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娜娜 江珊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力衰竭(H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12月行PCI术的STEMI患者168例,术后随访1年,依据STEMI患...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力衰竭(H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12月行PCI术的STEMI患者168例,术后随访1年,依据STEMI患者术后是否发生HF分为两组,HF组92例,非HF组7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HF的预测价值。结果HF组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H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非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单支血管病变,心率、体质量指数(BMI)、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HF的AUC分别为0.706、0.698、0.762,特异度分别为0.609、0.641、0.601,敏感度分别为0.724、0.697、0.812,三者联合预测AUC为0.817,特异度为0.690,敏感度为0.868。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是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HF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在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并发HF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与稳定型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任玲 江珊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水平与稳定型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61例,并根据1年的随访结果分为A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78例)和B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3例),收集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水平与稳定型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61例,并根据1年的随访结果分为A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78例)和B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3例),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稳定型冠心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观察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对稳定型冠心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结果A组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大于B组,一氧化氮小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是稳定型冠心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AUC分别为0.603、0.633、0.706,特异度分别为为0.634、0.651、0.680,敏感度分别为0.673、0.665、0.673,联合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AUC为0.744,特异度为0.716,敏感度为0.773。结论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高表达、一氧化氮低表达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质 一氧化氮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曦 江珊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 percentage-to-albumin rato,NPA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406例,根据CAG结果...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 percentage-to-albumin rato,NPA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406例,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322例)和非冠心病组(84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ensini积分与NPAR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PAR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性别、高敏C反应蛋白、NPAR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Gensini积分与NAPR呈正相关(r=0.364,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 0.632~0.741,P<0.05),NPAR截断值为1.6128,敏感度为50.3%,特异度为85.7%。结论NPA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正相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 血清白蛋白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