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1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途径减轻氧糖剥夺/复供后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兴航 丁佳媛 +2 位作者 李放 包翠芬 阎丽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途径对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供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6组:无处理组(Con),氧糖剥夺/复供组(OGD/R),人参皂苷Rg1低、中...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途径对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复供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6组:无处理组(Con),氧糖剥夺/复供组(OGD/R),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0.2、0.4 mmol/L,简称Rg1L、Rg1M、Rg1H),MCC950对照组(0.05 mmol/L,MCC950)。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和MCC950作用48 h后,BV-2小胶质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经缺氧缺糖/复供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胞质内可见明显的Iba-1绿色荧光表达;OGD/R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 h后,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和MCC950培养48 h后,细胞增殖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OGD/R组呈现明显的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阳性表达。Rg1L、Rg1M、Rg1H 3组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表达越低。结果表明,与OGD/R组相比,人参皂苷Rg1和MCC950可抑制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表达NLRP3(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抑制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干扰NLRP3炎症小体合成,进一步抑制相关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氧糖剥夺/复供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威灵仙关节腔内注射对大鼠膝骨关节炎TNF-α、MMP、HA及TIMP-1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高晶 刘学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6-692,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威灵仙关节腔内注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4组,对照组(A...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威灵仙关节腔内注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透明质酸(H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治疗组(B组),威灵仙治疗组(C组)和电针联合威灵仙治疗组(D组),每组15只大鼠,A组大鼠仅每日对膝关节利用75%酒精消毒,B组大鼠给予电针治疗,C组大鼠给予威灵仙注射液进行关节腔内注射,D组大鼠利用电针联合威灵仙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4组大鼠经过治疗后,HA、TNF-α、MMPs、足肿胀度数据及TIMP-1均出现了改善,但是D组大鼠的改善程度高于B组与C组,B组与C组又高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 561、58. 996、79. 632、49. 663、50. 657、87. 669、59. 658,P<0. 05),在4组大鼠的肿胀消退时间比较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 661,P<0. 05),q检验结果显示,肿胀消退时间为D组低于B组与C组,B组与C组又低于A组。结论:利用电针联合威灵仙关节腔内注射方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的大鼠模型,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TNF-α、MMPs、HA及TIMP-1的浓度状况,值得继续在人体试验方面做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威灵仙 骨关节炎 TNF-Α MMPS HA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花总黄酮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影 左中夫 +3 位作者 程雪 张俏 刘畅 闵连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78-3182,共5页
目的研究葛花总黄酮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腹腔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葛花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二甲双胍组(75 mg/kg),灌胃给药12周,另取10只正常大... 目的研究葛花总黄酮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腹腔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葛花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二甲双胍组(75 mg/kg),灌胃给药12周,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Scr、BUN、MDA水平及Nrf2表达增加,SOD活性及HO-1表达降低;给予葛花总黄酮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以100、200 mg/kg剂量更明显。结论葛花总黄酮可通过降低血糖、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来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总黄酮 1型糖尿病 Nrf2/HO-1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自噬相关基因LC3、mTO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丹丹 肖学进 +1 位作者 秦书俭 包翠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程度与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Ⅱ(Autophagy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antibody-Ⅱ,LC3-Ⅱ)、雷帕霉素靶蛋白抗体(Rapamycin target ...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程度与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Ⅱ(Autophagy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antibody-Ⅱ,LC3-Ⅱ)、雷帕霉素靶蛋白抗体(Rapamycin target protein antibody,m TO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阻断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间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梗死体积;应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法检测大脑顶叶的LC3-Ⅱ、m TOR的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梗死体积在缺血再灌24 h达高峰。