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和8-异前列腺素F_(2α)
1
作者 刘思佳 赵福荣 +4 位作者 张亚莲 孙晓宇 张萌萌 侯琨 曹云峰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体尿液中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2,3-地诺血栓素B_(2)、11-脱氢-2,3-地诺血栓素B_(2)和11-脱氢血栓素B_(2))和8-异前列腺素F_(2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尿液经盐酸酸化至pH 2.0~4.0,经C18固相萃取柱净...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体尿液中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2,3-地诺血栓素B_(2)、11-脱氢-2,3-地诺血栓素B_(2)和11-脱氢血栓素B_(2))和8-异前列腺素F_(2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尿液经盐酸酸化至pH 2.0~4.0,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测定。使用ACQUITY UPLC^(■) BEH Phenyl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含0.002%氨水的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分析4 min,内标法定量。4种目标化合物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2,3-地诺血栓素B_(2)0.02 ng/mL,其余目标化合物0.01 ng/mL;定量限为2,3-地诺血栓素B_(2)0.1 ng/mL,其余目标化合物0.05 ng/mL;实际尿液中,4种目标物在定量限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48%~104.87%,低、中、高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2.95%~104.90%,日内精密度为2.79%~13.01%,日间精密度为4.45%~13.67%。应用该方法测定健康人群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和8-异前列腺素F_(2α)的含量,并用肌酐进行校正。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诊断,血栓素A_(2)(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加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8-异前列腺素F_(2α)的AUC为0.775,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有望辅助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 3-地诺血栓素B_(2) 11-脱氢-2 3-地诺血栓素B_(2) 11-脱氢血栓素B_(2) 8-异前列腺素F_(2α) 尿液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小鼠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脑损伤的减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岩 王洪新 杨育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6-1204,共9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小鼠慢性间歇性缺氧(CIH)诱导脑损伤的减轻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给予钙蛋白酶1抑制剂)、低剂量人参皂苷Rg1组(给予10 mg·kg^(-1)人参皂...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小鼠慢性间歇性缺氧(CIH)诱导脑损伤的减轻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给予钙蛋白酶1抑制剂)、低剂量人参皂苷Rg1组(给予10 mg·kg^(-1)人参皂苷Rg1)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给予20 mg·kg^(-1)人参皂苷R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置于自动调节氧浓度的低氧舱中以诱导小鼠缺氧性脑损伤。检测各组小鼠尾外周血氧饱和度(SpO_(2)),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逃逸潜伏期、路径长度和游泳路线穿过目标象限频次,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血尿素氮(BUN)、乳酸(LA)、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损伤程度,采用二氢乙啶(DHE)探针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活性氧(ROS)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钙蛋白酶1、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pO_(2)明显降低(P<0.01),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和低及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SpO_(2)明显升高(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逸潜伏期和路径长度明显延长(P<0.01),游泳路线穿过目标象限频次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逃逸潜伏期和路径长度明显缩短,游泳路线穿过目标象限频次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BUN、LA、MDA、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血清中BUN、LA、MDA、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锥体神经元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呈三角形,核固缩,胞质浓染,少数神经元脱失,呈明显缺氧性神经元损伤形态;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缺氧性神经元损伤表现有效改善。DHE探针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钙蛋白酶1、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海马组织中钙蛋白酶1、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减轻小鼠CIH诱导的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并下调钙蛋白酶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钙蛋白酶1 钙蛋白酶1抑制剂 慢性间歇性缺氧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AP/STAT3通路探讨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玲 吴超 姜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0-906,共7页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EA)改善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EA组和EA+激动剂组,每组10只。Allen’s改良式重物坠落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EA组在大鼠背部SCI处上下两端T7~9的椎体旁夹脊...