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皂苷D抑制PPA1诱导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静 孙园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1-601,731,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D)通过调节无机焦磷酸酶1(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PPA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高表达PPA1的HBL-1和U2932细胞系,采用不同浓度... 本研究旨在探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D)通过调节无机焦磷酸酶1(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PPA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高表达PPA1的HBL-1和U2932细胞系,采用不同浓度的SD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TUNEL染色法评估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并通过ELISA和WB分析PPA1的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此外,本研究构建细胞移植瘤模型以进行体内验证。结果显示,SD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降低PPA1活性及表达,增加剪切的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ysteine-aspartic protease 3,cleaved 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水平,减少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在细胞移植瘤模型中,PPA1下调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PPA1下调对照组,SD处理组肿瘤体积亦显著低于DMSO溶剂对照组。综上所述,SD通过抑制PPA1促进DLBCL细胞凋亡,展现出作为抗DLBCL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D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无机焦磷酸酶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香蒲新苷对肺腺癌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2
作者 刘梦茹 阎雪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91,共11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香蒲新苷(TYP)对肺腺癌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预测靶点网站SwissTargetPrediction、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得TYP-肺腺癌相关靶点基...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香蒲新苷(TYP)对肺腺癌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预测靶点网站SwissTargetPrediction、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得TYP-肺腺癌相关靶点基因,对得到的TYP-肺腺癌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应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这些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索TYP对肺腺癌的理论作用通路。取PC9细胞,设置对照组(正常培养)、低TYP组(50μmol/L TYP处理48 h)、高TYP组(100μmol/L TYP处理48 h)与铁抑制剂-1(Fer-1)+TYP组(1μmol/L Fer-1+100μmol/L TYP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检测试剂盒、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亚铁离子荧光探针、透射电镜检测铁死亡的发生,Western blotting和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铁死亡关键分子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SLC7A11过表达质粒转染PC9细胞,设置Vector组(空载质粒转染)、Vector+TYP组(空载质粒转染+100μmol/L TYP处理48 h)、OE-SLC7A11组(SLC7A11过表达质粒转染)与OE-SLC7A11+TYP组(SLC7A11过表达质粒转染+100μmol/L TYP处理48 h),通过CCK-8法、亚铁离子荧光探针、铁死亡关键分子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情况验证SLC7A11在TYP作用于PC9细胞时的分子机制。结果 通过靶点预测网站SwissTargetPrediction及基因数据库(TCGA、GeneCards和GEO)共预测了73个TYP-肺腺癌相关靶点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主要参与激酶活性的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转移酶复合物(转移含磷基团)等细胞组分,揭示了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124个相关途径,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药性等途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获得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等7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YP与核心靶点基因及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和GPX4的结合能均≤-5.0 kcal/mol,表明它们具有显著的结合活性。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TYP可明显抑制PC9细胞活力(P<0.05);EdU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YP组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YP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TYP组细胞GSH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ROS、Fe^(2+)含量明显增加(P<0.01),SLC7A11、GPX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YP组细胞发生了线粒体嵴减少及膜密度增加等铁死亡特异性变化。与Vector+TYP组相比,OE-SLC7A11+TYP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Fe^(2+)含量明显降低(P<0.05),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TYP可能通过调节SLC7A11-GPX4轴诱导肺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并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香蒲新苷 肺腺癌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5p/sirt1信号通路对白色念珠菌诱导川崎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魏刚 田晶 +2 位作者 梁冬雪 张凤香 陈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2,320,共7页
目的探讨miR-155-5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对白色念珠菌诱导川崎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6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川崎病组、拮抗剂对照组、miR-155-5p拮抗剂组、miR-155-5p拮抗剂+si-NC组、miR-155-5p拮抗剂+si-s... 目的探讨miR-155-5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信号通路对白色念珠菌诱导川崎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6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川崎病组、拮抗剂对照组、miR-155-5p拮抗剂组、miR-155-5p拮抗剂+si-NC组、miR-155-5p拮抗剂+si-sirt1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均通过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水溶物构建川崎病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给药处理,1 d给药1次,持续7 d。qRT-PCR检测冠状动脉中miR-155-5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冠状动脉中sirt1蛋白;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验证sirt1与miR-155-5p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川崎病组小鼠冠状动脉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miR-155-5p表达、Th17比例、Th17/Treg比例、IL-17水平升高,sirt1蛋白表达、胸腺指数、脾指数、Treg比例、IL-10水平降低(均P<0.05);与川崎病组比较,miR-155-5p拮抗剂组小鼠冠状动脉中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有所缓解,miR-155-5p表达、Th17比例、Th17/Treg比例、IL-17水平降低,sirt1蛋白表达、胸腺指数、脾指数、Treg比例、IL-10水平升高(均P<0.05);si-sirt1减弱了抑制miR-155-5p对川崎病小鼠Th17/Treg平衡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血管炎症的抑制作用,miR-155-5p靶向调控sirt1。