WB、免疫荧光显示,LC3-Ⅱ在IR中表达增加,且在缺血再灌24 h表达最高;m TOR在缺血再灌24 h、48 h表达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TTC染色梗死体积与LC3-Ⅱ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能与LC3、m TOR的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 雷帕霉素靶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静滨 何熹微 +2 位作者 姚素艳 刘建生 郑德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CHA)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株HXO-RB44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CCK-8体外抑制实验,筛选CHA对体外培养传6代的人Rb细胞株HXO-RB44的最佳抑癌浓度。Western blot检测人Rb细胞株HXO-RB44中抑癌基因Rb1和P16及... 目的探讨绿原酸(CHA)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株HXO-RB44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CCK-8体外抑制实验,筛选CHA对体外培养传6代的人Rb细胞株HXO-RB44的最佳抑癌浓度。Western blot检测人Rb细胞株HXO-RB44中抑癌基因Rb1和P16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 4)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CCK-8体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CHA对人Rb细胞株HXO-RB44的最佳抑癌浓度为80μmol/L。经80μmol/L CHA处理5d的HXO-RB44细胞株中,抑癌基因Rb1和P16均有少量表达,而在阳性对照组(HT1080细胞)和未处理的HXO-RB44细胞几乎没有表达。CHA处理5d的HXO-RB44细胞株的Cyclin D2和CDK4的表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HT1080细胞)和未处理的HXO-RB44细胞(P<0.01)。CHA处理5d的HXO-RB44的培养基中LDH的含量为(226.75±42.74)U/L,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的细胞培养基(425.84±31.67)U/L(P<0.01)。结论 80μmol/L CHA可能通过增加HXO-RB44抑癌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及LDH水平,而抑制HXO-RB44细胞株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人视网膜母细胞瘤 抑癌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2(Cyclin D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慧 单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9只,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20 g·L^-1、25 g·L^-1、30 g·L^-1的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为生理盐水组(给予生...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9只,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20 g·L^-1、25 g·L^-1、30 g·L^-1的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为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每组每天2次滴眼治疗,共14 d。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情况并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D34、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碱烧伤后第3天、7天和14天,A组、B组与C组的CNV面积均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上CNV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CNV旺盛致密,CD34和VEGF蛋白表达较强。A组CNV较B组和C组多,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B组和C组棕黄色颗粒分布无明显差异。碱烧伤后第14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后大鼠CNV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25 g·L^-1阿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柏西普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胶质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于洋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CDK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胶质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CDK抑制剂SCH727965),每组各10只。后两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 目的探讨CDK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胶质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组(CDK抑制剂SCH727965),每组各10只。后两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治疗组玻璃体内注射SCH727965 8μL(3 nmol·L^-1)。12周后,免疫荧光检测三组大鼠视网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EDF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GFAP (100.00±0.00)%、VEGF(100.00±0.00)%、PEDF(38.26±0.52)%、PCNA(9.34±0.47)%表达相比,糖尿病组GFAP(168.24±2.72)%、VEGF(156.79±1.75)%、PCNA(16.11±0.34)%表达均明显增加,PEDF(23.72±0.71)%表达明显降低(均为P<0.01);而与糖尿病组相比,治疗组GFAP(124.37±3.01)%、VEGF(118.36±1.98)%、PCNA(12.05±0.67)%表达均明显降低,PEDF(8.22±0.36)%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0.05)。结论 SCH727965可下调大鼠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GFAP、VEGF、PCNA表达,上调PEDF表达,进而抑制Müller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Müller细胞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俏 刘文强 +1 位作者 左中夫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褪黑素治疗组,糖尿病组和褪黑素治疗组制造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体积分...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褪黑素治疗组,糖尿病组和褪黑素治疗组制造糖尿病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褪黑素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10 mg·kg^-1)。