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55-5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
1
作者 娄瑞特 李兵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探讨miR-155-5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2份外周血标本,其中健康人6例血标本设为对照组,DR患者血标本6份设为DR组。RT-PCR验证两组血液中miR-155-5p的表达水平;在高糖(100 mmo... 目的 探讨miR-155-5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2份外周血标本,其中健康人6例血标本设为对照组,DR患者血标本6份设为DR组。RT-PCR验证两组血液中miR-155-5p的表达水平;在高糖(100 mmol·L^(-1))诱导的DR细胞模型中观察miR-155-5p对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自噬和炎症相关蛋白(P62、LC3B、NLRP3、IL-1β、pro-caspase-1)的影响,使用miR-155-5p-inhibitor或其阴性对照抑制剂NC-inhibitor干预ARPE-19细胞,分别设为HG+miR-155-5p-inhibitor组与HG+NC-inhibitor组,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设为Control组;使用miR-155-5p-mimics或其阴性对照抑制剂NC-mimics干预细胞,分别设为HG+miR-155-5p-mimics组与HG+NC-mimics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55-5p和SIRT1的相互作用,HG+miR-155-5p-mimics组与HG+NC-mimics组细胞分别共转染SIRT1-3’ UTR-WT或SIRT1-3’ UTR-MUT,检测两组细胞荧光素酶表达水平。回复实验验证miR-155-5p通过调控SIRT1表达影响DR模型细胞自噬和炎症反应,共转染miR-155-5p-mimics和pcDNA3.1-SIRT1过表达质粒的细胞设为HG+miR-155-5p-mimics+SIRT1组,仅转染miR-155-5p-mimics或其阴性对照抑制剂的细胞设为HG+miR-155-5p-mimics组与HG+NC-mimics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水平及相关凋亡和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R组外周血标本中miR-155-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8.078,P<0.001)。与HG+NC-inhibitor组相比,HG+miR-155-5p-inhibitor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细胞中miR-155-5p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NC-mimics组细胞相比,HG+miR-155-5p-mimics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中miR-155-5p表达水平上升,细胞凋亡水平增加,细胞中自噬蛋白P62表达水平下降,自噬蛋白LC3B表达水平上升,炎症蛋白NLRP3、IL-1β及pro-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NC-mimics组细胞相比,HG+miR-155-5p-mimics组细胞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转染SIRT1-3’ UTR-WT时,HG+miR-155-5p-mimics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miR-155-5p-mimics组相比,HG+miR-155-5p-mimics+SIRT1组细胞增殖水平上升,细胞中miR-155-5p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水平下降,细胞中SIRT1蛋白与P62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LC3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同时炎症蛋白NLRP3、IL-1β及pro-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RT1确定为miR-155-5p的下游靶点。结论 miR-155-5p通过靶向SIRT1抑制DR细胞模型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视网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自噬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iR-155-5-p SIRT1 自噬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 被引量:30
2
作者 郑丹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和黄斑区血流密度(ma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33例46眼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13例20眼和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0例26眼。另选取年龄相匹配的26人(40眼)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范围的模式扫描,获得4个层面黄斑血流密度图,同时测量FAZ面积和MVD。结果 NDR组和NPDR组FAZ面积分别为(0.392±0.028)mm2、(0.410±0.019)mm2,与对照组(0.314±0.025)m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之间的FAZ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NDR组和NPDR组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MVD分别是0.500±0.012、0.553±0.007、0.393±0.005、0.651±0.006和0.484±0.012、0.522±0.007、0.397±0.007、0.642±0.007,与对照组(0.518±0.014、0.572±0.008、0.385±0.005、0.666±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NDR组和NPDR组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M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但两组外层视网膜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应用OCTA检查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黄斑区血流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卫星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叶酸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叶酸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眼底照相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诊断及分期标准,将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75例(NDR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37例(NPDR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28例(PDR组)。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者7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患者血清Hcy、Vit B12、叶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水平。并将NPDR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18例、B组19例,A组给予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B组给予Vit B12+口服叶酸加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分别治疗1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cy、Vit B12、叶酸、SOD、MDA、GSH水平。结果 NDP组、NPDR组、PDR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和MDA含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中NDR组、NPDR组、PDR组Hcy、MDA水平均依次增高,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NDP组、NPDR组、PDR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中NDR组、NPDR组、PDR组Vit B12、叶酸、SOD、GSH水平均依次降低,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血清Hcy、MDA、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B组患者血清Hcy、MD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血清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且B组治疗后血清Hcy、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均为P<0.05),Vit B12、叶酸、SOD、GSH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均为P<0.05)。血清Hcy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5),与Vit B12、叶酸、SOD、GSH水平均呈负相关(r=-0.61、-0.54、-0.43、-0.57,均为P<0.05)。结论 DR患者血清Vit B12、叶酸水平降低,同时伴随Hcy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联合应用Vit B12、叶酸治疗有助于降低DR患者血清Hcy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叶酸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1表达上调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勇 徐卫星 +1 位作者 徐军 李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7-532,共6页