结论抑制miR-155-5p促进川崎病小鼠Th17/Treg平衡,抑制血管炎症的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5p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川崎病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炎症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戴天骄 李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5,共8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238例...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再出血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238例,所有纳入患者均随访6周,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65)和生存组(n=173)、未再出血组(n=149)和再出血组(n=89)。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等),计算入院时的PALBI评分、AIMS65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入院治疗后6周内死亡或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死亡组和生存组患者比较,呕血、既往有静脉曲张病史、Alb、TBil、INR、Cr、PT、收缩压、PALBI评分、AIMS65评分、CTP评分和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呕血(OR=4.34,95%CI:1.88~10.05,P<0.001)、既往有静脉曲张病史(OR=3.51,95%CI:1.37~8.98,P=0.009)、PALBI评分(OR=4.49,95%CI:1.48~13.64,P=0.008)及AIMS65评分(OR=3.85,95%CI:2.35~6.30,P<0.00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各评分预测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PALBI评分、AIMS65评分、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分别为0.758、0.798、0.789、0.870、0.888,其中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明显高于4种评分单独预测的AUC(P值均<0.05)。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患者比较,呕血、糖尿病病史、Alb、TBil、INR、Cr、PT、PALBI评分、AIMS65评分、CTP评分和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LBI评分(OR=2.41,95%CI:1.17~4.95,P=0.017)和AIMS65评分(OR=1.58,95%CI:1.17~2.15,P=0.003)是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各评分预测再出血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TP评分、MELD评分、PALBI评分、AIMS65评分、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分别为0.680、0.719、0.709、0.711、0.741,PALBI联合AIMS65评分的AUC最大(P值均<0.05),但特异度较低。结论PALBI评分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入院后6周内的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优于CTP评分及MELD评分单独检测;对6周内再出血预测价值较低,准确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PALBI评分 AIMS65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TyG-BMI指数和TG/HDL-C比值与绝经后女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锋 屈宝泽 +2 位作者 刘明新 宋阳 张哲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7-553,共7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指数和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指数和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确诊为NSTE-ACS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共489例,平均年龄(66.0±7.3)岁。根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分组(Gensini评分<32分,241例)和高分组(Gensini评分≥32分,248例);根据患者慢性病种类,分为糖尿病亚组(138例)及非糖尿病亚组(351例)、高血压亚组(322例)及非高血压亚组(16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亚组(141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亚组(34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入院后次日空腹状态下相关化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y G指数、TyG-BMI指数和TG/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亚组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并比较3个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能力。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3个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线性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yG指数(OR=2.879,P=0.002)和TG/HDL-C比值(OR=1.168,P=0.005)是Gensini评分≥3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Ty G指数在不同亚组人群中仍是Gensini评分≥3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亚组(OR=3.121,P=0.001)、高血压亚组(OR=3.120,P<0.001)、NSTEMI亚组(OR=3.622,P=0.006)、UA亚组(OR=2.728,P<0.001)。Ty G指数对Gensini评分≥32分的预测能力优于Ty G-BMI指数(P<0.05),但相较于TG/HDL-C比值,预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y G指数(r=0.436)、TyG-BMI指数(r=0.170)和TG/HDL-C比值(r=0.406)与Gensini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均为P<0.001)。Ty G指数和TG/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程度相似,但两者均优于Ty G-BMI指数。结论在绝经后女性NSTE-ACS患者中,TyG指数和TG/HDL-C比值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和TG/HDL-C比值对Gensini评分≥32分的预测能力以及二者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程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女性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 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卒中后抑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玥寰 隋汝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小脑、额叶及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结构发生的改变,进一步证实小脑参与PSD的发生,并研究小脑与传统抑郁相关部位如额叶、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小脑、额叶及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结构发生的改变,进一步证实小脑参与PSD的发生,并研究小脑与传统抑郁相关部位如额叶、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杏仁核)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基底节区梗死患者39例,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后分为PSD组19例与非PSD组20例,随机选取入组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2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扫描测定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比较3组病灶及病灶对侧感兴趣区的FA值,并分析其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SD组前额叶、海马、扣带回及胼胝体膝部的病灶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的病灶对侧,与非PSD组及正常对照组相应感兴趣区的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0.06,P<0.05)。小脑、额叶、边缘系统的FA值改变与HAMD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2)_(调整)=0.954,P<0.05)。PSD患者小脑中脚对侧FA值与病灶侧的前额叶、海马、扣带回及胼胝体膝部FA值呈显著正相关(r=0.977、0.752、0.637、0.539,P均<0.05)。结论PSD患者小脑白质纤维束可能发生改变,且与传统抑郁相关部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小脑 额叶 边缘系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松素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姚书霞 史璇 +2 位作者 韩松 杨小蕾 王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25-2530,共6页