3个月后,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FAP阳性染色的空间分布并进行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变化,HE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结果对照组及褪黑素治疗组GFAP免疫阳性染色主要局限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而糖尿病组GFAP阳性染色几乎贯穿视网膜全层。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MDA含量增加而GSH含量减少,GFAP表达增加而GS表达减少,谷氨酸含量增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均为P<0.01)。褪黑素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褪黑素能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的氧化应激反应,恢复视网膜Müller细胞功能酶GS的含量,减少视网膜内谷氨酸堆积,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谷氨酸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HLA A2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素艳 赵刚 +2 位作者 刘建生 马万里 郑德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9-492,530,共5页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A2(HLA A2)表达沉默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安全性。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至第8代细胞组)及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为HLA A2表达沉默后第5代、第15代)。复苏HLA A2表达沉默的hBMSCs,通过观察细胞的...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A2(HLA A2)表达沉默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安全性。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至第8代细胞组)及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为HLA A2表达沉默后第5代、第15代)。复苏HLA A2表达沉默的hBMSCs,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曲线、端粒酶活性和抑癌基因P27的表达水平、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和Cyclin D2的表达水平,分析细胞的安全性。并将细胞接种于裸鼠的皮下,24周后观察荷瘤组织的种类。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曲线没有明显的左移或右移。HLA A2表达沉默的hBMSCs在沉默HLA A2表达后,3组间的端粒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3组的Cyclin D2、CDK4和抑癌基因P27的表达量也没有明显变化。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24周,只有异位成骨,而没有形成肿瘤组织。结论人BMSCs的HLA A2表达沉默后,在实验周期内,没有明显证据表明有安全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HLA)A2 RNA干扰 安全性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 Cyclin D2 CDK4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DGFRα活化对小鼠脑损伤后胶质细胞增殖和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裴丹 刘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3-1028,I0005,I0006,共8页
目的:探讨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活化对小鼠脑损伤后胶质细胞增殖和小鼠脑损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8周龄BALB/c小鼠,制备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模型,分为PDGFRα抑制剂AG1296组(AG1296组... 目的:探讨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活化对小鼠脑损伤后胶质细胞增殖和小鼠脑损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8周龄BALB/c小鼠,制备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模型,分为PDGFRα抑制剂AG1296组(AG1296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DMSO组),每组24只。AG1296组小鼠手术后连续3 d应用微量注射器沿损伤部位注入抑制剂AG1296,每日5μL(5 mmol·L^-1),DMSO对照组小鼠注入同等剂量的DMSO。术后第1、4、7和14天各取6只小鼠脑损伤前后2 mm脑组织用于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磷酸化PDGFRα(p-PDGFRα)、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NG2、CD45、纤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蛋白(ColⅣ)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损伤后4 d小鼠脑组织中p-PDGFRα棕黄色阳性表达细胞数最多,GFAP蛋白在损伤后14 d表达量最多,IBA-1蛋白在伤后7 d表达量最多。各时间点AG1296组小鼠脑组织中p-PDGFRα、GFAP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MSO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G1296组小鼠脑组织中p-PDGFRα、GFAP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MSO组(P<0.01)。损伤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G1296组NG2、CD45、FN和ColⅣ阳性表达细胞数较DMSO组明显减少;瘢痕形成情况,AG1296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中心的大空洞消失,仅留下一条缝隙,损伤周边虽然仍有许多GFAP阳性表达的胶质细胞,但未形成明显的境界膜,其他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少于DMSO组。结论:抑制PDGFRα的活化可以降低小鼠脑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增殖,进而减少瘢痕组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脑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脏Sca1阳性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琦 单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心脏来源的Sca1阳性干细胞移植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别从成年C57BL/C小鼠的骨髓分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心脏利用流式分选获取Sca1阳性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心脏来源的Sca1阳性干细胞移植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别从成年C57BL/C小鼠的骨髓分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心脏利用流式分选获取Sca1阳性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C57BL/C小鼠雄性小鼠24只,按照以下方式分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SCs治疗组和Sca1阳性细胞治疗组。