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EA)改善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EA组和EA+激动剂组,每组10只。Allen’s改良式重物坠落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EA组在大鼠背部SCI处上下两端T7~9的椎体旁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和斜坡实验评价大鼠的运动能力,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组织中GFAP、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STAT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EA组的BBB得分高于SCI组(P<0.01)。斜坡实验中EA组的角度小于sham组(P<0.001)。EA组较SCI组角度略大(P<0.01)。与sham组比较,SCI组GFAP阳性表达,p-STAT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P<0.01)。EA组则出现相反趋势。然而,给予STAT3激活剂干预后,EA对SCI治疗作用被逆转(P<0.05)。结论EA可减少SCI大鼠脊髓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改善SCI大鼠运动和平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 GFAP/STAT3 神经元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泳分析水蛭酒炙前后差异蛋白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莉 马琳 +2 位作者 欧阳罗丹 王玄 肖小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0-365,共6页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分析水蛭(Hirudo)酒炙前后差异蛋白表达。方法分别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直接裂解液法提取生水蛭和酒炙水蛭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这3种方法进行筛选,建立双向电泳... 目的采用双向电泳分析水蛭(Hirudo)酒炙前后差异蛋白表达。方法分别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直接裂解液法提取生水蛭和酒炙水蛭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这3种方法进行筛选,建立双向电泳体系。分析水蛭酒炙前后蛋白表达谱,寻找相关差异蛋白。结果直接裂解液法所得条带数量最多,分布连贯清晰。水蛭酒炙前后蛋白含有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共发现19个差异蛋白点,其中下调蛋白8个,上调蛋白11个。结论双向电泳所得差异蛋白可作为蛋白标志物以规范水蛭炮制工艺,并确保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酒炙 差异蛋白 SDS-PAGE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博 王宇 +4 位作者 潘华奇 梁洪玥 赵楠 陈再兴 刘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12期27-30,共4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PHPLC等手段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内生真菌广布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的发酵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PHPLC等手段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内生真菌广布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的发酵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5-甲氧基-4,6-二甲基苯酞(Ⅰ)、腺苷(Ⅱ)、尿苷(Ⅲ)、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Ⅳ)、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Ⅴ)、1,1′-二(1,1′-羧基乙基)醚(Ⅵ)、赤藓醇(Ⅶ),其中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真菌 广布拟盘多毛孢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法检测鱼肉中15种降血脂药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佳 凌云 +6 位作者 邓亚美 张雨佳 杨旭升 刘利侠 刘晓敏 李东辉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5-662,共8页
建立了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测定鱼肉中15种降血脂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优化的QuEChERS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吸附剂材料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20、60、100、140和180 mg)、C18(40、100、... 建立了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测定鱼肉中15种降血脂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优化的QuEChERS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吸附剂材料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20、60、100、140和180 mg)、C18(40、100、160、220和280 mg)及乙酸钠(0.2、0.6、1.0、1.4和1.8 g)的用量。液相色谱采用XBridge-C18色谱柱(100 mm×2.1 mm,3.5μm),以乙腈-0.1%(v/v)甲酸水溶液(含1.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加热电喷雾电离(HESI)源,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下以全扫描(full-MS)和二级质谱扫描(dd-MS2)方式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15种降血脂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2~1.0μg/kg和0.3~3.1μg/kg;鱼肉样品中15种降血脂药在LOQ、2倍LOQ和10倍LOQ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6.4%~116.0%,日内日精密度为1.0%~7.9%,日间精密度为1.7%~18.4%。该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适用于鱼肉中降血脂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法 QUECHERS 降血脂药 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omaxer188~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浩 崔银 +2 位作者 程博闻 温梦 鄂义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62,共8页