目的:探讨乔松素调控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AMI模型,将大鼠分为Sham组、AMI组、Pinocembrin组(5 mg/kg尾静脉注射)、TLR4抑制剂组(TAK-242组,2.0 mg/kg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乔松素调控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AMI模型,将大鼠分为Sham组、AMI组、Pinocembrin组(5 mg/kg尾静脉注射)、TLR4抑制剂组(TAK-242组,2.0 mg/kg尾静脉注射),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FS)及血清LDH、cTnⅠ、IL-6、IL-β、TNF-α水平,TTC染色、HE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TLR4/NF-κB/NLRP3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心肌纤维断裂,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LVEDD、LVESD、血清LDH、cTnⅠ、IL-6、IL-β、TNF-α水平、心肌组织TLR4、MyD88、p-NF-κB p65、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VEF、FS显著降低(P<0.05);与AMI组比较,Pinocembrin组与TAK-242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细胞损伤及炎症浸润减轻,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LVEDD、LVESD、血清LDH、cTnⅠ、IL-6、IL-β、TNF-α水平、心肌组织TLR4、MyD88、p-NF-κB p65、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降低(P<0.05),LVEF、FS显著升高(P<0.05);Pinocembrin组与TAK-242组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乔松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轻AMI引起的心肌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松素 急性心肌梗死 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 炎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P对人肾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赵海南 周丽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34,680,共7页
目的观察敲低穹窿主体蛋白(major vault protein,MVP)表达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人肾癌细胞株(786-O、769-P、ACHN)中MVP基因的基础表达水平,筛选... 目的观察敲低穹窿主体蛋白(major vault protein,MVP)表达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人肾癌细胞株(786-O、769-P、ACHN)中MVP基因的基础表达水平,筛选MVP显著高表达的细胞株作为实验细胞株;在候选肾癌细胞中敲低MVP表达,通过细胞克隆形成、EdU、细胞周期、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等方法观察敲低MVP表达对人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通路激活剂确定MVP基因调控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HK2细胞,在786-O、769-P、ACHN细胞中MV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在769-P细胞中最为显著。在769-P细胞中敲低MVP表达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P<0.01);E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处于S期的细胞占比减少(P<0.01),而处于G_(2)期的细胞占比增加(P<0.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均P<0.01);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在敲低MVP的同时给予PI3K激活剂740Y-P,可见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因敲低MVP导致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同样被740Y-P逆转(均P<0.01)。结论敲低MVP基因可以抑制人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这种抑癌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主体蛋白 肾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轻度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9
作者 邢怡文 巴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早期轻度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及其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因头晕或头痛等主诉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头颅磁...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早期轻度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及其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因头晕或头痛等主诉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入组21例非LA患者和31例轻度LA患者,使用串联质谱法采集患者23种血液氨基酸代谢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氨基酸水平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研究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血液氨基酸水平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酪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32,95%CI:1.068~1.420)和缬氨酸水平(OR=1.059,95%CI:1.009~1.111)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发生轻度LA的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缬氨酸筛查轻度L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58.5岁和96.305μmol/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95%CI:0.565~0.856,P<0.05)和0.674(95%CI:0.509~0.840,P<0.05)。结论血液中常见氨基酸水平变化与早期轻度LA具有相关性,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筛查轻度LA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氨基酸 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诊断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 被引量:7
10
作者 赖树盛 王晗 +2 位作者 褚建祎 张帆 郑石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T2WI)的海马和杏仁核影像组学方法诊断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量表评分和MRI影像资料。在显示海马、杏仁核最大层面的T2WI图像上...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T2加权像(T2WI)的海马和杏仁核影像组学方法诊断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量表评分和MRI影像资料。在显示海马、杏仁核最大层面的T2WI图像上手动放置感兴趣区,分别提取274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LASSO回归降维并构建诊断脑卒中后PTSD与非PTSD的海马和杏仁核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海马、杏仁核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中,脑卒中后PTSD与非PTSD患者比较,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PTSD患者的改良年龄相关白质改变量表总评分、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评分均高于非PTSD患者(P<0.05)。LASSO回归分别筛选出最具鉴别意义的9个海马和14个杏仁核纹理特征参数,构建诊断脑卒中后PTSD和非PTSD的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中,海马T2WI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95%CI:0.8332~0.9507)和0.7025(95%CI:0.5366~0.86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5%和80.39%、68.18%和77.27%;杏仁核T2WI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9214(95%CI:0.8736~0.9691)和0.7975(95%CI:0.6676~0.927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0%和72.55%、63.64%和86.37%。