小鼠麻醉后开胸,利用结扎心脏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梗死区周围心肌内注射上述细胞或者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小鼠不结扎冠状动脉。4周后,利用心脏超声观察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以此评估心功能改变。细胞培养至第4代,采用荧光半定量PCR的方式分析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VEGFb)的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骨髓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Sca1阳性干细胞在心脏组织的阳性率约为18%,培养后细胞贴壁生长,成短梭形,形态较MSCs更饱满。在细胞移植治疗后,与Sca1阳性干细胞治疗相比,MSCs治疗可以增加心梗后小鼠的存活率。细胞移植治疗4周后,骨髓来源MSCs治疗组的LVEF明显高于心脏来源Sca1阳性干细胞,且更有利于减少心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扩大,改善心肌重塑。骨髓来源的MSCs表达VEGFa和VEGFb明显高于Sca1阳性细胞。结论心脏来源的Sca1阳性干细胞和骨髓来源的MSCs均可提高LVEF,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且后者优于前者,这可能与MSCs高表达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Sca1 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的危重病性肌病大鼠骨骼肌Beclin1、LC3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屈惠莹 包翠芬 +1 位作者 于迪 秦书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危重病性肌病(CIM)比目鱼肌细胞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表达的影响,探讨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危重病性肌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7,9,11d 3个时相点(n=10)。实验组采用5mg...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危重病性肌病(CIM)比目鱼肌细胞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表达的影响,探讨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危重病性肌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7,9,11d 3个时相点(n=10)。实验组采用5mg/kg地塞米松连续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足迹法判定肌功能缺损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比目鱼肌细胞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和LC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肌肉功能缺损症状,以11d时大鼠缺损程度最为严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或可见微弱的Beclin1、LC3阳性表达,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可见明显的Beclin1、LC3阳性表达,以11d时相点表达最为明显。免疫组化结果也证实了同一趋势。结论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CIM可能通过激活Beclin1和LC3的表达从而发挥对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危重病性肌病 BECLIN1 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TBK1通过调控RIPK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俏 罗影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按60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DM)组、TBK1过表达(TBK1-OE)组(大鼠玻璃体内... 目的探讨TANK结合激酶1(TBK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按60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DM)组、TBK1过表达(TBK1-OE)组(大鼠玻璃体内单次注射TB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5μL,病毒滴度为1.0×10^(9)IU·mL^(-1))、TBK1空载体(TBK1-NC)组(玻璃体内注射等剂量病毒包装的阴性对照液),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CON)组,每组15只。1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蛋白表达定位,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RGC凋亡,ELISA检测大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TB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TBK1在大鼠RGC中特异表达。与CON组相比,DM组、TBK1-NC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TBK1-OE组各指标均增加(均为P<0.01);而与DM组相比,TBK1-OE组大鼠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TBK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均为P<0.01)。而DM组与TBK1-NC组大鼠之间RGC凋亡率,TNF-α、IL-6、IL-1β含量,TBK1、RIPK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过表达TBK1对糖尿病大鼠RGC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断RIPK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TANK结合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20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洋 刘学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GPR120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按55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组、鱼油预处理组(鱼油1 g·k... 目的探讨GPR120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按55 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组、鱼油预处理组(鱼油1 g·kg^(-1)每天1次灌胃;鱼油的主要成分为omega-3,omega-3为GPR120通路激活剂)、安慰剂组(玉米油1 g·kg^(-1)每天1次灌胃),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每天1次灌胃等剂量PBS缓冲液)。12周后,气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HE染色检测RGC密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GPR120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GPR120、核因子-κB(NF-κB)、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DHA、EPA含量均明显减少(均为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鱼油预处理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DHA、EPA含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GPR120主要分布于RGC层。