考察了二氯甲烷为溶剂,Poloxamer188~复合聚L-乳酸均相溶液电纺纤维的形态及复合情况。将系列不同百分比的Poloxamer188~与聚L-乳酸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制备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丝,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纤维的形态,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 考察了二氯甲烷为溶剂,Poloxamer188~复合聚L-乳酸均相溶液电纺纤维的形态及复合情况。将系列不同百分比的Poloxamer188~与聚L-乳酸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制备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丝,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纤维的形态,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两者的复合状况。络合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从纤维中释放的Poloxamer188~量,并对时间做累积释放百分率图,采用Freundlich方程式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一系列直径较为均一的、无珠子的微米级纤维,随着Poloxamer188~复合量的增大,纤维直径先增加后减小。当Poloxamer188~的百分含量达到25%时,X射线图谱上开始出现其特征峰,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未见其吸热峰。Poloxamer188~从纤维中有明显突释,随后有约48 h的缓释期,之后几乎无释放。Poloxamer188~在纤维中的相对百分含量越高,其每个时间点的释放量也越大。其释放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式。经过Poloxamer188~复合,可得到直径均一的无珠子结构的聚L-乳酸电纺纤维,Poloxamer188~可从纤维中以逆吸附形式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xamer188 聚L-乳酸 纤维 静电纺丝 FREUNDLICH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成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昀倩 盛荟 +6 位作者 梁磊 赵越 李怀业 白宁 王彤 袁兰 韩鸿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thylthiourea-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磁示踪组(6只)、荧光示踪组(6只)和光磁示踪... 目的:研究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thylthiourea-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磁示踪组(6只)、荧光示踪组(6只)和光磁示踪组(12只),光磁示踪组随机分为磁示踪亚组(6只)和荧光示踪亚组(6只)。分别在大鼠尾状核区注入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光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和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A-FITC,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示踪剂在脑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利用自主研发的脑ISS图像处理系统测量Gd-DO3A-EA-FITC和Gd-DTPA在脑ISS内的扩散系数、清除率、体积分数和半衰期等扩散参数。注射示踪剂2 h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离体脑切片进行荧光信号的采集,并对比分析斜矢状位切片中示踪剂扩散分布的最大面积。结果:Gd-DTPA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3.31±0.11)×10-4mm^2/s和(3.37±0.15)×10-4mm^2/s(t=0.942,P=0.360),清除率分别为(3.04±0.37)mmol/L和(2.90±0.51)mmol/L(t=0.640,P=0.531),体积分数分别为17.18%±0.14%和17.31%±0.15%(t=1.961,P=0.068),半衰期分别为(86.58±3.31)min和(84.61±2.38)min(t=1.412,P=0.177),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71±1.00)mm^2和(23.25±0.68)mm^2(t=1.100,P=0.297),两者的各项扩散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TC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10±1.29)mm^2和(22.61±1.16)mm^2(t=0.713,P=0.4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DO3A-EA-FITC的扩散面积略大于FITC。结论:Gd-DO3A-EA-FITC与传统的Gd-DTPA的成像结果相同,可用于ISS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分子探针技术 组织间隙 显微镜检查 共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抗菌药物有效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何迪 韩笑 +4 位作者 贺敬婷 陈立志 马烨 翟俊峰 刘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300,共6页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PNR/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以CV图中的峰电流为指标,研究了中性红浓度、扫描段数、缓冲液pH值及支持电解质NaNO_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聚合条件。继而借助...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PNR/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以CV图中的峰电流为指标,研究了中性红浓度、扫描段数、缓冲液pH值及支持电解质NaNO_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聚合条件。继而借助中性红可作为电子媒介体的特性,以E.coli为模型微生物,通过考察E.coli活性与抗菌药物浓度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药效检测的方法,用于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快速检测。以中性红浓度0.5 mmol/L,扫描段数Segment 30,缓冲液pH 7.0,NaNO_3浓度0.5 mol/L为最佳电极修饰条件。选择菌悬液吸光度(OD_(600)) 0.5,反应时间40 min,以标准葡萄糖-谷氨酸溶液(GGA,BOD^(220))为营养物质,此时检测抗菌药物有效性的灵敏度最高。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4种抗菌药物对E.coli的半数抑菌浓度分别为34.15、27.98、8.83、11.49 mg/L;作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万古霉素对E.coli的抑菌效果较差。上述结果与经典纸片扩散法具有良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中性红 修饰电极 电化学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伏安法对辅酶Q10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昱宏 郭斌 屠一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4-1229,共6页