结论海马和杏仁核T2WI影像组学模型对脑卒中后PTS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标志物用于脑卒中后PTSD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脑卒中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疾病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纵向应变和机械离散度对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君娴 唐晓敏 +3 位作者 王志东 李情 刘畅 郭耀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斑点追踪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机械离散度(MD)以及GLS/MD对心力衰竭(HF)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斑点追踪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机械离散度(MD)以及GLS/MD对心力衰竭(HF)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HF患者,依据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VT组(25例)和无VT组(74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VT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显著低于无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与无VT组相比,VT组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GLS、MD、GLS/MD值较高,而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OR=1.194,95%CI:1.024~1.468,P=0.045)、GLS/MD(OR=2.695,95%CI:1.709~6.195,P=0.002)是HF患者发生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GLS/MD是HF患者发生VT的独立预测因素,且GLS/MD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纵向应变 机械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欢 佟静 王炳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06-2608,共3页
酒精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酒精相关性肝病,病死率高达40%。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分泌外毒素(溶细胞素)的肠道细菌粪肠球菌是导致酒精性肝炎的关键因素,可以用噬菌体消除粪肠球菌。因此利用噬菌体治疗酒精性肝炎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治疗... 酒精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酒精相关性肝病,病死率高达40%。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分泌外毒素(溶细胞素)的肠道细菌粪肠球菌是导致酒精性肝炎的关键因素,可以用噬菌体消除粪肠球菌。因此利用噬菌体治疗酒精性肝炎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介绍这项开创性研究的同时,还进一步介绍了有关噬菌体和溶细胞素的相关知识,为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细菌噬菌体 穿孔素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夫波 柴文戍 +4 位作者 张慧云 王君灵 胡雅琳 王玲 何韶衡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15例AR患者和1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花粉、尘螨或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15例AR患者和1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花粉、尘螨或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IL-18BP+和IL-18R+细胞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过敏原刺激前,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BP+和IL-18R+细胞比例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879倍和1.698倍(P<0.05)。梧桐花粉粗提液刺激后,AR患者IL-18+细胞比例升高约33%(P<0.05)。AR患者IL-18+细胞和IL-18BP+细胞MFI高度相关(rS=0.783,P<0.001)。正常对照组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在过敏原刺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源的IL-18、IL-18BP和IL-18R可能在AR中起重要作用,IL-18、IL-18BP和IL-18R可能是治疗AR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IL-18 IL-18BP IL-18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SMC1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乐鹏 刘培慧 +1 位作者 盛伟伟 王季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中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1A(SMC1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59例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标本,免疫组化检测SMC1A蛋白表达,采用χ...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中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1A(SMC1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59例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标本,免疫组化检测SMC1A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SMC1A蛋白表达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检测不同肿瘤来源胰腺癌细胞中SMC1A蛋白和m RNA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胰腺癌中SMC1A明显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大小(P=0.034)、T分期(P=0.003)及UICC分期(P=0.047)正相关。SMC1A高表达、UICC分期晚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原发胰腺癌细胞中SMC1A表达显著低于转移性胰腺癌细胞,且SMC1A干扰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被抑制。结论胰腺癌中SMC1A高表达,且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UICC分期密切相关。SMC1A高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SMC1A表达促进了胰腺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1A 临床意义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J34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应用rt-PA后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玉鹏 李芳 +2 位作者 陈竹 毛鹤 王东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1,298,共6页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1,PARP-1)抑制剂PJ34能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后的血脑屏障完整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1,PARP-1)抑制剂PJ34能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后的血脑屏障完整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rt-PA组及PJ34组。IR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PJ34组及rt-PA组:缺血2 h拔出鱼线,同时给予尾静脉注射rt-PA 10 mg/kg,腹腔注射PJ34或生理盐水3 mg/kg。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伊文氏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化分析MMP-9、Claudin-5、ZO-1的表达。结果 rt-P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伊文氏蓝含量及MMP-9表达均高于IR组,PJ34组低于rt-PA组,但高于IR组(P<0.05);rt-PA组的Claudin-5、ZO-1表达低于IR组,PJ34组高于rt-PA组,但低于IR组(P<0.05)。结论 PJ34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增加Claudin-5、ZO-1的表达,可以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应用rt-PA的大鼠血脑屏障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J34 血脑屏障 缺血再灌注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空腹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司晓凤 陶贵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8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均分成匹伐他汀组(匹伐他汀钙分散片,2...