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改巾
申传安
+2 位作者
程文凤
刘兆兴
王福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3例大面积烧伤(TBSA≥30%)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3例大面积烧伤(TBSA≥30%)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烧伤总面积分为30%~49%TBSA组(77例)、50%~79%TBSA组(70例)、≥80%TBSA组(56例),提取伤后第1、3、5、7、9、11、14、21、28、35、42天及对照组血清ChE数据,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及各病例组间血清ChE活性的差异,以及伤后21d各病例组血清ChE活性(伤后21d达到最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各时点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的相关性。另根据预后将203例烧伤患者分为生存组(172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清ChE活性及伤后21、28d血清ChE活性(伤后21、28d达到较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结果除伤后第1天,其他各时点病例组血清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8.18±1.15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第21、28天,30%~49%TBSA组血清ChE活性明显高于50%~79%TBSA组和≥80%TBSA组,且50%~79%TBSA组明显高于≥80%TB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不同烧伤面积组血清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活性与烧伤面积在伤后第3、5、7天呈明显正相关(P<0.01),在伤后第14、21、28天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而在其余各时点无明显相关性(P>0.05)。伤后第21天,30%~49%TBSA组血清ChE下降幅度(1.18±1.70kU/L)小于50%~79%TBSA组(2.20±2.01kU/L)和≥80%TBSA组(3.35±1.89kU/L),且50%~79%TBSA组下降幅度小于≥80%TB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分组的结果可见,生存组伤后21d血清ChE活性降至最低值(4.89±1.48kU/L),而死亡组伤后28d降至最低值(4.21±1.37kU/L);伤后28d,生存组血清ChE活性(4.92±1.46kU/L)明显高于死亡组(4.21±1.37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21、28天,生存组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93、2.43±1.87kU/L)明显小于死亡组(分别为3.61±2.20、4.22±1.94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伤后血清ChE活性明显下降,且存在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伤后21d达最低值。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呈负相关,且伤后14、21和28d相关性较高;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越大,患者预后越差。血清ChE活性在反映烧伤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胆碱酯酶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改巾
申传安
程文凤
刘兆兴
王福利
机构
锦州
医科
大学
解放军总医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研究生培养基地
锦州
医科
大学
解放军总医院
第一
附属
医院
烧伤整形科
锦州医科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政机关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23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3例大面积烧伤(TBSA≥30%)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烧伤总面积分为30%~49%TBSA组(77例)、50%~79%TBSA组(70例)、≥80%TBSA组(56例),提取伤后第1、3、5、7、9、11、14、21、28、35、42天及对照组血清ChE数据,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及各病例组间血清ChE活性的差异,以及伤后21d各病例组血清ChE活性(伤后21d达到最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各时点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的相关性。另根据预后将203例烧伤患者分为生存组(172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清ChE活性及伤后21、28d血清ChE活性(伤后21、28d达到较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结果除伤后第1天,其他各时点病例组血清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8.18±1.15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第21、28天,30%~49%TBSA组血清ChE活性明显高于50%~79%TBSA组和≥80%TBSA组,且50%~79%TBSA组明显高于≥80%TB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不同烧伤面积组血清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活性与烧伤面积在伤后第3、5、7天呈明显正相关(P<0.01),在伤后第14、21、28天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而在其余各时点无明显相关性(P>0.05)。伤后第21天,30%~49%TBSA组血清ChE下降幅度(1.18±1.70kU/L)小于50%~79%TBSA组(2.20±2.01kU/L)和≥80%TBSA组(3.35±1.89kU/L),且50%~79%TBSA组下降幅度小于≥80%TB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分组的结果可见,生存组伤后21d血清ChE活性降至最低值(4.89±1.48kU/L),而死亡组伤后28d降至最低值(4.21±1.37kU/L);伤后28d,生存组血清ChE活性(4.92±1.46kU/L)明显高于死亡组(4.21±1.37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21、28天,生存组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93、2.43±1.87kU/L)明显小于死亡组(分别为3.61±2.20、4.22±1.94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伤后血清ChE活性明显下降,且存在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伤后21d达最低值。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呈负相关,且伤后14、21和28d相关性较高;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越大,患者预后越差。血清ChE活性在反映烧伤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方面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烧伤
胆碱酯酶类
预后
Keywords
burns
cholinesterases
prognosis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张改巾
申传安
程文凤
刘兆兴
王福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