对照组大鼠RGC密度为(437.06±4.72)个·mm^(-2),GPR120、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5.65±0.89)%、(12.42±0.58)%、(13.76±0.08)%;糖尿病组大鼠RGC密度为(329.75±3.51)个·mm^(-2),GPR120、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4±0.46)%、(38.94±0.45)%、(25.14±0.45)%;鱼油预处理组大鼠RGC密度为(412.44±3.62)个·mm^(-2),GPR120、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1.59±0.77)%、(18.11±0.58)%、(20.14±0.6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RGC密度、GPR120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与糖尿病组相比,鱼油预处理组大鼠视网膜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RGC密度、GPR120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糖尿病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GPR120激活对糖尿病大鼠RG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GPR120 核因子-ΚB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HX3基因沉默对BMSCs中BMP2/smad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芹 张苗苗 +3 位作者 闵鹤鸣 王艳 秦书俭 袁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锌指蛋白和同源框3(zinc fingers and homeoboxes 3,ZHX3)基因沉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中BMP2/smad通路相关因子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磷酸化smad1(...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锌指蛋白和同源框3(zinc fingers and homeoboxes 3,ZHX3)基因沉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中BMP2/smad通路相关因子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磷酸化smad1(phospho-smad1(或pho-smad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ZHX3低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BMSCs,同时设阴性对照空载病毒转染BMSCs及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的BMSCs。采用荧光显微镜下测定细胞转染率、免疫印迹技术鉴定转染效果、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定性定量检测ZHX3沉默时BMP2、pho-smad1和smad4的表达情况。细胞经成骨诱导液处理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成骨能力。结果:1复苏培养的细胞具有BMSCs形态。2转染后,ZHX3低表达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均表达绿色荧光,转染率分别为(93.18±4.41)%和(92.56±4.35)%,空白对照组不表达荧光,未见转染阳性细胞(F=1 123.464,P<0.05)。3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MP2、pho-smad1、smad4于3组细胞内均可见阳性表达,但ZHX3低表达组的BMP2、pho-smad1水平(0.383 0±0.006 3,0.329 1±0.025 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306 2±0.011 6,0.209 0±0.017 0)和空载体对照组(0.291 2±0.022 2,0.180 0±0.018 7),P<0.05;而ZHX3低表达组smad4的表达(0.107 4±0.004 3)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380 1±0.023 6)和空载体对照组(0.353 7±0.016 7),P<0.05。4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ZHX3低表达组均可见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的细胞及矿化结节,但后者数量均小于前两者。结论:ZHX3基因低表达可延迟BMSCs体外成骨能力,可能通过调控BMP2/smad通路中的smad4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和同源框3 基因沉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 SM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影 张俏 单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GMFB)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的方法制备雄性SD大鼠的糖尿病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TZ组、STZ+AAV-GMFB组、ST... 目的 探讨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GMFB)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的方法制备雄性SD大鼠的糖尿病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TZ组、STZ+AAV-GMFB组、STZ+AAV-GMFB+colivelin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CON组。STZ+AAV-GMFB组、STZ+AAV-GMFB+colivelin组大鼠于成模8周后玻璃体内单次注射AAV-GMFB腺病毒载体5μL;STZ+AAV-GMFB+colivelin组大鼠在注射腺病毒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colivelin(2 mg·kg·d-1),共注射4周;CON组和STZ组大鼠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成模1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MFB在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FAP的表达,ELISA检测视网膜中TNF-α、IL-1β、IL-6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GMFB、p-JAK2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GMFB在STZ组Müller细胞中与GS大量共定位。与CON组相比,STZ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表达增加,TNF-α、IL-1β、IL-6蛋白含量及GMFB、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紊乱,数量明显减少;与STZ组相比,STZ+AAV-GMFB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表达明显降低,TNF-α、IL-1β、IL-6蛋白含量及GMFB、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整齐,数量明显增加。STZ+AAV-GMFB+colivelin组能大部分逆转AAV-GMFB的保护作用。结论 敲减GMFB基因能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活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β MÜLLER细胞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R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簇的成团效应
17