该文研究了辅酶Q10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电化学行为,该吸附作用提供了提高测定灵敏度的途径。选择辅酶Q10溶解时的超声时间、测定温度、电解质溶剂的配比(甲醇∶乙醇)作为优化条件,使用响应面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方案在单因素分析... 该文研究了辅酶Q10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电化学行为,该吸附作用提供了提高测定灵敏度的途径。选择辅酶Q10溶解时的超声时间、测定温度、电解质溶剂的配比(甲醇∶乙醇)作为优化条件,使用响应面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方案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条件优化,所得条件为:辅酶Q10溶解的超声时间为1 min 50 s、测定温度为25℃、电解质溶剂配比为1.1∶1的甲醇-乙醇。上述优化条件下,经25 min吸附预富集,其伏安电流响应对辅酶Q10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025~25.0μmol/L,线性方程为:I=2.554+1.479lg C,r^(2)=0.997,检出限(LOD)为19.0 nmol/L。该方法可实现辅酶Q10的精确、高响应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吸附伏安法 响应面优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化血糖仪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便携式体外分子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佳雪 王昶 +2 位作者 杨媚婷 杜衍 刘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8-506,共9页
为解决当前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误诊率高等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生物传感平台用于HBV基因的超灵敏检测,可检出低至2 copies/μL的HBV基因。首次通过设计针对HBV检测序列的环介导等温... 为解决当前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误诊率高等问题,在此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生物传感平台用于HBV基因的超灵敏检测,可检出低至2 copies/μL的HBV基因。首次通过设计针对HBV检测序列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反应,实现了在40 min之内对HBV基因型单拷贝基因的检测。然后,通过在磁球上固定LAMP产物的捕获探针FP(F-Probe),同时在与FP部分互补的FPc(Complementary probe of F-Probe)链上修饰耐热蔗糖转化酶(Inv)构成Inv-FPc信号探针,Inv-FPc与FP杂交后组成信号转导探针。HBV基因的LAMP扩增产物与信号转导探针发生核酸链置换反应,使Inv-FPc信号探针脱离信号转导探针,磁性分离后溶液中的Inv-FPc信号探针可催化蔗糖转化为葡萄糖,最后通过血糖仪进行信号输出,即可间接实现对HBV基因的超灵敏检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平台在10~500 nmol/L浓度范围内对HBV基因片段具有良好的信号响应。选用诺如病毒基因对传感器的检测特异性进行验证,其信号与背景信号几乎一致。最后,通过对含10%体积分数人血清中的HBV基因进行检测,传感器依然展现了良好的“是/否”的特异性信号响应。为HBV的分子诊断提出一种新思路,所提出的新式传感器有望应用于HBV的现场即时(point-of-care,POC)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血糖仪 乙型肝炎病毒 现场即时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控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月田 刘鑫国 杨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2-678,共7页
目的 探究槲皮素(quercetin, Que)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性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Que组(100 mg·kg^(-1))、Que+p38 MAPK激动剂组(100 mg... 目的 探究槲皮素(quercetin, Que)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性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Que组(100 mg·kg^(-1))、Que+p38 MAPK激动剂组(100 mg·kg^(-1)Que+2 mg·kg^(-1)Anisomycin),每组各12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复制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干预21 d。给药干预结束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中耳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1β、IL-18及中耳灌洗液中IFN-γ、IL-4水平;实时定量PCR (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中耳黏膜组织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表现中耳内黏膜层增厚,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IL-18及中耳灌洗液中IL-4增加,IFN-γ降低(P <0.01),中耳黏膜组织p-p38MAPK/MAPK、p-NF-κB/NF-κB、NLRP3、ASC、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IL-1β、IL-1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与model组相比,Que能够明显改善中耳内黏膜增厚,抑制炎性细胞浸润,降低TNF-α、IL-6、IL-1β、IL-18、IL-4及中耳黏膜组织p38 MAPK/NF-κB/NLRP3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IFN-γ(P <0.05或P <0.01)。与Que组相比,Anisomycin能够逆转Que对SOM大鼠的保护作用。结论 Que能够有效改善SOM发生、发展,其机制与抑制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分泌性中耳炎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转录因子-ΚB NOD样受体蛋白3 炎性反应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邵帅 鲁美丽 +1 位作者 高秀秋 王洪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4-300,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作为模型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作为模型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实时PCR法检测RANKL与OPG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剂α(P-IκBα)、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 