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GT8对结直肠癌生长迁移的影响及与SOX9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庞一心 李文清 +2 位作者 姚奇隆 王宇 张秀梅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5-602,共8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半乳糖转移酶(UDP galactosyltransferase 8,UGT8)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及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对UGT8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基于GEPIA2、UALCAN和TIMER...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半乳糖转移酶(UDP galactosyltransferase 8,UGT8)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及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对UGT8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基于GEPIA2、UALCAN和TIMER 2.0在线数据库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UGT8和SOX9的表达水平及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的UGT8和SOX9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水平相关性;在结直肠癌细胞中沉默UGT8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和ZEB1)蛋白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SOX9后UGT8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JASPER在线网站预测SOX9是否与UGT8的启动子结合。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较,UGT8和SOX9的mRNA表达水平异常升高,而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GT8、SOX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UGT8的蛋白表达水平与N分期相关;SOX9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相关;UGT8和SOX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沉默UGT8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ZEB1蛋白表达降低。沉默SOX9后,UGT8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JASPER网站预测SOX9可以和UGT8的启动子特异序列结合。结论:UGT8和SOX9在结直肠癌病理组织中均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而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UGT8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SOX9促进UGT8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可能与UGT8启动子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T8 SOX9 结直肠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中胃癌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2
作者 孙瑞营 李洋 +3 位作者 赵旭 曲林琳 续薇 张蕴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4-1282,共9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17种胃癌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研究其与miR-10b水平的相关性,筛选在实验诊断中对胃癌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并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为胃腺癌的患者血...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17种胃癌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研究其与miR-10b水平的相关性,筛选在实验诊断中对胃癌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并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为胃腺癌的患者血清标本34例为胃癌组,选取体检中心经体检合格的健康人血清标本80例为对照组。采用Luminex检测技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胃癌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选择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CCL20)、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单核细胞趋化因子(CCL13)、干扰素诱导T细胞alpha趋化因子(CXCL11)、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XCL13)、骨形成蛋白4(BMP4)、骨形成蛋白7(BMP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血小板衍生因子BB(PDGF-BB)共17种细胞因子,从中筛选对胃癌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患者血清miR-10b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中CCL20、IL-2、IL-4、IL-6、IL-17A、TNF-α、CCL13、BMP-4和HGF水平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中CCL20、IL-2、IL-4、IL-6、IL-17A、TNF-α、CXCL11、CCL13、BMP-4、BMP-7和HGF水平与胃癌患病风险有关联(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CL20对胃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优于3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72-4的联合诊断;将6.71 ng·L-1 CCL20作为诊断临界值时,CCL20的诊断特异度为76.5%、灵敏度为91.3%、阳性预测值为78.8%、阴性预测值90.1%、阳性似然比为8.74、阴性似然比为0.26、诊断准确度为86.84%;Spearman相关性分析,17种细胞因子与miR-10b水平相关性较差,TNF-α水平与miR-10b水平有一定相关关系(r=0.335,P=0.075)。结论:当以6.71 ng·L-1作为血清细胞因子CCL20的诊断临界值时,其诊断灵敏度明显优于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72-4,且特异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因子 miRNA-10b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提高预分化细胞归巢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樊晨星 王秀艳 +2 位作者 赵千 赖红 李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4-300,共7页
目的评估丹参酮ⅡA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及预分化细胞归巢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PDMSCs。取第3~6代对数生长期的hPDMSCs,分别用丹参酮ⅡA或丹参酮ⅡA+β-catenin激动剂WAY-262... 目的评估丹参酮ⅡA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及预分化细胞归巢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PDMSCs。取第3~6代对数生长期的hPDMSCs,分别用丹参酮ⅡA或丹参酮ⅡA+β-catenin激动剂WAY-262611处理,同时设置不加药的对照组,20 d终止实验。用MTS法评估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分析预分化细胞向损伤区域迁移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GATA-4、ANP、α-SCA、cTnI)、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APC、Gsk-3β、β-catenin)以及与归巢相关的趋化因子(CXCR-4、CCR-2)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组织块法成功分离培养出hPDMSCs;与对照组相比,经丹参酮ⅡA干预的hPDMSCs增殖速率明显减慢,心肌特异性蛋白GATA-4、ANP、α-SCA、cTnI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向损伤区迁移的能力明显增强,且在这个过程中,APC、Gsk-3β、CXCR-4、CCR-2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当丹参酮ⅡA与β-catenin激动剂WAY-262611联合干预hPDMSCs后,丹参酮ⅡA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心肌特异性蛋白GATA-4、ANP、α-SCA、cTnI的表达、提高细胞向损伤区迁移的能力明显降低,且CXCR-4、CCR-2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诱导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提高预分化细胞向损伤区的归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分化 细胞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易 褚冬青 +2 位作者 马春宇 黄建华 王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96-1601,共6页
