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分析的胃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苏北沿海地区 被引量:2
1
作者 温静 张悦 +1 位作者 梁旭阳 吕胜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2-1047,1061,共7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上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目前苏北沿海地区有关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及胃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防控策... 背景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上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目前苏北沿海地区有关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及胃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2022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接受胃镜筛查的农村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8564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筛查结果按年龄(±2岁)、性别1∶2进行个体匹配,将调查对象分为胃癌组(183例)和良性胃病组(366例),收集调查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计算癌检出率和癌早诊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患者521例,其中胃(包括贲门)癌患者183例,检出率为2.14%(183/8564);胃(包括贲门)癌早期患者46例,早诊率为25.14%(46/183)。不同类别胃肿瘤性病变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14%(195/3795),高于女性的2.05%(98/4769)(χ^(2)=60.807,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16,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胃癌早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49,P<0.001),其中40~49岁组胃癌早诊率最高(37.50%),≥80岁组胃癌早诊率最低(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OR=4.001,95%CI=2.029~7.890,P<0.001)、吸烟(OR=3.710,95%CI=2.127~6.470,P<0.001)、口味偏咸(OR=1.777,95%CI=1.067~2.957,P=0.027)、经常辛辣饮食(OR=2.147,95%CI=1.297~3.556,P=0.003)、偏食红肉(OR=1.787,95%CI=1.018~3.139,P=0.043)、经常食用剩菜(OR=2.452,95%CI=1.538~3.912,P<0.001)、不规律饮食(OR=2.420,95%CI=1.420~4.124,P=0.001)、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阳性/既往阳性(OR=3.785,95%CI=2.394~5.984,P<0.001)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常体育锻炼(OR=0.598,95%CI=0.359~0.996,P=0.048)和经常食用新鲜水果(OR=0.531,95%CI=0.328~0.860,P=0.010)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苏北沿海地区农村人群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有利于上消化道癌的检出,初中及以下学历、吸烟者、多种不良饮食习惯和H.pylori阳性/既往阳性为农村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今后应着重提高本地区农村男性、高龄群体胃癌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癌症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农村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