P65)、RANKL和OPG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法显示AS-Ⅳ药物浓度0~100μg/mL时,其细胞活力无统计学差异,在LPS的诱导下,50μg/mL、100μg/mL的AS-Ⅳ对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AS-Ⅳ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显著下调TLR4、P-IκBα和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同时AS-Ⅳ下调了RANKL蛋白与mRNA的表达,上调了OPG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论AS-Ⅳ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作用,并下调RANKL蛋白与mRNA的表达,上调OPG蛋白与mRNA的表达,从而调控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脂多糖 炎症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毓珍 卢静华 孙玉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07-201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花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有量。方法白梅花6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花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有量。方法白梅花6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2%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结果 6种黄酮类成分在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95.58%~103.80%,RSD均小于3.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白梅花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梅 黄酮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标记核酸适配体荧光法检测灌溉水中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楠 陈佳祎 +2 位作者 陆安祥 栾云霞 卢静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3-1207,共5页
该文利用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可以嵌入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中的荧光染料PicoGreen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汞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通过荧光信号强度来测定汞离子浓度,并获得了汞离子浓度的对数和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 该文利用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可以嵌入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中的荧光染料PicoGreen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汞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通过荧光信号强度来测定汞离子浓度,并获得了汞离子浓度的对数和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100μg/mL,检出限达到0.38 ng/mL。在As^(3+)、Pb^(2+)、Cd^(2+)、Cr^(2+)、K^(+)等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同时,在灌溉水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回收率为95.2%~97.9%,相对标准偏差为2.3%~4.0%。该方法利用核酸适配体和荧光染料实现了对汞离子的痕量检测,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快速检测 荧光法 PICOG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耿叶慧 李子强 张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参考。通过Science Direct、Wiley和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近几年文献报道的新型抗结核靶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有潜力的抗结核药物做简单的讨论。新型抗结核候选药物的潜力靶点包括参与... 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参考。通过Science Direct、Wiley和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近几年文献报道的新型抗结核靶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有潜力的抗结核药物做简单的讨论。新型抗结核候选药物的潜力靶点包括参与DNA合成、铁代谢、能量产生、膜转运和细胞壁生物合成等靶点。抗结核靶点的开发思路为研发更多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抗结核药 药物发现 抗结核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皮甲素通过调控程序性死亡配体-1逆转人肺癌细胞顺铂耐药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琳 伟忠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399,404,共7页
目的探讨秦皮甲素对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顺铂对A549和A549/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秦皮甲素对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非细胞毒性的秦皮甲素浓度。将A549/DDP细胞分... 目的探讨秦皮甲素对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顺铂对A549和A549/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秦皮甲素对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非细胞毒性的秦皮甲素浓度。将A549/DDP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秦皮甲素组、顺铂组和秦皮甲素+顺铂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利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干扰A549/DDP细胞PD-L1表达,按照处理方式再将A549/DDP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秦皮甲素组、siRNA-NC组、siRNA-PD-L1组、秦皮甲素+siRNA-NC组和秦皮甲素+siRNA-PD-L1组,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增殖抑制率。结果 2~32μg/mL顺铂处理A549和A549/DDP细胞48h后,顺铂对A549细胞的IC50为14.3μg/mL,对A549/DDP细胞的IC50为29.1μg/mL,耐药指数(RI)为2.03。