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8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均分成匹伐他汀组(匹伐他汀钙分散片,2 mg/d)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 mg/d),每组73例,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FBG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TC、TG、HDL、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匹伐他汀组患者的TC低于治疗前[(3.80±0.78)mmol/L、(3.78±0.76)mmol/L vs.(4.55±1.12)mmol/L]、TG低于治疗前[(1.41±0.56)mmol/L、(1.21±0.42)mmol/L vs.(1.85±1.05)mmol/L]、LDL低于治疗前[(2.21±0.75)mmol/L、2.18±0.67)mmol/L vs.(2.97±0.81)mmol/L],HDL高于治疗前[(1.08±0.20)mmol/L、(1.16±0.24)mmol/L vs.(1.02±0.2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TC低于治疗前[(3.71±0.78)mmol/L、(3.70±0.85)mmol/L vs.(4.74±0.90)mmol/L]、TG低于治疗前[(1.48±0.73)mmol/L、(1.57±1.07 vs.(1.82±1.02)mmol/L]、LDL低于治疗前[(2.06±0.70)mmol/L、(1.98±0.65)mmol/L vs.(2.95±0.7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的TG低于治疗1个月后水平,而HDL高于治疗1个月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匹伐他汀组患者的TG及HDL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L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3个月后,匹伐他汀组的FB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0.90)mmol/L、(5.37±0.60)mmol/L vs.(5.34±0.53)mmol/L],阿托伐他汀组的FBG高于治疗前[(5.64±0.73)mmol/L、(5.70±0.91)mmol/L vs.(5.26±0.6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的FBG均高于匹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能够更有效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且不影响FBG的水平。临床上可将匹伐他汀作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他汀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心肌梗死 匹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钙 空腹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朱晓婧 陶贵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因其为有创性操作,可使患者产生压力性事件,出现各种躯体化症状,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其疗效及预后。近年来由于PCI的广泛开展,此类患者在临床并不少见,并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因其为有创性操作,可使患者产生压力性事件,出现各种躯体化症状,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其疗效及预后。近年来由于PCI的广泛开展,此类患者在临床并不少见,并已证实焦虑抑郁与冠心病的发生互为因果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但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双心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工作者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的识别及诊治更加重视。该文对PCI术后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完骨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房雅楠 隋汝波 张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589,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完骨穴(GB 12)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n=54,300~4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组、针刺组,进行行为学评分并测定海马炎性细胞因子(T... 目的 探讨针刺完骨穴(GB 12)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n=54,300~4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组、针刺组,进行行为学评分并测定海马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变化。结果 与血管性痴呆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且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下降;同时,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下降,其形态学恢复到接近正常。结论 电针完骨穴可以降低海马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为血管性痴呆提供了新的神经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VD) 海马 细胞因子 针刺 完骨穴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承艳 贾宁 韩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APP/PSl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作用。方法8月龄APP/PSl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g)、EGCG低剂量组(Tg/EGCG-L)、高剂量组(Tg/EGCG-H),同月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NT)。采用Morris水...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APP/PSl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作用。方法8月龄APP/PSl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g)、EGCG低剂量组(Tg/EGCG-L)、高剂量组(Tg/EGCG-H),同月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NT)。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ULK1、P62、LC3Ⅱ/LC3Ⅰ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ELISA法检测Aβ1-42水平。结果与NT组比较,Tg组小鼠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及穿越目的象限的次数减少(P<0.05),海马ULK1表达降低、P62、LC3Ⅱ/LC3Ⅰ、Aβ1-42表达升高(P<0.05),EGCG治疗组较Tg组各异常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EGCG可以改善APP/PSl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神经元自噬活性,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APP/PSl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自噬 MTOR信号通路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韵之 田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 研究秦皮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2.5% 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秦皮甲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3周后,观察小鼠日常状态,记录DAI评分;Wester... 目的 研究秦皮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2.5% 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秦皮甲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3周后,观察小鼠日常状态,记录DAI评分;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组织中COX-2、iNOS、Nrf2蛋白表达;HE观察肠黏膜损伤,计算TDI评分;免疫组化检测COX-2和iNOS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秦皮甲素低、中、高剂量组DAI评分降低(P<0.05),COX-2、iNOS蛋白表达下调;秦皮甲素中剂量组肠黏膜可见轻度水肿及溃疡,TDI评分降低(P<0.05),Nrf2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秦皮甲素能有效治疗UC小鼠,可能与其对COX-2、iNOS及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甲素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