目的 探究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体外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A(0、20、30、40、50 μmol·L -1 )作用于TCA-8113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作用;集落形成... 目的 探究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体外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A(0、20、30、40、50 μmol·L -1 )作用于TCA-8113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AA对TCA-8113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法、Annexin V-FITC/PI法检测AA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A对TCA-8113细胞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及p53、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A对TCA-8113细胞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 P <0.05),其IC 50 值为42.13 μmol·L -1 ,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随AA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增加( P <0.05);当AA浓度达到30 μmol·L -1 时,细胞周期逐渐阻滞在G 2/M期;Western blot显示,p53、p21及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 P <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AA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通路相关蛋白p53、p21、Bax,以及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同时AA能使TCA-8113细胞周期阻滞在G 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酸 舌癌 TCA-8113 凋亡 BCL-2 cleaved CASPASE-3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3^+CD8^+效应记忆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ICOS、 PD-1表达上调且与病情相关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力 刘芷宁 +1 位作者 李谌 刘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1-648,共8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并确定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26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的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并确定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26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的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比例,而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PD-1和ICOS阳性的细胞比例;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RA组患者外周血Tem和Tfh细胞绝对数增高, Tem和Tfh细胞的ICOS与PD-1表达增加;RA组患者外周血CD3^+CD8^+ Tem和Tfh细胞ICOS和PD-1表达水平与DAS28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外周血CD3^+CD8^+ Tem和Tfh细胞PD-1和ICOS可能参与RA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RA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兴雅 刘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并将细胞分为不加药的对照组和分别加入40、80、120、160μmol/L蛇床子素的实验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和集落形成...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并将细胞分为不加药的对照组和分别加入40、80、120、160μmol/L蛇床子素的实验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蛇床子素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作用,通过Hoechst33342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蛇床子素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24 h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及LC3、P62的表达情况。结果蛇床子素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且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Hoechst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蛇床子素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死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蛇床子素能上调Bax和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增加LC3Ⅱ、P62的表达,降低LC3Ⅰ的表达。结论蛇床子素能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自噬流、自噬途径损伤而抑制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凋亡 自噬 TCA81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秀艳 樊晨星 +3 位作者 赵千 王博 袁松 李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8,218,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TanⅡA)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为TanⅡA作为心肌细胞分化诱导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anⅡA (0.1、0.2、0.4、0.6、0.8、1.0、2.0、4.0、6.0、8.0和10.0 mg&#...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TanⅡA)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为TanⅡA作为心肌细胞分化诱导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anⅡA (0.1、0.2、0.4、0.6、0.8、1.0、2.0、4.0、6.0、8.0和10.0 mg·L^(-1))处理hPDMSCs,MTT法筛选出无毒剂量的TanⅡA (0.1mg·L^(-1))用于实验。hPDMSCs培养体系分为对照组、5-氮胞苷(5-aza,10μmol·L^(-1))诱导组和TanⅡA (0.1mg·L^(-1))诱导组。培养20d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的阳性表达率,计算心肌细胞分化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心肌转录调节因子4 (GATA4)、心钠素(ANF)、cTnI、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PDMSCs的生物学特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MTT法,当TanⅡA浓度大于0.1mg·L^(-1)时,细胞存活率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细胞在培养12d以前呈快速增长趋势,培养12d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5-aza诱导组和TanⅡA诱导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细胞不表达α-SCA,5-aza诱导组和TanⅡA诱导组细胞均表达α-SCA,且TanⅡA诱导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5-aza诱导组和TanⅡA诱导组细胞中GATA4 (t5-aza=2.937,P5-aza<0.05;t_(TanⅡA)=4.769,P_(TanⅡA)<0.05)、ANF (t5-aza=3.728,P5-aza<0.05;t_(TanⅡA)=5.912,P_(TanⅡA)<0.05)、cTnI (t5-aza=3.623,P5-aza<0.05;t_(TanⅡA)=7.153,P_(TanⅡA)<0.05)和GSK-3β(t5-aza=2.995,P5-aza<0.05;t_(TanⅡA)=5.420,P_(TanⅡA)<0.0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β-catenin(t5-aza=2.985,P5-aza<0.05;t_(TanⅡA)=6.951,P_(TanⅡA)<0.0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5-aza诱导组比较,TanⅡA诱导组GATA4、ANF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TanⅡA能诱导hPD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且效果优于5-aza,其机制可能与TanⅡA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洁 贺武斌 +3 位作者 安妮 孔雯聪 苏荣健 王学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8-895,共8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初步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癌SMMC-7721、HepG2、PLC、Huh7和QGY-7703细胞中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筛选GR...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初步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癌SMMC-7721、HepG2、PLC、Huh7和QGY-7703细胞中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筛选GRP78高表达和低表达的肝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NA干扰技术在GRP78高表达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靶向沉默GRP78,命名为siGRP78-SMMC-7721(siGRP78组),以siNC-SMMC-7721为对照组(siNC组);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在GRP78低表达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中过表达GRP78,命名为Flag-GRP78-HepG2(Flag-GRP78组),以空载体3×Flag-HepG2为对照组(3×Flag组)。各组细胞分别给予0、2、4、6、8和10 Gy剂量X射线照射后,采用MTT法检测肝癌细胞存活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荧光染色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磷酸化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HepG2细胞中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低,选取SMMC-7721和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肝癌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与siNC组比较,6 Gy以上剂量X射线照射后,siGRP78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3×Flag组比较,4 Gy以上剂量X射线照射后,Flag-GRP78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EdU荧光染色法检测,与siNC组比较,siGRP78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与3×Flag组比较,Flag-GRP78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siNC组比较,siGRP78组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3×Flag组比较,Flag-GRP78组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表达水平的GRP78可降低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RP78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肝肿瘤 放射敏感性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