脊髓损伤区含水量减少(P<0.05);SCI组和TGN-020组AQP4、GFAP、PCNA的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TGN-020组AQP4、GFAP、PCNA的表达较SCI组降低(P<0.05)。结论 TGN-020可以通过下调大鼠脊髓损伤后AQP4的表达减轻继发性水肿,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从而促进大鼠急性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通道蛋白4 TGN-020 水肿 增生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损伤后血红素加氧酶1截短体(HO-1C△23)上调miR-125a-5p降低血脊髓屏障的通透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曲林 李刚 +1 位作者 毕云龙 曹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5-731,共7页
目的检测微小RNA 125a-5p (miR-125a-5p)在血红素加氧酶1截短体(HO-1C△23)调节缺氧损伤时血脊髓屏障(BSCB)中的作用。方法用HCMEC/D3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在TranswellTM小室构建体外BSCB模型,并用氯化钴制备BSCB缺氧模型。实验分为空白... 目的检测微小RNA 125a-5p (miR-125a-5p)在血红素加氧酶1截短体(HO-1C△23)调节缺氧损伤时血脊髓屏障(BSCB)中的作用。方法用HCMEC/D3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在TranswellTM小室构建体外BSCB模型,并用氯化钴制备BSCB缺氧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空载病毒组、HO-1C△23组(Lv-HO-1C△23)、miRNA阴性对照组(Lv-HO-1C△23联合miR-NC处理)、miRNA模拟物组(Lv-HO-1C△23联合miR-125a-5p mimics处理)和miRNA抑制物组(Lv-HO-1C△23联合miR-125a-5p inhibitor)。用反转录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miR-125a-5p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和血管内皮钙黏附蛋白(VE-cadheri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O-1、ZO-1和occludin、VE-cadherin的蛋白水平;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溢出率评价体外BSCB的通透性。结果 HO-1C△23转染HCMEC/D3细胞的成功率约为70%,转染成功后HO-1C△23含量明显升高,且miR-125a-5p表达较空白组也明显上调。与空白组相比较,HO-1C△23组、miRNA阴性对照组和模拟物组ZO-1、occludin、V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HRP溢出率降低,而miRNA抑制物组中ZO-1、occludin、V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HRP溢出率升高;与HO-1C△23组相比,miRNA模拟物组ZO-1、occludin、V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HRP溢出率降低,而miRNA抑制物组ZO-1、occludin、V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HRP溢出率升高。结论在缺氧损伤条件下,HO-1C△23通过上调miR-125a-5p表达,促进连接与黏附相关基因的转录与翻译,降低BSCB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脊髓屏障 血红素加氧酶1截短体(HO-1C△23) miR-125a-5p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曲靓靓 王莉 杨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1-663,共3页
研究血清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将行PICC、符合纳入标准的52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PICC后10~15 d内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PDGF等指标... 研究血清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将行PICC、符合纳入标准的52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PICC后10~15 d内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PD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PICC后血栓组患者血清中PDGF含量明显高于无血栓组患者,且明显高于PICC前,提示PDGF含量增高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大鼠创伤性皮肤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兵 李海乐 +1 位作者 刘丹平 张凤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2-678,I0001,I0002,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PCs-Exos)对血管新生和胶原沉积的作用,阐明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同时分离并鉴定EPCs-Exos。观察分析EPCs摄取EPCs-Exos。16只大鼠随机分为4... 目的:探讨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PCs-Exos)对血管新生和胶原沉积的作用,阐明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同时分离并鉴定EPCs-Exos。观察分析EPCs摄取EPCs-Exos。1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皮肤缺损模型,分别将等量的PBS,50、100和150mg·L^(-1) EPCs-Exos分别注射至4组大鼠的皮肤缺损周围区域。在0、3、7和14d测量各组大鼠伤口闭合区域的范围;14d时取愈合区组织进行Masson三色染色及CD3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EPCs-Exos的治疗效果。在体外,将含有PBS,50、100和150mg·L^(-1) EPCs-Exos培养基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利用划痕实验和成管实验检测HUVECs的迁移和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UVECs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并鉴定原代EPCs,EPCs的CD31免疫荧光染色、DiL-ac-LDL和FITC-UEA-I双染均呈阳性。电镜观察EPCs-Exos形态为近圆形,直径为40~100nm。在注射EPCs-Exos的大鼠皮肤损伤模型中,随着注射剂量增大,皮肤缺损疤痕直径逐渐缩小,疤痕愈合度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s-Exos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愈合皮肤组织胶原的成熟,14d时150mg·L^(-1) EPCs-Exos注射组最明显。在体外实验中,EPCs-Exos呈剂量依赖性刺激内皮祖细胞促进其迁移和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及上调VEGFA表达水平,150mg·L^(-1) EPCs-Exos组的迁移速率、网分支数目和VEGFA表达水平均高于50mg·L^(-1) EPCs-Exos组和PBS组(P<0.05)。结论:EPCs-Exos可以通过正向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而促进大鼠创伤性皮肤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皮肤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金向楠 高薇 +2 位作者 冯欣 隋海娟 付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99-2203,共5页
目的观察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CI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35只,模型组在第0天及第21天分别给予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的乳化剂,制备CIA模型。第31天正常对照组随机选... 目的观察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CI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35只,模型组在第0天及第21天分别给予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的乳化剂,制备CIA模型。第31天正常对照组随机选取8只,模型组进一步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金丝桃苷25 mg/kg和50 mg/kg治疗组分别8只,并开始给药物处理。动态观察小鼠的足掌厚度测量及临床关节炎指数变化。第52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ELISA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成功建立CIA模型,在第28天开始测量足掌厚度并进行临床关节炎指数评分,金丝桃苷治疗组足掌厚度及临床关节炎指数评分均降低。ELISA测细胞因子,治疗组测得血清中TNF-α及IL-6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踝关节滑膜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明显减轻。