目的探究miR-10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7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培养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ACBRI-18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系HXO-Rb44。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XORb44细胞并分组:阴性对... 目的探究miR-10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7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培养人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ACBRI-18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系HXO-Rb44。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XORb44细胞并分组:阴性对照(normal control,NC)1组[转染microRNA(miR)-101阴性对照物]、miR-101表达组(转染miRNA-101类似物);NC 2组[转染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EZH2)阴性对照序列]、siRNA-EZH2组(转染EZH2siRNA)、siRNAEZH2+mimics组(转染EZH2siRNA和miRNA-101类似物)和EZH2+mimics组(转染EZH2表达载体和miRNA-101类似物)。正常HOX-Rb44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qRT-PCR检测miR-101、EZH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ZH2蛋白表达。MTT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01和EZH2的靶向关系。裸鼠体内移植实验测定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结果与正常视网膜组织和ACBRI-181细胞相比,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及HXO-Rb44细胞中miR-10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均为P<0.05)。EZH2 mRNA及蛋白在miR-101表达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1组(均为P<0.05)。72~96 h,miR-101表达组的吸光度(A)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及NC1组(均为P<0.01)。miR-101表达组侵袭细胞数量(51±6)均显著低于空白组(97±11)及NC1组(92±8)(均为P<0.01)。EZH2是miR-101的靶基因。48~96 h,siRNA-EZH2组和siRNA-EZH2+mimics组的A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2组(均为P<0.01);72~96 h,siRNA-EZH2+mimics组的A值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24~96 h,EZH2+mimics组的A值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RNA-EZH2组侵袭细胞数量(48±4)和siRNA-EZH2+mimics组(38±3)均显著低于空白组(95±10)和NC2组(90±6)(均为P<0.01),siRNA-EZH2+mimics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EZH2+mimics组侵袭细胞数量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裸鼠体内移植5~7周,siRNA-EZH2组和siRNA-EZH2+mimics组的瘤体体积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2组(均为P<0.01),siRNA-EZH2+mimics组的瘤体体积明显低于siRNA-EZH2组(P<0.05),EZH2+mimics组的肿瘤体积与空白组和NC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iR-101上调后可抑制HXO-Rb44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这可能是通过抑制EZH2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miR-101 EZH2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卫星 李勇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维生素B12治疗组(Vit B12组),每组12只。DM组和Vit B12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维生素B12治疗组(Vit B12组),每组12只。DM组和Vit B12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确定造模成功后,每天对Vit B12组进行维生素B12(100μg·kg^(-1))灌胃,持续8周,NC组和DM组用同体积生理盐水替代。停止灌胃2周后,于第10周末将所有大鼠处死,取颈静脉血,用于检测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取视网膜组织,用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TUNEL法进行视网膜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计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三组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1.061,P=0.000),DM组、Vit B12组丙二醛含量高于NC组(均为P<0.01),DM组高于VitB 12组(P<0.01);三组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923,P=0.000),DM组、VitB 1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NC组(均为P<0.01),DM组低于VitB 12组(P<0.01)。三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均可见凋亡细胞,DM组和VitB 12组凋亡细胞数较NC组明显增多,VitB 12组凋亡细胞数较DM组有不同程度减少。三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A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6,P=0.000),DM组、VitB 12组AI值均高于NC组(均为P<0.01),DM组AI值高于VitB 12组(P<0.05)。显微镜观察发现三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均可见Caspase-3蛋白表达,DM组和VitB 12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较NC组明显增多,VitB 12组Caspase-3蛋白表达较DM组明显减少。三组视网膜Caspase-3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896,P=0.000),DM组、VitB 12组视网膜Caspase-3光密度值均高于NC组(均为P<0.01),DM组高于VitB 12组(P<0.01)。结论维生素B12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维生素B12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CASPASE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晓敏 刘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3-975,共3页