作者 裴丹 李洪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9-57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对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3d的小鼠乳鼠大脑皮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取脑膜培养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对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3d的小鼠乳鼠大脑皮质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取脑膜培养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染色纤连蛋白(FN)鉴定成纤维细胞纯度。通过向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细胞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细胞或抑制剂AG1296进行干预,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共培养细胞系中p-PDGFR-β、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纯度达到90%。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加入PDGF-BB后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增殖明显并形成团块,给予抑制剂AG1296则增殖受到抑制,团块明显减少。Westernblot结果显示加入PDGF-BB时,p-PDGFRβ、p-Akt表达增多(P<0.01);给予抑制剂AG1296则表达减少(P<0.05)。结论PDGFR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DGFRα在小鼠黑质纹状体损伤周边的经时表达和定位
18
作者 裴丹 刘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在小鼠黑质纹状体损伤周边的经时表达和定位。方法取8周龄BALB/c小鼠,按文献制备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4、7、14 d取...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在小鼠黑质纹状体损伤周边的经时表达和定位。方法取8周龄BALB/c小鼠,按文献制备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4、7、14 d取损伤脑组织(延及损伤部位前后2 mm)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p-PDGFRα蛋白的经时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p-PDGFRα的定位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损伤后4 d p-PDGFRα表达至高峰水平,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其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和粒细胞上。结论脑损伤可以使PDGFRα活化并表达于损伤周围,活化的PDGFRα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和粒细胞的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脑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 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19
作者 肖学进 李丹丹 +3 位作者 梁佳 李霞 秦书俭 包翠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2-408,共7页
目的探讨氯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氯喹(CQ)20、40、60 mg/kg组,每组15只。应用线栓法使右脑中动脉栓塞(MCAO),栓塞2 h。3个药物组于栓塞后立即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氯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氯喹(CQ)20、40、60 mg/kg组,每组15只。应用线栓法使右脑中动脉栓塞(MCAO),栓塞2 h。3个药物组于栓塞后立即腹腔注射CQ 20、40、60 mg/kg,其余各组注射2 ml 0.9%氯化钠。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判断模型是否制作成功,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Sham组,Model组,CQ 20、40、60 mg/kg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0、2.67±0.49、2.93±0.26、2.40±0.51及1.93±0.70。通过TTC染色与Model组比较梗死面积,CQ 20 mg/kg组增大,CQ 40 mg/kg组无明显变化,CQ 60 mg/kg组减小。(2)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各组均有蛋白(Atg5、Atg7、Beclin1、Atg12)表达,与Model组比较,其中Sham组仅有极少量表达(P<0.05),CQ 20 mg/kg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CQ 60 mg/kg组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氯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双重作用,低剂量20 mg/kg加重损伤,高剂量60 mg/kg减轻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某些脑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氯喹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蛋白酶抑制剂保护糖尿病仓鼠肾功能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张孟姝 刘金磊 +2 位作者 刘学政 周红丽 张荣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1-667,共7页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抑制剂对糖尿病仓鼠肾脏的保护作用,进而探讨其保护肾脏损伤的机理。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仓鼠糖尿病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记技术检测各组动物糜蛋白酶,RAS成分:ACE、肾素、ANG-...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抑制剂对糖尿病仓鼠肾脏的保护作用,进而探讨其保护肾脏损伤的机理。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仓鼠糖尿病模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记技术检测各组动物糜蛋白酶,RAS成分:ACE、肾素、ANG-I、ANG-II;氧化应激水平:8-Ohd G,NOX-4,p22phox,以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糜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糖尿病仓鼠肾内ANG-II升高,同时明显降低了8-OHd G分泌水平。NOX-4和p22phox染色表明糖尿病组血管球和肾小管区域氧化产物显著增高,而糜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氧化产物的升高(P<0.01)。Western blot证实了糖尿病组血管球NOX-4和p22phox蛋白的水平较对照组高,糜蛋白酶抑制剂显著降低了其表达。血管球TGF-β1表达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同样糜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后大大降低了TGF-β1水平。结论糜蛋白酶抑制剂能保护糖尿病仓鼠的肾功能,其机制是通过降低肾内ANG-II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来保护糖尿病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蛋白酶抑制剂 氧化应激 糖尿病仓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