结论金丝桃苷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抗炎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运动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骨骼肌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璇 李宪 +2 位作者 张鹏 林森 于洪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观察被动运动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被动运动促进功能恢复和延缓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对... 目的观察被动运动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被动运动促进功能恢复和延缓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对照组(未行运动),被动运动组(损伤1周后开始被动运动,共4周)。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SCI模型。术后1 d和1、2、3、4周通过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术后5周,采用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大鼠后肢腓肠肌的横断面积、直径和形态变化。测量腓肠肌湿重、体重和肌湿重/体重,评价肌萎缩情况;采用Western blots检测腓肠肌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被动运动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5周后,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的脊髓组织失去正常形态,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区大量空洞形成,而被动运动组的变化较对照组轻。对照组腓肠肌湿重、肌湿重/体重、横断面积和直径下降,被动运动组改善上述肌萎缩情况(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BDNF表达量增加(P〈0.05),其中被动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被动运动可能是通过增加SCI后BDNF表达促进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改善失神经性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被动运动 肌萎缩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锌对脊髓损伤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森 郭跃 +3 位作者 徐唱 林加权 李道勇 梅晰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锌(ZnSO_(4))促进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脊髓损伤组(SCI)和硫酸锌治疗组(ZnSO_(4)),采用Allen’s打击法制备小鼠SCI模型,治疗组小... 目的:探讨硫酸锌(ZnSO_(4))促进脊髓损伤(SCI)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脊髓损伤组(SCI)和硫酸锌治疗组(ZnSO_(4)),采用Allen’s打击法制备小鼠SCI模型,治疗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硫酸锌。运用BMS评分评定小鼠的运动功能,术后5 d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脊髓损伤区锌转运蛋白体3(ZnT3)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脊髓损伤区域ZnT3和mTOR蛋白表达与定位。结果:与sham组比较,SCI组及ZnSO_(4)组小鼠术后各时间点BMS评分降低,术后第7 d起,ZnSO_(4)组BMS评分高于SCI组(P<0.05);硫酸锌治疗5 d后,ZnSO_(4)组小鼠ZnT3表达高于SCI组,并且mTOR表达低于S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锌可以通过调控小鼠脊髓损伤后ZnT3和mTOR的表达水平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硫酸锌 锌转运蛋白体3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WNT5a联合顺铂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 细胞活性的 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子明 汪洪宇 +3 位作者 胡静 张卓 郑华川 黄克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1-876,共6页
目的观察人重组WNT5a蛋白(rWNT5a)联合顺铂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寻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检测rWNT5a+顺铂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检测rWNT5a+顺铂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 目的观察人重组WNT5a蛋白(rWNT5a)联合顺铂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寻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检测rWNT5a+顺铂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检测rWNT5a+顺铂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GSK3β、LEF-1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WNT5a表达的变化。结果 r WNT5a+顺铂组与顺铂或r WNT5a单独处理组相比,明显抑制舌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P<0.05)。舌鳞状细胞癌中顺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激活了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P<0.05),而r WNT5a+顺铂组与顺铂组相比,明显抑制了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P<0.05)。顺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WNT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GSK3β、LEF-1的表达(P<0.05)。rWNT5a+顺铂组或rWNT5a组与顺铂组相比,明显抑制了WNT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GSK3β、LEF-1(P<0.05)。结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中应用rWNT5a+顺铂比单独应用顺铂明显抑制舌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内在机制可能与r WNT5a调控WNT通路和抑制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人重组WNT5a蛋白 顺铂 WNT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碘酸钠诱导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文睿 戴国宇 +1 位作者 杨妮娟 刘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碘酸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索该药是否可用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方法通过碘...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碘酸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索该药是否可用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方法通过碘酸钠诱导的RPE细胞模拟干性AMD。RPE细胞传代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碘酸钠损伤组、RES+碘酸钠损伤组,并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RES对RPE细胞最佳保护作用的浓度以及最佳浓度下对不同浓度碘酸钠损伤的RPE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Hosste33342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总量变化以及凋亡种类之间的差别。结果 5μmol·L^-1 RES对RPE细胞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且此浓度下对不同损伤程度的RPE细胞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RES+碘酸钠损伤组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45±0.07)明显低于碘酸钠损伤组(0.9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0.34±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碘酸钠损伤组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56±0.14)与碘酸钠损伤组(0.2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0.73±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sste33342检测结果显示,RES+碘酸钠损伤组凋亡细胞含量明显低于碘酸钠损伤组(P<0.05),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RES+碘酸钠损伤组和碘酸钠损伤组比较,RES+碘酸钠损伤组早期凋亡的细胞含量相对较高,晚期凋亡细胞含量相对较少。结论RES对碘酸钠诱导损伤的RPE细胞的凋亡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干性AMD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碘酸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