目的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探讨两者是否作为致病因素参与RVO发病。方法... 目的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探讨两者是否作为致病因素参与RVO发病。方法对临床诊断为RVO的48例患者(RVO组)进行血PLT、MPV、Hcy测定,包括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22例(BRVO组)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26例(CRVO组),并与临床诊断为白内障的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RVO组PLT水平(212.99±50.10)×10~9L^(-1),与对照组PLT水平(198.11±44.69)×10~9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组MPV与Hcy水平(9.44±0.97)f L、(8.99±0.81)μmol·L^(-1)较对照组(8.66±0.96)f L和(8.38±0.62)μmol·L^(-1)均增高(均为P<0.05)。PLT水平在CRVO组(212.27±49.07)×10~9L^(-1)、BRVO组(213.84±52.43)×10~9L^(-1)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PV、Hcy水平在CRVO组(9.48±0.91)f L、(8.97±0.76)μmol·L^(-1)与BRVO组(9.40±1.06)f L、(9.01±0.89)μmol·L^(-1),较对照组均增高(均为P<0.05),但在CRVO组与BRVO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MPV、高Hcy可能是引起RVO发病的危险因素,降血小板及降Hcy的治疗从理论上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卫星 徐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在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总IgE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情况,分析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与血清中总IgE表达的相关性。另选取清洁级雌性两月龄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第1天于模型组小鼠尾根、足垫皮下处注射弗氏佐剂和豚草花粉PBS液混合物,第7天、第14天腹腔注射强化,对照组用弗氏佐剂和PBS混合液代替;第15天,每只小鼠给予花粉蛋白粗浸液进行滴眼激发,激发后1 h,取眼球用于制作病理切片,收集静脉血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SLAM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豚草花粉特异性IgE表达;分析两组小鼠外周血中SLAM、血清中特异性IgE的表达有无显著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病例组血清中总IgE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病例组SLAM表达与总IgE呈负相关(r=-0.453,P<0.05)。实验小鼠模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模型组血清中特异性IgE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模型组SLAM表达与特异性IgE呈负相关(r=-0.527,P<0.05)。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发病时,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SLAM表达明显减少,与血清IgE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梦帆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评价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结膜炎组、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第0天和第7... 目的评价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结膜炎组、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第0天和第7天,将100μg卵清蛋白与200μL氢氧化铝佐剂按照体积比1:2的比例完全混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混合液进行腹腔注射;第15~18天,给予250μg的卵清蛋白滴眼激发。空白对照组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于造模开始后第15~18天,每次滴眼激发后30 min,开始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连续4 d。末次激发后30 min内,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眼部临床症状。用100 g·L-1水合氯醛麻醉后,眼球取血,提取血清用于ELISA检测;取下小鼠结膜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进行培养,检测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末次激发后30 min,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的过敏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眼睑严重充血水肿,睁眼困难,结膜严重充血、水肿,流泪不止,眼部分泌物较多。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均能观察到较轻的眼睑肿胀、结膜少量充血水肿、流泪和少量眼部分泌物。高倍镜下5组小鼠结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与氨基葡萄糖滴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过敏性结膜炎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其他组。各组小鼠血清Ig E含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血清Ig E含量高于其他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血清Ig E含量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各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IL-4、IL-5和IFN-γ的表达水平,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上清液IL-5水平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过敏性结膜炎组IFN-γ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空白对照组IFN-γ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氨基葡萄糖全身及局部用药均能改善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减轻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血清中Ig E含量,局部治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全身用药在降低血清Ig E含量方面优于局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氨基葡萄糖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通过CYLD/NF-κB信号通路抑制高糖环境下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晶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37-941,共5页
目的基于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核因子κB(CYLD/NF-κB)通路,研究藤黄酸(GA)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高糖诱导,实验分为NC组(含5.5 mmol·L^(-1)葡萄糖),HG组(含3... 目的基于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核因子κB(CYLD/NF-κB)通路,研究藤黄酸(GA)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高糖诱导,实验分为NC组(含5.5 mmol·L^(-1)葡萄糖),HG组(含30 mmol·L^(-1)葡萄糖),HG+不同剂量GA组(2μmol·L^(-1)、4μmol·L^(-1)、8μmol·L^(-1) GA分别预处理RPE细胞1 h,加30 mmol·L^(-1)葡萄糖)。CCK-8检测各组RPE细胞增殖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PE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CYLD)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PE细胞中α-SMA、CYLD、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RPE细胞出现明显增殖,RPE细胞中α-SMA、p-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CYLD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1);与HG组相比,HG+不同剂量GA组RPE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RPE细胞中α-SMA、p-NF-κB蛋白表达均减少,CYLD表达均增加(均为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GA可抑制高糖环境下RPE细胞EMT,其抑制作用与上调CYLD,抑制NF-κB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上皮-间充质转化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