秦皮甲素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A549/DDP细胞增殖,0.4mmol/L秦皮甲素联合顺铂处理48h后,顺铂对A549/DDP细胞的IC50为19.5μg/mL,RI为1.36,逆转倍数为1.4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秦皮甲素组、秦皮甲素+顺铂组细胞PD-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其中秦皮甲素+顺铂组降低得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秦皮甲素组、秦皮甲素+顺铂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秦皮甲素+顺铂组凋亡率的增加更明显(P<0.01)。秦皮甲素组、siRNA-PD-L1组、秦皮甲素+siRNA-NC组和秦皮甲素+siRNA-PD-L1组对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秦皮甲素+siRNA-PD-L1组增加得更明显(均P<0.01),秦皮甲素、siRNA-PD-L1联合顺铂作用48h,顺铂对A549/DDP细胞的IC50为7.89μg/mL,RI为0.55,逆转倍数为3.69。结论秦皮甲素可以抑制肺癌耐药细胞A549/DDP的体外增殖,逆转其对顺铂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PD-L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甲素 肺癌 化疗耐药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碱蓬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梦迪 郭斌 +1 位作者 韩冠英 崔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25,132,共6页
为优化碱蓬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以碱蓬根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碱蓬根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管碟法及两倍稀释法检测碱蓬根总生物碱提取物对三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 为优化碱蓬根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以碱蓬根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碱蓬根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管碟法及两倍稀释法检测碱蓬根总生物碱提取物对三种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25 g/mL,乙醇浓度86%,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2.1 h时,总生物碱得率最高为0.521%±0.04%。碱蓬根总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为0.4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菌性。该提取工艺高效可行,可用于碱蓬根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同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根 总生物碱 提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木素自微乳的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艺宁 韩叶枫 +1 位作者 梁建坤 刘晓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8-1593,共6页
目的制备香叶木素自微乳。方法选择对香叶木素溶解度较大的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来确定有效自乳化区域。以油相用量、乳化剂比例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乳化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目的制备香叶木素自微乳。方法选择对香叶木素溶解度较大的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来确定有效自乳化区域。以油相用量、乳化剂比例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乳化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载药量、溶解度、粒径、Zeta电位、PDI、体外溶出度。采用温度稳定性实验(4、25、60℃)、强光照射稳定性实验[(4500±500)lx]考察自微乳在第0、5、10天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处方为油相(油酸乙酯)用量22.82%,乳化剂(吐温80)用量54.28%,助乳化剂(聚乙二醇400)用量22.90%,平均粒径为(16.91±0.16)nm,Zeta电位为(-22.67±0.15)mV,乳化时间为(18.18±0.19)s。所得微乳大小、分布均一,无粘连,载药量为(59.44±0.203)mg/mL,溶解度为54.50μg/mL,粒径为(17.46±0.29)nm,Zeta电位为(-22.67±0.15)mV,PDI为0.066±0.002,10 min内累积溶出度在80%以上。随着时间延长,高温(60℃)、强光对自微乳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为香叶木素相关制剂及有效部位的开发提供参考。香叶木素自微乳应低温避光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自微乳 制备 伪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指纹图谱建立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孟霏 李春玲 +1 位作者 任河 孙玉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通过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5种不同产地红花药材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度洗脱来测定15种不同产地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建立15个不同产地红花药... 通过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5种不同产地红花药材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度洗脱来测定15种不同产地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建立15个不同产地红花药材的指纹图谱,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成分;利用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进行红花药材产地比较分析;比较分析3种不同提取溶剂对新疆塔城红花药材抗氧化成分的提取效果;采用DPPH方法对15种不同产地红花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5个不同产地红花中云南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最高(3.25%),15种产地红花药材除新疆塔城,甘肃,陕西相似度较低外,其他产地红花药材相似度在0.9~1.0之间,说明与标准红花药材存在差异。15个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最终可聚成2大类:甘肃兰州红花药材和陕西宝鸡红花药材为一类,其他产地红花药材聚为一类。通过用50%甲醇、50%乙醇、50%丙酮对15个不同产地红花进行提取,发现使用50%乙醇提取红花的抗氧化成分提取全面,新疆塔城产地红花药材抗氧化性能力最好。综上,15种不同产地红花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可用于全面控制红花药材的质量,15种不同产地红花药材存在差异,对与红花的选用需合理的考量,可以优先考虑道地红花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